十善業與十惡業的果報

2021-02-19 眾生皆有佛性

      很多初學佛法的人不知道怎麼修行,他們接觸了佛法以後也知道要多做善事,不要做惡事,可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呢?在很多人的眼裡善就是幫助貧窮困難的人,幫助貧困兒童,或者是別人遇到危險的時候幫助別人等等好事;惡就是做違反法律的事情,殺盜捋掠等等壞事。以上就是世間人對善惡的認知。

善與惡的標準佛法和世間法是不一樣的,那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呢。在世間法裡面的善惡都是比較籠統的,都只是事上的描述,在理上沒有明確的表達,可以說是比較籠統,大概,沒有準確表達出來的。

佛法裡面就有系統的歸納,總結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一般來說,佛法中的善是指十善,惡是指十惡。佛法是把理論總結出來,而不是在事例上做描述。十善是指不貪,不嗔,不痴,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出家眾是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

總結起來就是身業有三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意業有三種——不貪,不嗔,不痴;口業有四種——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這就是十善業,十善業的反面就是十惡業。十惡業就是貪,嗔,痴,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我們下面來看一下什麼是十惡業:

1,殺生:就是殺害眾生的生命,包括人和動物等等有情眾生的生命,墮胎也屬於殺生,而且是殺害自己最親的人,因為子女來投胎都是跟父母有緣的才會來投胎。所以墮胎的罪也是比較重的。

2,偷盜:以非法佔有別人的財物,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佔為己有,不管價值高或者低的東西都是一樣,別人沒有同意就拿走佔為己有就是屬於偷盜行為。偷謂詐騙潛竊,盜謂強劫豪奪,偷竊強奪人家的財物,叫做偷盜。

3,邪淫:就是與自己的配偶之外的人發生性關係,在家居士是不邪淫,可以有正淫,正淫就是跟自己合法的配偶發生性行為。出家眾是不淫慾,正淫與邪淫都不行。

4,妄語:就是說謊話,虛言,假話,誑惑他人。

5,兩舌:就是挑撥是非的話,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鬥諍,挑撥別人起爭鬥。

6,綺語:即花言巧語,輕浮無禮,說不正經的話,導人生諸邪念,或出言戲弄,胡亂開口,以為取樂,都叫做綺語。

7,惡口:詛咒別人的話,謾罵,毀謗侮辱別人的話,惡言惡語。

8,貪:就是慳貪,慳是自己有財物而不肯布施,貪是不屬於自己的想通過各種方法獲得,或者是看到好的東西就想擁有它。慳貪的人追求各種財色,名利,五欲六識享受,因此而造下種種惡業。

9,嗔:就是嗔恚,遇事不順,埋恨於心,發怒於形。甚至脾氣爆發,可導致殺害惡罵種種災禍。常人說:「火燒功德林」,這句話是說做了很多的功德,如果嗔心動怒,功德就會被燒光了。

10,痴:就是愚痴,無明,沒有智慧。不明事理,不信因果,不辯是非,善惡,沒有正知正見。

十惡業的反面就是十善業,學佛從什麼地方開始學,就是從五戒,十善開始學。五戒十善做好了,就算你不學佛不求生淨土,來生也不會墮落到三惡道受苦,五戒十善做好了就得人天福報。

我們學佛首先就是要斷惡修善,如果你不斷惡,你每天念佛誦經持咒都沒有用,沒有斷惡只修善就像一個漏水的水缸,你放多少水進去都會漏完。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斷惡修善,很多人會說,我沒有做什麼惡事啊?這裡的惡是指十惡業,把十惡業轉為十善業,業障消除,福報,智慧自然來。

如何轉十惡業為十善業?

一、不殺生而慈心於仁,不惱害眾生,放生。

二、不偷盜而知足常樂,以布施對治。

三、不邪淫而貞良守禮,修梵行對治。

四、不妄語而誠實無欺,說誠實言。

五、不兩舌而無爭是非,說調解柔和語。

六、不惡口而出言慈和,說柔軟語。

七、不綺語而言說有禮,說質直語。

八、不慳貪而慈心布施,以不淨觀對治。

九、不嗔恚而慈忍積福,以慈悲觀對治。

十、不愚痴而多聞增智,以因緣觀對治。

十善與十惡的果報

上品十善感召三善道之天道的果報。

中品十善感召三善道之人道的果報。

下品十善感召三善道之修羅道的果報,阿修羅道除了修十善還夾有嗔心,爭鬥,嫉妒在裡面,所以感召阿修羅道。

上品十惡感召三惡道之地獄道的果報。

中品十惡感召三惡道之餓鬼道的果報。

下品十惡感召三惡道之畜牲道的果報。

造十惡業的眾生命終墮落到三惡道遭受苦難的果報,惡業的果報受完以後投胎到人道,由於生前惡業的感召,到人道投胎做人以後還要受餘報。

過去生殺生業重的人為人感得短命,多病的果報。

過去生偷盜業重的人為人感召貧窮,共財不自在的果報。

過去生邪淫業重的人投胎做人感得夫妻不貞良,得不如意眷屬的果報。

過去生妄語業重的人投胎做人感召常被人誹謗,為他人狂惑的果報。

過去生中綺語業重的人投胎做人感召言無人受,語不明了的果報。

過去生中惡口業重的人投胎做人感召常聞惡聲,言多諍訟的果報。

過去生中兩舌業重的人投胎做人感召眷屬乖離,親族不和的果報。

過去生中慳貪業重的人投胎做人感召貧窮,心不知足,多欲無厭的果報。

過去生中嗔恚業重的人投胎做人感召相貌醜陋,經常被他人惱害的果報。

過去生中愚痴業重的人投胎做人感召生邪見家,其心諂曲的果報。

所以修行要用十善業的標準來衡量,身口意三業清淨才能智慧開啟,道業增進。

相關焦點

  • 問:你了解「十惡業」嗎?修行修什麼?
    「諸惡莫作」,我們佛教徒要做到諸惡莫作,有什麼惡業,最好十惡業都不能做。十惡業包括殺生、偷盜、邪淫、說妄語、說離間語、說惡口、說綺語、貪慾、嗔恚、執邪見,這十個就叫十惡業。        十惡業裡面也有很大很大的惡業,比如說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佛像、破壞僧團,這些都是大的惡業,誹謗佛法,誹謗菩薩,這些都是大的惡業。
  •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40集
    《十善業道經》第40 集諸位同學,大家好。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的果報,多殊勝!如果你違背了,不但這些殊勝果報沒有,帶來的是災難。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只要你細心去觀察,都在造十惡業。誰將十惡業做得廣、做得大,這個人是英雄,被社會讚嘆。反過來,修十善業、不造十惡業的,社會人看這個人無能、窩囊。我們今天究竟是要行十善,還是要造十惡?諸位一定要記得人生苦短,死了以後很可能就換另一個不同維次空間。
  • 十惡業的因果報應
  • 十善業道經 ( 白話 )
    佛說十善業道經 (白話)     當時釋迦世尊向龍王說:所有一切眾生,因為內心思想不同的緣故,造作出來的善惡業也不同,由於這樣所以有天
  •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像這些眾生,沒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與不善的身業、口業、意業所致使的結果報應。    心意沒有形色,不可看見或者拿取,只是虛妄不實的萬法影相集合所生起,畢竟諸法無主體,沒有真正的自我與自我所有的一切。眾生雖然各自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業,所現起的果報不同,在其中實在沒有能創作的主體。
  • 十善業道經譯文
    像這些眾生,沒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與不善的身業、口業、意業所致使的結果報應。  心意沒有形色,不可看見或者拿取,只是虛妄不實的萬法影相集合所生起,畢竟諸法無主體,沒有真正的自我與自我所有的一切。眾生雖然各自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業,所現起的果報不同,在其中實在沒有能創作的主體。
  • 《十善業道經》裡,揭示了眾生奇形怪狀的根源!
    這時世尊告訴龍王,說:「所有一切眾生因為內心思想不同的緣故,造作出來的善惡業也不同。因為這個原因,眾生按著內心趣向,隨之輪轉,因此才有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眾生的輪迴。龍王,你看這法會中與大海中的眾生,他們的形體、種類是否都各不相同?這些眾生,沒有不是源於自己內心造作出善與不善的身業、口業、意業所招致的結果報應。
  • 《十善業道經》原文+譯文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 ...佛教因果報應論——兼論《十善業道經》《十不善業道經》的善惡觀
    與此相對則為十惡,稱之為「十退法」「十不善行跡」,包括「身殺、盜、淫(按:一般作『邪淫』);口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貪取、嫉妒、邪見」。與此相反就是「十不善業」「十惡」,即做十種惡的行為。不過,僅從不做惡來說是帶有消極意味的。大乘佛經對此有發展,要求從不做惡事(止惡),進而主動積極地做利益眾生和提高道德修養的善事(行善)。
  • 十善業道經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
  • 《佛說十善業道經》白話譯文
    像這些眾生,沒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與不善的身業、口業、意業所致使的結果報應。  心意沒有形色,不可看見或者拿取,只是虛妄不實的萬法影相集合所生起,畢竟諸法無主體,沒有真正的自我與自我所有的一切。眾生雖然各自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業,所現起的果報不同,在其中實在沒有能創作的主體。
  • 因緣果報:一個人開始「走運」,會有這5大徵兆,看看你有嗎?
    業亦如是。各各不同色無病者財物可愛。智等諸業各各別異。有業得無病。有業能得端正色力。如彼仙人從敷臥具人索種種物終不可得。若生上族不必財富。諸業受報各各差別。不以一業。得種種報。若作端正業。則得端正色力。財富應從餘業索。是故智者應當修習種種淨業得種種報。這裡說曾經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於是入山學道求仙,希望將來有個繼承人。
  • 十善業道,十種好行為.
    十善業包括: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三、不邪淫,   四、不惡口,五、不兩舌,   六、不妄語,
  • 《佛說十善業道經》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 因緣果報是真的嗎?
    因此說,如來藏是 一切善法與不善法之正因,離開如來藏就沒有一切善不善法存在。 人間如此,地獄、餓鬼、畜生、修羅、色界天、無色界天也都是如是,都是因為如來藏之本來存在, 永不壞滅,能集藏一切善惡業種子,所以使業種可以現行,而去到未來世受種種的善惡業果報。
  • 佛子應知此3事:業、因果與倫理教化
    《阿含》等經中佛陀常說的善業有十種,稱「十善」:1、不殺生,不殺害從人至微蟲等一切有情識的眾生,積極的表現則是護生、放生。十惡業,略稱「十惡」,指與十善業相反的十種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惡,謂對自己和他人今生後世有害無益,或為利己而損他,在倫理上屬於惡、不善。飲酒(包括服用鴉片大麻等有害的麻醉品)也被看作一種重大惡業,因為它能傷身並令人失去理智。
  • 佛說十善業道經 全文
    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
  • 佛教:一句話說明幾個易混的概念——業,孽,業債,業報,果報
    02業——善 惡 無記業,其實是佛法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但是被重視的程度卻很低,像是許多師兄總是談報應之類的,卻不知道這源頭就是業。什麼是業呢?簡單來說就是因果之中的「因」,我們每一刻的動心起念,言行舉止,都是在造業。
  • 世界上真的有因緣果報嗎?
    譬如有人造了十善業而不犯眾生者,可以生到欲界六天,享受欲界天的勝妙五欲;但是造了十善業以後,如果因為無知、迷信而誹謗正法、破壞正法,就必須先下墮地獄受長劫尤重純苦,苦報受完以後,才能轉生到欲界天中享受天福。這些業種都是由自心如來藏所執持,並不是處處作主的意根所能執持或者予以棄捨的。
  • 佛教所說的善業和惡業
    修行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的善和惡是相對應的,相對於十善又有對應的十惡。好的思想行為叫作善業,壞的思想行為叫作惡業。這十種業是我們身、口、意三個方面的,殺、盜、淫是身業;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是口業;貪、嗔、痴是意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