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封箱一年的德雲社正式開箱。與往常一樣,這一次的商演門票開賣即售罄,很多人還因為沒買不到票而懊悔。
這些年來,大家對德雲社的讚譽很高,很多人都表示相聲行業要是「沒有郭德綱、沒有德雲社的話早就黃了」。但郭德綱只是說,自己只是進行了一些改良,按照他的說法就是「雅俗共賞」。
但郭德綱確實把傳統相聲重新帶回到大眾的視野中,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於郭德綱,人民日報也曾公開發長文給予認可。
之前,人民日報官微發出數千字長文,盤點了從1999年開始,郭德綱、嶽雲鵬、王寶強等人的「辛酸成名路」,文章的標題更是以郭德綱和嶽雲鵬為題——《那一年嶽雲鵬14歲,郭德綱26歲》。
文中也對郭德綱的「非主流相聲」一錘定音:「中國相聲的一面旗幟!」
微博發出後,很快引發熱議,在短時間內,閱讀量就達到了4千多萬。而郭德綱也是第一時間轉發並說道: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熟悉郭德綱的人都知道,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詩,完整的是這樣的:沒來由此去經年,總把新人換舊顏。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意思就是:只要觀眾心裡有我,不管過去多久,發生什麼事情,自己絕不會昧著良心去賺不乾淨的錢。
網友看到後,也是直呼:哪有什麼一夜成名!都是說不出口的辛酸淚罷了。
從5歲開始,他就跟著師傅學習相聲,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要去河邊喊嗓子、背段子、唱曲子,而這一喊就是好幾年。
15歲那年,郭德綱第一次進京不受人待見被趕;第二次進京,郭德綱每天住在15塊錢一夜的旅館裡,卻遲遲找不到演出的機會,不得不去要飯;俗話說,事不過三,第三次進京時,郭德綱已經26歲了,他在心裡暗自發誓:「哪怕在北京頭破血流、折條退,回來之後,我這輩子不冤」,但也因沒錢交房租,被房東堵在屋裡罵半天。
最心酸的一次,還是為了4000塊在櫥窗裡公開生活了48小時,連睡覺、上廁所都被別人盯著。郭德綱後來回憶說:「在那48小時裡,自己一度很崩潰,大喊著『不幹了、不幹了』,但不幹就沒錢,沒辦法,就算是真的崩潰,也要繼續幹下去。」
但或許就是這些艱苦的經歷,也讓他帶領德雲社走向了成功。人怕出名豬怕壯,名氣越大之後,隨之而來的詆毀聲也越來越多。很快,網上很多人說,郭德綱是草根,他說的相聲沒什麼文化底蘊。
郭德綱知道後,並沒有說什麼,只是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昨日進城去,歸來淚滿襟。滿口誇品位,誰見相聲人?
郭德綱的恩師侯耀文先生也這樣評價他:一路走來,步步血淚,無人扶持,勢必嫉惡如仇。
事實就是如此,對於那些曾幫助過自己的人,郭德綱有恩必報。但對那些曾落井下石的人,郭德綱也沒有抱怨什麼。
郭德綱不僅是一名優秀的相聲演員,還自己出了書《過得剛好》,這本書詼諧有趣,小小一段話,讓你開懷大笑的同時,感悟人生真理。
書中用郭氏幽默講述了自己人生40年的歷程以及對人生、相聲藝術、生活的感悟與思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文字獨特,妙語連珠,閱讀這本書的快感不亞於聽一場郭德綱的專場的相聲。
真放肆不在飲酒放蕩,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郭德綱親筆自傳,值得我們一讀。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