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郭德綱出了一本個人傳記,名叫《過得剛好》。名人出傳記其實是需要勇氣的,一不小心讀者就會送兩個字:吹牛!
但郭德綱這本書卻賣得出奇得好,一版再版。原因是書中沒有吹牛,煽情,不誇張,不做作,也不迴避。講述了從一個窮小子,他是如何成為如今的相聲頂流,又是如何面對一次又一次地質疑,撐起德雲社這塊招牌的。這本書是郭德綱親自寫的,頗有意思的是,很多讀者在讀完此文後,都和筆者一樣,有這樣一個感慨:沒想到老郭還挺有文採。
這裡的文採不只體現在書中散文化的文字,而且還體現在書中的一些打油詩式的調侃上,很多網友表示:書中很多內容拿出來就是一首精妙的散文詩。是的!郭德綱確實是一位寫詩高手!這讓筆者想起了當年馬未都先生對郭德綱打油詩的一番評價。45歲生日時,郭德綱曾寫過一首這樣的打油詩:
四十五載俗人家,諸事盡在一盞茶。
有人問我繁華事,挑起竹簾看晚霞。
當時馬未都對此詩的評價是3個字:「寫得好!」是的,這首詩雖然寫得簡單,但大白話中卻藏著一股灑脫之氣。但這顯然還不是郭德綱寫詩的最高水平,嬉笑怒罵式的幽默散文詩,才是他的絕活兒。他曾在社交帳號上發過一首,獲得了2萬網友的點讚,大家且看:
不少網友認為這是一首打油詩,不過最正統的打油詩其實也是該講究對仗的,但顯然老郭用的又是詩意化的語言,所以這就應該算是一首散文詩。在此詩中,老郭詮釋了4個問題:
首先,什麼是友情,朋友不用太多,只需要有三五個就好。對於友情,很多人都認為要在關鍵時候能派上用途的,能幫上一把的就是好朋友,這就功利了。在老郭看來,能志趣相投其實就算是好朋友了。其次,是雅和俗的問題。雅俗從來都是相通的,能來得了高山流水,能唱得了小蘋果,一切的雅與俗其實都在心裡。
再次,詮釋了一套踏實的人生哲學:守本分。投機取巧似乎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成功的法則,但郭德綱能走紅顯然並不是因為這個。紮實的舞臺功底,有唱戲,能捧能逗,有想法,才能走得更長遠。最後,是一種閒適的人生狀態。小船、明月、山水,是比一品萬裡封侯更美的生活。
這樣一首小詩,看似挺土氣,卻飽含了人生大智慧。網友們之所以會點讚這首趣詩,是因為它寫進了大家心坎裡。從7歲開始學評書時,到22歲獨自闖北京並創立德雲社,如今25年過去了,明星們換了一波又一波,但老郭卻依然如日中天。很多人在問,這是為什麼?其實在他的這首散文詩裡,我們已經能看出一些原因了:郭德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明星,他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
郭德綱把這套人生哲學都寫進了《過得剛好》裡,在書中他不迴避曾經吃過的苦,曾經做錯的事,而對於人生會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他總結出了28字的箴言:
能愛苦乃是智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
什麼是智者,不是那些投機取巧的人。而對於君子和小人,郭德綱也有自己的想法。對君子就是兩個字:敬他。而對小人,他用了一個「怕」字,這並不是消極的人生觀,而是一種不與小人計較的豁達和灑脫。這28個字,正是老郭幾十年從藝路的總結。這些內容,都寫在了這本《過得剛好》裡,大家如果要購買可點下面的連結:
很多朋友愛看人物傳記,希望能從別人身上找到走出人生迷茫的方式。但那些高高在上的名人們,寫的東西往往不接地氣,郭德綱不一樣,他的文字雖然看上去土得掉渣,卻飽含人生哲理。于謙為什麼能跟他合作幾十年,卻不會因為物質問題而兄弟不合;為何他的兒子郭麒麟,能既有本事,又能吃苦,和別的星二代都不一樣。在這本書裡,我們都能找到答案。書不貴,相信大家會有不錯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