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會覺得孩子作文寫成流水帳,那是沒掌握寫作文技巧,所以得想辦法提升孩子的作文技巧。
這話,也對,也不對。
打比方來說,一個人病了,醫生說你發燒了,我給你開退燒藥。對嗎,似乎對,因為他對症下藥;也不對,為什麼?因為發燒的原因是啥?
如果是感冒引起發燒,那就得治感冒;如果是身體某個器官發炎引起發燒,那就得治療器官毛病。這叫對病下藥。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找到根本原因。
現在說說啥叫「流水帳」。
一種呢,就是孩子寫作文,從頭到尾把自己遇到的、看到的都寫下來。比如:
今天,我早上7點起床,刷牙,洗臉......中午11:30,我吃中飯......下午4:30放學回家,吃了點水果,然後寫作業......
這類流水帳,那真是如假包換的流水帳。因為只是按照生活的流水線記錄每個環節。
還有一種呢,是孩子的確挑了一件重要事情來寫,作文裡面也沒有無關的廢話,可依然給人流水帳的感覺。比如: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秋遊。那天,我們全校同學乘車來到了xx公園。老師先讓我們排好隊,告訴我們要遵守紀律,注意安全。然後我們就開始各自活動了。我當然是坐下來吃零食。零食吃飽了,我就去找同學玩。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過去了。聽見老師喊我們集合了,我就跑過去排隊。我們依依不捨回到學校。秋遊真快樂!
大家發現了嗎?
第二種作文,不能說完全不知道選材,可依然是平淡乏味。這種流水帳作文更不能輕視!
從文章本身來說,我們能看到的只是「流水帳」現象,根據這些去找辦法,我們只會說要學會描寫,要突出重點,要有敘述技巧,等等。
可是這如同「對症下藥」,不是「對病下藥」。
那我會怎麼教孩子呢?
先告訴他兩句話:
(1)寫作文不只是作業,是你要告訴世界「我有話想說」。
(2)寫作文不只是寫自己所想,更要讓別人「看得見」。
一、寫作文不只是作業,是你要告訴世界「我有話想說」
孩子不願意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作文等於作業,作業等於任務。
你想,一旦孩子覺得作文是作業,是任務,可不就等著湊字數了嗎?
再想一想,咱們成年人,如果把工作當作是任務、當作是交差,還會有工作的熱情和興趣嗎?更談不上創意了!
作文呢,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創造,是需要孩子的熱情、興趣、智慧、想像力參與進來的。雖然,小學階段,寫作文叫習作,到了中學才叫寫作。
但這不等於說,孩子寫作文就只能按照完成任務的模式來。
當那個六年級的孩子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帶著半信半疑的眼神,走進我的課堂。我告訴她的第一句話就是「寫作文不只是作業,是你要告訴世界我有話想說。」
她聽完之後,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我通過幾篇文章的例子,告訴他具體意思:
作文應該寫:我的發現、我的快樂、我的煩惱、我的驚喜、我的憂傷、我的看法......
作文要寫的,是我最想告訴別人的話。所以,我的內心感受極其重要。來看個片段:
過了滿月的小貓們真是可愛,腿腳還不甚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媽媽的尾巴,一根雞毛,都是它們的好玩具,耍上沒完沒了。一玩起來,它們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倒即馬上起來,再跑再跌。它們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和彼此的頭上。撞疼了也不哭。
這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貓》中的片段。
同樣是我們身邊熟悉的東西,老舍先生想告訴我們什麼?只是一隻貓嗎?不是!他是想告訴我們,在他眼裡,貓——滿月的小貓多麼可愛,多麼淘氣!
這段話,他最想說的是,那種小動物的頑皮勁,活像一個孩子。換句話說,也只有當老舍先生內心有了這種「特別想說」的衝動,他才能寫得如此生動活潑。
所以,避免寫流水帳的最好法寶,就是孩子自己有表達欲望。這就是《毛詩序》中所謂的「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二、寫作文不只是寫自己所想,更要讓別人「看得見」
如果上文是告訴你,作文應該寫什麼,這裡就是告訴你怎麼寫了。
不是說「我手寫我心」嗎?怎麼還要強調別人「看得見」呢?千萬別忘了,作文寫出來一定是給人看的,除非是隱私日記。
而且,老師閱卷、讀者評價,都是「別人」眼裡你的作文呀!如果我們寫的作文別人「看不加」,那麼即使你自己覺得自己作文有多優秀,都無法得到肯定,更別說拿到高分了。
1.讓別人看見你的所見
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作文裡面都會出現,我們看到的東西,怎麼寫,才能讓別人看見呢?
比如,我們寫荷花、荷葉,有同學可能是這樣寫的:
荷葉碧綠碧綠的,有很多,平鋪在水面上,也有很多荷花開了,很美麗。
沒錯,小作者的確是寫自己看見的荷葉荷花,可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別人看得見嗎?或者說,別人能看得見我們作者想要表達的荷葉荷花嗎?
那就得想辦法呀!來看看朱自清怎麼寫: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發現了嗎?用哪些東西去寫,才能讓別人也看見呢?
那就是以熟悉的事物來作比。比如,舞女的裙、星星、美人、歌聲等等。這些事物是大多數人都見過的。所以構成比喻句或通感句的時候,人家自然容易引發聯想和想像,也就產生了如在眼前的效果。
2.讓別人看見你的所聞
同樣道理,一些家長和老師教孩子寫作文,也會說用「五感」,眼耳口鼻舍。其中,鼻子聞到的就是氣息、氣味。
依然以上文中的荷花為例,多數孩子會怎麼寫?
荷花開了,真香!
這樣寫,別人還是感覺不到。朱自清這樣寫: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朱自清寫花香,真是與眾不同,他用什麼?歌聲,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讓你感覺那花香淡雅卻依稀可辨。
這就是引起我們看得見的「花香」。
3.讓別人看見你的所感
什麼叫「所感」,籠統說就是你的內心感受,其實也包括五官感受的。可以這麼理解:五官感受是外在的,心理感受是內在的。
不少孩子的感受為什麼寫出來,別人也感受不到呢?因為他的感受往往是「壓縮餅乾」。我們來看看朱自清寫自己看到父親為自己買桔子時內心「酸楚」的感受吧:
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怎麼樣?是不是如在眼前?
原因就在於,整段話沒有一句說自己「我好難過,我好心酸」,但是通過對父親動作、語言和自己表情的描寫,卻給我們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所以,要把看不見的寫成看得見的。
4.讓別人看見你的所想
要寫好心裡想法,讓別人看得見,很不容易。這方面,我們可以向名著學習。比如,《窮人》(節選自列夫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對人的心理描寫可謂是細膩逼真: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
這一段描寫,刻畫了安娜對自己丈夫和家庭生活狀態的擔憂心理。
但我們感覺,好像主人公所想,我們都能看見一樣。為什麼能做到這效果?
因為他把心理話寫成了「聊天」式話語。誰都能看得懂,感受得到。
避免孩子寫作文流水帳,概括起來真的就兩句話:
(1)寫我最想告訴全世界的話。
(2)我寫的,要讓別人看得見。
孩子只會寫一句話,怎麼變成一篇作文?掌握這個方法,作文不求人
感覺孩子作文「詞不達意」,來看看選詞用詞的這5個方法
寫人記事作文寫不好,試試這8字口訣,文章增色不少
這篇習作告訴你,孩子作文的差距,家長不能只看書面
孩子作文不會寫,試試「應急」法,每個問題3句話就能寫400字
孩子作文只能寫一句話,不用怕!用這個方法變成一篇文章
寫人記事作文不會寫,試試這8字口訣,文章增色不少
小學生作文寫得不好,往往是一多一少一缺,改起來也不難
小學生作文語句平淡,這5個技巧簡單實用有效:句子變生動
記敘文不用「有一次」,如何寫出精彩的開頭
作者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