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科系井陘縣供銷社花炮公司退休幹部,從小愛好寫字,但那時由於家裡窮,買不起紙和筆,在這方面並無多大發展。高小畢業後,他看到村裡有個青年生產突擊隊,隊旗上「突擊隊」三個繁體大字竟然是沒有上過學的李考生寫的,從中受到很大啟發。心想,一個文盲能寫出這麼好的字來,難道我這個喝過墨水的人就寫不好毛筆字?從此,他對書法產生了濃厚興趣。
他參加工作後,發現縣裡的書法名家給一個「黑白鐵加工店」寫的牌子字體剛勁有力,很有特色,就認真模仿著學練。之後,又購買了王羲之字貼,進行鑽研,練習。每年春節期間,還跑到各機關單位和各家各戶觀看門上張貼的對聯,哪副寫的好的就拍下來,回去模仿學練。在工作之餘,書法成為業餘生活的一大愛好,一有空就動動筆,寫寫字,有時為寫好一個字,就練習好長時間,如「方」和「萬」字開始怎麼寫也不順眼,連續練了一個月,至到自我感覺良好為止。退休之後,有了比較充裕的時間,更是把書法作為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霍連清是個要強的女子,卻有著坎坷的經歷,學書法使她揚起了理想的風帆和生活的信心。在學生時代,由於身體不好,沒有上完六年級便綴學。成年後,當了商店職工,又因商業改制而下崗,只好自主創業,在商場租賃櫃檯搞起了個體百貨經營攤點。以前,她看到丈夫和別人寫書法,心裡很羨慕,卻認為自己文化程度低,拿不起筆來。2003年,已是年過半百的她,終於鼓起勇氣到縣老幹部局報名參加了老年書法培訓班,當時真是一個門外漢,對柳體、歐體,隸書、楷書、草書、篆書、金文等一竅不通,她專心聽講,然後以學習柳體為主,模仿柳公權字帖,一筆一畫認真練習。為了學書法,她捨得智力投資,先後花5000多元購買了《書法字海》全套、《柳公權玄秘塔碑》、《柳公權神策軍碑》等書法工具書和各種毛筆、紙張。有一次,她去石家莊走親時,發現人家電視裡有書法頻道,回來在自家電視搜索卻怎麼也找不到,經詢問才得知是有償頻道,交費才能開通。於是,她立即到廣播電視管理部門交費開通了書法頻道,每天早晨7點半堅持收聽收看書法專業人員講課,從不間斷。從2011年以來,她曾參加縣老幹部局舉辦的書畫展3次獲獎,如今已成為縣老幹部書畫研究會會員。 她在學習毛筆書法的同時,還刻苦練習硬筆書法,達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晚飯後收拾完鍋碗,就坐下來專心寫字,晚上做夢,也夢見眼前都是字,當半夜醒來睡不著了,爬起來一直寫到天亮。白天櫃檯擺攤,沒人買貨的時候也是寫字,先是將新版新華字典11200多個漢字,工工整整全部寫了一遍,後又模仿268頁厚的《啟功硬筆行字帖》抄寫了十幾遍。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寫出的楷體字筆畫分明,堅實有力,結構方整,字形端正,大小勻稱,大方美觀,許多人看了,不禁翹起在拇指稱讚:「就像字帖一樣」。
夫妻倆有了共同愛好,就有了共同語言,每天晚上在一起練習書法,切磋技藝,對方哪個字寫的好,哪個字存在欠缺,都當面做出評價,實現了共同提高。有意思的是有時倆人還互相較勁,不甘拜下風,只怕誰超過了誰,心裡暗暗開展書法比賽,看誰進步更快。每年臘月,好多人找他倆寫春聯,他倆將寫春聯作為實際檢驗書法水平的好機會,不僅花費時間,而且貼上紅紙,年年給商場職工和親朋好寫春聯達三、四百副,深受大家的讚揚。
談到學習書法的收穫,霍連清說:「通過十幾年來堅持不懈的學練,不僅學到了不少書法知識,而且鍛鍊了智力,現在什麼樣的毛筆好使,哪個字屬於什麼體,一看就能識別出來,提筆就能寫字,腦子也比過去好用多了。每當聽到別人誇自己的字寫的好,心裡感到很自豪,但我不能自滿,今後一定得繼續努力,這樣才能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