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各種團隊出道的綜藝層出不窮。
女團、男團,哥哥團、姐姐團,弟弟團、妹妹團,每年都有許多團綜翻著花樣播出。
但其主題,卻多數離不了唱跳選美等等。
雖說養眼,但看多了也不免審美疲勞。
於是,今天鋪子給大家帶來了一部新團綜,保證讓各位觀眾耳目一新。
他就是德雲社相聲團綜——
《德雲鬥笑社》
因為疫情,國內外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放緩的放緩,停擺的停擺。
以商演和小劇場為生的德雲社自然也不例外。
自去年年末封箱之後(相聲曲藝俗稱,指年終休息,封箱後會有開箱),德雲社歇業了大半年,直到最近才傳出小劇場開箱的消息。
這大半年間,各位相聲演員的表演欲都憋著一口氣。
恰好遇上嚴敏導演(《極限挑戰》《說唱新世代》),雙方一拍即合,便鼓搗出這麼一個以相聲為主題的團綜。
播出到現在豆瓣8.0的評分,也算不錯。
《德雲鬥笑社》的流程很簡單,每期前半部分學員們會開始做遊戲,排出名次選擇搭檔;
後半部分,則是按人分組進行相聲比賽。
其中,師傅師伯麼會穿插著對徒弟們的技巧、為人等進行提點。
首先介紹一下陣容。
導師這邊,都是相聲界的老熟臉,郭德綱、于謙、高峰。
學員,則是郭德綱從德雲社精挑細選的9位相聲演員,囊括了德雲社正當年的「雲鶴九霄」四字科。
可能很多人對此不大清楚,鋪子便在這裡科普一下。
相聲界一向特別看重輩分禮數,長輩晚輩之間有嚴格的規矩。
比如不能與長輩單獨處一屋、長輩沒坐晚輩就得站著等等。
不只是師徒之間,是兄弟之間也同樣。
一來,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相聲、木匠之類靠技巧謀生的行業,總是會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說法,所以師徒尊卑一向分明。
二來,說相聲免不了在臺上開一些調侃長輩等的玩笑。
而臺上玩笑開的大,又怕小年輕們因此生了不敬之心,於是相對臺上的放得開,臺下規矩便更嚴了幾份。
這也就是行內常說的「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
這一點在節目裡就非常明顯。
一群二三十歲的相聲演員接受完採訪,正蹦蹦跳跳的往等候區走,結果一開門發現師父也在。
於是管他是多大的年齡多粗的腕兒,歌也不唱了,墨鏡也摘了,扇子也不搖了,有一個算一個齊刷刷一秒變臉乖寶寶。
再說上文提到的「雲鶴九霄」四字科,即是郭德綱弟子輩分排名,名字中加四字以區分。
「雲」字科是第一輩,「鶴」字科是第二輩,「九」字科是第三輩,「霄」字科是第四輩。
比如說嶽雲鵬便屬於雲字輩。
德雲社對於師兄弟輩分的看重,從綜藝最開頭的一小段人物介紹便能看出。
首先出場的是負責輔助節目的兩位「筱」字科相聲演員(嶽雲鵬徒弟)。
接著是「霄」字科的秦霄賢;
九」字科的尚九熙、王九龍、周九良、張九齡;
「鶴」字科的張鶴倫、孟鶴堂;
最後是「雲」字科的欒雲平、朱雲峰(常被稱為燒餅)、嶽雲鵬。
接下來,我們挑選幾位正當年的相聲演員進行介紹。
嶽雲鵬自不用多說,自他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晚之後,便成為目前德雲社最火知名度最高的年輕一輩相聲演員。
經過學藝、試水、演出、爆火、膨脹......嶽雲鵬如今也沉澱下來,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旗下也收了幾位弟子。
再看郭德綱愛徒認證欒雲平。
在相聲中負責捧哏的角色,外號「欒懟懟」,被師傅評價為不可多得的好相聲演員。
此外,他還是德雲總隊長,手中掌握演員商演排班命脈。
絕對的「權臣」。
介紹完「雲」字科,再看「鶴」字科。
一位是六隊隊長張鶴倫,新相聲代表人,外號小白。
日常愛好,就是改編段子小曲,是德雲社出名的愛開玩笑砸掛的一位實力演員。
在某次封箱上就將歌曲《妹妹來看我》歌詞改成了「妹妹如果來看我,不要來到德雲社,德雲社裡的流氓多,流氓頭子他姓郭。」
也因此被粉絲貼上「臺上無大小,臺下立新墳,墳墳挨著張鶴倫」的標籤。
另一位,可能很多關注喜劇類綜藝節目的觀眾不會太陌生。
他就是德雲七隊隊長(被架空),「德雲四公子」之一,《相聲有新人》總冠軍,孟鶴堂。
提到他,很多觀眾腦海裡可能就浮現出一個聲音:「乾乾巴巴,麻麻賴賴,一點都不圓潤——盤它」。
憑藉與外表不符的相聲魅力,孟鶴堂自出道至今也一直頗受觀眾喜愛。
提到孟鶴堂,就不得不說他的搭檔周九良。
同屬七隊,外號小先生、啾啾良、橘貓, 是一位狂熱下班愛好者。
常常主持人剛說完節目到此結束,他的身影便瞬間消失在了舞臺上。
作為德雲社寶藏隊員,周九良可謂是多才多藝,不僅三弦彈得流暢,快板、山東快書、戲曲、太平歌詞等也是樣樣精通。
不過他最大的特點,還是能一句話噎死逗哏的技能。
人稱「佛系捧哏伴鶴堂,隨時下班周九良」。
參加《德雲鬥笑社》的「九」字科,除了周九良還有位狠人叫做尚九熙。
服裝專業出身的他,最終選擇了加入德雲社說相聲,而且還非常潮流超有梗。
因為自帶的二人轉屬性而被師兄弟們稱為「劉老根交換生」。
經常會讓觀眾發出「頭都笑掉了」的感嘆,於是又得名「德雲斷頭臺」。
最後一位,是「霄」字科的小師弟,也是德雲社流量擔當,秦霄賢。
作為食物鏈底端的秦霄賢,不僅是團欺,也是團寵。
相聲技巧雖然沒有師兄弟們那麼熟練,不過他除了帥之外還有一個招人喜歡的特點,傻。
當然,除了幾位自帶笑點的年輕相聲演員,郭德綱、于謙兩位老相聲藝人就顯得更加油滑得多。
時不時就出幾個鬼點子坑徒弟。
尤其是在每期前半部分的遊戲環節。
比如說家宴聚餐上,準備「月餅燉橘子瓜」、「香蕉炒西紅柿」、「巧克力蒸茄子」、」涼拌魚腥草」等黑暗料理做吃麵的澆頭,並給徒弟們下套讓他們自己認領。
要不然,就是在一邊煽風點火。
秦霄賢在樓上打保齡球,決定樓下師兄們那個人被扔到水裡。
一輪過後,遊戲本該結束,師傅師伯兩個人卻攛掇著秦霄賢「造反」,讓一眾師兄們連續落水。
又或者,在相聲比賽中將觀眾移到另一間房子裡。
相聲這類語言藝術,最重要的就是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憑藉觀眾的反應來判斷自己的表現。
而師傅師伯這種臺下沒有觀眾的設置,給徒弟增加了不少心理負擔。
等等等等。
不過玩兒歸玩兒,真正表演、指導起相聲來,師傅師伯們還是很靠譜的。
在已播出的兩期中,師兄弟九個共進行了兩場相聲主題比賽。
兩場比賽中,郭德綱和于謙兩個人一人背後放一塊小黑板。
說對了加一分,說錯了減一分,徒弟們的優點和缺點都被他們一一記下來,總結的時候提點。
比如說尚九熙的包袱太碎太散漫,郭德綱便毫不客氣扣了一分。
孟鶴堂、燒餅主動將桌子搬下舞臺,離觀眾更近,且舞臺狀態很穩,于謙也毫不吝嗇的給兩人分別加了分。
總而言之,在相聲部分,幾位相聲演員的表現亮點還是頗多,縱然有忘詞吃螺絲,也不是什麼大毛病。
在綜藝部分,大咖小角綜藝感也很強,畢竟相聲演員,該拋的包袱該接的梗一個也沒落下。
但也有不足之處,就是遊戲設置並不是那麼的令人滿意,師傅師伯隨時隨地的變卦護犢子也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除此之外,《德雲鬥笑社》關注點最高的可能還要數老派尊師重道的江湖氣。
天地君親師,傳統的師徒關係在德雲社的團體中展現得頗為全面。
有的人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認為相聲發展綿延歸功於此;
有的人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舊文化,認為這在某些程度上妨礙了行業進步。
你同意哪一方?或者你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在評論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