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音樂對於市場來說意味著什麼?它可以刺激用戶的參與欲望,在分享環節更短也就更易被接受,用戶創作出的彈唱作品就可以在更多渠道進行快速傳播,再配合適當的KOL傳播,或許就會形成新的短音樂熱潮。
讀娛 | yiqiduyu
文 | 林不二子
「這麼多人翻唱,終於迎來了原唱,撒花」,這是隔壁老樊入駐唱鴨後用戶心動(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
作為2019年最火的唱作人,隔壁老樊的作品經常被唱鴨上的用戶翻唱,在1月18日隔壁老樊正式入駐唱鴨後也一口氣發布了3首自己的彈唱作品片段,其中《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發布不到2個小時,就有2萬人使用唱鴨獨有的合奏玩法與隔壁老樊實現了音樂「共創」。
作為上線不到一年的一款彈唱軟體,唱鴨在未大範圍推廣的情況下,保持了月活躍用戶月均超180%的增幅,這說明它真正切中了某一群體的使用需求,而像這次迎來了首位音樂人正式入駐後,或許也將改變其單純的彈唱工具屬性,所以看起來,唱鴨可能真的在網際網路音樂領域開闢出了一個全新的「玩音樂」賽道。
1
給「玩音樂」下了新定義
讓用戶通過軟體玩音樂其實不是一個新概念,多年前蘋果編寫的GarageBand就曾帶給大眾新的認知——原來沒有樂器也能玩音樂,不過那時能夠真正玩起來的,還是擁有一定音樂知識素養的音樂人,但2019年上線的唱鴨改變了這一點,它讓沒有過多音樂知識的普通人也能輕鬆上手享受彈唱的樂趣。
具體來說,打破這一點限制的原因來自於唱鴨團隊在彈唱玩法上的創新。在唱鴨上,用戶選定了演唱某首作品後,只需要跟隨歌詞上方的顏色提示,按下對應顏色的和弦按鈕,就可以實現邊彈邊唱,而在曾經,彈唱需要演唱者了解是什麼和弦以及彈奏的時機,這些是需要有一定音樂知識才可以實現的。
而除了在彈唱的方式上做簡化,唱鴨還在彈唱的過程中給用戶留下了創造的空間。比如用戶可以選擇用哪一種樂器來演奏,以及樂器演奏的指法及彈唱速度,這就可能讓原本是搖滾風的吉他歌曲,變成鋼琴版的慢速抒情歌,這相當於讓用戶享受彈唱樂趣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個性化創造的快感。經過體驗,唱鴨目前已經有吉他、鋼琴、尤克裡裡、說唱beat、合成器、國風樂器、管弦樂、琵琶、古箏等幾十種樂器或伴奏音,這讓一首歌出現上百個版本都不再是偽命題。
因為有了在彈唱上的簡化,以及預留出的創作空間,唱鴨也不再只是一個用戶能感受彈唱的翻唱軟體。目前在唱鴨上,用戶可以上傳自己創作的歌詞並選擇和弦,發布自己的原創作品,這其實就讓這個彈唱軟體有了成為原創音樂陣地的可能。這一點和抖音在玩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降低創作門檻,吸引更多有創作意願的人加入,產生出更多的優質作品。通過不斷匯聚的人和作品,讓這個陣地不斷通過自生內容煥發出勃勃生機。
融合了彈與唱兩個動作,還能讓普通人感受創造與創作的樂趣,正是唱鴨對於「玩音樂」下的新定義。而也因為這份創新,唱鴨俘獲了大量年輕人的心,據了解,目前唱鴨平臺上95後用戶佔比達90%,平均用戶使用時長達到20分鐘。同時,在B站這個年輕人文化社區中,我們也看到了「唱鴨熱」,不僅馮提莫在B站上玩唱鴨,不少音樂UP主也都用唱鴨進行翻唱。由此可見,年輕人對於音樂的娛樂需求,不僅想聽想看,也更想玩起來。
2
從彈唱工具到新型音樂社區
唱鴨還有更多待挖掘
唱鴨能夠吸引大量年輕用戶,不僅在於它在彈唱玩法上的創新,同時也少不了社交上的樂趣,其中和聲、合奏以及找人唱等具有合作性質的功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在唱鴨上有了很好的根基。
比如「找人唱」功能裡開房間唱歌聊天的設定,就像是在線上搭建了一個KTV包廂,且每個「包廂」都有相應的標籤,讓有不同音樂喜好的用戶都可以快速找到同好,並直接用語音或演唱的形式來交流、娛樂,這就降低了用戶間的溝通成本,且讓用戶間的交流更靈活。
尤其是,在此前圍繞音樂的用戶交流語境中,文字是唯一的溝通形式,但在唱鴨出現後,用戶可以即時地用聊和唱的方式來表達自我,這種新形態的溝通方式,大概也是唱鴨俘獲了大量年輕人的原因之一。
那麼值得關注的是,在具有了工具屬性,又具備了社交能力後,唱鴨究竟要定位於什麼?它還只是一個單純的彈唱APP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多個網際網路產品都證明了,在積累了一批有相同愛好的年輕用戶,且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能夠社交的空間後,一個網際網路產品會自然而然地走向社區化,早期有天涯、豆瓣,如今有B站、小紅書,因為興趣是把人聚合到一起的最強粘劑,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就會創造,會生成屬於這一群體的文化。因而唱鴨有極大可能在積累了一定的年輕用戶後,走向一個新型音樂社區。
在這個社區內,用戶創作的彈唱作品會是主要的流通內容,尤其是當下正在唱鴨中興起的原創彈唱作品,更有可能成為未來社區中的主要抓手,強化唱鴨獨有的特殊性,與其他音樂社區區別開來。而隨著更多年輕人來到唱鴨「玩音樂」,也會逐漸形成專屬於這個社區的「玩音樂」氛圍與文化,比如從彈唱衍生出的音樂梗,而在這些專屬文化出現的那一刻,唱鴨也就會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的玩音樂文化社區。
儘管從目前現狀來看,唱鴨離成熟的音樂社區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它的用戶走向和平臺發展,都已經有了向新型音樂社區前進的趨勢,這也讓讀娛君認為,唱鴨在面對用戶注意力搶奪的戰爭時是可以一戰的。
3
唱鴨=潛力股
不少網際網路產品都是從工具出發,經歷去工具化走向社區,當下主流的短視頻平臺皆是如此,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唱鴨剛好具備了與短視頻同樣的創造、簡單、社交屬性,這意味著唱鴨或許正是一支垂直大眾娛樂市場的潛力股。
在唱鴨中的音樂作品,大多只有30秒左右,基本都截取了歌曲最抓人的副歌部分,作品短能進一步降低用戶彈唱的難度,副歌部分能更快速地讓用戶享受到彈唱的樂趣,這是唱鴨短音樂形態的由來。
那麼短音樂對於市場來說意味著什麼?它可以刺激用戶的參與欲望,在分享環節更短也就更易被接受,用戶創作出的彈唱作品就可以在更多渠道進行快速傳播,再配合適當的KOL傳播,或許就會形成新的短音樂熱潮。
而從唱鴨本身的動作來看,其也在進一步促成自身短音樂平臺的形態。比如這一次隔壁老樊的入駐,就發布了自己最新歌曲的彈唱版,可以理解為是隔壁老樊一次對自己新作的宣傳,之後如果有更多音樂人入駐,也會為唱鴨帶來新的改變,促成平臺上短音樂生產、短音樂社交、音樂作品再傳播的內容循環,構成一個圍繞短音樂的內容新生態。這大概也是有其他產品開始模仿追隨唱鴨的動因。
所以整體而言,在唱鴨身上我們看到了短音樂爆發的可能,以及大眾娛樂的新形態,這個從工具走向音樂社區的產品,具備了足夠的大眾化娛樂潛力,甚至不再只是一個音樂領域的產品,這讓我們對唱鴨接下來的發展保有期待。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