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馬伊琍再一次上熱搜,因為她在一次訪談中表示「男性女性應該是彼此合作的關係,不太喜歡去強調女性題材。」
也有不少網友對馬伊琍的言論提出了反對意見,其中不乏一些攻擊性強的言論,比方有些網友認為,馬伊琍就是一顆「老鼠屎」。那麼如果站在一個比較中肯的角度,馬伊琍的「女性觀「究竟該如何來評價呢?首先,作為公眾人物,特別是女性公眾人物,要在公開場合談論女性觀,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比較謹慎的事情。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公眾人物是閉口不談這個話題的。在現階段的網絡環境中,閉口不談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現實」和「聰明」。每個人的「女性觀」都是不一樣的。有不同就有爭議,這一點很多公眾人物心知肚明。而馬伊琍,作為一個非常有知名度的女演員,她的一言一行更容易被大眾關注,她持有的「女性觀」就顯得更具備「分量」。畢竟作為公眾人物,對社會議題的意見也有一定的引導性作用。可能馬伊琍在第一次談到女性觀,談論女性價值的時候,就做好了這個準備。從她願意談這一點,可以看出,馬伊琍並不是一個完全沒有思考的女性。也不是一個完全現實主義的精緻利己者。不論大家對她的觀點認可或者不認可。我始終認為在現階段多次談論女性價值對公眾人物而言,並不是一件非常「討好」的事情。很有可能引火燒身,也非常容易引起爭議。在說和不說之間,馬伊琍選擇說。這一點,我認為她是勇敢的。事實上,馬伊琍這類女性在當前社會中,無疑佔據著相當比例,甚至在受到良好教育和生活優渥的女性中更多。網上對她的一些批評,卻代表著另一種直擊女性在當前社會中仍然面對的各種深刻的、醜陋的、複雜的殘酷真相後,不得不發出的吶喊。我感覺馬伊琍和女性觀扯上關係,要從多年前的那句「且行且珍惜」開始說起。當時馬伊琍在懷二胎,丈夫文章被曝出「周一見」的出軌醜聞。在全國人民看著馬伊琍,期待她的回覆的時候,馬伊琍發表了一個「且行且珍惜」的觀點,原諒了文章。並且還在之後,有多次的高調示愛。大家覺得社會對男性的妥協已經夠多了。很多女性因為經濟原因,不得不原諒出軌的丈夫,可馬伊琍這樣的足夠獨立的女性,也無法走出這一迷霧,選擇了傳統婦女們的隱忍道路。這讓很多女性更覺得女性前途艱難,生存環境不易。作為個人,感情變故後的任何選擇都是個人的權利。但作為明星,她不得不承擔起更多的社會關注。
畢竟,公眾人物的個人生活選擇對社會上同類處境的女性,難免有一種「示範」的效果,甚至影響著一些人的選擇。但馬伊琍、文章這樣的娛樂圈夫妻檔,顯然已經無法輕易「撤回」大眾對他們之間關係的關注。也有人分析,當時馬伊琍、文章夫妻身綁多個商業合約和代言,離婚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可能也是馬伊琍選擇妥協的一個重要原因。不論如何,選擇原諒也好,不原諒也好,馬伊琍一定也經歷過痛苦的思考和掙扎。畢竟丈夫出軌是一件誰也不願意發生的事情。包括多年後塵埃落定還是決定離婚,說明馬伊琍也不是一個奉行「女人必須要有丈夫」的傳統女性。僅從個人生活的角度而言,她的選擇完全沒有問題。女性遇到婚姻問題是否選擇離婚,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抉擇的。「逼人離婚」和「逼人結婚」其實是同一件事。我們應該尊重不同女性的不同選擇。此外,除了不得不接受私生活被公眾審視,馬伊琍一直也很主動的在「母親」「女性」這些公眾領域的話題裡發聲。事實上,如果不帶任何性別意識,選擇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完全應該是一件由媽媽們自己自由做主選擇的事情。但帶上性別意識,這個自由選擇又頓時顯得沒有那麼自由。比如說,選擇奶粉餵養的媽媽裡,有很多是因為擔心母乳餵養胸部下垂,影響美觀。那么女性的胸部美觀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看了開心,當然是沒問題的。可有沒有一部分是含有「取悅男性」的成分呢?再比如說,選擇母乳餵養的媽媽裡,有沒有一部分是本身條件不符合母乳餵養,比如天生奶水少。但是被宣傳的「好媽媽必須母乳餵養」所綁架,為難自己做了一件特別難的事?這種意識是不是也是對女性的母愛綁架?總之,對大部分個體意志不夠強大的人來說,社會輿論具備非常巨大的影響力。而女性公眾人物,自己喜歡做什麼都好。一旦介入公眾呼籲領域,是一件非常需要小心的事情。馬伊琍的提倡母乳餵養,被一些網友所認定為對女性的「母愛綁架」。一直到前不久,馬伊琍又發布了一段叫做
「但凡心智健全懂得愛的女人,沒有人會後悔生下孩子」的言論,再一次將自己推上輿論風口。很多網友覺得這段話結合之前的推廣母乳餵養,馬伊琍把女性和母愛的捆綁過於明顯和刻意,而這種捆綁無疑是男權社會歷來慣用的對女性約束的方法之一。可社會利用女性的這種天性,而製造出一些規則來束縛女性,製造出一些「一個好女人,必須要如何如何」的話術,又有多少女性可以看破呢?裡面是講述一個與現實完全顛倒的女權社會,在那個社會處處以女性為尊。其中女主的媽媽有兩個老公,所以也要求女主也要再找一個老公。比如說,女主媽媽的「小老公」就常常含淚看《天下只有爸爸好》之類的洗腦電視劇。在一個徹底的女權社會,就需要給男性洗腦,綁架男性父愛。那麼反過來看,現在社會對女性的母愛綁架,是不是已經比較夠了?是不是已經超越我們的天性了?站在個人角度,我一百分支持母愛,我也完全理解母愛。我自己就有一個百分百愛我的媽媽。但站在輿論發聲角度,我們不應該去強迫其他女性的母愛。因為每個人面對的家庭,和生活環境都不一樣。比方說如果一個女性是被強暴的,她不得已生下孩子之後,對孩子的感情很複雜。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愛強姦犯的基因,因而無法那麼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怎麼看待?還有一些女性家庭生活非常不幸,有一個不負責,甚至有暴力行為的丈夫。這種情況下,這些女孩雖然很愛孩子,但為了自己的生活不得去逃離,這種情況又該怎麼看待?是要一味譴責這類女性母愛不足夠嗎?還是應該譴責男性的暴力和不盡父責?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兩個大人的事。一味強調母愛的偉大,就是對父職的逃避。畢竟,於情於理:
但凡心智健全懂得愛的男人,也沒有人會後悔生下孩子。所以,如果站在平權的角度,對母愛和父愛的宣傳應該至少是均等的。更何況因為生理原因的關係,女性已經在這件事上天然付出了更多,這恐怕也是令馬伊琍們不解的「為何要強調女性題材」的一個原因——作為弱勢群體,你必須表達的更大聲,才能將結果向我們期待的「平等」拉的更近一些。而馬伊琍作為女性代表之一,她的母乳宣傳和心智健全論卻在無意中製造了女性群體的母愛焦慮感。這恐怕就是她這些言論被批評的主要原因。但我還是相信,馬伊琍的本意是好的,她是一個溫柔的母親,一個專業的演員,她是真心的希望社會公正公平,希望大家共同創造更好更和諧的社會。她只是太優秀了,優秀到偶爾會忘記「這個世界上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像馬伊琍一樣的女性往往真誠地認為:「男女已經很平等了。」很多家庭還在刻意求男胎;很多家庭有兒子有女兒之後,資源無底線的對兒子傾斜;女性在成立家庭之後,面對事業和家庭有著更多肉眼可見的困境;生完孩子回歸職場會遭遇的困境和瓶頸……
能想明白這些,我也是經過了很多思考,很多自我質疑和修正。
社會實在是太多元、太複雜了。
女性群體的生存困境並不是社會上確實存在一些優秀如馬伊琍的女性就可以被忽視的。
所以,有話語權的女性,更加應當善用自己的權力,為兩性平等盡一份心力。
馬伊琍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她本心是願意去做的,這就已經很了不起。她也具備足夠的同情心,常常關注困難中的女性和孩子。
比如前不久,馬伊琍表示:「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
這番言論就被認為現代而先進。
當下的社會其實非常需要有思想,敢為女性發聲的女性公眾人物,為更多女性爭取權益、做出表率。
所以大眾對馬伊琍們的期待很高。而在這麼高的期待下,當馬伊琍們的認知和公眾期待之間有距離時,負評就會如潮水般湧來。
當然有不足之處,但這並不是她們的「錯」,更不是「罪」。
如果我們不要把她們放在一個「先進女性觀的倡導者」的地位,或許就不會這麼求全責備。這對馬伊琍們,對大眾,都是好事。
對我個人而言,馬伊琍是一個在不斷思考,不斷自我完善中的女性。
而我們,正見證著她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