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年,讓我們一遍遍體味到,這句話的深情和殘忍:
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會提前到來。
8月29日9時40分,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陳莊村,一幢名為「聚仙飯店」的鄉村酒樓,突然發生坍塌事故。
一瞬間,50多人被埋在殘垣斷壁間、瓦礫廢墟中。
事發當時,陳莊村一位老人過大壽,很多親戚鄉鄰攜家帶口,喜氣洋洋地前來祝賀。
目擊者說,被埋住的,多是喜歡幫忙的婦女,和喜愛熱鬧的孩童。
大家歡聚一堂,有說有笑。誰也不曾料到,災禍從天而降。
8月30號3點,一天一夜的緊張與揪心後,救援終於結束。
共救出57人。其中7人重傷,21人輕傷。
還有29個人,在這個本以為尋常的日子,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當地村民說,這家飯店已有10多年的經營史。
幾年前,為了擴大營業面積,在一層房頂上,加蓋了彩鋼房。
奪走無辜性命的事故原因,到底是什麼,有待於官方的進一步調查:
只是,再嚴厲的處罰,也換不回那些父老鄉親的性命。
我關注這條新聞的動態時,發現這樣一個現場救援細節——
救援人員在廢墟之下,發現了一對父子。
被壓在鋼筋水泥之下的父親,用身軀牢牢地保護著胸前的孩子。
新聞報導的原話是「為營救那個孩子,消防員只好忍痛捨棄父親」,切除層層障礙後,把生死相依的父子分開,最終救出了那個幼小的生命。
我翻閱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新聞報導,都沒有關於那個父親的確切消息。
後來,我看到一個視頻。
視頻中,救援人員說,為救那個孩子,他們不得不把父親切開。
「切開」這個詞,讓我再也無法忍住眼淚:
那個或許已停止呼吸的父親,用身軀把死神堵於脊梁之外,在廢墟之下,用自己的臂彎和胸膛,給孩子撐起一片生的希望。
那一刻,我們這代人見證的諸多災難被喚醒,穿越歲月的泥沙,排山倒海地向我襲來:
在意外叫囂撲來,用自己的命給孩子續命的,往往是父母超越生死本能的愛。
如果不是因為外面正在進行表演,大部分客人在飯店外的空地上,這個數字可能更加難以想像。
遇難者名單公布,他們大都是一個村子裡的人。
當天,飯店正在為一個老人舉辦80歲的生日宴。
因為疫情,通情理的老人本沒有打算過這個壽,可沒耐住旁人一直勸說。
加上家裡孩子要上學,便又把生日宴提前了一天。
誰也沒有想到,最後喜事變成了悲劇。
老人哭得泣不成聲。
那些突然離去的人,大都是他的親人,他的朋友。
還有他的老伴兒也沒逃出來,不幸遇難。
她78了,我80了,我倆差2歲。
我倆連架都沒吵過。
我老伴最好了!
他只是在自己80歲的時候,和自己親人朋友一起到一家飯店吃了一頓飯。
又何罪之有呢?
但凡有一點思考能力的人都不會怪老人,不會把錯誤歸咎於他。
媒體卻一直盯著他,
評論下有很多人變成了詛咒老人的鍵盤俠。
80歲的老人,他活了一輩子,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遇到這樣的意外,沒有人比他更難過。
自責的他不肯原諒自己,崩潰著跪下來表達愧疚和歉意。
可是,該道歉的又怎是他呢?
沒有誰願意災難發生,也沒有誰有預知未來的能力。
我們之所以如此遺憾難過,只是因為,有一些事又明明可以不發生的。
02
中午的時候,看到最新消息:
坍塌飯店老闆的一個親戚發聲,飯店老闆正在協助警方調查。
「他們一家人都沒受傷,那時候他們在廚房,沒有在宴會廳,都沒事。」
因為承包了整個村子,甚至鄰村的各種大小宴席,聚仙飯店開了有十幾年,生意一直很好,一年到頭都沒休息過幾天。
直到這次慘烈事故的發生。
有在場的村民回憶自己當時看到的情況,
「聽見『譁啦』一聲,飯店宴會廳頂部就塌了。」
從柱子斷裂到頂部完全坍塌,用了最多不到5秒的時間。
這個時候,人們也終於才意識到,
這個看似承包了十幾年熱鬧歡聲的飯店,其實也早承受了它不該承受的重量。
圖源:中國新聞周刊
飯店房子在1982年左右就已經建好,原來是個只有一層的建築。
因為馬路抬高,以前的一層宴會廳,就成了差不多可以容納400人的地下室。
後來,又在院子上部架設了一層簡易彩鋼板房。
一層變地下室,又在一層基礎上加蓋二層。
而從第一次蓋房,加上後面的加蓋,前前後後搭建了有6次之多。
底下的預製板早承受不住上面的巨大壓力,所以這天,「飯店從一層坍塌,導致二層連帶坍塌。」
二十多個人也在老闆的投機取巧心理下,生命永遠被埋葬在一片廢墟下。
如果有人能意識到房子已經老化,甚至瀕危,如果有人不那麼心存僥倖,能抽出時間對房子定期做一下檢查,這場悲劇,一定不會來得這樣地猝不及防。
03
紀錄片《重返危機現場》每看一次都能讓人沉浸在悲痛和沉思中。
其中一期《商場·墳場》,還原了1995年那場重創韓國,震驚世界的三豐百貨大樓倒塌事件。
502人死亡,937人受傷,它成了韓國在和平時期內,一次傷亡最大的事故。
往日的輝煌
三豐百貨店,位於韓國首爾瑞草區瑞草1洞,是一個豪華的大型百貨商場,於1989年下半年竣工,1990年7月7日開始營業。
時髦的三豐百貨由南、北兩翼兩棟側樓以巨大的鑲鉻玻璃在中庭相連,牆面的裝飾是義大利粉紅色大理石。
貨架上陳列著高級服飾、各種家具及奢侈品,五樓有多家時髦的韓國餐館,主要消費人群是消費能力較高市區白領,每天的營業額超過50萬美元。
這樣大型的百貨商場在當時的歐美國家也相當少見,簡直代表了首爾這個城市的繁華昌盛。
這樣一座外觀漂亮高檔的大樓,誰能料想到下一秒竟然變成了一片廢墟,而在大樓裡享受著購物休閒娛樂的人,卻在廢墟中失去了生命。
悄悄逼近的危險
然而看似美麗的背後卻隱藏著危機,1995年6月29日下午6時許,漢城市中心的地上5層、地下4層的三豐百貨大樓北半部突然倒塌,當場造成94人死亡,915人受傷,失蹤220人,可以說,整棟大樓真的在一瞬間被夷為平地,在韓國引起極大震動。
事發當日,保安巡查時發現樓頂出現裂縫但經理完全不理會以為是樓頂的冷氣機所致。工程師表示,大樓隨時會倒塌,應立即疏散顧客。
但即便如此,依然遭到了設施經理的拒絕,理由竟然是不希望大廈損失利益。
如期而至
多項因素疊加,最終災難如期而至。下午時分,商場裡的人聽到轟然倒塌的巨響。
瞬間,整棟大廈的房屋開始搖晃,牆體砸落砸落,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在這場本不應該存在的災難中,最終502人躲不開這場災難。
最初,三豐百貨店是由三豐集團興建,位於今日首爾副都心的黃金地段、今日的韓國會計學院大廈旁。
1987年,集團開始在這片位於瑞草區,原本用作垃圾掩埋場的開闊地上建設百貨大樓。
按照最初的設計,大樓將被建設成一棟4層的辦公樓,但是三豐集團會長李鐏卻在建設工程中,將其重新設計成一棟百貨大樓。
這一改動,導致了很多承重柱被取消,以騰出空間來安裝自動扶梯。
原先的建築承包商,拒絕按照新的設計繼續施工。李鐏因此解僱了他們,並讓自己的建築公司進行施工。這種隨意改動建築承重柱便為大樓倒塌埋下了種子。
後來,又屢屢發生設計圖紙尺寸標註錯誤、鋼筋立柱偷工減料、樓板受力鋼筋位置偏差等問題,甚至在建築主體增加第五層樓,並改變其用途、移動冷氣機等多重因素造成了這次災難。
這些舉動都使得這棟大樓嚴重超出負荷。
當輿論漸漸平息,當逝者還沒有安息,大樓倒塌最後的真相,又再次震驚了所有人。
原罪:
把辦公樓改為商場,還私自在上面增加了一層;
致命傷:
安裝並移動嚴重超重的冷氣機,對大樓結構造成不可逆損傷;
最開始的隱患:
必須是80公分的柱子變成了60公分;
中間的鋼筋從16條減少到8條;
鋼筋放錯位置,由原本距離表面5cm變成距離表面10cm。
後續調查還顯示,有多名政府官員涉嫌在三豐百貨店建造過程中收受賄賂,三豐集團內部也存在著廣泛的貪汙與欺詐行為。
1995年12月27日,三豐集團會長李鐏因過失致死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其子李漢祥也因貪汙等罪名被判有期徒刑7年。大量利益相關者被起訴,最終共有21人罪名成立,當中12人為政府官員。
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情因為麻痺造成如此重大的傷害實在讓人心痛。
韓國三豐百貨大樓倒塌的悲劇,可以說完全是由於人們對建築安全的忽視所造成。
無論是未按圖紙施工、使用功能改變、破壞原有結構還是說增設大型附屬設施,都應對結構進行安全檢測,並及時進行加固處理。
關鍵是,在災難即將來臨的最後時刻,商場竟然為了防止營業額損失,關閉已經局部坍塌的樓層,在其他樓層繼續營業,為了賺錢而漠視生命。
從換掉設計圖上的鋼筋,到加蓋樓層、偷工減料、維護不力、毫無監管……
如此多的環節,哪怕有一項做到位,可能都不會有如此重大的災難降臨。
但就像調查事故的教授歸咎的最終原因:
人類的無知、疏忽和貪婪。
那些本可以避免的傷害,一旦和巨大的利益對賭,便沒有人可以阻止它的發生。
但最後,也不會有一個人真正獲勝。
04
「災難不會憑空發生,而是關鍵事件的連鎖效應。」
關於紀錄片《重返危機現場》的主題,有人曾給出這樣一句話。
道理顯而易見。
但就像另外一句說了無數遍的話: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多年後,當我們回顧黎巴嫩的大爆炸,可能就像今天我們再看韓國的那次致命坍塌一樣,
很多人不會再記起究竟是誰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場場可怕的噩夢。
震驚永遠只是一會兒;
教訓永遠只是一時;
所謂要好好珍惜,
也只是在泉州酒店倒塌後的幾天,溫嶺槽罐車爆炸後的幾天,
突然覺得愛與生命,都沒有來日方長,明天,卻又開始忘了要和家人好好擁抱過再出門。
但這次,希望大家能記得久一點,因為它不只是一場意外,它還是一場我們本可以和死神對抗的賽跑。
最後再說很重要的一點:
清醒一點!放過那個80歲的老人吧。
別讓無辜的人深陷自責,讓有罪的人不以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