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宇宙的武學體系脈絡分析

2021-02-08 騰訊網

近期因張一山版《鹿鼎記》上映,成為一個熱點。在看點刷的過程中,就被推送了很多金庸武俠相關的文章。愚不自覺參與了部分討論,討論過程中收到的回覆裡,有支持,有反對。但是部分人的言論不僅言之無物,話語粗鄙,讓人忍俊不禁。

金庸作品,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改編作品眾多。然改編作品良莠不齊,讓很多未讀過原著的觀眾對作品產生了很多無解。同時,因為金庸作品屬於半娛樂,半文學範疇,所以極有深度,理解起來也需要一定的精力。

今天就來淺談一下金庸武俠世界中的武學體系,梳理一下跨越十一部作品的金庸世界中,武學是怎樣一個概念。

為什麼是十一部?這裡剔除了《白馬嘯西風》和《鴛鴦刀》,因為這兩部作品風格大異於其他作品,有猜測這兩部是冠名金庸先生(為書寫方便,以下尊稱查老),實非查老出品。然後剔除《越女劍》這一短篇,因為與其他作品關聯太少,更像是查老的一種嘗試,而非正式作品。最後剔除的是《俠客行》,原因是《俠》的武學體系大異於其他作品,最終的《太玄經》更有查老不曾嘗試過的玄幻色彩。

本篇所談的,是基於查老的三聯版小說。最新的新修版筆者並未看全,也未如三聯版般飽嘗多次,所以不做引用。

好了,說了一堆廢話,進入正題。首先,金庸的武學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內力,招式,以及心法(這裡有人會有疑問,後面會詳解)。

先說內力,金式武俠裡的內力是一個人武力值高低的重要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小說中人物如何獲得內力就不再贅述,這裡只討論內力的作用是什麼?

查老在他的創作中期,開始試圖完善他的武學體力。於是有一個詮釋內力作用的人物被創造了出來:《倚天屠龍記》覺遠大師。

覺遠的出場,設定是一個不會武功(實際只是不會招式心法)的普通僧人,機緣巧合下與江湖負有盛名的踢館者何足道對上了。長話短說,結果何足道敗了。

原文中可以明顯看出,覺遠在對戰中幾乎只能靠本能應戰,不難想像那個畫面恐怕比起王八拳強不了太多。而他的對手何足道雖然擁有極強的實力,但是攻擊要麼被閃避格擋,要麼一劍捅上去沒啥效果,就是無法破防。

根據原文渲染,何足道的水平至少是強於《神鵰》中尹克西等人的,但應該是弱於五絕(這是廢話)。這樣一個對手面對不會武功的覺遠,居然最後敗了。理由呢?九陽神功。

具體不做贅述了,何足道敗了,敗在了內力深厚的覺遠手上。而覺遠因為內力無法宣洩,憋死了。覺遠雖然死了,但是在那場比試中贏了這點是不可改變的。

覺遠之所以獲勝,源於他深厚的內力,這裡就說明了內力的作用。我用一種大家更容易理解,電腦遊戲設定的方式來解釋內力的作用。

一小部分人,因為遊戲的原因,誤解內力就是藍條。是,也不是。內力不僅僅是藍條,所有金式武俠的角色,在修習內功的時候,基礎攻擊、防禦、血條、藍條,以及反應力,靈活度等等,都在上漲。類比遊戲,就是修習內功,全屬性上漲。部分內功甚至有增加資質悟性的作品(參照《倚天》光明頂張無忌)。

那這麼強的覺遠,為何比武后會被自己的內力憋死?這就要引入另一個概念,心法。

查老在寫的時候,常常將內功心法連起來寫,讓很多人誤解內功等於心法,實則不然。根據個人推斷,一般的內功都會有配套的心法,所以查老才這樣描述。那麼心法到底是什麼?

舉例子一定要給原著的,不然不具備說服力,所以,來了。

六脈神劍劍訣、打狗棒法口訣、獨孤九劍總決式、太極拳口訣以及低端一些的江湖武功中的刺、挑、抹、打、敲等等等等,都是心法。練了內功,你有力氣了,你要學會怎樣把力打出去夠猛、夠巧、夠有效;你挨打了,你要知道怎麼樣去受、去卸力、去減小傷害(某著名演員馬老師大吼:接化發)。這就是心法。心法這種東西在查老書裡很多,有興趣可以多去找找。

這裡增加一個筆者的腦補:七傷拳書中設定,內力夠強就不會被反噬。我真心覺得是他們家祖師爺沒考慮到後面的人內力太弱,所以沒有去專研一套配合七傷拳的心法,才讓七傷拳變得如此雞肋。

內功心法講了,最後就是招式了。招式簡單來講,就是放大器。假設你修習了內功,基礎攻擊一百,那麼好的招式能讓你一招打出去,打出兩百的效果。差的招式,也能讓你打出一百二。當然還有諸般妙處,就不贅述了。只多說一點,作為小說,招式的最大好處,就是有看點。各種響噹噹名字的招數,誰看誰喜歡。

接下來就是全篇的重頭系的。在金式武學體系中,內功、心法、招式,它們的重要排序到底是什麼?

在網絡上爭論了很多年誰強誰弱,其實都是因為這點沒梳理清楚,所以得不出結論。當然,就算梳理清楚,也得不出結論,但是至少會讓人有機會更理智的去判斷。有一句話怎麼說的?我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所以當加入個人情緒後,客觀的強弱都不如自己喜歡。就像三國至今都沒有公認的第二一樣。

要梳理到底哪一樣更重要,得先梳理清楚,金庸宇宙中,各個時代強弱的武力排序。

為了節省篇幅,這裡直接引用網上普遍認知的:時代越靠前,武力越高這種說法。具體為啥是這個結論,已經可以另起一篇文章了。這裡,只簡單引用幾個證據。

時間線最早的是《天龍八部》,北宋,其中有一個門派極具代表性:大理段氏。在天龍八部中,一陽指是一門稍微有點水準的都會的武功,而一陽指之上,是六脈神劍。六脈神劍實際效果不是電視劇中那種雷射武器。細讀原著會發現,六脈神劍是凝氣為劍,延長於指間放出數丈,配以劍招使用(六脈神劍有一套專門的招式,筆者自行腦補出了剪刀手愛德華)。注意一點,這裡的氣是內功激發出來的,可以放出數丈。

到了《射鵰英雄傳》,南宋。段氏最高武學為一陽指。有些人會說《天龍》中說過,一陽指有品級,練到一品說不定就比六脈神劍更牛逼了。那麼抱歉,不去看電視劇的雷射武器一陽指,只看原著,你會發現一陽指並不能催出劍氣(指氣),一燈大師每一次對敵都是指頭貼到敵人身上進行攻擊(或療傷)。而同樣在《天龍》中喬峰的掌力也隨時可及數丈之外,《射鵰》中郭靖的掌力也基本是貼身攻擊。

再往後,到了元末時期《倚天屠龍記》,降龍十八掌更是已無人精通(史火龍內力不足以修煉)。

好了,就說這麼多,具體詳解夠幾千字了。

那麼回到正題,內功、心法、招式,誰重要?

查老在十一部小說中,埋了一條暗線。

第一次是蕭峰,聚賢莊一役,蕭峰以平平無奇的招式,太祖長拳力壓群雄。憑藉的無非是他內力出眾(攻擊、防禦、速度、血條、藍條等所有基礎屬性領先)。

第二次,虛竹靠到處盜號盜來的內力,靈鷲宮輕鬆擺平一堆包括慕容復在內的一堆大佬。

第三次又請出剛剛把自己憋死的覺遠老師傅,以不會招式心法的前提,硬生生打贏了武林名宿何足道(又一次靠基礎屬性碾壓)。

第四次,張無忌生受滅絕媽媽桑三掌。

第五次,令狐衝等四人圍攻東方不敗(有一個細節我至今記憶猶新,東方不敗憑藉一根繡花針硬擋重刀快劍)。

跳過很多次,最後一次出現,是胡斐遇到陳家洛,以為是福康安,被陳家洛一掌擊退。

這是查老在表現內力的強大,所謂一力降十會,不外如是。

可能不少人會說。不是啊,像郭靖就沒學啥內力,學會降龍十八掌就起飛了。真的是這樣?

郭靖先就一招亢龍有悔,和歐陽克勉強戰平。但到了《神鵰俠侶》開篇,郭靖依然是一招亢龍有悔,能和歐陽鋒打個五五開。而這段過程中,郭靖經歷了蝮蛇寶血(加內力),九陰真經(加內力),北鬥七星陣單開體內運行(這……我覺得是心法不是內功)。而且郭靖本身是身負全真內力的。郭靖學會十八掌是在蝮蛇寶血事件之後,這已經比後期《倚天》的史火龍內力強了。

我曾經遇到有人槓我,說金庸原文說過洪七公是著名的頂級外家高手。這一點看書的時候其實我也很疑惑的。後來偶然了解到,現在武術把少林那種硬橋硬馬的功夫叫外家,武當那種練柔勁巧力的叫內家,再加上《射鵰》成書較早,體系還不夠成熟。所以查老那一段,應該是說洪七公的武功是頂級的剛猛功夫(如果還要槓,我只想問問,難道你覺得洪七公是肌肉大漢,而不是內力絕佳?書中也多次提到了降龍十八掌靠剛猛內力驅動)。

而筆者一直有個腦洞,就是類似降龍十八掌這種高階武功,本身在修煉過程中也會增加內力。具體可以參照段譽學習凌波微步時,每走一圈,內力就增加一分。

然後再想想,年代靠後的作品,出場的凡是會內功的都是頂級高手:袁承志、歸辛樹、陳家洛、洪安通、九難……

而查老在刻畫隨著時代越接近近代,武功水平越弱時,主要削弱的也是內功。

第一次自然就是《射鵰》中六脈神劍的失傳(完善體系後修改的時候查老也沒有加入,所以不要提成書時間)。第二次自然是史火龍練不成十八掌,這裡還明確提到是內力不夠。第三次是華山派劍宗氣宗之爭(已經對內力產生懷疑,覺得招式可能更重要,實際是高級內功已經漸漸失傳,而在時間稍前的《倚天》中,重點修煉內力還是共識。這裡想腦補一下,你們說袁承志的混元功,會不會有易筋經的影子?)。第四次自然是《飛雪》兩部中,內力已經幾乎絕跡。

綜上所述,內功才是武學第一重要的。內力不夠很多高端招數你都沒法練,什麼降龍十八掌,天山折梅手之類的。而內功不夠,基礎屬性太低,招數加成再厲害,發揮的作用也有限。

然後就是心法和招數誰重要了?我只簡單說一下,沒有心法的覺遠直接暴斃,沒有心法的打狗棒法就是大路貨,獨孤九劍要先學心法再學劍招,太極拳強弱全靠心法撐。好,夠了。

重要性梳理完畢,終於可以討論下金庸筆下的角色強弱了(石破天泥奏凱,修仙的請不要到武俠小說中來)。我在這裡不具體講一些同時代有爭議的到底誰強誰弱,只說一說我的思路。

《天龍八部》為武學檔次最高的,裡面的天花板,逍遙三老,掃地僧。次一級的有三兄弟,鳩摩智(這貨不比蕭峰差,甚至更強。電視劇裡面是弱化了,實際二人從沒打過)。到此為止,有一個共同點,不用武器。再往下的是慕容復、卓不凡、甚至是段延慶之流,要用武器的。

《射鵰英雄傳》五絕出場四人,外加周伯通,往下是裘千仞和郭靖,到此為止,都不用武器。雖然有碧蕭劍法、靈蛇仗法、打狗棒法等,但是實際對戰中,五絕級高手都很少用武器,基本都是肉搏。

《神鵰俠侶》,有趣的來了,討論這個點,最有趣的就在神鵰俠侶中了。神鵰俠侶天花板是新五絕加金輪,但是金輪有BOSS加成,楊過有主角加成,所以書中表現是略強於其他四人的。然後神鵰俠侶中出現了重要的隱藏人物:獨孤求敗。網上至今有很多爭論,說獨孤求敗到底多強。實際那一段描述基本就概括了。

獨孤求敗的武功進程是,先用重劍,再到輕劍、木劍,最後是萬物皆可劍甚至可無劍。這裡暗示了,隨著年齡的提高,獨孤求敗的內力越來越高,對外物的依賴也就越來越低。到最後內功大成,有武器或者沒武器,都一樣了。查老在書中,為了怕這段寫得太隱晦讀者不懂,在書快結束的時候,又一次加重了暗示。

楊過救郭襄,和金輪大戰,無法抽身去救下郭襄。這時候楊過有一段內心獨白:「如果我帶了玄鐵重劍就好了。」這說明什麼?楊過的內力還略顯不足,需要仗重劍之利。好了,說了不談強弱,只能說到這裡。

然後以此往後的所有書中,同時代的天花板都基本是徒手搏鬥(東方不敗玩針,也基本等同於空手)。那對這些人來講,武器是否有用?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已經站在了時代巔峰,已不屑於用武器(高手不要面子嗎)。楊過最後那一段,恰恰是楊過有些託大了,自認為已經站在了巔峰,卻發現略差一線。

還有一部分,是傳承中歷來只有武器修煉方式,恰恰是因為內功的失傳或減弱,所以所有的修行方面,都依賴於武器。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碧血劍》中的華山派和鐵劍門,華山派可以教出專注於拳腳的歸辛樹,而鐵劍門……

洋洋灑灑也是幾千字了,一氣呵成,實際都來源於多次閱讀後的感悟。查老已逝,此篇以敬之。雖然查老的書還有太多太多的沒理解到的東西,但是能摸索出點點門道,也覺得此身不負查老。

初次發文,略顯粗糙,見諒。

相關焦點

  • 金庸武學分析——獨孤九劍
    在金庸的武學體系眾多武功之中,獨孤九劍不但躋身第一流武學之列,而且即便在這第一集團中,也隱然有鶴立雞群之勢。我所謂的鶴立雞群,倒並非說獨孤九劍就一定比其他武功厲害,只是就其在讀者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而言(討論哪門武功比哪門武功厲害,不是我關心的問題,而且我認為這種問題簡直有點無聊了)。
  • 金庸小說裡的武學原理
    今天跟大家談談金庸小說裡的武學原理。金庸和古龍呢,在武俠小說界齊名,都是一代大俠。
  • 金庸武學的五重境界,張三丰入神坐照,獨孤求敗返璞歸真!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十五本武俠小說囊括了天下各門各派武學奧秘,更兼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融入其中,自成一道,有佛門、有道家,更有西域奇門,種類繁多不可勝數,但是不論武功多雜,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武學一道有一個脈絡可循,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金老武學的各個境界。
  • 金庸與武學理論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在十四部中長篇經典之作裡,創造出了一個讓人如痴如醉的武學宇宙
  • 《天龍八部》新修版,金庸增補了一個人,此人就是獨孤求敗
    金庸先生本人就是一個學富五車的大才子,再加上過人的筆力,才讓他的小說節奏感極強。可以說,金庸先生的小說借鑑了許多同行的優點,比如還珠樓主的想像力、梁羽生的故事構思,還有大仲馬的故事情節等等。當然,早期的武俠小說都是增加報紙銷量的一個噱頭,金庸小說亦是如此。
  • 盤點金庸的四大武學境界,武俠極限是什麼?只有2人能達到
    所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十五本武俠小說囊括了天下各派的武學奧秘,更是出現了很多的絕世高手。而且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武學之道有脈絡可循,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金庸武學的境界。這層境界的武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著重點在於外招,比如《天龍八部》中的段延慶,他的一陽指就練的爐火純青,還有《雪山飛狐》的胡斐,他僅僅學了父親那門厲害無比的「胡家刀法」,而刀刀攻守並備,不求守而自守,不必攻卻猛攻。二境界:出神入化登峰造極此境界是指把自己的武功練到絕妙的境界,造詣已經接近頂級了。江湖中能達到這個境界的,皆是各部書中的絕頂高手,也是名揚天下的人物。
  • 金庸武學門派大全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武學之中絕世高手如雲,奇功絕藝令人匪夷所思。
  • 金庸武學考
    當然,金庸筆下的武功,以往的金庸評論文章中,很多人也評論過,不過大多從文學,美學的角度。而作為一個準武術工作者,史哥看金庸,看的時候不免會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地聯想到現實中的武術,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創作的。這增加了,嗯,也減少了很多興味。有人可能說,我也看UFC,崑崙決,金庸的武術就是騙人的……那其實你也不是真懂。金庸筆下的武術涉及的東西比這要複雜的多。
  • VOL.395--金庸武學的驚天秘密
    本文旨在縱觀金庸武功描寫的關聯,各篇小說間武功的傳承脈絡。細思極恐之處,怕是金老爺子也未必深思和照顧周全。筆者按照金庸小說系列中「武」的體系,在既定架構內以求自圓其說,勉強自洽而已,不免牽強之處,也在此就教方家,還望大伙兒討論。
  • 金庸小說裡的"武學第一"
    但男生們喜歡的金庸、古龍、梁羽生小說和女孩們喜歡的瓊瑤、三毛全集還是不容易借到。當然,還有不少金童、金庸明、金庸新、金庸巨等以假亂真作家的著作,也被我們傳看。直到三聯版的《金庸全集》出世,才知道「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小夥伴兒們看慣了《水滸傳》的英雄排座次和《隋唐演義》三絕四猛十三傑,總是為「金庸小說裡誰最厲害」吵架。這一吵幾十年,到現在還沒分出結果。
  • 金庸武學考究:武功是一代不如一代
    哪部書的武學水平最高呢?就這麼一個自然而簡單的問題,乍一想,還真讓人摸不著頭腦。金庸的這十五部小說,發生在不同的歷史朝代之中,時間、地點全然不同,所以各部小說中的人物,沒有一個恰當的參照體系來相比較,所以要真正挑出一個讓人服氣的第一高手來,還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俗話說,文無第二,武無第一,看來這個第一高手之論,只能是一個懸疑。
  • 金庸小說中的十大絕頂武學排行榜
    金庸十大絕頂武學排行榜 1,太玄經 《太玄經》是金庸小說 中的絕頂武學之一,在《俠客行》一書 中於第二十章初次登場,此功在小說當中算是個另類武學秘笈。太初有道,道法自然,眾妙之門,玄之又玄,可以令人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開啟心智。
  • 金庸武俠第一武學《太玄經》原來是這個人所創,金庸早有暗示!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金庸武俠中的一本極為特殊的武學秘籍,它就是《太玄經》。它只出現過一次,就在《俠客行》這本小說中,而且它的出現有些不合理,因為《俠客行》的年代在明朝,明朝時候武學已經在逐漸衰落,許多厲害的武學已經失傳,我們看小說時也能看出來這時候的武林整體水平並不高,然而卻出現了一個俠客島,最後又出現了《太玄經》這種完全不應該出現的超級武學。
  • 金庸小說中真的存在「武學退化論」嗎?其實這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很多金庸迷認為,在金庸小說中存在著「武學退化論」,即年代越靠後,武林的整體武學水平越低,這說明武學是在不斷衰落的金庸並不認為自己的小說存在著「武學退化論」。金庸對於跨書論武是不太贊同的。
  • 金庸武俠高手如雲,若按武學配置排名,誰能位居第一?
    金庸武俠不乏絕世高手,劍術通神的獨孤求敗,內力深厚的掃地僧,武功均屬絕頂。然而若按武學配置排名,那麼諸多高手裡,試問誰能位居第一?張三丰內功強勁,郭靖招式精妙,張無忌內外兼修,皆非泛泛之輩。只是論武學配置,天龍時期的虛竹當仁不讓,在眾多高手裡,亦無人將其撼動。
  • 《金庸群俠傳5》武當派武學選擇建議
    導 讀 展開 《金庸群俠傳5》各門各派都有各自的武學秘籍,想要成為一點大俠沒有一身好的武學是不行的,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一篇《金庸群俠傳5》武當派武學選擇建議
  • 金庸武俠十大武學宗師,第十最可憐,第五最奇葩,第一連名字都沒
    金庸筆下的武學高手非常多,但是若要擔得起宗師名號,這樣的人恐怕不多。既然是宗師,他們的武學修為一定要有過人之處,除了開宗立派之外,宗師級人物往往都能開創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武學傳承,不僅影響一代江湖,甚至可以影響數代武林。那麼金庸筆下的十大武學宗師都有誰?我們馬上開始!
  • 《金庸小說兩宋江湖三十六大武學高手點將錄》第十二位:星宿老仙丁春秋
    《金庸小說兩宋江湖三十六大武學高手點將錄》第十二位:星宿老仙丁春秋  《天龍八部》中的星宿派是逍遙派弟子丁春秋所創
  • 金庸筆下武學排行前十!我最羨慕的卻不是這些……
    小時候看金庸武俠劇,那些虎虎生風,飛沙走石的打鬥場面都讓小編看得興奮不已。不過也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小編:金庸筆下武學要是做個排行榜,前十會是哪些?功法源自波斯明教,乃鎮教之寶。  金庸小說中「老頑童」周伯通在桃花島的地洞裡創出此門武功,初期想法在於左手與右手打架,以自愉自樂,後來被郭靖點醒,明白此門武學之厲害,遂無敵於天下。
  • 《金庸群俠傳5》RMXP修改天賦點善惡值及無限學散人武學方法
    導 讀 第1頁: 展開 《金庸群俠傳5》的天賦點十分重要,關係到自身可學習的技能,善惡值也是如此,自由的玩法可能會影響劇情的走向,下面請看由「joe5277」帶來的《金庸群俠傳5》R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