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最經典的9首歌:初識不懂曲中意,聽懂已近不惑年

2021-01-10 騰訊網

最近,羅大佑教康輝彈吉他,被頂上了微博熱搜。

在新聞聯播中金句頻出的康輝哥哥,在節目《一堂好課》現場拿起吉他撥動琴弦,也是有模有樣。

康輝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彈吉他,特別幸福的是,我的老師是羅大佑。」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總有那麼幾首歌,你光看歌詞,就會忍不住哼出聲來。

羅大佑的這首《童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年少時光。

如今,當年哼著歌的小小少年,終於擁有了「成熟與長大的臉」,卻弄丟了「水彩蠟筆萬花筒」「夏天的知了」和「綠油油的稻田」,也終於明白了老師口中的「寸金難買寸光陰」。

也才真正聽懂了輕鬆曲調背後藏著的「光陰不可追」。

2018年,羅大佑「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巡迴演唱會,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地陸續開唱。

此次演唱會的主題——「當年離家的人」,是在說他自己,也是在說每一個在外打拼的人。

他說:「家,給我一個溫暖的夢鄉,並且讓我把這樣的夢想,帶到外面的世界去實現。

臺上的羅大佑依舊深情地唱起《童年》。開口仍是熟悉的曲調,聽歌的人卻已泣不成聲。

羅大佑的歌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

在這個集體健忘的時代,他的旋律刻在了一代人的腦海裡。歌聲響起,就仿佛撞開了時間的大門,讓往日一一重現。

像這位媽媽粉所說,去演唱會聽羅大佑的歌,就像童年就在昨天。

說起羅大佑,遠遠不止《童年》。

他是雄踞樂壇30年的華語音樂教父,是改變一代人生活態度的殿堂級作詞人,他是敢於揭露社會現象的時代英雄、靈魂歌者。

高曉松說:

羅大佑像極了一個古典文人,既能作出激昂的戰鬥檄文,充滿「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又有不少「花褪殘紅青杏小」式的雅致小品,將流行音樂作成了一種文化。」

李宗盛說:

「他在我內心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

伍佰說:

「羅大佑太猛了,我聽了他的音樂,才發現這輩子,我不可能當羅大佑。

而羅大佑自己只將自己比作,中世紀自由放曠的吟遊詩人,褪不掉的是一身少年的銳氣。

搖滾赤子的反叛精神

羅大佑出生臺灣一個名醫世家,大學如父所願考入臺中的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在臺北一家醫院放射科工作。

可相比穿梭病房與病房之間, 羅大佑更喜歡帶著黑框眼鏡,拿一把吉他,在音樂中做真實的自己。

不顧父母反對,他毅然選擇做一位忠於自己的職業音樂人。

在那個聽慣了靡靡之音的年代,學醫出身的羅大佑就像一把尖刀,帶著反叛和犀利,狠狠向華語樂壇划去。

他操刀創作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一經問世便轟動全國。

為了不被他平時醫院裡的患者認出來,他燙了爆炸頭,帶上大墨鏡,一襲黑衣出現在唱片封面。

在專輯文案中,他寫道:

「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嚴肅與通俗間,我幾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過來的。因為前面沒有足跡可尋。

而現在,我想果實已經在成長了。因此,請開啟你通向心靈的耳朵——至少這裡沒有不痛不癢的歌,這中間沒有妥協。

這個造型不羈的年輕人在那段音樂荒蠻、審查體制嚴格的時期,奏出了臺灣的第一聲憤怒的音符。

羅大佑的歌詞間雖然充滿文學情懷,但卻帶有強烈的文化指向和批判意識,以搖滾的形式抒懷,為沸騰的思考匹配了極具煽動性的表達。

他寫家鄉: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小鎮》

80年代的臺灣社會和我們當今的社會如此的相似。人們離開家鄉,向著被傳說中的天堂奔去。臺北是天堂嗎?北京是天堂嗎?紐約是天堂嗎?

只有闖過哭過的人們,在夜晚的天橋上,俯身看著模糊的車燈閃爍,才會懂得——

離家前渴望的花花世界,終究不是家鄉。

他寫社會:

眼睛睜一隻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歡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觀者 你我是也

——《之乎者也》

John Lennon寫過「 Living is easy with eyes closed」。遇到社會不公、問題,眼睛閉上,耳朵遮上,不就皆大歡喜了嗎?為什麼要亂說實話呢?

人們並非不懂世事該有真相,並非不在乎,因為早晚會關係到自己。可袖手旁觀,過幾天把什麼都忘了的,不也是我們所有人嗎?

他寫母愛:

當流水悠悠飄來花香的醉意

春雨也滋潤了綠葉萌芽的奇蹟

讓孩子們留下一些塵封的記憶

讓他們將來懂得去辛酸地回憶

——《搖籃曲》

這是一首羅大佑鋼琴自彈自唱的歌曲。和《童年》一樣,一首應該溫柔甜蜜的搖籃曲背後藏著深沉的基調。

這份深沉,也許只有歷經生活艱辛後的子女,回想父母的養育之恩才感悟得出來。

無論是家國時代、城鄉更迭,還是柔情蜜意、兒女情長,羅大佑永遠真正地面對所見、熱切地表達所想。

他的才華是典型的理科生式的,所言即所見,所說即所想,連疑竇和困惑都透著犀利的樸直。

在《一堂好課》的課堂上,羅大佑這樣闡述了歌與生活的聯繫:

「一個人一天到晚開開心心、倖幸福福、嘻嘻哈哈,是很難有好的音樂出來的。

因為生活的廣度告訴我們,生活有時候是苦難的,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快樂。唱歌跟人生的際遇是很有關係的。

羅大佑是真正的赤子。

道不盡的是永恆愛戀

他的筆下有曼妙的詩心,有犀利的批判,更有人世間最繾綣的愛戀。

但即使是人世間最柔情蜜意的情感,羅大佑也有自己深刻的解讀。

你曾經對我說

你永遠愛著我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

但永遠是什麼

——《戀曲1980》

這是20多歲的羅大佑發表的第一首關於愛情的歌曲。

他唱的愛情是這麼理性:「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聽上去殘忍極了。

但是這份殘忍背後是羅大佑的惻隱。「批判不是目的,批判背後有它的目的,對愛情的批判,目的是使別人幸福,而幸福不是憑空來的。」

或許明日太陽西下倦鳥已歸時

你將已經踏上舊時的歸途

人生難得再次尋覓相知的伴侶

生命終究難捨藍藍的白雲天

——《戀曲1990》

十年之隔,戀曲1990中褪去了年輕的稚嫩,只剩下男人的隱忍。

即便伊人已去,即便知道「人生難得再次尋覓相知的伴侶」,那又怎樣呢,離去不需要理由。羅大佑在這首昔日情歌裡賦予了離去最浪漫的灑脫。

等遍了千年終於見你到達

等到青春終於也見了白髮

倘若能摸撫你的雙手面頰

此生終也不算虛假

——《戀曲2000》

雖然歌名是《戀曲2000》,但這是他寫給80、90年代的情歌,寫給他記憶裡的中國土地的情歌。

這首歌大氣,蒼涼,雄渾,風格與前兩首截然不同。如果說《戀曲1980》是年少的誓言,《戀曲1990》是深深的思念,那麼《戀曲2000》就是飽經滄桑後對大愛的呼喊。

從二十歲,到三十歲,再到四十歲,30年的時間跨度裡,他用低沉的嗓音解讀著愛戀這一恆久的主題。

所有出走皆有歸途

給我個溫暖的滿懷著溫暖的彼此關照的家庭

讓兄弟姐妹懷抱父母慈祥的愛依然成長在心靈

給我些溫暖的體量而堅強的彼此保護的心情

但願成長在日後寒暑狂風暴雨裡有顆不變的心

——《家(III)》

《戀曲2010》沒有在人們的期待中到來。羅大佑說,這十年太亂了。

而在2017年,自《美麗島》後沉寂了多年的羅大佑卻帶來了一首《家(III)》。這首歌寫給她的女兒,字字句句,皆是溫柔。

當年墨鏡破嗓、黑衣怒馬、憤世嫉俗、振聾發聵的音樂教父,唱出動蕩歲月之聲的羅大佑脫下皮夾克,換上白襯衣,變得柔軟了,笑容和藹,神情坦然。

這首歌收錄在專輯《家(III)》裡。

在專輯宣傳語裡羅大佑寫道——

「驀然回首,我離家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不但離開家,還離開了家裡栽培我的老本行,出外闖蕩,三十年後回了家,我更了解到家的意義。」

專輯裡羅大佑一家三口,在一個天朗氣清的鄉村裡,享受著田園牧歌般的生活。那裡是他的故鄉,是《童年》裡那個「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的叫著夏天」的地方。

這位三十七年前高舉戰旗憤怒出走的少年,如今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家了。

他說:「家是人類文明的最高殿堂。你知道我這人我不太『歌頌』什麼,但家是值得歌頌的。

他是羅大佑,這是他與世界交手的第65年。

羅大佑老了。聽著他的歌長大的我們,也成了大人,為生活的柴米油鹽四處奔波。

越來越少人聽他的歌了。人們說,羅大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可他自己說:鳥兒唱歌,還真的不是為觀眾而唱的。

如今的羅大佑站在講臺上,將對音樂的理解與熱愛講給每一位觀眾。課程最後,羅大佑與觀眾們一起唱起了《光陰的故事》。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 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得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光陰的故事》

都說光陰如流水帶走了昔日的少年。而經典卻是光陰的陳釀,留下的是不朽的醇香。

人會老去,但萬幸歌聲不會。

- END -

-留言說說-

#你最喜歡羅大佑的哪首歌?#

相關焦點

  •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陳奕迅兩首歌上榜,哭成淚人
    原版《一生所愛》 在大話西遊裡在結尾部分出現,經過全片故事情節的發展,至尊寶與紫霞的愛恨交織,觀眾的情緒已經飽和,古城上夕陽劍客和情人的擁抱,這首歌的編曲也不像歌詞那樣古樸的中國味感覺,反而融合了許多世界音樂,因其複雜性讓人百聽不厭。可能最讓人感覺初聽不知曲中意,在聽已是曲中人的是《大話西遊》,兒童時看不懂,年少時當喜劇看,此刻想笑卻再也笑不出來!6.
  • 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你還記等你曾經深愛的人嗎?
    初識不知曲中意, 再聽已是曲中人。「後來,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當年聽劉若英的《後來》時,還只是覺得聲音好聽,歌詞好記,像我這樣五音不全的也能跟著唱幾句!劉若英年少不聽李宗盛 聽懂已是不惑年「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 就挨一個耳光「李宗盛《愛的代價》,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大概是2011年了,那時候還在想,分手了再找就是了,何必想那麼多。
  • 年少不懂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
    年少的時候,我們看一部電視劇、看一本小說、聽一首歌,拿到現在重新再看、再聽,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感覺了。隨著閱歷的增長,人生經驗的增加,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已經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小時候我看《小王子》,只覺得小王子可愛活潑,喜歡冒險。
  •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他這幾首歌你知道其中故事嗎?
    聽的歌也是隨大流,而李宗盛的歌比較經得起時光的沉澱,裡面藏著很多的故事,那個時候我們聽不懂所以不聽。當我們到了不惑之年,經歷的事情多了,越能體會他的歌詞的深意。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聽他的歌還會讓你陷入回憶,想起往事。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他這幾首歌你知道其中故事嗎?小編給大家簡單的說幾首經典老歌的故事。
  • 少年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我告訴你們為什麼
    以前總聽人家說,少年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我是不相信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只是覺得李宗盛的歌不好聽,跟年紀無關。等有一天我偶然聽到一首歌很有味道,發現是李宗盛唱的。才發現,他們說的都是真的啊。看我列出下面幾首歌,相信你們就懂我的意思了。第一首:《山丘》。
  • 少年不知李宗盛,再聽已是曲中人
    1995年李宗盛和林憶蓮合唱了這首歌。2014年李宗盛臺北小巨蛋開唱,在與前妻林憶蓮隔空對唱《當愛已成往事》時,他開口才唱幾個字,就哽咽唱不出來,掩面強忍淚。誰會想到苦戀三年終成連理的他們,有一天也會因著事業的差距,紅著眼說再見。
  • 陳情令:忘羨一曲,初聞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
    如果沒有玄武洞被困,如果魏無羨沒有重傷,如果他沒有要求藍忘機為自己唱上一曲,這首歌這段曲,就不會被第二個人聽到吧。為了和屠戮玄武搏鬥,魏無羨受傷發起了高燒,藍忘機將自己體內僅有的靈力,源源不斷的注入魏無羨體內。
  • 李宗盛五首經典歌曲,聽懂已是不惑年!
    ,而且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感覺,這大概也就是別人常說的「年輕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之年」,的確他的歌曲是都能夠傳遞某種情感,所以小編給放大假盤點幾首李宗盛經典的歌曲,聽懂其中含義的人大多都是有經歷的,其中也一定能有令你心動的歌曲。
  •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一首《山丘》,我讀懂了人生
    李宗盛一名優秀的唱作人,年少的我真的不聽李宗盛,只是知道有個這麼個業內業外都對他讚不絕口的人。聽懂已是不惑人,像極了那些神神秘秘,而最後卻真真切切應驗了的預言。起初出於好奇,決定聽一下李宗盛大哥的歌,之前實在找不到好聽的歌。然而好傢夥,這一聽一發不可收拾。
  • 「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些歌詞寫的就是我們自己
    有時候我們喜歡一首歌,並不是因為這首歌唱的有多好聽,而是感覺這首歌詞寫的就是自己。音樂這東西開心時悅耳,難過時入心。經歷過一些事情以後,再次聽這首歌,恍惚間就會懂得歌詞,歌詞寫的就是我們的經歷啊......
  • 老了才聽懂羅大佑,每一句都是人生
    近幾個周六下午,必定守在電腦前,就是為了觀賞羅大佑的宜花東鹿直播演唱會,朋友在得知我將著手寫一篇他的文章時,特地跟我說,能不能請他寫一首《戀曲2020》,我們這個世代,很需要他幫我們寫首歌。羅大佑曾說過,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後的感人故事,每張面孔背後都有動人的事。在羅大佑的多首歌曲中,最少不了的,就是對感情的思考與揣摩,那深刻的寓意,令人多年後再次重聽,都依然很有感觸 。1.
  • 讓人聽到流淚的歌曲,你在何時聽懂,就在何處長大
    喜歡聽歌的朋友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今天小編想聊幾首讓人聽到熱淚盈眶的經典老歌,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一生所愛》「苦海 翻起愛恨在世間 難逃避命運相親 竟不可 接近或我應該 相信 是緣分」曾經年少不懂事,無論是《大話西遊》還是《一生所愛》都沒能弄懂
  • 為什麼說年少不聽李宗盛?他的歌中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他寫的每一首歌似乎都隱藏著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情,一段辛酸的經歷。所以才會有些人說「年少不聽李宗盛」,他的歌你聽懂了幾首呢?有人說:「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到不惑年,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人生漂泊幾多年,回首鐵淚如斷弦,光陰流逝彈指間,再見不知是何年。」為什麼要這樣說呢?要說少不聽李宗盛,這話雖然顯得有些過於狹隘,但乍一看的感覺確實是對味的。
  • 後來的我們最怕突然聽懂一首歌,因為聽懂的同時已是曲中的那個人
    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和我有關…」你有沒有埋在心底深處的遺憾呢?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文藝片好像越來越火了,《前任3》是這樣,《後來的我們》也是這樣。難道是因為戳中了心底深處最柔軟的記憶嗎?
  • 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這句歌詞有沒有扎到你?
    點個關注,為您帶來更多的娛樂資訊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這句歌詞有沒有扎到你?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宗盛,也會聽他的歌曲,誠然他還真的有很多的歌曲耳熟能詳,不過關於李宗盛的歌曲,一直都有一個說法,叫做「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具體其中的滋味是什麼,想來不過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罷了。那麼這些歌詞中有沒有那句歌詞,忽然間扎到了你的心?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下來看一下李宗盛的這些歌詞,這些扎到你心裡的歌詞。
  •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即將在...
    有人說,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他的《山丘》《真心英雄》《我是一隻小小鳥》《凡人歌》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陪伴一代人走過青春年少。串聯起近30首李宗盛作品的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即將在淄博大劇院上演,11月27日、28日、29日,連演三場,必定震撼人心。
  • 年少不知曲中意,如今已成曲中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羅大佑
    曾幾何時,羅大佑的歌聲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故事。從無知無畏的童年,到充滿煩惱的青少年,再到為了生活的成年。我們總能從羅大佑的歌曲中,找到共鳴。年少不知曲中意,如今已成曲中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羅大佑。今天,讓我們懷著致敬的態度,重新認識一下這位音樂教父。棄醫從樂羅大佑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醫生。羅大佑也不例外,他是一位放射科醫生。
  • 《鬢邊不是海棠紅》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看完這部劇感觸很深,有再多的不和都比不上生離死別,不要因為些許事情來浪費自己的時間,該珍惜的人一定要珍惜,這部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也就是這部劇總結出來的.商細蕊:等一會,等不了了,再等一會兒就會被後悔追上.總而來說,這部劇值得滿分,到現在結尾看一遍仍然會哭
  • 首首經典!90年代最好聽的100首歌
    常常在一首歌的留言區,看到這樣的句子:「年少不知曲中意,聽懂已是傷心人」。
  • 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從1991年到2020年,有多少人變成了理想中的模樣,又多少人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新版刷完。愛情還是不變的,變得只有我們。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從1991年到2020年,有多少人變成了理想中的模樣,又多少人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