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達」十年,從0都1,從1到∞,京東物流做對了什麼?

2020-12-25 騰訊網

11月1日零點剛過,家住中國最北端黑龍江漠河的榮女士在凌晨付完尾款後6分鐘就收到了此前在京東預定的口紅,「尾款人」秒變「收貨人」;11月4日,京東進口超市正式上線,海外進口的商品在北京、天津、廣州、重慶、鄭州等多個城市可實現「211限時達」覆蓋,「掃貨全球」同樣無需等待。

放眼十幾年前,這樣的場景近乎無法想像。

早前,我國快遞物流市場曾經歷一段很長時間的「諸侯割據」狀態。除中國郵政外,幾乎很難再找到一張能夠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與此同時,許多加盟制快遞企業跑馬圈地,服務質量也不穩定。加之缺乏市場監管,行業充斥著暴力分揀、貨物丟失、捲款跑路等亂象。

彼時,傳統B2C電商方興未艾,這倒逼了物流這一配套基礎設施向前發展。但很快,物流也成為了制約電商發展的短板。

基於此,京東力排眾議於2007年開始走上了自建物流之路。2010年,強調時效,更注重客戶體驗的「211限時達」服務推出,「上午下單下午收貨」這一看似不可能的服務成為京東物流的獨創招牌。此後,京東物流發展邁向正軌,優質服務逐漸侵佔用戶心智,和主營電商業務互相反哺……

京東快遞小哥送貨

十年間,「上午下單、下午收貨」的時效服務從最初全國6座城市試點,擴展為全國200多個城市的時效服務標配。「算法與技術革命」,加上京東物流人敢於打破現狀和一直被業界稱道的強執行力,,不僅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電商購物習慣,極致的時效與服務體驗更是成為電商物流服務品質的標誌。

「算法技術革命」的背後

「我2007年8月20號入職,當時是北京市馬連道站的站長。」伴隨著京東開始在北京試點自建物流,楊芳穎成了京東物流第一個女快遞站長。「當時北京只有五個快遞站點,大部分是民房和地下室。最初我們站點只有六七個人,一個人每天送20到30單,每個小哥負責的配送面積很大。」話語間,楊芳穎顯得頗為直爽快性,但回憶起往事時突然就柔軟了起來。「有一年雙11正值我二胎在家中坐月子,緊繃著每一根神經,手機拿起放下又拿起。」

那個高聳樓宇間低矮的並不大的「城中村」站點裡貨物是不是積壓嚴重,員工們有沒有被比平時多出兩三倍的包裹搞得亂了陣腳,都是她惦記的。

那不是潛意識在作祟,是記憶的「膝跳反應」。

後來,京東開設配送站的速度逐漸加快,到2010年,京東物流自有配送已經覆蓋了北京五環內。也正是在這一年,京東物流推出了「211限時達」服務(指以每日兩個11點鐘作為時間分割點進行快速投遞服務)。在「211限時達」服務推出之前,京東物流配送沒有時效概念,主要看的是妥投率。

「這在當時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彼時,剛剛加入京東的王振輝擔任華北區負責人(現任JDL京東物流CEO)立馬就面臨了第一次大考。「開始很難對準時間,而且沒有參考,只能自己一點一點做起來。」

對於倉庫而言,「211限時達」的難度在於,倉庫現場清查,要找出哪些是11點前下的訂單,屬於「211限時達」配送範圍的要優先生產,這在當時的技術管理體系裡是比較難的。「211限時達」想要順利進行,訂單、倉儲、運輸、派件等環節需一氣呵成,技術開發與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

自建物流只是開始,對時效以及用戶體驗更極致的追求才是最終目的。

京東物流第一個女程式設計師毛衛娜回憶,「那時還不是專門的物流研發部,京東研發信息部四五個人組隊,受命研發適用於自身的倉儲管理系統。」從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2月,經歷半年多的封閉開發,由京東自主研發的WMS1.0問世,雖然功能相對簡單,但已經初具現代化倉儲系統的雛形。

同樣作為「211限時達」技術開發團隊其中一員的譚暢說道,「當時對速度要求很快,經過系統的對接與不斷升級,我們的預分揀率能達到90%以上。此外,我們還給快遞員提供了PDA,即手持掃描設備。PDA上還裝了GPS信號,地圖上可以看到配送員的軌跡,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可以讓消費者實時看到包裹的位置,當時在業內還沒有幾家快遞公司能夠做到。」

參加當年倉庫WMS1.0系統研發人員的姚古斌笑著接過話,「當時也遇到過麻煩。比如下午3點,很多快遞員都要把貨送完,然後趕到站點取下午的貨開始送。當時全國有幾千個配送員,幾千臺手持的PDA一起上傳,對我們配送系統壓力很大,同時上傳整個系統就癱瘓了。當時被大家稱作『黑色3點鐘』。」

得知這種情況後,211技術團隊重啟了封閉開發的項目,將系統改造完成後,一直到2012年的618被青龍系統替代時都沒再出現過問題。

當年參與「211限時達」上線的技術人員

「技術在不斷精進,用戶體驗使我們不斷地往前走。京東不僅推出了211,還推出了311、極速達等,這就要求庫房的處理速度、信息的準備都要很快,所有信息系統處理在半個小時內必須完成,庫房也得優先生產。也正是在一次次打破、重塑,升級、優化的過程中,愈發強大的系統與技術讓京東更優質的服務能夠面向消費者。」同在技術團隊的賈寧說。

一切都是基於用戶體驗

對「211限時達」服務上線的場景,楊芳穎歷歷在目。據她介紹,「211限時達」當時並不難推廣,真正下了一番苦工夫的是送貨上樓。

京東快遞小哥送貨上門

「起初京東是以3C產品為主,價值高,有些小偷專門盯著京東的包裹偷,所以丟失率非常高。但為了讓京東的消費者能享受開門收貨的便利,劉總提出了送貨上門的要求,所以那個時候我們要經常跑派出所,因為一旦有快遞員丟件,我們就要提供相應的信息,然後跟隨警察去盯梢。」楊芳穎回憶道,當時,在連續幾個站接連丟貨的情況下,對於送貨上樓,員工牴觸心理非常大。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公司也想了很多的辦法,做了很多改善,比如給每一輛快遞車配備GPS,設立「 愛心基金」幫助員工在丟失貨物時提供一定的補償,等等。

支撐時效及用戶體驗的遠不止於此。當年WMS1.0、2.0上線前,技術人員需要進行調研考察,上線後系統會有一段時間進行調試。通常技術人員們需要在倉庫待一到兩天,保證系統正常運轉不會出錯。

曾令波是京東最早的一批產品經理,對於當年去到倉庫調研、調試系統,記憶尤深,「最初,時效保障基本是靠員工一步步跑出來、擠出來的,揀貨員都是推著車飛奔,打包員撕膠帶都不用刀子,直接用嘴」,曾令波深有感觸,「開始做211的時候,確實是比較懵,因為沒有參考,之前的經驗也用不上,但一關一關闖過來,當系統跑通、問題解決的時候,聽到一線的同事們說『真好,還是你們技術厲害,一下子把大家的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是無法形容的。」

「趕上大促期,倉庫人手不夠,我們這些技術員就幫著一起卸貨、分揀、打包等。那時候倉庫裡沒有空調,冬冷夏熱。天冷的時候就熬一大鍋薑湯,冷了就喝一碗。都是為了搶時效,大促期物流不掉鏈子」,賈寧說。

忙碌過後,賈寧、曾令波、譚暢、姚古斌這些技術人員,還要從通州坐公交車或者地鐵回當時還在蘇州街的京東總部。可是,他們經常錯過末班車。「那個時候公交車真難等啊。」賈寧回憶道。

京東快遞小哥送貨上門

四下望去,皆是風雪夜歸人。

姚古斌笑著點了點頭說,「有一年冬天下著雪,準備載我們回去的師傅去吃飯了,我們這群技術員就在車裡挨著凍等他吃完飯回家,因為只有那個車回蘇州街。」他笑著說,雖然那時候條件很艱苦,但現在回憶起來格外珍貴。

說起下雪,楊芳穎也想起有一年大促期,貨物在站點積壓嚴重,快遞員根本送不過來,自己便推著自行車和他們一起送。「那個時候才感覺到,北京冬天的風是從東南西北各個方向呼嘯而來的,頂著風自行車動不了,急的掉了眼淚。不是委屈,而是著急貨沒辦法準點送到。」她說。

而後的故事走向大家也都知道了。單單只是「極速送達」這一個體驗,其所帶來的震撼便遠非廣告可比,京東得以成長為如今的京東,孵化出今天的京東物流。

可貴的是,這些閃著光的個體最終也匯聚成了宏大的敘事,京東物流穩穩地與那條奔向更光明未來的軌道銜接。

轉型乙方,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從自建物流開始,京東無疑選擇了那條最穩的路。

2010年,京東物流來到了一個發展的關鍵節點,包括「211限時達」和數位化提速等在內,京東物流整體業務飛速發展,讓體量開始發生變化,無數數據洪水般洶湧而來。擴品類等一系列新業務的變動,讓彼時的京東物流掉了幾層皮。而從倉儲到分揀到運輸再到「最後一公裡」,京東物流將幾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包裹做成「211時效」,最終實現了「體驗為本」這一始終如一的理念,同時提高了自身競爭壁壘。

在王振輝看來,「『211限時達』最厲害的一點,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而且不是局部的可能,是全面的可能。」

十餘年間,京東物流逐漸壯大,但始終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

「京東物流的夢想是要成為世界領先的物流供應鏈企業」,2020年10月22日,在2020年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王振輝提出,這一夢想能夠實現的核心在於開放和技術。「京東物流始終將自己作為乙方,把複雜和困難留給自己,把簡單和便利交給客戶,通過簡單極致的物流科技產品,解決不同行業複雜的物流供應鏈難題,提升流通效率。」

同時,在這場峰會上,JDL京東物流科技品牌正式發布。這成為今年初技術驅動寫入三大核心發展戰略後,京東物流作為京東集團孵化的「獨角獸」,已經開始通過技術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循著此路,王振輝為京東物流描摹出這樣一個未來:京東物流將不斷強化開放戰略和技術驅動,幫產業供應鏈裝上智慧大腦,給產地經濟換上智能引擎,為社會基礎設施注入數字力量。同時,在持續強化物流科技投入的基礎上,京東物流未來5年使用機器人數量將超過10萬臺;在技術開放上,京東雲倉將在三年內實現全國所有的區縣全覆蓋。

最好的服務體驗背後是堅守不變的初心。那些貫穿從前、當下和未來的無數閃著光的無畏付出,終會在既定的軌道上,奔赴正緩緩啟幕的京東物流的下一個十年。

相關焦點

  • 半日達10周年:從京東物流看中國電商物流體驗如何被定義
    很多年以前,中國剛開始搞電商大促的時候,當數以萬計的商品洶湧襲來,原有的物流體系根本無法招架,丟件、破損、延遲似乎是當時大促的「日常」。那個時候,能不被這種混亂局面擾亂的只有京東一家。 更鮮明的轉變發生在2010 年。這一年3月,京東物流首次在6個城市試點推出「半日達」(也稱「211限時達」)服務,並逐步推廣至全國。
  • 京東物流11.11絕對主場全面保障消費體驗
    「半日達」推出10年,近200城可享預售商品分鐘達  今年是京東物流「半日達(211限時達)」推出第10年。在京東618第一單8分鐘送達的基礎上,今年11.11京東物流在分鐘達上再度加碼,一方面通過預售前置模式,在消費者支付定金瞬間即開始倉儲生產,預售商品將會前置到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快遞站點,待消費者支付尾款後,快遞小哥可立即進行「最後一公裡」的配送,確保數分鐘內即可完成收貨。
  • 京東物流打造11.11服務主場:堅持高標準、無差別上門,把收貨選擇權...
    他表示,到2020年京東物流半日達(211限時達)已經推出十周年,重新定義電商物流體驗的同時,開創了物流時效先河。今年京東物流在「分鐘達」上再度突破,11.11第一單僅用時6分鐘送達,農村最快一單用時15分鐘,不斷刷新時效紀錄。
  • 網購「神器」向物暖桌墊——京東物流閃電配送「刷三觀」!
    京東下單購神器 身為體寒人士的我最怕冬天來了!我是經常在書桌案頭前工作的,一坐可能就是一天,所以雙手總是冰涼,多穿外衣是無法讓手指溫暖的。如果戴個手套工作會降低工作效率,也很不方便。我現在很是羨慕南方全年都是夏天,應該不會有我這種苦惱了吧。
  • 站在田間地頭也能收快遞,京東物流12座亞一新助力!
    在後疫情時代,消費者抑制了已久的購物熱情,在618購物狂歡節終於得到了釋放,從下單到收貨快則幾分鐘,最慢也不過是半日或者是次日達,而這就是京東物流在時效性上所做出的的努力,而在今年,京東物流將投用12座「亞洲一號」,就算是站在田間地頭上,也可以收到快遞啦。
  • 京東物流與順豐的正面對抗
    2018年10月18日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宣布,京東物流正式上線面向個人客戶的快遞業務。4月15日,記者走訪了上海市區6個京東物流配送站點,多位快遞員向記者表示,相比普通件1.5元/件的收入,攬件提成確實比較高,2元/件+運費的9%,這樣攬一件20元運費的快遞,京東快遞員可以提成3.8元,是送件的2倍多。
  • 羽化財經丨百世物流IPO,阿里京東物流爭奪戰再升級?
    在京東自建物流的第二年,阿里投了百世物流的天使輪。從2008年投資百世物流開始,到2013年成立菜鳥網絡,阿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合作物流體系。  目前京東物流的核心競爭力是服務,阿里則擁有淘寶和菜鳥的物流大數據。  京東的自建物流體系,與菜鳥的加盟商模式相比,只能滿足一定區域的發貨,沒有全國中轉節點,跨區較困難。
  • 京東物流,抗「疫」戰中最靚的那個仔!
    數據顯示,據統計,自1月25日8時開通此特別通道到1月31日24時,京東物流已累計向武漢、黃岡等地各大醫院累計運送包含口罩、醫用手套、護目鏡、消毒液等超過236萬件醫療防疫物資。更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京東照常向全國消費者供應了1.2億件,超過16萬噸的米麵糧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截至2月13日,京東物流還累計承運了醫療應急物資約3000萬件、近1萬噸。
  • 郵政、順豐、京東物流與中鐵合作有了新突破!
    郵政、順豐、京東物流與中鐵合作有了新突破! 7月1日起,這趟Z89次列車預計每天裝運不低於10噸包裹,為復工復產暢通快遞物流渠道。  中鐵快運北京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中鐵快運北京分公司實現了與郵政、京東物流、順豐、德邦4個大體量合作夥伴+N個小批次多批量客戶的運輸合作新突破。
  • 時效再提升,京東物流今年擬投用12個「亞洲一號」
    為了進一步提升整體物流時效,2019年京東物流發起「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升計劃,到2019年底,全國「24小時達」覆蓋區縣佔比達到88%。為進一步拓展低線市場物流上行下沉能力,提升物流時效,京東物流今年將升級「千縣萬鎮24小時達」,以新基建下沉、倉儲模式創新、產業帶打造、生鮮冷鏈物流建設和快遞進村等核心措施,繼續強化物流基礎設施能力。
  • 美團上線無人車家樂福推10公裡半日達 到家服務再升級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人民都加入了「宅人」行列,也讓各家的到家業務突然火爆起來。到家服務如何發展中信建投在其報告將到家業務分成三種經營模式:一是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二是接入第三方平臺的到家模式,包括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以及京東到家和淘鮮達;三是店倉一體化模式,如盒馬、蘇寧、永輝等。中信建投指出,能夠突破解決「流量、物流、供應鏈」三大困局的玩家將會率先突圍。
  • 上海陸家嘴喜提家樂福「福社圈」澳洲進口紅酒半日達
    近日,蘇寧物流協同家樂福發起了"51城家樂福免單大作戰"活動,招募千名體驗官,體驗"3公裡1小時達"、"10公裡半日達"到家服務!90後金融諮詢師大讚家樂福進口紅酒半日達隨著疫情的好轉,上海陸家嘴附近的餐廳已經陸續開業,90後金融諮詢師吳先生約了幾個澳洲留學時的好友晚上在公司附近小聚。澳洲進口的袋鼠紅酒,是老同學們的"心頭好",留學時就經常一起喝,回國後每次聚會更是少不了。
  • 上海到雲南文山冷凍物流公司2021我們認真的
    便利店的擴大,客戶對冷鏈物流企業的輻射半徑,物流時效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的需求催生出像榮慶物流,順豐冷運,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安鮮達物流等一批具備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日本等的冷鏈物流發展歷程,同樣是在經過無數次整合之後形成現在的穩定格局,我們今天的變化與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出現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企業。
  • 京東物流「蛋包飯」魔法:獨立就可以從「賠錢貨」到「香餑餑」?
    我覺得我當時的表情一定是掛了三條加粗的豎線,這到底是什麼鬼。「蛋包飯」魔法不會局限於女僕餐廳,還會在很多公司操作。比如今天被熱議的,京東成立獨立的物流子集團。把一直拖累財報的物流分離出去,就可以實現從「賠錢貨」到「香餑餑」的轉變麼?不知道這個魔法最後會不會也蜜汁尷尬。
  • 京東物流再傳上市,劉強東這次真急了?
    ,京東物流內部高管剛剛做過調整。包括「青流計劃」、「京準達」、「京尊達」、「無人倉」、京東個人快遞業務等多種物流服務模式,都是由他提出。京東物流更是於2018年迎來了資本市場26億美元的融資,其中,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集團、騰訊等多家頂級投資機構入局,投後估值約134億美元。當時也有業內人士判斷其有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獨立上市。
  • 極速快遞6分鐘達,這個物流只有13歲,卻趕超26歲的順豐
    只有13歲的它,在2020年11月11日00:06分,把一款京東商城被預定好的口紅送到了家住中國最北端漠河的榮女士手裡,榮女士從尾款人到收貨人的身份轉變,僅僅只用了6分鐘。而且京東在上線了進口超市後,海外進口商品就在北京、廣州、天津、鄭州、重慶等多地實現了"211限時達"服務覆蓋。
  • 阿里和京東究竟有什麼區別?
    ,他認為:一個產品從創意、設計、研發、製造到定價五個環節應該由品牌商來做。在京東下單,付款到京東,打包和發貨也是京東,售後也找找京東。所以京東要有龐大的採購團隊、銷售團隊、客服團隊,物流團隊。京東這種集中採購、廣泛派送的模式必然對倉儲有很大需求,必須要做物流。
  • 京東物流墜落:曾經的驕傲、如今的拖累
    2018年,順豐淨利潤為45.56億元,在各大快遞公司中排名第一,四通一達(中通、韻達、申通、圓通、百世匯通)淨利潤分別為42.01億元、26.6億元、20.45億元、19. 04億元、5.08億元。京東物流的成本,在京東財報中可以一窺端倪。過去三年,京東的履約成本分別為186億元、259億元、320億元,在收入中佔比分別為7%、7.1%、6.9%。
  • 京東物流宣布獨立運營,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
    拆分後的京東物流仍然是京東集團全資控股的一個子集團公司,不會對集團上市公司的合併報表產生影響。目前京東物流建立了中小件網、冷鏈網、大件網、B2B 網、跨境網和眾包網(達達)為一體的物流網絡。此前,劉強東曾公開表示,要在「未來三到五年,除了集團在美國上市之外,推出兩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於是外界紛紛猜測,京東物流可能會拆分後獨立融資上市。對此,京東物流表示,京東組建物流子集團並不是拆分,京東物流仍然是京東集團全資控股的一個子集團公司。
  • 從電商東到技術東,二次上市的京東穩了
    那麼,京東將自己定位於技術公司的底氣到底從哪兒來?說到底,京東和所有的零售企業一樣,一直都在致力於技術提升運營效率。要知道,京東在全國運營700多個倉庫,500多萬SKU,而且能夠為近4億用戶提供半日達的配送服務。這背後是有強大的技術在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