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視劇,被同學安利。本來對國內的主旋律影視作品不感冒,所以沒打算看。不是不喜歡主旋律,而是國內的編劇、導演安利的中國式主旋律往往讓人體感不適。(話說這主旋律,好萊塢安利的就很好,比如電影《珍珠港》、電視劇《拯救大兵瑞恩》,您難道不覺得這是美式主旋律影視作品嗎?)
抱著從業者的視角看了兩集,嘿~入迷了。
首先被方言吸引,像唱戲一樣的腔調,土味裡透著幽默。第二,臺詞說的真實、可笑又帶有哲理。第三,俊男美女演員不顧外貌形象的出演,感覺親切。
扶貧這個題材,很難拍的好。為啥?誰愛看拍馬屁的人和事兒?在生活中、工作中的虛偽還不夠看嗎?
《山海情》把普通農村生活,貧困小人物表現的「細緻入微」。注意,是「細緻入微」。
比如大有叔,他就是刺兒頭。衝鋒陷陣的時候他洩氣,群策群力的時候他拆臺,簡直就是「滅霸」。偷懶磨滑,好吃懶惰他全佔了。農村生活中這種人不少,在曾經發救濟款、救濟糧的扶貧年代,這種人大有人在。你想啊,每年國家定期給錢或者扶貧物資,你還會努力奮鬥嗎?只要要求不高,混吃等死是沒問題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電視劇怎麼讓觀眾喜歡看呢?
通過像大有叔這樣小人物的日常、在故事中與扶貧幹部馬德富產生衝突,體現工作難度。從而讓觀眾自己腦海中出現「精準扶貧」的國家扶貧政策。畢竟這些政策,都是我黨喊了幾年的口號。口號喊了這麼多年,今天一看電視劇才知道、才明白這個政策真是「明智、正確」,「務實、高效」。告別國家養貧,迎來奮鬥脫貧。能不覺得我黨偉大嗎?
哎~~認同了國家扶貧政策,就對故事產生了興趣。一線扶貧幹部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們面對難題是怎麼解決的?
帶著這些疑問,編劇導演一點點扔出來難題事件、親情故事,看的人欣喜若狂,又同情劇情裡的每一個人。他們是真窮、幹部是真難,扶貧攻堅是真不容易啊。我黨是真偉大啊!
話說這劇,很多人誇。那麼這種電視劇為什麼不能多產出些呢?
因為有迎合無腦觀眾的電視臺、出品公司,因為金錢至上!因為娛樂圈、電視劇圈的標準太低,傻13太多。
說兩件事,你就懂了。
劉德華說:按時到現場拍戲,這是每個演員應該做的。我準時到了,怎麼就成了敬業了?
您看看,應該的成了敬業!(鄭爽拍戲現場不高興,直接走了,不拍了,腦殘粉追捧說,這是率真!)
某圈內知名編劇說,《山海情》是一個合格的產品,一個在服化道都合格、導演編劇合格的電視劇確成了精品?
您看看,合格的成了精品!(再看看以前國內的電視劇,是行業的標準太低,還是傻13太多?)
最後,用我編劇大姐的話做個結尾,不能因為年輕孩子們喜歡吃屎,我們就做屎給他們吃。這是中國電視劇從業者的悲哀,這是中國演藝界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