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ke》:寫給父母的故事,如果生命只是重複,與鹹魚有何區別?

2020-12-20 有夢想的唐糖

8分鐘能演什麼?上映於2015年的西班牙動畫短片《alike》,給出了答案。這部動畫短片入圍117個電影節,斬獲64項大獎。「小身材、大能量」的動畫短片,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它要求每一幀畫面都必須保持精準,也註定每一個細節都頗具深意。

短片的內容並不複雜,它講述了一對父子之間的故事。繁忙而機械的生活日復一日,Copi作為一個父親,試圖向兒子傳授正確的生存之法。何為正確?就是像社會的螺絲釘一樣,按部就班的生活。 比如,當兒子被樹下的小提琴手吸引時,馬上被父親拽走送去上學;兒子在作業本上畫上了拉琴的小人,但被老師勒令重寫抄寫ABCD。

日復一日,曾經開朗活潑的小傢伙變的越來越沒有生氣,父親意識到了兒子的變化,陷入沉思。他決定帶兒子去看那個他很喜歡的拉琴人,但卻發現已人去樓空,看著兒子失望的神情,Copi站在了樹下,不管別人的眼光,做出了陶醉拉琴的動作,兒子高興歡呼,父子深情相擁。

故事的主題不算稀罕,但卻引發了廣泛的共鳴,一度刷爆朋友圈,很多父母都在感慨,我們到底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社會運轉的一顆螺絲釘,還是要保護孩子的童真,讓他快樂成長?這真的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這部短片拍的非常有特色,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從藝術特色、主題分析和延展思考三個方面,對這部短片做一個深度的分析。

1.藝術特色:色彩隱喻+特殊的電影符號

影片是藝術的一種形式,所以在解析電影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考慮到電影本身的藝術特色,它往往反映了導演的價值取向,興趣取向和審美取向

① 色彩隱喻:一隻手數得過來的顏色,被賦予了主題思想的屬性

電影是光影藝術,色彩是這門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這部短片裡,導演非常巧妙地運用了色彩變化來展示劇情,即使一個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鑑賞訓練的人,在觀影時也能迅速發現這一特點。從這個角度說,「用色彩講故事」是該片非常典型的藝術特色之一。

說到這,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短片的色彩一定很豐富。但事實恰恰相反,短片中只有很少的幾種顏色,用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但導演卻用這麼幾種顏色,將故事講述的活靈活現。

綠色:書包和草地

紅色:漫天灰色調當中的一棵紅色的樹,樹下站著拉琴的人

橘黃色:父親的領帶和兒子的膚色

藍色:父親的膚色

灰色:父親的膚色有時會變成灰色,除此之外,高樓大廈,整個城市,以及城市中林林總總的人都是灰色

通觀全片,會發現「彩色」是十分罕見的,而壓抑的灰色卻被大面積的使用。影片中的人物,除了這對父子之外,都是平淡無奇白開水,毫無存在感,這座城市亦是如此,儘管車水馬龍,但給人的感覺卻好像沙漠腹地,一座死城……在整片的灰色調中,偶爾出現的彩色,毫無疑問,代表了生機與希望。綠色自不必說,導演罕見的把樹木繪成紅色,其實也大有深意——首先,紅顏色飽滿濃鬱,十分醒目,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其次,紅色樹木並不符合常規,但剛好可以隱喻樹下拉琴人的與眾不同;第三,紅色是所有顏色中最具希望的顏色,象徵內心火熱的希望。

短片中,除了父親之外的大多數人都是灰色,這暗示了大多數人在被「社會化」的過程中磨掉了稜角、褪掉了顏色,而藍色的父親,雖然和灰色相似,但還算是保有一絲顏色,這為影片的最後,父親願意成全兒子的快樂埋下了伏筆。

父親是藍色的,兒子是橙色的,兩人的顏色差距很大——同樣是人,導演卻使用了冷暖兩種色調繪製,這種顏色的反差,顯然是為了對比成人世界的麻木和兒童世界的生機。但值得一提的是,父親是會變色的,他早晨是藍色,經歷了職場繁忙而機械的一天之後,會變成灰色,但在下班見到兒子並和兒子擁抱之後,他又會變為藍色——這同樣是非常巧妙的隱喻。從藍變灰,象徵父親的心理狀態,從正常走向衰竭,而由灰轉藍,則暗示著兒子是帶給父親希望,是緩解父親心理壓力的潤滑劑——這為父親後面的「反思」埋下伏筆。

兒子的顏色採用了橙色,代表了生機,這不難理解。但片中還有一個細節:兒子和父親的領帶顏色一致,這又有什麼深意呢?我們知道,領帶是服飾的代表,而服飾對於職場男性來說又非常重要,是他們的「門面」,所以,兒子和領帶顏色一致,也就暗示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也是裝點自己人生的「門面」既然如此,那麼逼著孩子學習成才,進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也就順理成章

不得不說,細節中彰顯了構思的精妙。

除了以上關於色彩內涵的介紹,「色彩」本身還另有一層看不見的深意:即用來暗示人生的色彩。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單調機械的螺絲釘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需要什麼,能讓自己不活成一條鹹魚?

答案便是色彩,斑斕的色彩意味著生機,而心靈的色彩,需要依靠文學、音樂、電影等所有關於「美」的藝術來獲得滋養。所以,在這部短片中,色彩的運用,肩負了主題思想的屬性,可謂意義非凡

② 特殊電影符號:不合常規的畫面,是電影中獨特的符號語言

電影符號的本意,是一種解析電影結構的方法論,但事實上,所有在電影中不合常規的畫面,都屬於電影中獨特的符號語言

這部影片的片場只有8分鐘,可謂寸秒寸金,但導演卻在影片中使用了長達3秒鐘的黑屏,這個黑屏,就是短片中非常獨特的符號語言,導演使用它的目的,也頗值得玩味。

黑屏前後,是短片中父親思想的轉折,他目睹了兒子從生機盎然走向疲乏無力,開始反思自己,3秒鐘的黑屏過後,是父親帶兒子去找樹下的小提琴演奏者的鏡頭——從之前的粗魯拽走,到現在的主動帶領,甚至在小提琴手已經不在了的情況下,父親還不顧旁人詫異的眼光,兀自站在樹下擺出演奏的姿態。所以,黑屏在短片中,不僅表達了反思,轉折了變化,更是一種「敲黑板」的重點提醒。導演喚醒大家自省的意圖通過「黑屏」這種符號性的電影語言,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除此之外,電影中還多次使用了重複的鏡頭語言,比如兒子每天上學背書包,父親在格子間工作,上學路上兒子被小提琴手吸引又被拽走.......這些畫面都是重複使用的。重複的畫面,從時間上展示了日子的更迭,同時也暗指「日復一日的機械重複」帶給人的乏味與麻木

獨特的符號語言,能夠精準的傳遞導演的思想主題,引發觀眾的思考,讓影片獨具魅力。

2.主題分析:父母教育的選擇與反思

為人父母者,必為之計深遠,父母的心總是矛盾的:既希望孩子快樂,又希望孩子順遂,如何順遂?便是遵守社會規則,任憑滾滾而來的社會潮流將其裹挾。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父母似乎也有很多無奈。

短片的主題很清晰:希望每一個人,尤其是父母,都來反思一下教育的真諦。導演並沒有單純的批判其中一種,歌頌另外一種,而只是構建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畫面,然後引發思考,進而由每個人自己做出選擇。

我想關於教育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讓孩子自由而快樂的成長?大多數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思考和選擇的時候,常常會產生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比如全然滿足孩子,也許能快樂,但卻遠離成功;逼迫孩子太嚴,又容易喪失快樂。這種兩極分化的思維方式,只會讓父母陷入到更深度的焦慮當中

兩級分化的思維方式帶來了非此即彼的選擇,但它在被提問之初,就已經有了天然的邏輯漏洞——這個選擇的前提,是在假定「學習是苦的」的基礎上的建立的。所以,快樂與勤奮,才成為了一對矛盾。

那麼問題來了:學習是苦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學習源於模仿,而模仿是人類的本能。所以,任何一個小孩,天生就具有超凡的學習能力,從這個角度說,學習絕對不是苦事,反而是一件開心的事。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習慣性的把學習和勤奮對立起來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學習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孩子和學習的「關係」出現了問題——究其根本,是因為孩子在學習這件事上,被附加了太多痛苦的體驗,背負了太多沉重的包袱

影片中的小男孩剛去上學的時候,是很開心的,他開心的背上沉重的小書包,即使被書包壓倒,摔在地上也能馬上爬了起來,在學校裡,他用彩筆畫下了那個紅樹下拉小提琴的人,還高興的讓老師看......這所有的細節都表明,在孩子學習之初,是帶著樂趣和好奇心的

錯誤的教育方式扼殺了孩子學習的天性,老師刻板的讓孩子抄寫字母,對孩子創造性的繪畫毫不感興趣,父親粗魯的拽走孩子,匆忙的送進學校,對孩子不按規矩抄寫字母而是畫畫皺起眉頭——正是這些錯誤的做法,讓孩子對學習沒了興趣。這種教育思維沒有把人當做「人」,而是當做了一個機器。喪失了靈活性的教育方式,逐漸扼殺了孩子的生命力,當他無力的伸出兩隻胳膊套上那隻書包時,就像被斬斷翅膀的蝴蝶,再也無法飛翔

所以,導演希望大家反思的,不是學習本身,而是教育的初心和教育的方式

從宏觀的角度看,工業化的社會發展在帶來現代化和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也有很多弊端,其中最大的一點便是泯滅個體的個性發展,而試圖將每個人都塑造成工業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但問題從來不是問題,我們如何在現有環境中面對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所以,是選擇隨波逐流還是找到自我——面對問題的態度,是可以選擇的。

就像短片中的父親,他經過反思,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初心,片名雖然是《alike》——相似,但父親的選擇,卻是不讓孩子走和自己相似的老路

掩卷而思,有沒有一種可能,兼具快樂和成才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父母的努力——在不可改變的大環境下努力為孩子構建快樂成長的小環境。是否做出這個選擇,其實是每一個父母自由決定的,正如短片中的父親。

3.延展思考:心靈的滋養,離不開美育

在短片中,父親每天在寫字間工作,兒子每天去學校上學,父親在繁重而機械的工作中壓彎了腰,兒子在ABCD的抄寫中褪掉了色。

在機械化大生產的社會環境中,工廠分工講究的是各司其職,將人機械化有助於生產效率的提升。但顯然,這種理念並不適合應用在教育領域。孩子不是機器,學校和工廠絕不能alike,孩子需要的是因材施教,而非模板化的「批處理」。

在短片的最後,爸爸異樣卻勇敢的舉動吸引了旁觀者好奇的目光。父親手中並沒有小提琴,但是他做出了拉小提琴的動作——當一個人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哪怕聽不到聲音,氣場和感染力仍能引發共鳴,於是我們看到,父子二人的膚色不再黯淡,而變得濃鬱起來。

在短片中,小提琴是一種意象化的表達,它代表著人的心靈中對藝術——更準確的說,是對「美」的渴求

畢卡索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孩子是靈性的動物,他們擁有與生俱來的想像力和創新探索的欲望。藝術大師豐子愷在《美與同情》中也曾說:「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於人類,又自然地及於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見大人們所不能發見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

兩位大師的話,都告訴我們:人類本來是藝術的,富於同情的。只因長大起來受了世俗的壓迫,把這點心靈阻礙或消磨了。正因如此,文學、音樂、繪畫等所有關於美的藝術,實際上是最符合人的心靈需要,能讓人體會到幸福的內容。但因為它們很難立刻變現,故而常常被我們忽視。

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中,學習、工作、掙錢....是衡量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成功的標準,而事實上,想要幸福,其實有三個詞很關鍵——物質、情感與精神。如果一味的追求物質,而忽略了情感與精神的滋養,那麼我們就會變成心靈枯萎的行屍走肉。

所以,不僅僅是他們父子,整個城市,無論街道,工廠,學校……每一個人都需要色彩和音樂,需要藝術等一切有關「美」的東西,來滋養心靈。

那麼問題來了,何為美育?美育=美術教育嗎?美育=藝術技法的教育嗎?

民國的教育大師蔡元培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說》一文中,把美感教育說得十分明確:「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之我見,利己損人之私念,以漸消沮者也。」——蔡元培先生的理念和豐子愷大師如出一轍,即美育本質上是感受與感動的能力。當眼能看到,耳能聽見,手能觸摸,心能感受,我們的心就會越來越柔軟,越容易被感動。就能成為一個自由、敏感而富創造力的人,成為生活的藝術家

所以,短片中的小提琴本身並不是一門技藝,而是一種象徵,關於美的象徵。

短片的結尾,爸爸無視眾人的眼光,站在樹下「演奏」的行為,給兒子做出了榜樣:你可以和周圍的世界不一樣——在現實世界,勇於保持個性、敢於追求夢想的人卻仍然是多數人眼中的異類。也許這正是導演透過這部短片表達的希望: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心中的光,在鋼筋叢林的生活中,依然能用美的藝術點亮生命。

寫在最後

動畫片從來不是單純的為兒童準備的,和童話故事一樣,動畫片常常是用最簡單的故事表達最深刻的寓意,引發成人的思考

反思力,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所具備的最優質的品質之一,通過這部短短8分鐘的動畫短片,我們可以延展思路,思考很多內容——關於孩子的、自己的,生活的,幸福的....

希望每一個成人都愛上動畫片,在動畫片中治癒自己,洗滌心靈。

相關焦點

  • 五月天《鹹魚》: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其中一句:沒有夢想,就像一條鹹魚。成為了很多人的籤名,甚至座右銘。而五月天的歌曲《鹹魚》,也是因為這句臺詞有感而發,創作出勵志的歌曲,鼓勵人們積極面對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鹹魚》這首歌帶點自嘲,但是並不是卑微的心情,而是把自己放在一個低姿態,去感受生活。現在,跟著歌聲君一起去品味五月天這首《鹹魚》吧!
  • 鹹魚有夢想是佳話,夢想成鹹魚夫復何求,維金斯養生已是贏家
    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這句話一定激勵了無數人去尋找自己的夢想,這句話也讓很多正在追逐夢想的人有了更多的動力。畢竟沒有人想一生只做一個簡單的鹹魚。就在剛剛,看到了另外一句話:如果一個人,他的夢想就是做一個鹹魚,那他就是人生贏家。仔細琢磨這句話之後,發現這話相當有道理。什麼是人生贏家?
  •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跨越山河,踏遍粵地我們看到了很多令人難以忘懷的面孔不願當鹹魚的追夢少女成年人的世界總是很骨感曾經小時候很想學習戲劇表演走上演藝道路的周海燕長大後卻漸漸認識到現實並不像夢想那樣美好將童年那個純真的夢想小心翼翼地藏進口袋
  • 「我只是想做一條鹹魚」:那個人不是一邊說自己是鹹魚,一邊自律
    有的人說,我就喜歡做鹹魚,我沒有理想,而有的人說, 我不想做鹹魚,可是不得已啊, 那什麼的算是鹹魚呢?1 那什麼是鹹魚呢?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裡面有句話,「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所以平時我們所說的鹹魚是指那些懶惰的,不思進取的,沒有夢想的人,他們不想自己拼搏,就想著靠別人,比如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上班靠同事,自己能不做就不做,自己能不出力就不出力。當然,現在大家生活壓力大,有的人不斷的拼搏,不斷的失敗,進而開始自暴自棄,於是有了佛系人生的說法。
  • 【公安科普】開車不系安全帶 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公安科普】開車不系安全帶 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以開車、乘車為例,人們應當對不系安全帶可能面臨的後果有所預見,進而做出正確決定,將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則,一旦意外來臨,和任人擺布的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 如果人生只有一天可以重複,你會作何選擇
    電影的劇情很簡單,但是其中的故事卻值得深思?這種重複逐漸消耗了我們的心神和精力,讓我們變得煩躁,自滿以及貪婪。我們總覺得我們應該在日復一日的重複當中獲得更好的生活,卻從未認真思考過自己是否真的有資格獲得那樣的生活。老油條菲爾,在自己天氣預報員的崗位上幹得不錯,並且沾沾自喜,自稱明星且目中無人。他目中無人,投機取巧,自私冷漠,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一樣。
  •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Great minds think alike中文:英雄所見略同
  • 看完西班牙《alike》動畫瞬間落淚,同行路上,別弄丟他的童真
    「文/茉莉媽咪(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有一段時間,想到在家裡到處畫畫,看見水坑就想踩,看見泥巴就想挖。經常會把家裡搞得十分髒亂差,渾身髒兮兮地,讓媽媽大罵一通。有一天孩子終於對自己反抗起來,大哭道:媽媽,我為什麼做什麼都不對,你為什麼老看著我?你有沒有一瞬間質疑過自己可能的錯的?
  • 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超級英雄夢!
  • 新年不立flag,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新年不立flag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每天睡眠不夠八小時會讓身體有很大壓力容易出現脫髮問題也更加容易飢餓合理安排好每日作息睡前好好泡個腳拒絕帶手機上床扔掉油膩慵懶的自己2021,早睡早起!06打破現狀#止步不前?
  • 詞彙辨析 alike/ identical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詞彙辨析 alike/ identical 2012-12-26 18:48 來源:英美者 作者:
  • 俐安心語 ​​​​​目的和目標有何區別​
    目的和目標有何區別目的是關於為什麼的追尋,不明目的的人幹什麼都不久長;目標是關於結果的量化,離開具體目標,任何目的都是空想。生命需要體悟生命需要體悟!跑那麼快幹什麼呢?如果不能夠對他人的痛苦升起慈悲,就應該遠離執著於痛苦與煩惱的人。如果能夠從每一段分離與變化中體會無常,那就能夠在現象中去偽存真,獲得毫無掛礙的大無畏的勇氣。2012年10月03日到2019年07月13日,正好2463天,2463條心語,無他,只是想與朋友們分享感悟!每天覺察自己,探索自性,明心見性!
  • 「做人要有夢想,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每一位龍套都有主演夢
    眼高手低的「夢想家」魏星、精神失常的「務實家」沈凱、千裡尋夢的「理想家」萬國鵬……他們是路人甲、乙、丙、丁,是讓人過目即忘的演員,甚至他們的名字也可以被忽略,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一位龍套都有一個主演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的人入戲太深,迷失了方向;有的人出戲太早,拋卻了夢想。星爺在電影《少林足球》裡說過這麼一句話:「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什麼是夢想?
  • 中學英語核心詞彙 favour,like,likely,alike和prefer
    中學英語核心詞彙favour,like,likely,alike和prefer死記單詞不會用,啞巴英語不開口。精研例句,定有收穫!favour [fev(r)] n. 幫助;好事; 贊同;支持;特別照顧;偏愛v.
  • 周星馳說,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可鹹魚也要消失了
    許多人知道鹹魚,可能都是因為周星馳,他在《少林足球》裡說,「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鹹魚在香港,是一種平民食物,平民到什麼程度呢?1980年林子祥演唱了一首歌曲,《分分鐘需要你》,裡面有一句歌詞,「有了你開心啲,乜都稱心滿意,鹹魚白菜也好好味」,翻譯一下,大約就是「只要和你在一起,吃糠咽菜也願意」的意思吧。因為是大眾食品,所以很多香港的俗語,也都以「鹹魚」作為主角,比如,「食得鹹魚抵得渴」,再比如「鹹魚翻身」。這就有點像我們愛用蘿蔔白菜這些大眾食材作比喻,比如我們會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 廣告人必讀:說說Lookalike的那些事兒
    既然Lookalike是輔助業務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獲取精準目標人群的有力工具,很多提供廣告DMP數據服務的公司都宣稱自己有Lookalike算法,仿佛有了高大上的算法附體,自然找人群就能精準幾分。而找到了精準人群,自然後續的轉化都不是問題,在這樣的邏輯下,Lookalike成了DMP數據服務公司的標配。
  • 同樣都是離開部隊,退伍和退役有何區別?當兵的人才知道區別有很明顯
    同樣都是離開部隊,退伍和退役有何區別?當兵的人才知道區別有很明顯 很多人都是因為有著一個保家衛國的夢想而走入軍營的,他們在部隊裡接受著各種高強度的專業訓練,只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衛祖國。而且在我國參軍的人大多數都是年紀比較小的,因此他們在軍營裡度過了他們的美好青春時光,這也將會成為他們生命當中非常寶貴的記憶!
  • 鹹魚百科:不腐爛的自尊
    不是受港產電影薰陶,是受家裡人薰陶(作為過兩天就要跟父母打視頻電話的人,並且明知他們有看本臺和新臺,還是忍住不要說)——生長在不是十分擅長烹飪的家庭,鹹魚的出鏡率是很高的。 用來佐餐的「主食」 其實鹹魚在大部分粵港澳地區家庭的出鏡率,一直都很高。如果你已經打開了開頭的音樂,會聽到林子祥在這首粵語歌《分分鐘需要你》裡唱道:「鹹魚白菜也好好味」。這首歌在 1997 年推出,林憶蓮也唱過,曾經紅極一時。
  • 《抓落葉》:如果生命只是一場旅行,你會有多少次想逃離的時刻?
    孩子的需要和父母的壓力一開始就是一對不可解的結,如果一對父母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看不見孩子的世界,那孩子又將在哪裡尋求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怪物出現了,在艾略特睡不著的夜,怪物陪他玩耍,在艾略特需要幫助的時候,怪物幫助了他。但那一切只不過是幻想,他需要有人填補那空洞讓他活下去。
  • 論文解讀|微信看一看實時Look-alike推薦算法
    從關於look-alike模型的相關文獻可以發現,當前look-alike模型主流的算法主要有兩類:基於相似性的方法和基於回歸的方法,下面分別簡單介紹。相似性方法,計算出用戶的嵌入向量表示,基於某種距離測量方法(如consine餘弦、歐氏距離、內積等)計算種子用戶和目標用戶之間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