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性的回歸主調以及主題旋律的原樣再現

2020-12-24 教育行列火爆

再現部為第58小節到結束。調性的回歸主調以及主題旋律的原樣再現,是再現部到來的主要標誌。

首先,這個部分中第58-61小節,主題在第三聲部用原調低八度再現,調性的回歸主調bA大調,與主題配合的有兩個對題。

然後,跟著的第62-73小節是一連串連續的主題的密接和應樂段,各聲部環環相扣,它們的主題歌唱基礎是增長音值的擴展性主題進入。在第62-67小節,高音聲部以增長音值的f小調感的弗裡吉亞調式主題進入,在第65小節稍有節奏變化。原本四個小節的主題變為六個小節,是因為將主題的前兩個小節奏節拉長為第62-65小節的四個小節。而此時62-65小節在低音聲部,

以利第亞和伊奧裡亞的bD大調完整地將主題演奏出來。在第66-67小節高音聲部以準確的節奏結束了再現主題的最後兩個小節,完成了六個小節的主題再現。同時,第66小節的第四聲部增長音值的擴展性主題進入,bA音與A音將主題調式複雜化,由bE利第亞調式開始,bG、bC音的出現使調式進入bE愛奧尼亞調式,節奏拉長延伸到第71小節這個主題進入並未完結,

第72-73小節用重複兩次bA大調主題的結尾結束這段長達8小節的主題旋律,同時結束了這一部分密接和應的主題再現。與此同時,第68-71小節,旋律又以密接和應的形式在bB愛奧尼亞調式進入,並隨後轉入bB弗裡幾亞-bB多利亞調式。

第一聲部、第二聲部在第72-73小節用主題第3小節材料與對題材料結合的兩次重複,配合第三聲部的主持續音與第四聲部的bA大調的主題結尾,形成一個再現部的高潮。

第74-75小節的間奏的構造主要是四聲部的,與第一個間奏(第9-10小節)內容相同,但有兩個和聲性的內聲部的補充。

最後,第76小節至結束的五個小節中,低音以主音bA音的持續來結束全曲。在第76-77小節,主題在第二聲部以兩次答題的開端進入,第78小節在第一聲部中演奏主調的第3小節主題內容。

而在最後的兩個小節中出現了即興演奏性質的結尾,每一個聲部逐漸將自己的歌唱進行到平穩的音上,最終形成四部和聲形式的主三和弦的基礎和弦音,所有聲部的輕柔的變化、裝飾最後都交織匯集到主和弦平直的和弦音上停頓下來,一切都安靜下來,標誌著復調進行的結束。

相關焦點

  • 賦格№11(B大調)具體分析跟隨著用自然音為主調
    三次主題進入被雙聲部的間奏(第15-20小節)分開,跟隨著用自然音為主調平行調#g小調的中間部分做調性準備的新間奏(第27-33小節)。主題首次出現在高音聲部,為第1-7小節,確立主調B大調,單聲部的旋律速度較快,極具個性化特點,是此曲的靈魂所在。
  • 關於古典主義音樂,你是否了解它在體裁、旋律以及風格上的特點!
    從整體上來看,這一時期的音樂特點主要表現在體裁旋律以及風格上,具體如下。在這裡有一點需要我們格外注意,這裡我們所說的奏鳴曲式的呈示部中包含兩個主題,實際上就是創作中所採用的音樂材料不同所形成的,並且這兩個主題的調性也是不相同的,在呈示部之後緊接著就是展開部,展開部中是全新材料的展開與發展,一般篇幅都很長,之後是與呈示部相類似的再現部,可能是完整再現,可能是部分再現,也可能是一些加花變奏的變化再現等。
  • 賦格№12(g小調)具體分析,呈示部、中間部、再現部三部分構成
    具體分析:賦格曲還是由通常的呈示部、中間部、再現部三部分構成。但是從中間部的調性布局看,當中有對於呈示部的回歸,有迴旋結構的特點,因此可以說此曲是總體三部分結構與具體迴旋結構相結合,結構的迴旋性成為此曲在整部曲集中的獨特特點。
  • 教你簡單識別主調音樂和復調音樂的方法
    首先要明確一點,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並不像某些人猜測想像的那樣:復調音樂是具有多種調性的音樂,主調音樂則是以某個調為主的音樂。這不能望文生義,兩個名詞中的「調」並非指調性或調式,而是指的「聲部」。就是說,主調音樂和復調音樂都存在於多聲部音樂中,兩者都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不同的是聲部的主次、作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