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和許仙的真實關係是什麼?《白蛇鬧許仙》中,法海收妖是義舉
「法海你不懂愛,雷峰塔也倒下來……」
白蛇白素貞和許仙的愛情故事浪漫唯美,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老少都愛看。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但法海作為金山寺的得道高僧,卻千方百計都要拆散兩人的情緣,理由只有一個:白蛇是妖,妖類不管善惡都該收。
法海在白蛇傳故事裡,法海是一個不問善惡,只分類別的高僧。他這種一根筋的做法真是讓人憤怒而哭笑不得。
可以說,白蛇傳故事已經深深地融進中國人的骨血裡,深刻影響著中國人對待愛情和善惡的態度。
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白蛇傳的故事版本在最初之時和現在的情節出入很大,裡面的主要角色法海和許仙、白素貞的人設,都和現在大相逕庭。
其中,《白蛇鬧許仙的傳說》這個版本是比較早的。這個版本裡,法海俗家名字叫於海,家住河南鶴壁境內的淇河岸邊。
更出乎意料的是,法海有一個親姐姐,生下的孩子叫許軒,而這許軒後來的名字就叫許仙。所以說,法海是許仙的親舅舅。
在這個版本中,法海的人物形象也是比較正面的,而白素貞卻是破壞規則的妖類,因此法海收妖就成了義舉。
在這個版本裡,法海是絕對的主角,也是一個勵志哥。
相傳,法海的家鄉河南淇縣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有山有水,並且山高林深,有很多靈芝等仙家之物,是很多神仙、道士、高僧的修煉之所。
法海從小十分窮苦可憐,自小父母雙亡,和姐姐相依為命,在悽苦中長大。
成人後,姐姐嫁給鶴壁許家溝一戶許姓人家為妻,不久生下小外甥許軒。而法海到淇河邊到一座叫做黑山的山上寺廟裡出家做了僧人,據說,法海出家的寺廟就叫做「金山嘉佑禪寺」,簡稱金山寺。法海實際是他出家後的僧號。
法海因為窮苦出身,非常懂得上進,到金山寺後,一路從勤雜工做到伙頭,不久又成為護寺武僧。因為表現出色,金山寺方丈栽培他成為新一任方丈。
成為方丈後,法海更加一心向佛,通過幾十年的苦修,他的本領十分全面,能觀天象、知地理,識陰陽,辨妖邪,驅病痛。在淇河兩岸聲名在外。
在法海已經成了氣候時,他的外甥許仙卻邂逅了白蛇白素貞,並和他結為連理,為當地百姓看病驅災,一時傳為美談。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許軒結婚一年有餘,法海在突然發現金山寺顯現異象,淇河兩岸腥風晦雨,妖氣瀰漫。
最終,法海知道是自己外甥許軒被青白二蛇纏身,導致整個淇河兩岸都妖氣重重。
以護佑地方的高僧自居的法海不能容忍青白二蛇,抱著為民除害的目的,法海和白蛇間上演了白蛇夜盜靈芝、水漫金山等經典橋段。
這應該就是白蛇傳最早的故事形態。但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人們對白蛇的遭際有了新的認識,因為青白二蛇除了本身是妖類外,她們為人做事比普通人好上太多。
尤其白蛇,她的形象符合傳統好女人的標準:賢惠、善良、美麗、溫柔……更重要的是還對鄉鄰十分友善,不僅沒有作惡,還治病救人,行的是菩薩行為,因此白蛇傳的故事才漸漸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白蛇故事的歷史演變,除了是文學的日漸成熟外,更重要的是人類認識事物能力的日趨成熟,人們對善惡的標準不再單一和二元,而是變得更加有情有義,相信法不外情。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