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18:30,清名橋古運河歷史街區。正是周末,天色未暗。古運河畔,逐漸進入一天中的高光時刻,河兩岸是南長街、南下塘兩條街,開始人潮湧動,一邊和著「豆腐花」「掏耳朵」的吆喝聲,一邊摻些笛聲悠揚、琵琶聲聲,彰顯著兩條街不一樣的煙火氣息。
這裡是無錫夜生活的網紅打卡地。
一拖家帶口來遊玩的安徽遊客說,聽無錫朋友講,不來南長街,就不算來過無錫。是的,南長街已經成為無錫的品牌「地標」,也是無錫夜生活最拿得出手的一張王牌。
那麼,GDP過萬億的無錫,歷史上名聞遐邇的工商名城,在這個特殊的後疫情時代,除了南長街,還應該開啟怎樣的夜經濟,才與她的實力、她的氣息相輔相襯呢?
華燈初上時,房前屋後紅燈籠掩映,魅惑的夜色讓古運河披上驚豔撩人的妝容。就在大公橋堍,一場由梁溪區人民政府、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和廣電旅遊局、中國經濟網(中經雲端)主辦,梁溪區委宣傳部、梁溪區委網信辦、江蘇古運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廣電集團新媒體中心承辦的有關「破題無錫夜經濟、點亮城市夜生活」的網絡訪談分享活動應景應時拉開帷幕,如織的遊人、鮮活的市集讓嘉賓紛紛打開話匣子。
1、逆勢增長,全國排名第四背後的數據
就在幾天,支付寶發布的端午夜經濟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端午夜經濟,全國逆勢增長最強勁十大夜市,無錫南長街排名全國第四。
聽聞,作為無錫人,心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這個排名只是一個概念,但是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夜生活的熱鬧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江蘇古運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琳介紹,疫情影響下,南長街客流量受到很大影響,現在客流逐漸回暖。端午三天客流量日均11萬人次,達到去年同期的70%左右。目前,長三角遊客火爆,客流量佔到50-60%,本地遊客佔到30-40%。受疫情影響,大家出遠門的意願還不太強烈,所以長三角外其他外地客流減少了30%。
美景加美食,是最有效的消費刺激利器,也是夜經濟的主角。
梁溪區餐飲協會會長衛春輝表示,疫情對餐飲打擊較大,但南長街在六月份就恢復到去年80%左右,比想像中要好。端午期間,南長街上的店家都奮起直追,最好的店追平了去年業績的150%以上,一般店鋪都達到了同比百分之六七十,明顯爆棚的人氣給商家打了「強心針」。只是,這樣火爆的網紅地在無錫還不夠多。
2、留在無錫,打破「無錫旅遊不過夜」短板
夜經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前兩天,在本地「東林論壇」一個南長街夜生活的主題熱帖中,一位網友說,南長街「補上了無錫旅遊不過夜,過夜沒什麼地方好逛的短板」。
到無錫旅遊不過夜,夜遊活動不豐富,一度是無錫夜經濟難以發展的痛點、難點。正如一位網友說的,幾年前,來無錫的遊客基本去完靈山大佛、黿頭渚轉身就走,停留時間很短。但是,近幾年,無錫旅遊市場注重消費模式的轉變,不再局限於觀光「打卡」,而是致力於打造休閒度假模式,從單一的門票經濟向二次消費轉型,遊客在錫逗留時間已從1.52天延長至2.05天。
這是一個很積極的信號。
怎樣留住遊客?需要有停留的理由。
市旅遊協會會長王潔平提出:讓夜經濟火起來,一是要有時間,從下午四點到晚上十點,吃喝玩樂行,你得有這個時間讓別人消費;二是要有空間,得有吸引別人駐足的地方,比如拈花灣的「微笑廣場」、融創文旅城夜公園、惠山古鎮夜公園,還有商業綜合體,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三是要有內容,出門享受,吃是第一位的,把無錫美食做得更好,抓住別人的胃,有更多特色網紅小吃、商業購物點、煙火氣市集、文化欣賞項目;四是要有特色,出門旅遊就是想體驗當地特色,歷史街區、中山路商圈、旅遊景區等等,要把時間、空間線拉長,一些美食可以走出店堂走進市集,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提振消費,這些都是增加城市誘惑力的鑰匙。
3、留住人心,打好無錫文旅融合、全域旅遊牌
無錫發展夜經濟,根基在於深厚的本地文化、各景區和街區的獨特資源、商業氛圍,揚己所長,打造屬於無錫的文旅融合、全域旅遊特長和特色,才能抓得住人心、留得住人氣。
儘管無錫有基礎和實力打造夜經濟,但就目前而言,還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提升。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楊建國指出,無錫夜經濟發展的短板在於,一是產品不夠豐富,供給不足,和市民遊客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晚上值得去休閒、旅遊、購物的場所還較少;三是有品牌的夜間旅遊文化活動缺乏;四是從政府層面講,配套管理還有待提高,停車、公共運輸的晚間營運時間都是問題。
缺什麼,補什麼,怎麼補?
楊建國提出,要研究市場需求,在有條件的地方打造夜間示範街區,市裡應該有整體規劃;要有差異性,突出無錫元素,文化類演藝、文博場館有很多動作可以做,可以延長開放時間,可以打造有無錫特色的常態化演藝節目,無錫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可以走進景區、街區,開展體驗、互動式旅遊,這是無錫的文化IP;政府要為夜經濟發展多開綠燈,出臺一些鼓勵性政策,交通、城管部門多為夜經濟保駕護航,比如設立一些計程車臨時停車點、公共運輸延長時間等等。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金融學院副院長、財政學博士苑梅認為,無錫夜經濟短板之一在於業態單一,需要擺脫「夜經濟」就是餐飲小吃、大排檔的傳統思路,逐漸形成夜遊、夜娛、夜購、夜賞、夜讀等多元化夜間消費市場,將夜間經濟與旅遊經濟、后街經濟、小店經濟、網紅經濟相結合,引入體驗式、娛樂式、互動式、沉浸式等多元業態;短板之二在於體驗感缺失,需要對現有傳統步行街區進行改造提升,滿足消費升級體驗,傳統商業在消費趨勢加速變化的當下已經顯露疲老狀態,提升改造勢在必行;短板之三在於產品趨同,需要豐富夜經濟內容,滿足多場景融合需求,從單一的餐飲業態延伸到文化娛樂等多業態、多場景的打通、融合;重點挖掘90、00後群體的消費潛力,利用線上平臺提高「夜經濟」消費效率,拓寬「夜經濟」消費輻射面等。「打造無錫夜經濟,需要從文化特色入手定位夜經濟的品牌標籤,從體驗互動入手設計夜經濟的活動產品開展夜遊夜購產、夜宴、夜宵、夜賞體驗活動,從規劃管理入手謀劃夜經濟長久機制。」
4、留下美好,營造有情懷有溫度的夜生活
只有真正好的生活地,才是好的度假地。同質化、東施效顰式的夜生活模式不會長久,更不會成就口碑。
品著無錫的美酒,吃著無錫的美食,聽著無錫的地方戲曲,這是一種無錫真味道。打造夜景、夜演、夜宴、夜購、夜娛、夜宿等夜生活,必須接無錫地氣,做出有情懷、有溫度的作品,這樣才能真正把優質休閒度假目的地打造成功。
梁溪區是城市夜生活集中地,有得天獨厚優勢,怎樣出牌並不能隨意、任性,必須因勢利導。
梁溪區商務局局長陳萍介紹,梁溪區打造的五大重點經濟中,有「文創經濟」和「夜經濟」兩塊,圍繞這兩個主導方向,今年梁溪區打造了「人間梁溪」消費促進活動,6月到國慶之前,主打夜經濟發展。
梁溪夜經濟注重打造三大創新業態:一是城市煙火市集,利用商圈、綜合體廣場開展外擺,延長商家營業時間,圍繞中心商圈重點打造亮化工程,營造夜間商圈氛圍;二是創意煙花美集,依託小婁巷等文化街區,打造文商旅融合業態;三是惠享華燈雲街,利用線上平臺,開展指尖上的夜生活。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無錫夜經濟重要一張牌之一,江蘇古運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琳近透露,近期街區將全力提升「今夜梁宵」品質,點亮夜經濟,引入網紅打卡點、打開汽車後備箱、跳蚤集市等,把風情古運河做到眾人皆知;近日開通的環城水上巴士免費體驗遊,讓更多人嚮往水上看無錫的邂逅;把東林書院、小婁巷、崇安寺、南禪寺等特色旅遊點串珠成鏈,城區地標性夜生活亮點將集聚放大。
為了豐富夜間文藝類產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也在謀劃無錫特色產品。
比如,正在考慮打造無錫演藝小劇場,放在惠山古鎮等人流集中區域;9月江蘇省大運河旅遊文化博覽會召開,在清名橋的特色演出可能常態化保留下來;融創文旅城的「太湖秀」改版後更接地氣;一些文化場館會延長開放時間,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同時各大景區也在打造各自特色文化產品。
市旅遊協會會長王潔平對發展無錫夜經濟充滿信心。他說,無錫打造夜經濟手上有好牌,要「唱好太湖美,打好運河牌」,著力推出兩張名片——「明珠夜閃亮」、「梁溪夜未央」,提倡慢生活方式,一方面讓更多人本地人走出家門,享受生活,一方面讓遊客把無錫作為旅遊目的地,在無錫逗留過夜。
入夜,清名橋音樂燈光秀璀璨綻放,酒吧內駐唱歌手的聲音漫漾出來,串串店、啤酒屋前滿座的人們,在低語慢酌中,放下疲累,享受這一刻的美好……
總體建議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 楊建國:
要研究市場需求,在整體規劃下差異性發展,融入無錫的文化IP,在有條件的地方打造夜間示範街區。
梁溪區商務局局長 陳萍:
梁溪夜經濟注重打造三大創新業態:城市煙火市集、創意煙花美集、惠享華燈雲街,以此點亮「人間梁溪」夜生活。
市旅遊協會會長 王潔平:
讓夜經濟火起來,必須時間、空間、內容、特色多管齊下,「唱好太湖美,打好運河牌」,著力推出兩張名片——「明珠夜閃亮」、「梁溪夜未央」。
江蘇古運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朱琳:
通過提升「今夜梁宵」品質,開通環城水上巴士,特色旅遊點串珠成鏈等,將城區地標性夜生活亮點集聚放大。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金融學院副院長、財政學博士 苑梅:
打造無錫夜經濟,需要從文化特色、體驗互動、規劃管理入手,打造夜遊、夜娛、夜購、夜賞、夜讀等多元化夜間消費市場。
梁溪區餐飲協會會長 衛春輝:
美景加美食,是最有效的消費刺激利器,也是夜經濟的主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