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無錫市文廣旅遊局」關注我們
● 國寶·發現 ●
通過行走、發現、
探索、還原,
考古見今也考古鑑今,
帶您認識2000多年前的無錫!
央視《國寶·發現》欄目,將從3月9日起,連續五天,連續五集,以「吳越春秋」為主題的專題節目,為大家開啟尋跡之旅,講述一段無錫不為人知的歷史。
壹
拍攝故事
CCTV-4中文國際頻道《國寶·發現》欄目,是全國首檔以國寶文物和文博考古為線索的行走發現類紀錄片節目。近年來,節目突破以前的室內場景較多的風格,開始增加實地展現,以主持人在實景現場行走的方式,輔以計算機3D虛擬還原,對考古現場、遺蹟遺址和國寶文物進行深入探索,兼具紀實性和檔案感,展現最新考古研究成果。
在2019年11月底到12月初,正是江南剛入冬的季節,中央電視臺四套節目《國寶·發現》來無錫拍攝系列紀錄片。無錫市文化遺產保護和考古研究所所長劉寶山所長、副所長李光日和幾位考古所的同志,兵分兩路,帶著攝製組走遍鴻山、闔閭城兩大考古遺址。
去年11月30日,攝製組拍攝闔閭城遺址,並跟隨考古所工作人員實地拍攝龍山石牆考古發掘現場。考古所所長劉寶山向攝製組介紹了闔閭城的發現和闔閭城大城調查等工作歷程,龍山石牆和龍山石室土墩墓的發現和相關學術研究。為了更好地展現太湖流域與闔閭城之間的關係,攝製組當時還租了一條船,拍攝了一部分水上鏡頭。
在拍攝中,正趕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陝西、河南、江蘇等一大批省內外考古、文保方面的專家們,在無錫召開《闔閭城遺址五年考古工作計劃》專家論證會,攝製組如獲至寶,採訪到了許多國內權威的考古專家,為提高節目的豐富性和專業性充實了大量的資料。
探源中華文明,破譯歷史密碼,此次CCTV4《國寶·發現》欄目播出「吳越春秋」節目,是以吳文化為主題,大篇幅,長時段,是對無錫近年來的考古發掘和文物修復等工作的一次集中和全面的展示,對展現文化自信,弘揚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優秀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對於如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如何更好地對文化遺址進行保護和利用,是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
市文廣旅遊局將率領各級文保部門,深度研究文物價值,活化利用文化遺產,努力面向世界推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文物保護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新途徑,為走好吳文化特色的文物保護旅遊開發道路提供思路和舉措。保護遺產、傳承文明、弘揚文化,不斷推動無錫考古遺址保護利用和可持續化發展。
貳
觀看指南
《吳越春秋——墓屬疑雲》
首播3月9日22:00重播次日13:00
無錫的鴻山鎮為何會有上百座土墩墓?數量龐大、氣勢恢宏的土墩墓群到底歸誰所有?《國寶·發現》聚焦考古現場,探訪者將深入土墩墓群,在江南水鄉探尋兩千多年前的大墓迷蹤。
《吳越春秋——墓主之謎》
首播3月10日22:00重播次日13:00
太湖之濱,驚現千年古墓。墓主是誰,撲朔迷離。墓室慘遭盜掘,卻為何能劫後餘生?悠揚的地下樂隊,為何混搭鏗鏘的軍樂器?《國寶·發現》帶您走進邱承墩大墓,進入墓葬最深處,與探訪者一起,層層破解考古之謎。
《吳越春秋——青瓷之源》
首播3月11日22:00重播次日13:00
青瓷瑰寶,尋根探源;隱秘古窯,再現天日。鴻山遺址出土的青瓷來自哪裡?越國貴族為什麼要用瓷器代替青銅器,作為隨葬品?千裡迢迢,它們又是如何跨越太湖,來到鴻山的呢?從無錫到德清,《國寶·發現》探訪者將一路追尋,揭開鴻山青瓷之源的秘密。
《吳越春秋——闔閭王都》
首播3月12日22:00重播次日13:00
一次暗藏殺機的飯局,一把絕世名劍的亮相,如何上演春秋最富戲劇性的一幕?吳王闔閭如何一步一步完成霸業?強盛的吳國為何從巔峰跌入谷底?《國寶·發現》探訪春秋故地,走進神秘的闔閭王都,尋覓一把王者之劍,重溫《史記》中驚心動魄的一段傳奇。
《吳越春秋——龍山謎跡》
首播3月13日22:00重播次日13:00
在太湖之濱,一條石長城綿延數裡,它鮮為人知、謎霧重重,是誰建造了工程浩大的石長城?它為什麼將一座座土墩墓連成一線?《國寶·發現》探訪者走進太湖之畔的龍山,尋找石長城之下的神秘真相,解開春秋爭霸的一段歷史之謎。
千年的歷史,千年的印記。當年的無錫會有怎樣的繁華景象?太湖畔的祖先們曾有著什麼樣的生活場景……
大家記住播出時間呦!CCTV-4《國寶·發現》欄目於2020年3月9日至2020年3月13日連續播出《吳越春秋》系列節目,歡迎大家收看!錯過播出時間的朋友們,也不要心急,節目播出後,即可上《國寶·發現》官網在網上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