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能去除汙垢,緩解整天的疲憊,同時還能舒筋活血,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皮膚新陳代謝的效率,尤其是很多女性平時非常注重自身形象和衛生,很多女性就算在冬天也會一天洗一次澡,然而在洗澡過程當中一定要戒掉這些不良習慣,以免危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
女性洗澡不能做哪些事?
01
站著排小便
據調查50%以上的女性洗澡時喜歡站著排尿,但其實這樣有損身體健康,因為女性生理結構和男性不同,如果站著排小便不能使尿液完全排出,導致攜帶病菌的尿液停留於泌尿系統中,久而久之可能會誘發尿道炎或外陰炎等炎症。所以女性無論什麼時候最好蹲著小便。
02
洗澡水溫太高
嚴寒冬季,很多人洗澡時喜歡把水溫調得過高,認為熱水能夠提高身體的基礎溫度,有效緩解疲勞,偏高的水溫確實能夠加速血液循環,利於全身肌肉的放鬆,有效提高睡眠的整體質量,但是皮膚承受溫度是有限制的,如果水溫一旦超過40度,會使全身血管擴張導致大量血液流向四肢,導致心臟和大腦重要器官的供血嚴重不足,從而使得呼吸困難,一般洗澡水溫控制在37度到40度就可以了。
03
用力搓澡
一般在洗澡的時候能夠在皮膚上脫出類似泥一樣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皮膚新陳代謝生成的死亡細胞和油脂長期附著於皮膚表面很容易引起皮膚粗糙,所以很多女性在搓澡時特別用力,覺得這樣才能夠清潔皮膚。
但殊不知我們人體的皮膚非常脆弱,用力搓可能會破壞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從而大大降低皮膚抵抗力,甚至會引起皮膚乾燥,所以在搓澡時一定要控制好力度,一周搓兩三次就可以了。
04
飯後立馬洗澡
剛吃完一頓飯後很多女性習慣立馬去洗澡,然後睡覺,但是吃完飯後大部分的血液集中在腸胃之中,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但如果吃完飯後立刻去洗澡,會使血液流向四肢,嚴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而且也會導致大腦缺氧甚至頭暈的問題,所以飯後至少休息一小時之後再去洗澡,這樣讓我們剛剛吃進去的食物,有充足的時間去消化。
05
洗澡時間太長
一部分女性覺得洗澡時間越長洗得越乾淨,但其實不染洗澡時間太長,反而會損害身體健康,因為洗澡時間太長,使體內的汗液不斷排洩,體內的營養物質也會隨之排出體外,會消耗體力,以及精力洗完之後反而感覺身體疲憊,另外長期洗澡會使溼寒氣更容易入侵我們的身體,導致體內溼氣加重,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一定要控制好洗澡的時間,以免引發心腦血管等意外疾病,其實在冬天的時候洗澡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即可。
冬天洗澡的頻率千萬不要太高,尤其是經常用肥皂或沐浴露洗澡,可能會破壞皮膚的油脂層,從而引起皮膚乾燥,冬天2~3天洗一次澡就可以了,少用或者不用沐浴清潔產品,另外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洗澡時一定要警惕,因為洗澡會加快全身血液的流通速度,增加血液和血管的壓力,血流通過病變部位時可能炎症會導致血管破裂,另外血壓低時也不能洗澡,以免供氧不足從而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