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鱗狀細胞癌患者,可能常出現吞咽困難,有遺傳傾向,要重視

2020-12-23 振元醫生講健康

導語:食道鱗狀細胞癌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食管鱗狀細胞分化的惡性上皮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加。它在中老年人中更常見。它具有一定的區域分布。在中國北部,這種病比在中國南部更為常見。該疾病與長期食用含有高水平亞硝胺化合物或黴菌毒素的食物,長期的理化刺激和炎症有關。

早期沒有典型的臨床症狀,而在中晚期則沒有典型的症狀,例如進行性吞咽困難,食物反流,吞咽疼痛和長期飲食不足引起的營養不良。目前,胃鏡檢查和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是診斷和鑑別診斷食管鱗狀細胞癌的主要方法。

01這種病症的病因,你是否知道?下面的幾種病因,你要多留意

(一)病症總覽

食管鱗狀細胞癌尚無明確的致病因素,但研究表明該病的發生與人們的生活條件,飲食習慣,食物中的致癌物質,慢性理化刺激和遺傳易感性有關。

(二)基本原因

1、亞硝胺化合物

高發地區食物和飲用水中亞硝胺的含量明顯增加,與當地食管癌的發生呈正相關。

2、青黴素

各種發黴的食物都會產生致癌物。鐮刀菌,黃麴黴,假絲酵母和黑麴黴不僅可以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而且可以增加仲胺的含量並促進亞硝胺的合成。

3、慢性理化刺激和炎症

諸如粗糙,熱食和檳榔或菸草的咀嚼等習慣會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物理和化學刺激,這可能導致局部或瀰漫性上皮增生,這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食管侵蝕,食管狹窄,胃食管反流病,失弛緩症或食管憩室等慢性食道疾病的食管癌發病率很高。

4、營養因素

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缺乏動物蛋白,食物中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可能導致食道癌的發生。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食物,飲用水和土壤中的鉬,硼,鋅,鎂和鐵元素含量低可能與食道癌的發生間接相

5、遺傳因素

食道癌的發病常表現為家族性聚集。在我國高發地區,這種疾病的患者中有25%至50%有家族病史。其中,有家族史的父系親屬佔比例最高,其次是母系,其次是親系。食管癌高發地區家庭外周血淋巴細胞的染色體畸變率較高,這可能是決定高發地區食管癌易感性的遺傳因素。

6、癌基因

在環境和遺傳的雙重因素下,Rb和p53等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H-ras,c-myc和hsl-1等原癌基因的激活與食管癌的發生有關。

(三)風險因素

1、長期吃醃製,發黴或熱食的人患病的風險很高

2、長時間吸菸和飲酒的人患病的風險很高。

02患病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及時地治療,才能夠避免病症的惡化

(一)治療原則

臨床上一般採用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原則,即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襲範圍和發展趨勢,合理規劃治療方案,以從根本上治愈,控制腫瘤,增加腫瘤的發生。治癒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對於早期食道癌實現徹底治癒是可行的。中晚期患者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學療法和內窺鏡治療,並且通常使用多種聯合治療。

(二)對症治療

1、營養支持

由於食管阻塞或腫瘤消瘦,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經常營養不良,這進一步降低了患者對抗腫瘤治療的耐受性,影響了療效或增加了併發症。因此,對於食道癌和營養不良的患者,應在臨床上積極給予營養支持治療。

2、姑息治療

姑息治療的概念應適用於所有食道癌分期患者。為食道癌患者的身體,心理,社會和精神問題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或)支持,以改善患者的活質量

03做好及時的預後處理,也是能夠很好改善病情,下面的幾點建議可以嘗試

(一)心理護理

1、心理特徵

(1)食道癌病程長,可能發生轉移和復發,患者可能對治療失去信心,並變得沮喪和悲觀。

(2)食道癌患者容易出現吞咽困難和營養不良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並可能出現焦慮症。

(3)患者對癌症的恐懼和在治療期間的副作用,例如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失去了治療的希望。

2、護理措施

(1)家庭應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更多地理解,護理和指導患者,從各個方面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配合治療。

(2)患者本人應直面疾病,保持適的心情,避免負面的情緒刺激,並在必要時諮詢心理醫生。

(3)患者通常可以參加小組活動,與患者溝通,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並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

(二)藥物治療

1、大多數化學療法具有抑制骨髓的作用,可導致貧血並易於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食用富含血液的食物,例如血液製品,真菌等;同時,注意避免受涼,保暖和預防感冒。

2、胃腸道反應是化學療法中最常見的藥物。腹瀉,食欲不振,噁心和嘔吐的患者,應吃清淡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多餐,應注意避免進食富含冷和粗纖維的食物,每天腹瀉超過5次或血性腹瀉應時治療

3、一些化療藥物具有神經毒性。服藥期,患者應避免接觸冒物品,注意保持四肢保暖,必要時戴襪子和手套。

(三)術後護理

1、預防感染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並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適當的抗感染藥

2、活動管理

為了防止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身體恢復,鼓勵患者及早起床。根據患者的身體康復情況,他可以在陪同下在室內適當行走。

3、手術後的觀察項目

(1)生命體徵的觀察:食管癌手術後應及早觀察傷口的血液和液體。家庭成員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脈搏,和其他狀況。

(2)胸腔閉式流的觀察:術後24小時食管癌引流量約為500ml。如果術後3小時以上每小時排洩量超過200毫升,並且血壓下降且心率加快,請及時與醫務人員聯繫。

(3)胃腸減壓管的觀察:食管癌患者應留置胃腸減壓管,並固定牢固,以防打滑。通常,手術後6至12個小時可以從胃管中吸出少量帶血或褐色的液體,然後逐漸消失,如果有大量血液或帶血的液體被排出,請通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並注意胃管是否通暢。

(四)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過度。

2、保持情緒穩定

患者應保持情緒穩定,家人應鼓勵和發他們,以便他們以更好的態度面對疾病並促進疾病的康復。

3、適當的運動

根據患者的體力和精神狀態,適當參加樂活動和體育鍛鍊,如步行,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進疾病康復。

結語: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將自己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夠讓我們避免疾病的侵擾。在工作的同時,多進行一些體育鍛鍊,對於我們健康的保持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大家將自己的全部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為了身體健康,最好還是多運動。

相關焦點

  • 出現什麼情況要警惕皮膚鱗狀細胞癌?
    皮膚鱗狀細胞癌簡稱皮膚鱗癌,原發鱗癌多發生於老年人。今年年初,一位著名主持人的去世讓一種皮膚惡性腫瘤——皮膚鱗狀細胞癌——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皮膚鱗狀細胞癌簡稱皮膚鱗癌,原發鱗癌多發生於老年人,好發於暴露部位如頭面部、手背等,繼發鱗癌可來自於放射性皮膚損害,也可以由良性皮膚腫瘤如脂溢性角化(老年斑)、皮脂腺痣等演變而來,來自皮脂腺痣的鱗癌發病年齡明顯降低。
  • 廣州腫瘤醫院選擇廣州復大醫院:乾咳不重視,卻查出是鱗狀細胞癌
    廣州腫瘤醫院選擇廣州復大醫院:乾咳不重視,卻查出是鱗狀細胞癌2020年12月17日 18:53:17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這裡的醫護人員能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有什麼問題都能及時治療,能帶給病人安全感。」
  • 陰莖鱗狀細胞癌,罕見但值得重視!
    責編 | 酶美陰莖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約佔男性所有惡性腫瘤的0.5%,而在某些非洲、亞洲和南美地區,該比例可達10%;陰莖鱗狀細胞癌(penile squamousPSCC進展或復發的患者對挽救治療的反應較差(OS <6個月)【4】。由於缺乏實驗工具,導致PSCC啟動和進展的精確分子機制目前仍不明確。更重要的是由於相關動物模型的缺乏,治療策略在進入臨床之前很難得到全面有效的評估。
  • 95歲爹爹眼瞼長了個不起眼的小疙瘩,沒想到是鱗狀細胞癌
    楚天都市報5月6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敖盼盼)眼瞼長了個不起眼的「小疙瘩」,竟發展為「鱗狀細胞癌」。近日,95歲老人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漢口醫院接受了眶內腫物摘除聯合游離植皮手術,「沒想到眼睛也會長腫瘤,更沒想到還是癌」。
  • 食道腫瘤早期8個被患者忽略的症狀,食道梗塞,加味開噎散可收效...
    今天為朋友們分享食道腫瘤早期8個症狀和中醫稱呼及辨證辨病用藥的方法。食管腫瘤是指發生於食管黏膜的惡性腫瘤,為消化道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本病最常見的症狀為吞咽困難,早期症狀多不明顯,有時僅感吞咽食物時不適,食物停滯感或有噎塞感,隨病情發辰而發生進行性吞咽困難,從進乾飯→半流汁→流汁直到全部梗靼滴水不入,常吐泡沫狀黏液,嘔吐量一般較多。
  • 趙忠祥病逝,鱗狀細胞癌查出僅一個月,5億財產不留兒子只留給他
    有媒體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肺部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據悉,鱗狀細胞癌可以發生在皮膚、舌頭、肺部、食道、肺臟、前列腺、陰道和子宮頸等覆蓋鱗狀皮膚的部位。發生在皮膚的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
  • 眼瞼腫物別不當回事 基底細胞癌最常見
    腫物切除後確診為基底細胞癌,儘早手術切除避免了全身的轉移和惡化。眼瞼腫物是眼科常見病,大多為良性,例如眼瞼血管瘤、色素痣、黃色瘤、乳頭狀瘤、角化棘皮瘤等。但是仍有部分腫物為惡性,常見的有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瞼板腺癌、惡性黑色素瘤等,所以眼瞼腫物雖小,但仍需關注其性質,及早就醫才是上策。
  •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吞咽困難?醫生提醒:改變6個小習慣
    若有下列症狀,如吞咽困難或疼痛、吐血或便血、貧血、體重減輕、容易飽脹、嘔吐,或制酸藥物效果不佳,應作內視鏡檢查以確認有無潰瘍、狹窄或癌病變等合併症,再做適當治療。長期吃制酸藥,有些風險要知道若制酸藥物有療效,建議持續服藥4至8周,制酸藥以質子泵抑制劑(PPI)最有效,市面上各種PPI的差別不大,但體質不同可能對個別藥物反應有異。大部分PPI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孕婦可使用,但建議服藥期暫停哺乳。
  • 5年前做飯時小傷口沒重視,現確診癌症!趙忠祥也患此病
    照片中,患者左手無名指的指甲蓋被翻起,露出白白的甲床,醫生從甲床上切下了一個0.8釐米*0.5釐米大的腫塊,最終被確診為已經中分化的鱗狀細胞癌。甲床上怎麼會長出鱗狀細胞癌呢?這還得從患者手指上的一道傷口說起。杭州的林大爺今年63歲,是個愛做飯、愛吃魚的人。
  • 漸進性吞咽困難2個月,病因你可能想不到
    59歲男性,因漸進性吞咽困難2個月來診,既往有風溼性心臟病病史。患者進食固體時會出現吞咽困難症狀,查體發現頸靜脈壓力升高,心尖部舒張期雜音,輕度下肢水腫。心電圖顯示房顫心律。對於吞咽困難,常見的病因是消化道疾病,因此進行了上消化道鋇劑X線檢查。這一查發現,其實並不是食道本身病了。結果顯示,食道中段和下部官腔變窄,與狹窄處對應,可見左心房壓迫(圖A和圖B)。隨後的經胸超聲心動圖和胸部CT顯示左心房巨大,伴嚴重的二尖瓣狹窄和中度反流(圖C和D)。真相大白。
  • 喉嚨如果出現些症狀,不是「咽炎」,可能是食道癌來臨
    食道癌是我國的常見的惡性腫瘤,佔食道腫瘤疾病的90%,在惡性腫瘤引起死亡數上,緊隨胃癌之後,位居第二,食道癌的症狀喉嚨如果出現些症狀,不是「咽炎",可能是食道癌來臨。1. 吞咽不暢患有食道癌的患者,往往會因為腫瘤的阻塞而吞咽不暢,不少人描述好像有什麼麵團粘在食道上一樣,而且無論是大口喝水還是用力咳嗽都沒有辦法將阻塞物給吐出來。
  • 聲音沙啞、吞咽困難?可能是食道癌的信號,6個症狀需警惕!
    ■聲音沙啞、吞咽困難?可能是食道癌的信號,6個症狀需警惕!食道癌會影響到食道的功能和消化系統,從而引起噁心等問題。喉嚨的異物感和吞咽困難,也會引起噁心的感覺,影響到正常進食。 ●淋巴結腫大: 日常生活中,淋巴結是身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它能夠過濾身體內的毒素和有害物質,淋巴結腫大也是癌症很常見的症狀。食道癌患者會出現淋巴結變得腫大,特別是位於鎖骨上方的淋巴結。
  • 胸口灼熱是胃食道逆流嗎?判斷食道腫瘤的四個指標
    1.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是指食物在進入食道後,輸送途徑出現了障礙,與感冒喉嚨痛、厭食症等有所差別。食道癌患者的吞咽困難程度,病情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嚴重,嚴重者甚至連喝水、吞口水都會嗆咳。 2.口氣差、胸口悶痛 到了連湯水都吞咽困難的程度,食道癌患者的口腔味道也不會太好聞,有時就像臭水溝或腐爛食物的味道。這是因為此時腫瘤已經佔據食道管一半以上,當食物下不去、累積在食道裡,就會發酸發臭。
  • 胃食道逆流不治療 會變食道癌?醫師解密…
    胃酸逆流常讓喉嚨及食道感到不適,聽聞胃酸長期侵蝕,恐得食道癌,這是真的嗎?機率有多高?
  • 鼻咽癌都有哪些症狀?醫生:出現這四種表現,要高度警惕
    在年齡上,鼻咽癌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以40—50歲這個階段的人群為高發年齡組;在性別上,男性的發病率是要比女性明顯高的,一般是女性的3倍左右。常常將它分為三種亞型:非角化性未分化癌、非角化性分化癌和角化性鱗狀細胞癌。鼻咽癌98%左右都屬於鱗狀細胞癌。
  • 毛周角化病患者常有瘙癢的症狀,有遺傳的傾向,患病後儘早就醫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維生素A缺乏和內分泌因素有關。典型的表現是毛囊口中的角蛋白堵塞或與毛孔一致的角化丘疹,伴有毛囊周圍的紅斑,皮膚看起來像「雞皮」。患者通常沒有症狀,有時會有輕微的瘙癢感。
  • 因食道堵塞吞咽困難,28歲女子得罕見病 5年吃不上一頓飽飯
    中山七院成功為張女士開展首例POEM手術,術後第一天張女士已經能夠順利進食營養素,不會再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術後一周,張女士已經可以順利進食半流質,體重較術前增加了3斤。「喝水的時候感覺很順暢,完全沒有以前那種堵著的感覺了!」張女士說。食道堵塞導致吞咽困難5年前,張女士出現了吞咽困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