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羅維以本片試圖將成龍打造成李小龍接班人,最後失敗

2020-09-13 麥克瘋說電影

1972年3月22日,由羅維執導、倪匡編劇,李小龍從美國返港後所拍攝的第二部功夫片《精武門》在港上映,結果再度引發強烈轟動!該片不僅以500多萬港幣票房刷新了《唐山大兄》創下的香港本土最高票房紀錄,後來還在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引起極大反響,而對於導演羅維來說,《精武門》的成功,也成就了他導演生涯中的最光彩時刻。

在李小龍去世之後,羅維想再捧出另一位武打明星,在經過與製片經理陳自強(後成為成龍的長期經紀人)的反覆討論後,決定與武師出身的成龍籤約。

彼時的成龍雖已在朱牧導演的《頂天立地》、魏海峰導演的《廣東小老虎》當中擔綱過男一號,但由於前者只有慘澹的10萬票房,而後者拍峻後又一直遲遲無法公映,令成龍自覺成名無望,一度想與電影圈一刀兩斷。於是,失望的他飛回了澳洲父母身邊,跑到餐廳做起了調酒師。

直到1976年的某一天,陳自強向成龍好友秦祥林要了他的電話,並邀請他加入羅維的電影公司出任男一號,才重新燃起成龍對電影事業的希望和鬥志。

同年,羅維為成龍打造了耗時4月,於臺灣取景拍攝的電影《新精武門》,並將其藝名由「陳元龍」改為日後蜚聲國際的「成龍」,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他希望藉助《精武門》的餘威,將成龍打造成能夠取代李小龍的人。

《新精武門》的故事並不複雜,講述了陳真犧牲之後,精武門的小師妹小麗(苗可秀)一行人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殺 ,因此遠赴臺灣,並在當地結識了成龍飾演的小偷阿龍,小麗和外公認為他心地善良、天資不俗,於是將其培養成陳真的接班人,後在日本人的激怒下,阿龍發奮學武,終將日本人擊敗,使得「精武精神」得以延續。

當時,羅維對這部《新精武門》信心十足、寄予厚望,影片不僅起用了苗可秀、韓英傑等《精武門》中的原班人馬,還請來陳星、鄭秀秀、蔣金等人聯袂助陣,試圖再創「精武門」之輝煌 !然而影片上映後,票房卻僅收45.6萬港幣,這一成績與票房突破500萬的《精武門》比起來,可謂是距之迢迢。

那這部號稱是《精武門》「正宗續集」的《新精武門》,為何會遭遇滑鐵盧呢?

其實,1972年的《精武門》雖署名「導演羅維」,但實際上李小龍卻享有更多的控制及發言權——1971年在拍《唐山大兄》時,李小龍與羅維的合作就已經很不愉快,李小龍在片場一向不服導演調度,常喜歡提出自己的意見,恰好羅維也是個脾氣火爆的性情中人,於是一來二去,兩人的矛盾也到了「火星撞地球」的地步,但李小龍憑藉自己強大的賣座號召力,還是從嘉禾高層手中爭取到了更大的權力。所以《精武門》的成功,歸根究底還是基於李小龍自身的演出魅力和功夫造詣,只可惜羅維沒有看清這一點,所以後來他的《新精武門》一易角,便勢必失敗(更何況成龍根本就不像李小龍)。

當時的羅維雖已是闖蕩電影圈多年的資深名導,但其思維守舊,只會跟風,更不懂得如何根據成龍的特點對他進行量身包裝,就拿這部《新精武門》來說,影片裡的場景、人物打鬥,包括最後的道場決戰、阿龍犧牲等等情節,都在複製《精武門》,在李小龍這座高山面前,觀眾又怎會買這部《新精武門》的帳呢?

因此,成龍後來在羅維公司所拍攝的《少林木人巷》、《風雨雙流星》、《蛇鶴八步》等十多部電影,都沒能令他引起太大關注,直到後來被慧眼識珠的吳思遠和袁和平「外借」拍諧趣功夫片《蛇形刁手》和《醉拳》,才真正讓成龍的潛能被發揮出來並一舉走紅。

相信在成龍粉絲心中,羅維並不是一個討喜的人,當年雖然他對成龍做到了「知人」但卻並沒有做到「善用」,而1979年,他通過動用打手綁架轉投嘉禾的成龍為他拍《醒拳》,更是成為了羅維的「黑歷史」,直到幾個月後兩人鬧到對簿公堂,才正式解除了合作關係。

但不可否認的是羅維對成龍還是有很深的恩情,當年,正是他以《新精武門》挽救了成龍的演員職業生涯,給他提供了一個舞臺供更多伯樂發掘,而成龍的導演處女作《笑拳怪招》也是在羅維的支持之下才得以完成,只能說羅維的才識有限,才造成了很多愛將紛紛離他而去的局面。

相關焦點

  • 44年前,羅維試圖以本片讓成龍取代李小龍,45萬票房宣布失敗
    直到1976年的某一天,陳自強向成龍好友秦祥林要了他的電話,並邀請他加入羅維的電影公司出任男一號同年,羅維為成龍打造了耗時4月,於臺灣取景拍攝的電影《新精武門》,並將其藝名由「陳元龍」改為日後蜚聲國際的「成龍」,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他希望藉助《精武門》的餘威,將成龍打造成能夠取代李小龍的人。
  • 1980年成龍以本片首次衝擊好萊塢,也成就與鄧麗君的一段緣分
    1979年,成龍得乾爹羅維支持,首次自編自導的《笑拳怪招》大賣544萬港元,一舉從昔日的「票房毒藥」攀升為賣座巨星。一時間,成龍也成為各大電影公司「挖角」的目標。當時嘉禾和邵氏兩間公司都拿出百萬支票放在他的面前,經過反覆衡量,成龍還是決定與更有發展空間的嘉禾籤約。
  • 李小龍最出色的接班人,應該是周星馳和成龍
    因為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已經是好萊塢非常重要的票房來源,他們為了票房,所以遷就我們!而且這部《龍爭虎鬥》,是為李小龍定製的,後來《龍爭虎鬥》獲得了接近9000萬美元全球票房的,也證明了李小龍的實力!李小龍的了不起,還在於他為中國文化輸出作出的巨大貢獻。功夫,唐裝,甚至中國哲學等中國文化,都隨著他的電影,輸出到歐美,以及亞非拉地區了,「Kungfu&34;是涉及成龍的呢!
  • 1979年成龍遭綁架,對方提出的條件,讓成龍哭笑不得
    1979年, 成龍加入嘉禾,同年發生了三件離奇的怪事,成龍開始意識到,如果這個障礙不能清除,他以後將永無安寧。1976-1978年,成龍在羅維公司演的古裝少年可以說,羅維公司對成龍恩重如山,即使羅維如此對待成龍,成龍也仍舊覺得愧對羅維
  • 1976年,成龍接到陳自強一份電報,改變了他命運,內容說了什麼?
    李小龍經典傳世名作《精武門》、《唐山大兄》,1976年,成龍在羅維辦公室中籤下一份藝人合約,期限為兩年,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必須參與羅維導演的所有作品,並且接受羅維所指派的任何角色。1976年,也是成龍事業的低谷期,在李小龍離世之後,香港動作電影片處於一個低谷期,觀眾們不再想去看沒有李小龍主演的動作片。像洪金寶、成龍、元彪,都處於一種失業狀態。
  • 40年前香港電影票房亞軍《醉拳》,24歲的成龍成為票房紅人
    《醉拳》是1978年由袁和平執導,成龍、袁小田、黃正利、馮敬文石天楊盼盼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講述了成龍飾演的青年黃飛鴻從只會惹事的混小子,跟從師父蘇乞兒苦練醉拳,擊敗前來刺殺他父親黃麒英的殺手的故事。《醉拳》1978年10月5日香港上映,香港票房676萬港元,排名第二。
  • 成龍電影票房連續「翻車」的原因,找到了!
    1976年,成龍(當時還叫元龍)被羅維發掘加入羅維影視公司。羅維為他改藝名「成龍」並寄予厚望,以李小龍為模板打造,便是要他成為李小龍接班人。然而最終成就成龍的卻是吳思遠和袁和平,在羅維影視參演了幾部電影都宣告失敗之後,反而是被吳思遠借將,與袁和平合作的《蛇形刁手》和《醉拳》獲得了成功。這兩部電影確立了成龍的喜劇功夫片風格,不再是以李小龍為模板,而是走出一條更加適合自己的道路。與羅維分道揚鑣之後,成龍籤約嘉禾。
  • 導演羅維:與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都有過合作,不過最後都以決裂收場
    本片雖寫著「導演羅維」,但實際上嘉禾已經放了很大的權力給予李小龍掌控,所以在該片大賣500萬票房之後,李小龍才會撂出「我在來港之前,羅維的電影充其量只能賣100萬票房」這樣不留情面的狠話,當然羅維聽到後也不甘示弱,隨即反唇相譏地回應道:「沒有我,李小龍還在好萊塢跑龍套,焉能如此走紅!」
  • 看那個人,他好像成龍哦
    觀眾最終看到的還是年齡越來越大的成龍親自上場。 後來,成龍培養的兩位女弟子張藍心和母其彌雅開始走進觀眾的視線。作為女性,兩人未來也很難成為成龍的接班人。 在成龍之前,華人功夫片之王是李小龍。 擁有戲曲、雜技和武術功底的成龍出現在李小龍生前拍攝的電影《精武門》中。
  • 沒有鄒文懷,就沒有李小龍、成龍這樣的香港巨星
    鄒文懷深知這種制度的弊端,於是在1976年,帶著何冠昌等好友離開邵氏,自創嘉禾,與李小龍的合作是獨立製片人制度的開端。獨立製片人制度最大的特點是投資和製作雙方,共享利益,共擔風險。既可以降低電影公司的投資風險,又削弱了對各個製片組的制約,相對可以自由發揮。
  • 香港資深導演,曾與李小龍掀罵戰,和成龍對簿公堂,96年去世
    本片雖寫著「導演羅維」,但實際上嘉禾已經放了很大的權力給予李小龍掌控,所以在該片大賣500萬票房之後,李小龍才會撂出「我在來港之前,羅維的電影充其量只能賣100萬票房」這樣不留情面的狠話,當然羅維聽到後也不甘示弱,隨即反唇相譏地回應道:「沒有我,李小龍還在好萊塢跑龍套,焉能如此走紅!」
  • 世界功夫巨星:唯快不破李小龍,拼命三郎成龍
    電影傳入中國以後,誕生了武俠電影,此後一批批武術家投身電影成了功夫明星。其中的佼佼者有: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等。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是你心目中功夫最強的武打明星呢?一,唯快不破李小龍。
  • 李小龍的接班人,風光蓋過李連杰、成龍,沒想到是偷拍女性的變態
    80年代正是香港動作電影高速發展的階段,前有李小龍將中國武術帶到全世界的面前,後有成龍、李連杰等人繼續把中國武術發揚光大。當時香港打星錢小豪的出現一度被視為中國武術後繼有人,要知道在那時甄子丹、趙文卓、吳京都還沒有打出名堂,但是錢小豪的風光卻一度蓋過李連杰,更是被視為「李小龍接班人」,連網友都說
  • 轉型的楊洋,不會是成龍的接班人
    ,成龍電影開始勢微,《英倫對決》、《功夫瑜伽》、《警察故事2013》、《天將雄獅》等作品都陸續遭遇除夕票房滑鐵盧。,可不能打了,以及動作創意很難再推陳出新,成了不爭事實,影片結尾,楊洋縱身一躍,躍躍欲試的成龍只能尷尬的走樓梯下樓,也暗示著這種
  • 41年前,成龍跪「竹聯幫」王羽面前:我被「新義安」的人打,救救我吧
    成龍曾經說過:「香港武俠電影有三個高峰:王羽時代、李小龍時代,最後才是成龍時代 。」如果要說李小龍是「功夫巨星」,那麼王羽就是「功夫皇帝」。就連當時的「功夫巨星"李小龍與也是羅維一手培育而成,在演藝圈內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當時成龍也曾當過李小龍的替身,當時賣命的演出。
  • 續集比第一部好的港片很少,成龍這部電影是例外,北美票房過千萬
    :這一年,發哥有《賭神2》,《花旗少林》,星爺有《國產凌凌漆》,《破壞之王》,李連杰有《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鏢》,而「雙周一成」中的成龍,也貢獻出了同年港片票房亞軍之作,即在香港拿到4000萬港幣,2000年又在北美地區狂賺1000多萬美元的《醉拳2》。
  • 為籠絡成龍,楊受成花3億港元拍這部電影,卻成成龍人生永遠的痛
    2000年之後,香港電影巨頭嘉禾影業因受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面臨著嚴重的虧損。為了刺激市場,2001年成龍為嘉禾拍了《特務迷城》,試圖挽回敗局。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部投資高達2億港元的誠意力作,最終全球票房卻僅有2050萬美元(折合1.59億港元),不僅沒能挽救嘉禾,反令嘉禾雪上加霜。
  • 成龍恐又要被噴了,直言他的動作比李小龍難100倍,要複雜得多
    李小龍逝世以後,曾經有幾年香港功夫片的領軍人物出現了斷層,直到成龍喜劇式功夫電影的出現,正式奠定了其成為李小龍接班人的地位。」的這一說法,成龍一直都不願意承認,他始終認為他和李小龍不同,他走的是不一樣的路線。
  • 1978年15部經典香港電影:李小龍1部,成龍和洪金寶各2部
    李小龍真正的鏡頭雖然不多,大多都是替身,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對李小龍的懷念。2、《賣身契》:在那個功夫片佔主流的情況下,許冠文開創無釐頭先河,之前《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都已經斬獲了年度票房冠軍,這部《賣身契》也不例外,以782萬票房位列冠軍。本片主要是諷刺電視臺的用人制度,有點影射TVB的意思,畢竟許冠文當年在TVB待過。
  • 外國人最不喜歡的20部「成龍電影」,第19部成龍演大反派,很囧!
    《特務迷城》5.9分,前幾天重看本片,劇情確實有些莫名其妙,剪輯也很混亂,最後還抄襲《生死時速》的橋段,這可能是導演陳德森的最差作品了。2.《鐵道飛虎》5.9分,更像是一部兒童抗戰電影,影片從布景到劇情都顯得很低幼,或許是導演有意為之,導演丁晟《解救吾先生》後的兩部作品《鐵道飛虎》和《英雄本色2018》都遭遇差評,再不出部精品,能力就要受到質疑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