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鄒文懷,就沒有李小龍、成龍這樣的香港巨星

2020-12-24 G毛說電影

鄒文懷這個名或許對很多人來說並未能反應過來這個人是誰,但一看到嘉禾電影片頭或聽到其背景音樂,保證大家都會知道。

不可否認,嘉禾出品的電影佳作數不勝數,就算其中不乏有很多爛片,但它們都成為我們童年的最美好的回憶。

以至於每看到嘉禾電影那個經典片頭,我們坐在電視前的那份美好回憶就不禁浮上心頭。

鄒文懷,1927年出生於香港,最初從事新聞行業。

1959年,鄒文懷經好友介紹認識邵逸夫,邵逸夫盛情邀約鄒文懷加入邵氏。

有邵逸夫的免死金牌,鄒文懷在邵氏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不但開創了邵氏武俠時代,還聘請外國導演拍西片,想引領邵氏走向世界。

可謂是屢建奇功,為邵氏稱霸香港立下汗馬功勞。

邵逸夫獨霸香港影壇已成定局。

但面對利益分配時,邵逸夫卻顯示出了「無情」的一面。員工的利益全被邵逸夫架空。

明星導演們紛紛不滿邵逸夫「獨資幹事業,盈虧都自負」的經營理念,鄒文懷亦深受其苦。

鄒文懷深知這種制度的弊端,於是在1976年,帶著何冠昌等好友離開邵氏,自創嘉禾,與李小龍的合作是獨立製片人制度的開端。

獨立製片人制度最大的特點是投資和製作雙方,共享利益,共擔風險。

既可以降低電影公司的投資風險,又削弱了對各個製片組的制約,相對可以自由發揮。

獨立製片人制度的發展直接導致嘉禾的衛星公司(子公司)遍地開花,從而開闢了香港電影業史無前例的繁榮時代。

嘉禾旗下的衛星公司分別有:

李小龍的協禾,許冠文的許氏兄弟,洪金寶的寶禾,成龍的威禾,張堅庭的二友,蔡瀾的大路製作,等等電影公司。

嘉禾電影在全盛時期幾乎成了香港電影的代名詞,而他也成為後人心中當仁不讓的香港電影教父。

鄒文懷說,如果沒有李小龍,也行三十年前嘉禾這個名字,就一早消失掉了。

李小龍,這個讓全世界首次為中國功夫瘋狂的影視巨星,當年能夠與名不經傳的嘉禾合作,起初是偶然,後來卻成為牢不可破的合作夥伴。

其中的粘合劑就是鄒文懷引進的一項新制度——獨立製片人制。

1971年,在好萊塢發展不順利的李小龍透露,如果劇本片酬合適,他願意回港發展。

李小龍當時屬意實力雄厚的邵氏並發出了自薦,條件是每部影片片酬一萬美金,拍攝時間不得超過六十天等。

邵逸夫拒絕了,認為李小龍是漫天要價異想天開。

邵氏當時一名有名氣的演員每月片酬才兩百港幣,而鄒文懷緊緊抓住了這個機會,以每部影片七千五百美金的片酬籤下了李小龍。

同年十月,李小龍在嘉禾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上映,創下了香港開阜以來票房最高記錄,三百一十九萬港幣,李小龍一炮而紅,也盤活了苦苦支撐的嘉禾。

《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紅的發紫,一下子就成了電影公司爭搶的對象。

後悔莫及的邵逸夫也與李小龍溝通,希望他能夠再次考慮邵氏,這卻成為李小龍和鄒文懷之間的私房笑話。

李小龍沒有離開嘉禾,之後給嘉禾拍的《精武門》、《猛龍過江》一次又一次刷新票房記錄。

而讓李小龍不離開的原因,則是鄒文懷的獨立製片人制度。

在拍《唐山大兄》時,在香港史無前例的用一種所謂的「外判制」加分紅和李小龍合作。

所謂「外判制」即是提供資金給衛星公司製作,帶待影片完成後交由嘉禾發行放映,所獲利潤由嘉禾和電影製作方分紅。

即《唐山大兄》的利潤,最後是嘉禾與衛星製作公司——思維和李小龍三方分成。

可想而知,李小龍在這制度下的分紅當然遠勝於一部影片,一萬美金或者按月領工資。

而在拍《精武門》時,鄒文懷更進一步,協助李小龍成立衛星公司——協和。

李小龍除了演員,還是獨立製片和導演,鄒文懷負責籌錢和發行,最後嘉禾與協和進行分成。

這一制度就是獨立製片人制。

但是,在一九七三年,風頭正猛已經進軍國際的李小龍突然猝死。

這無異于晴天霹靂。

這李小龍的熱潮中,嘉禾漸漸形成與邵氏雙雄對峙的局面。

隨著李小龍的過世,似乎就要華為幻影,這一年,嘉禾無論從邵氏挖角的動作導演鄭昌河,還是從臺灣引進發行胡金銓導演的電影《迎春閣之風波》均不理想,遠不敵同年邵氏《七十二家房客》和李翰祥風月片的票房熱鬧。

本來這是邵逸夫打擊鄒文懷的最佳機會。

然而,邵氏再次因為分紅問題錯失良機,放走了一名大將。

因《大軍閥》一炮走紅的許冠文於1974年拿著一個劇本找到邵逸夫,商談獨立製片分帳發行的要求;許冠文於是轉投向他敞開大門的嘉禾,鄒文懷不僅答應與其利潤平分,還協助他建立許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純粵語對白的《鬼馬雙星》。

結果《鬼馬雙星》一上映票房高達625萬港元,並打破了李小龍生前所有影片的票房記錄,還為香港開創了市民喜劇的先河。

因獨立製片人制度許冠文而得到的利潤和為邵氏打工一部電影2000美金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隨後,許氏兄弟電影不僅四度登頂年度票房榜,還變成嘉禾與邵氏逐鹿香港的資本。

外人都笑邵老六是「捉到鹿都不會脫鹿角」。

多年後邵逸夫回首往事時,認為自己一生只看錯了兩個人。

一個李小龍,一個許冠文。

若是當年邵逸夫留住李小龍和許冠文,香港電影的歷史將被重新改寫。

這兩人也正是嘉禾存活發展壯大的轉折點。

鄒文懷捨得將錢給有潛力的人。

當年,在挖成龍的時候就留下了一個故事。

鄒文懷的搭檔何冠昌見到成龍,就給一張一百萬港元的支票,成龍看得心神恍惚,找藉口到廁所數有多少個零。

個十百千萬,數到十萬後就弄不清楚到底是多少錢了。

後來,嘉禾還不斷加碼,一路飈到四百七十萬港元。

然而對於雄心壯志的導演和演員來說,錢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追求。

鄒文懷滿足了這個要求,他對香港影壇最大的貢獻都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成龍是大哥,洪金寶是大哥大。

鄒文懷則是大哥們共同的老闆。

鄒文懷旗下人才濟濟,打造了香港電影的輝煌。

在香港影壇當中,很多人認為成龍是大哥,而洪金寶是大哥大,除了二位大哥之外,有梅豔芳,張曼玉,劉嘉玲,葉童,張學友等等最具影響力的大演員;還有徐克,許鞍華,關錦鵬

等等知名的導演;袁和平這樣最受追捧的武術指導;張叔平,葉錦添等美術指導大師;他們身上都有嘉禾的標籤,都追隨過同一個老闆——鄒文懷。

鄒文懷引進並發揚光大的獨立製片人制度,不僅讓嘉禾人才濟濟,還給香港影壇帶來了深刻影響。

導演陳可辛,對鄒文懷的這一創舉評價為「緊跟時代的腳步」。

此制度開始在香港影壇風靡,打破了邵氏的工廠制,香港湧現了上千家大大小小的獨立電影工作室,改變了香港影壇的面貌,鄒文懷則成為了香港電影的教父。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了終身成就獎給鄒文懷,肯定了鄒文懷為香港電影做出的貢獻。

在靈活的獨立製片人制度下,投資者,導演,主創,儘可能的自由發揮和探索,不同風格的電影於是產生,香港電影類型片因此豐富起來。

在邵氏一家獨大之時,黃梅調電影票房叫好,邵氏以及各電影公司便一窩蜂都去拍黃梅調電影;武俠片賣座,全城皆是刀光劍影。

因此,市場經常陷入惡性競爭而風格雷同。

嘉禾時期,李小龍功夫之後,還開闢出了另一種武打風格,成龍詼諧打鬥的成式喜劇,而許冠文則開創了市民喜劇先河,引導香港電影從國語轉向粵語。

此外還出現了洪金寶的殭屍片,劉偉強的古惑仔類型。

就算許鞍華等的新浪潮電影無疑也得到了嘉禾的大力支持。

獨立製片人制度將製片和發行分離,還給了發行公司和製片人更多的空間。

嘉禾除了發行旗下衛星公司製作的電影,還可以和與自己公司沒有直接關係,但前景大好的導演,製片人合作,也可以挖掘極具潛力的新人,新浪潮電影。

麥當雄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麥當雄製作的《省港旗兵》,現在仍是香港最重要的類型片之一。

此外他還首創黑幫梟雄片,如《跛豪》引領一時風騷,引得香港竟相跟風拍出如《雷洛傳》等電影。

他製作的豔情,恐怖,問題少女系列也都成潮流。

而麥當雄大多數影片都由自己公司製作,然後交由嘉禾發行。

成龍的威禾,是嘉禾最重要的衛星公司,拍出了一系列的賣座片為鄒文懷贏得巨額利潤。

比如《警察故事》系列,《霸王花》系列,但是威禾在這種成功的商業片之外,也進行了藝術的追求,因此有了成為香港影壇經典的《胭脂扣》和《阮玲玉》,讓梅豔芳和張曼玉刻在電影史上。

鄒文懷除了是個好投資人,他還是一個好老闆。

成龍和他之間的合作,從不籤合同。

雙方靠的是彼此的信任,如此人情化的合作同意存在於嘉禾與洪金寶、元彪等七小福成員之間。

洪金寶和嘉禾之間的合作達二十年也是從未籤約。

元彪對此如是說,鄒文懷,何冠昌都是不會限制演員的老闆,有良心,否則,大家就不會合作這麼多年。

鄒文懷還極具有國際的視野和野心,他親自負責國外市場。

早在嘉禾初期,他就親自帶著李小龍和許冠文走出國門到日本打天下,到世界各地推銷,結果在全球掀起了李小龍熱;許冠文則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布先生」;之後,包裝成龍,先在日本大熱後來走向好萊塢。

此外,在他主導下嘉禾與外國公司合資或投資外國電影,兩年拍了十九部西片。

《炮彈飛車》破了當時全球票房記錄,而九十年代的《忍者龜》更是風靡全球。

1999年,嘉禾因財務問題清盤重組。

2007年,鄒文懷以2億港元將嘉禾股權轉讓給內地的橙天娛樂,完全退出電影業,電影教父從此過上了退休的生活。

帶著香港電影走向世界,鄒文懷此生最大希冀是:

華語電影與美國好萊塢相抗衡。

遺憾的是,命運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享年91歲的電影教父鄒文懷於2018年11月2日去世。

鄒文懷創立嘉禾又到嘉禾在他手中轉讓,期間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過了去。

可謂時代造英雄,而英雄則難挽時代頹勢。

也許會有下一位「鄒文懷」順應下一個時代重新崛起。

鄒文懷已屬於過去,不過人們說到香港電影,依然會說起邵逸夫,更會說起鄒文懷。

他已經銘刻於歷史當中,寫下了屬於自己濃墨重彩的那一筆。

他是當之無愧的香港電影教父。

相關焦點

  • 嘉禾公司創始人鄒文懷:香港電影黃金教父、全球化先驅,曾經栽培李小龍、成龍等明星
    據香港《明報》11月2日報導,香港電影業大亨、嘉禾集團創辦人鄒文懷離世,享年91歲。與邵逸夫同為香港電影泰鬥的他,帶給了一代人童年無盡美好的回憶。紀錄片鄒文懷曾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栽培過李小龍、成龍、許冠文、洪金寶等多位巨星,更推出過製作了《猛龍過江》、《精武門》、《警察故事》、《頭文字D》、《寶貝計劃》等多部經典電影作品,是香港電影圈舉足輕重的人物。2016年,成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時,第一個感謝的人就是鄒文懷。鄒文懷的父親曾擔任廣東中央銀行行長,是當年廣東財政金融界的著名人物。
  • 這個潮汕人造就了李小龍、洪金寶、成龍等巨星,打破邵氏「影業帝國」的壟斷格局
    是他所創辦的嘉禾電影公司從根本上改變了香港電影製作的方法,擺脫了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式流水作業的枷鎖,開創了獨立製片的新天地。是他造就了李小龍、洪金寶、成龍、許冠文這些巨星,開創了動作、喜劇電影等多元片種。
  • 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去世 生前曾栽培李小龍等巨星
    新浪娛樂訊,據港媒報導,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去世,享年91歲。香港資深影視人蔡和平表示,鄒文懷昨日已處於彌留階段,女兒一直在病床前陪伴。
  • 嘉禾電影創始人鄒文懷離世,曾捧紅李小龍、成龍!家族先祖是南宋狀元「聖王公」
    鄒文懷是香港電影圈舉足輕重的人物,曾在香港電影「黃金年代」栽培過李小龍、成龍、許冠文、洪金寶等多位巨星,更推出製作了《猛龍過江》、《精武門》、《警察故事》、《頭文字D》、《寶貝計劃》等多部經典電影作品;他的離去,帶走了幾代人對那個經典港片時代最後的回眸。
  • 香港電影教父鄒文懷:用這一招,招來李小龍、成龍、洪金寶等巨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邵逸夫的邵氏公司以大製片廠制度,使得香港電影「起飛」,而鄒文懷在香港率先實行獨立製片人制度,開闢了香港電影業空前繁榮的時代,至今影響仍在,是他造就了李小龍、許冠文、成龍、洪金寶這些華語影壇的巨星,開創了市民喜劇、殭屍電影、警匪黑幫等多元素影片,他一手創辦的嘉禾,在全盛時期幾乎成了香港電影的代名詞
  • 香港電影教父鄒文懷:用這一招,招來李小龍、成龍、洪金寶等巨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邵逸夫的邵氏公司以大製片廠制度,使得香港電影「起飛」,而鄒文懷在香港率先實行獨立製片人制度,開闢了香港電影業空前繁榮的時代,至今影響仍在,是他造就了李小龍、許冠文、成龍、洪金寶這些華語影壇的巨星
  • 嘉禾公司老闆鄒文懷去世,他在香港捧出三大功夫巨星
    他是香港的電影事業家,製片人,前任嘉禾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鄒文懷原本是邵逸夫手下一員幹將,後來由於經營理念的不同選擇離開,另起爐灶成立嘉禾影業公司。鄒文懷改變了傳統的做法,一開始就依靠獨立製片人發行影片,取得了豐碩的成效,令鄒文懷成為香港乃至世界電影圈無人不知的人物。縱觀鄒文懷的電影生涯,最大的成功就是在香港捧出三大功夫巨星:李小龍、成龍、洪金寶。
  • 成龍悼念鄒文懷Jackie Chan名字他給的,因為他我才活到今天
    成龍悼念鄒文懷Jackie Chan名字他給的,因為他我才活到今天時間:2018-11-03 18:19   來源:今日頭條 新鮮娛樂榜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龍悼念鄒文懷Jackie Chan名字他給的,因為他我才活到今天 11月2日,文藝界又失去了一位傳奇,香港電影泰鬥、嘉禾公司的創辦人鄒文懷先生去世
  • 曾捧紅李小龍、成龍的嘉禾電影創辦人鄒文懷辭世;祖籍大埔茶陽.
    旅港鄉賢、著名電影製片人、嘉禾電影創辦人鄒文懷先生2018年11月2日辭世,享年91歲。鄒文懷原名鄒定鑫,祖籍大埔茶陽。其父親鄒敏初(1881-1940)曾任廣東中央銀行行長,是當年廣東財政金融界著名人物。鄒文懷1927年出生於香港。
  • 嘉禾老闆鄒文懷捧紅眾多巨星,開闢了香港電影空前繁榮的時代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提到嘉禾電影公司,它成就了李小龍、成龍、張曼玉、洪金寶、張國榮,扛起了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稱霸香港影視行業二十年。何冠昌與鄒文懷 他在任職期間一手栽培出李小龍、洪金寶、成龍、張國榮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巨星,讓當時稱霸香港界的邵氏電影黯然失色。
  • 他曾捧紅李小龍、成龍,狙擊邵逸夫,成就香港電影黃金時代
    據媒體報導,11月2日,香港電影界泰鬥、嘉禾電影公司創辦人鄒文懷先生去世,享年91歲。
  • 功夫巨星李小龍,傳奇一生
    香港電影在70-90年代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當時有兩家實力雄厚的電影公司分庭禮。那就是邵氏和嘉禾。我們所熟知的明星比如鄭少秋,姜大衛等都是邵氏的明星。而李小龍、成龍等人則隸屬嘉禾。兩家公司湧現出了很多現象級的演員,比如功夫巨星李小龍,冷面笑匠許冠文,獨創了功夫喜劇類型的成龍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類型片的繁榮,功夫、武俠、喜劇、搞笑等等,很多經典的影片類型自那時開始大放異彩。而在這些明星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則是李小龍無疑。
  • 打工仔幹掉老闆變教父,稱霸行業20年一手捧紅李小龍成龍陳可辛
    、成龍、張曼玉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巨星,讓邵氏電影黯然失色。  1958年,51歲的邵逸夫從新加坡返回香港,進軍電影製作領域。經恩師吳嘉棠介紹,他進入邵氏兄弟從事宣傳工作,彼時的邵氏公司剛剛創立,而鄒文懷是邵逸夫僱傭的第二個人。  在邵氏工作期間,他包攬了宣傳、行政和財務工作。鄒文懷作為「邵氏三號人物」,卻一直沒有很高的地位。
  • 他是李小龍的伯樂,傳奇一生被奉為香港電影教父
    如果說李小龍是良駒,他就是伯樂。如果沒有他,我們就不會看到李小龍留下的那些經典作品。他就是嘉禾電影的創始人,被譽為「香港電影教父」的鄒文懷。據悉這位曾栽培出李小龍、成龍、洪金寶、張曼玉、梅豔芳、李連杰、徐克等無數電影巨星和導演的電影巨匠於11月2日在香港逝世。一代電影教父仙逝,留給大家無數的光影傳奇。
  • 潮籍香港電影「新教父」鄒文懷與他創辦的嘉禾公司
    次年5月,國泰機構結束在香港的拍片業務,與嘉禾合作,把永華製片廠交由嘉禾經營,改名嘉禾電影製片廠。  在香港電影事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鄒文懷是20世紀70年代的「新教父」。他所創辦的嘉禾電影公司從根本上改變了香港電影製作的方法,擺脫了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式流水作業的枷鎖,開創了獨立製片的新天地。
  • 鄒文懷去世,發掘李小龍捧紅成龍,邵逸夫最怕的競爭對手
    因為在這之前,邵氏出品的《獨臂刀》開啟了華語武俠電影新浪潮,也是香港首部票房過百萬的電影,之後的《獨臂刀王》同樣受到歡迎。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沒有註冊商標,「獨臂刀」這個IP,顯然也是屬於邵氏的。當時最大的製片公司非邵氏莫屬,邵逸夫對自己也是比較自信,他覺得李小龍別無他選,於是給李小龍的條件並不優厚,每部電影只給2000美金,還要求籤長期合約,這無異於「賣身契」,也和邵氏其他明星沒有太大差別。並且還要求李小龍回到香港再來詳談,李小龍也生氣了,表示邵氏派人來美國,才有談判空間。
  • 皺文懷先生去世,曾是李小龍成龍等人的伯樂,願先生走好!
    鄒文華先生在上世紀,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時,發掘和培養過李小龍、成龍、洪金寶等超級巨星,可謂是很多人的伯樂,在香港的影壇擁有很高的地位。並且鄒文懷的嘉禾公司,也是十分的有嗎=名,如果你沒聽過過這個公司,但是這個公司製作過的電影你一定看過,比如
  • 香港電影教父鄒文懷,改變李小龍人生軌跡的人
    鄒文懷,2018年11月2日去世沒有鄒文懷,今天的香港電影很可能會失色很多。他成立嘉禾,打破了邵氏對香港電影的籠斷,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邵氏電影的唯一模式。李小龍和鄒文懷前期的李小龍、許冠文,後來的成龍、洪金寶,都是這樣的合作方式。也正是這樣的全新風氣,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全新的血液和前所未有的朝氣。
  • 憑藉此片,成龍成為繼李小龍之後,第二位進駐好萊塢的華人巨星!
    李小龍正值事業巔峰,卻突然隕落,導致華人動作演員在北美市場缺席了整整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後,成龍憑藉一部影片正式打進好萊塢,成為第二名闖蕩歐美市場的華人功夫巨星。李小龍是童星出身,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出演了其首部電影《金門女》。此後,不斷接拍影片,在各部作品中飾演不同的角色。這個時期的李小龍,尚且算不上巨星,他真正的崛起之路,源於和嘉禾的合作。雙方的合作,既成就了李小龍國際巨星的聲望,又成就了組建不久的嘉禾,絕對稱得上雙贏!
  • 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去世,曾與邵氏恩怨50年!
    昨日,中國電影又痛失偉人——曾栽培李小龍、成龍、許冠文及洪金寶等巨星的嘉禾公司老闆鄒文懷去世,享年91歲。他曾經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先後栽培過李小龍、成龍、洪金寶、張曼玉等一些著名電影人,其本人與邵逸夫也一同被視為香港電影的泰山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