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他因不滿邵氏集團低廉的薪資,離開邵逸夫的邵氏影業,創辦嘉禾電影公司。同年他高薪聘請了剛在美國嶄露頭角的李小龍回香港發展拍攝電影,直至1973年李小龍意外去世,兩人共合作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死亡塔》六部電影。特別是《唐山大兄》,在上映不到3周的時間內,收穫了350萬港元的票房紀錄,這部在泰國一個小村莊拍攝的影片,創香港開埠以來電影最高票房紀錄,次年上映的《精武門》再次打破亞洲地區的票房紀錄。
如果說李小龍是良駒,他就是伯樂。如果沒有他,我們就不會看到李小龍留下的那些經典作品。他就是嘉禾電影的創始人,被譽為「香港電影教父」的鄒文懷。據悉這位曾栽培出李小龍、成龍、洪金寶、張曼玉、梅豔芳、李連杰、徐克等無數電影巨星和導演的電影巨匠於11月2日在香港逝世。一代電影教父仙逝,留給大家無數的光影傳奇。
至1973年,嘉禾電影和李小龍度過三年多的蜜月期,創造了很多香港影壇神話。這一年李小龍意外猝死,嘉禾電影突然陷入困境。1974年幸得許冠文加盟,才重開戲路,是嘉禾電影實力倍增。由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擔當的許氏兄弟喜劇,像《半斤八兩》《鬼馬雙星》等高賣座影片,在香港、乃至東南亞、日本、歐美等都掀起許氏喜劇電影熱潮。嘉禾電影進入了一段新的輝煌時期。
1980年成龍加盟嘉禾電影,開啟了成就一代功夫巨星的嶄新星途。在嘉禾成龍拍攝了無數膾炙人口的電影佳作,像《A計劃》系列、《警察故事》系列等高口碑影片均由鄒文懷出品。嘉禾電影在成龍的助力之下,再上臺階。1989年鄒文懷開創了合拍電影的先河,他與美國片場合作的《忍者神龜》,是第一部由香港電影公司投資並在美國拍攝的電影。他啟用香港武行演員出演神龜角色,在北美市場取得了2.2億美元的票房。這部電影的大賣,推動了香港電影走向世界的步伐,鄒文懷蜚聲國際影壇,從此他被封為「香港電影教父」。
至1997年隨著旗下大批影星奔赴海外發展和老藝人的退場,嘉禾電影逐漸式微,轉向以經營影城為主。嘉禾影業的最後一部電影,是2003年由梁朝偉、楊千嬅、鄭中基等主演的賀歲電影《行運超人》。這部電影並沒有取得理想中的關注和口碑。從此片後,嘉禾影業再未推出任何電影作品。四年後的2007年,鄒文懷以兩億兩百萬多萬的售價,將嘉禾賣給了內地富商伍克波的橙天娛樂集團,隨之鄒文懷辭去嘉禾集團的所有職務,從此隱退。2009年,嘉禾影業正式更名為橙天嘉禾。鄒文懷的嘉禾時代自此畫上了句號。
這位電影巨匠一生致力於香港電影的發展,1998年被香港政府授予「紫荊勳章」。他是李小龍的伯樂,讓李小龍的中國功夫可以立足國際舞臺;他也是成了的伯樂,把一個曾在李小龍電影《龍爭虎鬥》中跑龍套的武行培養成國際巨星。嘉禾雖然易主,可是鄒文懷創造的香港電影神話和傳奇將永遠被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