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羊入壺口》風行網絡 紫砂題材 由「90後」宜興女孩製片

2021-02-15 宜興網

端午小長假期間,宜城一批網友在網上觀看電影《羊入壺口》,影片中的宜興景、宜興壺,引發了他們的熱烈點讚。這部由「90後」宜興女孩尹奕楠帶領專業影視團隊拍攝的電影,自前不久重磅登陸知名視頻網站愛奇藝後,走紅網絡,吸引了全國各地許多網友的「圍觀」。
尹奕楠是丁蜀鎮人,先後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和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是一位多方面發展的專業「90後」電影人。上學期間,由她編劇的電影短片《空城》入圍「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獲得「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節」金桂花獎以及「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微電影優秀獎;編劇的電影類型短片《蝶兒》在電影頻道和中國導演家協會主辦的「創投季」比賽中,從1200多個劇本中脫穎而出,最終影片獲得「最值得推介視覺效果」獎。尹奕楠在北京讀書時,做過場記、統籌,接著獨立編劇。一步一個腳印,在她終於有了自己的專業拍攝團隊後,她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攝一部「宜興電影」。2014年底,作為《羊入壺口》的製片人,她帶著她的專業影視團隊回到家鄉宜興,拍攝了這部90分鐘的喜劇電影。整部電影景是宜興的景,壺是宜興的壺,她希望以這部電影好好宣傳一下宜興。
《羊入壺口》講了一個與紫砂壺有關的喜劇故事。在拍攝時,正值冬天最冷的時候,劇組好多工作人員因南方的溼冷感冒了,尹奕楠也常常和劇組的工作人員一起熬夜拍通宵,拍攝過程中遇到困難她一一解決,展示了女孩子剛強的一面。《羊入壺口》風行網絡,讓她受到極大的鼓勵。據她透露,目前她正在籌備拍攝電影《羊入壺口》的續集。

相關焦點

  • 宜興紫砂壺批發定製_金鑲玉
    宜興紫砂壺批發定製, 紫砂壺鑑別需要明確一個觀點:新入手的紫砂壺有土腥味很正常,用久了紫砂壺依然有土腥味就不正常了。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其製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 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
    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文化節開幕賞砂之趣 品茶之韻  12月24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山西省工藝美術協會主辦,平定縣委員會、平定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文化節在市展覽館開幕。
  • 宜興紫砂黑幕:百元「代工壺」刻大師名章賣幾十萬
    今年年初,掃黑除惡行動席捲江蘇宜興。5月,多個惡勢力犯罪集團成員被宜興檢方公訴。其中涉案人員就包括錢麗媛,這位76歲的老太太還曾是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也是紫砂行業的制壺名人。值得關注的是,錢麗媛涉惡被查,曝光了當地紫砂行業「代工壺」黑幕。而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這只是紫砂行業「代工亂象」的冰山一角,整個市場亟待規範整頓。
  • 詳解:12款稀有泥料|紫砂壺|宜興紫砂|烏金砂|黃龍山
    張正中·黑疾星《脫穎 》古銅泥古銅泥是經特殊工藝調製的紫砂泥,此泥所制之壺極像青銅器皿,養得越久越具森嚴之氣。礦產地為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色澤分明,顏色與其他泥料區別較大。羊建鵬·龍血砂《鼓韻壺》烏金砂烏金砂,為早期最常見通用泥料之一 。是江蘇宜興黃龍山原礦提煉再加入錳而成,因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
  • 紫砂名人涉惡曝「代工壺」亂象,宜興掀整治風暴保金字招牌
    近日,一則宜興紫砂「制壺大師」錢麗媛染指「惡勢力犯罪集團」、被檢察機關公訴的消息,把著名的「紫砂之都」江蘇宜興捲入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比如,錢麗媛只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但在對外宣傳中,她則自封為「大師」,以此給自己製作出品的紫砂壺標出更高的價碼。「錢麗媛涉黑惡事件」經澎湃新聞等媒體報導後,引發各界高度關注。6月4日下午,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牽頭、多個政府主管部門參與,聯合召開了一場座談會,旨在「以錢麗媛為鑑」,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健康發展。
  • 宜興紫砂〈吳氏金鼎〉傳承品牌文化
    飲茶之人,不可能不曉得紫砂的美名。紫砂利茶,人養紫砂,壺內與壺外通透著的,便是生活與藝術的情味。一把紫砂壺,可遠觀,可近視,可把玩,可賞讀,用它泡開純而日醇的茶湯滋味,像腹心相照的默契,漸趨佳境。一茶適一壺,一壺不事二茶。從不掩飾滄桑痕跡的紫砂壺,或許總是自帶老者的氣場,但也唯有紫砂,最能見證人與茶的專情不渝。壺泡茶,茶養壺,彼此的改變與成全,其中自有陪伴的真意。
  • 電影《上海王》上海灘的又一個紫砂故事 明日上映
    當初,一代大師顧景舟、蔣蓉在上海灘摶砂仿古,一批曠世紫砂精品由此誕生!如今,一出展現三十年代上海灘洪門傳奇的影片再度與紫砂結緣。由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呂俊傑先生參演的大片《上海王》,將於2月17日上映。
  • 紫砂鑑賞家黃健亮伉儷到訪鹹熙
    由於事關宜興紫砂起源年代,各界都認為應早日著手尋找更可靠的證據,終於在2005年,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無錫市博物館、宜興市文管委和宜興市陶瓷博物館組成的宜興市古窯址聯合考古隊,對宜興市丁蜀鎮蜀山古窯址進行試發掘,共發掘面積334平方米,出土各類陶、瓷標本萬餘件。
  • 紫砂藝術乃精神品性的升華——談躍偉名家風採展
    2008年被珠江電影製片廠《中國紫砂》紀錄片錄製,2009年6月19日"園躍壺"被杭州西泠印社以高價拍賣成交。  2008年至今已多次擔任無錫市工藝美術中級職稱評委會評委,以及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舉辦的"手工制陶大賽"評委,為培養紫砂藝術新人和推動紫砂藝術進步方面做出了貢獻。
  • 臺北門德揚5-1開拍,36件紫砂臻品你之前都沒見過拍場
    2005年由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雕塑專業畢業,學習現代雕塑與陶藝技法;2010年定居宜興,專心進行紫砂陶藝雕塑與紫砂壺創作,意欲結合福建與景德鎮瓷器特色,由此潛心鑽研,師法自然。善於全手工製作,獨具風格。作品能結合自然生態又寫意,造型生動秀美富有靈氣、內涵豐富,一壺便如同卷卷詩畫一般,富有意境。
  • 2015北京東正紫砂秋拍「紫器東來」專場7大系列65重器欣賞【NO.351】
    一九八六年 《宜興紫砂:從明代到今天》 一冊 拍品描述:此書1986年由蘇富比出版,羅桂祥先生編輯,收錄明、清、民國直至當代的宜興紫砂名家作品,包括供春、時鵬、李茂林、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陳辰為著名畫家田能村直入和其子小齋所繪,父子對各個茶席進行描繪,連陳列的器具也都加以記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茶會中,煎茶、插花等有著嚴格的規定。據說裡面的藏品級別之高、規模之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展品及空間布局值得後人借鑑和學習。田能村直入,明治時期著名的繪畫大師,畫家田能村竹田的養繼子。文化11年(1814)出生於豊後直入郡竹田町(現在的大分縣竹田市)。
  • 「清代紫砂八名家」之邵友廷:圓形幾何藝術,沒人玩得過他
    邵友廷,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間宜興上袁村人,他精工壺藝,尤其善於製作鵝蛋壺和掇球壺。邵友廷是成名於邵大亨之後的一位制壺名家,形制尚樸,技藝腴麗。並傳繼子程壽珍,為其造就紫砂藝品的堅實基礎,成為屢摘國際金獎的名手。
  • 北京巨力2019秋拍 | 紫玉金砂 — 紫砂及茶道具
    宜興蜀山 人。著名紫砂藝人。早年習藝,藝成後擅制仿古紫砂器,頗負盛名。善制 水丞、杯盤、爐鼎等器,造型典雅別致,具有青銅器敦厚穩重之特點,尤 以模擬果品最佳。有「陳鳴無第二」之美譽。一組作品均選用 「海螺」為題材,但選材、形制截然不同,充分體現了紫砂的可塑性。
  • 三方合作,共建中國宜興陶瓷文化出口基地戰略協議籤訂
    圖片 | 來源於網絡編輯 | 紫砂人物錄COMPILATION OFMASTERS' LIST AND DATA IN ZISHA ART籤約結束後,還舉行了「宜興市文化出口基地」的授牌儀式,梅中華主席、徐建榮廠長上臺,並由梅主席作為代表為基地授牌。
  • 2個億 | 2019春拍紫砂重器前20
    整器由均勻的筋紋勾勒而成,繁而不亂,每一點都有對稱之美,體態優雅,展現淳樸逸秀的藝術風格。在簡單而樸實的品飲中,可以盡心發揮思想,體驗紫砂的自然氣息,帶給人的溫和敦厚、平淡閒雅的精神韻律。蔣蓉大師與所有紫砂藝人一樣,在這個新社會新生活開始的年代,倍感黨的關懷和溫暖,為了報答黨和政府的關心,決定創作一件表達自己心願的作品,於是,她想到了以「牡丹」為題材。
  • 嘉德2015春拍「紫泥菁英—紫砂古器與近現代臻品」全圖【NO.177】
    此壺溜肩短頸,中腹微鼓,下足內斂,平底內圈;壺口蓋相合,蓋型半弧,面上塑以橋鈕;流嘴胥出,嘴口內包。全器製作規端正,氣韻秀逸,不失猶勁。此壺底鈐「東坡壺」方方印,蓋內鈐「寅媛」。石生:蔣永西(1900-1957)又做蔣榮熙藝名巖如、石生、聚蓮老人,宜興蜀山人。為民國時期宜興著名鐫刻藝人,常在制陶名家作品上刻字作畫。
  • 為什麼大牌如劉德華都如此鍾愛紫砂壺?
    「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在《掃毒2:天地對決》中扮演了黑轉白的金融慈善家餘順天,他和叔叔餘南(鄭則仕飾)在一次會面中,就曾出現過劉德華用紫砂壺泡茶的鏡頭,小小一方幹泡茶臺上,紫砂壺、公道杯、品茗杯一應俱全。不老美女趙雅芝也愛上了紫砂壺,曾在微博發文稱:「中西合璧,陶冶性情,該學學茶文化了。」不難看出「白娘子」對宜興紫砂壺的喜愛。為什麼這麼多大佬情迷紫砂?
  • 小作坊·行業標杆·以匠心堅守紫砂文化
    大多數人提到宜興,便會自然想到紫砂壺,就像提起景德鎮不得不說瓷器一般。宜興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陶都,在各種陶瓷中,紫砂又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成為中華民族陶文化的驕傲。紫砂匠人吳樂娟——用一生打磨紫砂,用芳華研究手藝宜興的獨特材質——紫砂,造就了廣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興這個陶都名片。他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和一件件留存於世的精美工藝品,就是工藝的證明、品質的證明。
  • 焱壺課堂|紫砂人物傳之-顧景舟
    入宜興縣第六高等小學堂(清末為東坡高等小學堂,民國時稱東坡小學,現在的東坡書院)學習,由錦洲改名為景洲,時呂梅笙為校長,學習課程除「四書」、「五經」外,還有英文、日文、數學、中外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等。小學畢業又再跟校長呂梅笙學習古文三年。所以顧景舟的古文功底比較深厚。
  • 飲茶風尚與紫砂品鑑——讀陳傳席《紫砂小史》
    1976年7月,宜興紅旗陶瓷廠於基建施工時,挖掘出一座古代紫砂窯址,其寬約十米,長約十米多,南北走向,在當時屬於小型龍窯。窯側有兩排用磚砌成的垛子,其磚經測屬於北宋中期。同時,在羊角山龍窯遺址中尚有大量宋、元兩代的紫砂壺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