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最好的10部臺灣電影

2021-02-09 演員圈


轉眼間,2010年代已經成為過去。

這十年,對於臺灣電影來說,是不凡的十年。

 

時間回到2008年夏天,《海角七號》橫空出世,臺灣電影進入全新紀元。

《海角七號》之後的時代,被稱為「後海角時代」。但由於電影運作的周期,「後海角時代」並非是從2008年之後就馬上展開的,而是有一到兩年延遲期。

由現在回溯當年,從2010年開始,一大批受《海角七號》的成功而被激勵、感召、助推的臺灣電影湧現,真正的「後海角時代」來臨。

2010年代十年間,臺灣電影雖然依舊存在很多問題,但卻湧現了一大批在華語乃至世界影壇產生影響力的佳片,現象級話題電影和高票房電影的產生也相當密集。同時,在產業復興、類型創新、人才聚合方面,也有亮眼表現。

 

為了對「後海角時代」十年給予一個有意義的總結,【映畫臺灣】策劃了這次【2010年代十佳臺灣電影】票選,我們邀請了長期研究臺灣電影的專家學者,觀察臺灣電影的影評人和媒體人,以及臺灣電影的骨灰級粉絲,每人選出自己心水的十年十佳名單,經過匯總排序,得出最後的十佳大名單。這個名單,整合梳理了2010-2019十年間臺灣電影的傳承脈絡,同時也留下一個臺灣電影十年斷代史的精華名錄。

不知道,你心目中的十年十佳是哪些呢?


No.1《刺客聶隱娘》 

導演:侯孝賢

出品:銀都機構、光點影業、華策影業、臺灣中影、中國夢電影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寰亞電影

上映日期:2015年8月27日(大陸)

                2015年8月28日(臺灣)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上映日期:2011年9月9日(臺灣)/2012年5月10日(大陸,上下集合併版)上映日期:2011年9月30日(臺灣)/2012年5月10日(大陸,上下集合併版)出品:本地風光、華文創、捌捌玖電影、鏡文學、聯聯看娛樂上映日期:2011年8月19日(臺灣) / 2012年1月6日(大陸)出品:原子映象、威像電影、臺灣中影、華誼兄弟、高雄人十佳電影中,有多達三部電影有臺灣「中影」的投資。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其實就是在華語影壇赫赫有名的「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中影」從黨產轉為私營,但經歷了漫長與複雜的股權變更,在「中影」幾近消失的關頭,2009年,臺灣著名企業家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接手,改名叫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也就是2010年代的初始,「中影」開始了「復活」的歷程。一方面,「中影」利用手中擁有眾多華語經典的版權優勢,修復推出了一系列經典影片,包括《恐怖分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這樣過了一生》《海灘的一天》等等。

另一方面,「中影」藉助背靠千億財團的資金優勢,開始投資大製作或優質華語電影,於是產生了【2010年代十佳臺灣電影】名單中《刺客聶隱娘》《賽德克·巴萊》《女朋友。男朋友》三部「中影」投資的影片,如果有票選2010年代臺灣電影產業十大新聞,「中影新生」應該會居於一席。《賽德克·巴萊》是中影和魏德聖的果子電影兩家傾其所有砸鍋賣鐵終於拍就的電影位於臺北西門町捷運六號出口對面樓上的真善美劇院,也是「中影」的產業之一。

不好的消息是,2018年,臺當局認定「中影」為不當黨產,旗下百億資產遭禁止處分。對這樣的處罰,即便是千億身家的郭臺強也倍感作為民間資本在政治爭鬥中的無奈。雖然鍾孟宏導演只有《陽光普照》一部電影進入到十佳名單,但《大佛普拉斯》、《陽光普照》和《血觀音》三部電影,都和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華文創有關係,其中前兩部電影華文創參與了出品,監製都是葉如芬和鍾孟宏,《血觀音》則是華文創參與了發行。

《陽光普照》獲得金馬56最佳劇情片,劇組全體上臺領獎,站最前面的即是黃信堯在《大佛普拉斯》片頭說「圈內最難搞」的葉如芬女士和鍾孟宏先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佳電影共有四部是葉如芬女士監製的,除了前三部外,楊雅喆的《女朋友。男朋友》也是她監製的。葉女士雖然「難搞」,但是成就有目共睹。厲害了!十佳中有一位導演獨攬兩個席位,那就是《血觀音》和《女朋友。男朋友》的導演楊雅喆。

楊雅喆屬於2008年《海角七號》掀起臺灣電影熱潮的主要人物之一,那一年,《海角七號》《九降風》《囧男孩》《停車》《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等新片的推出,預示著臺灣電影新一波浪潮的到來,而楊雅喆正是《囧男孩》的導演,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片。整個2010年代,楊雅喆只推出了兩部長片,但每一部都在臺灣電影史上留下濃重一筆。2012年,《女朋友。男朋友》,帶著時代烙印的青春片,讓臺灣青春片第一次不那麼自娛自樂,而是將個人命運與大時代,如臍帶一般緊緊相連。

五年後,色彩濃鬱而詭譎的《血觀音》出爐,更是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楊雅喆導演也是相當有旺女演員的命,惠英紅和文淇憑藉此片,分別拿到金馬影后和最佳女配角至此楊雅喆所有長片都拿到了金馬獎的女演員獎項(《囧男孩》梅芳獲得金馬最佳女配)只可惜楊雅喆兩度入圍金馬最佳導演而不得,不過他還不到50歲,甚至還沒到一個導演真正出作品的高峰期,未來十年,他依然是臺灣影壇最值得關注的影人之一。入選十年十佳的臺片中,有八部劇情片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只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沒有入圍這個象徵金馬最高榮譽的獎項。而這八部中,共計有《刺客聶隱娘》《賽德克·巴萊》《血觀音》《陽光普照》四部電影拿到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殊榮。2015年《刺客聶隱娘》戰勝《醉·生夢死》等片獲得金馬大獎2017年《血觀音》戰勝《大佛普拉斯》等片獲得金馬大獎。
另外,唯一入選十佳的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是金馬53最佳紀錄片得主。有不止一位影評人指出,這部電影領先其他臺灣電影太多太多了,是「超前於這個時代的作品」。金馬53,《日曜日式散步者》監製,著名詩人和編劇的鴻鴻(閻鴻亞)代導演黃亞歷領金馬獎:2010-2019這十年,是兩岸電影合作形式最多樣、交流最頻繁的十年,十佳電影中,有兩部是和大陸合作的。一部是《刺客聶隱娘》,在這部鴻篇巨製遭遇到資金瓶頸時,以華策影視為主的大陸公司注資該片,使得這部侯孝賢十年磨一劍的電影得以順利完成。《刺客聶隱娘》的主要出品公司裡,包括三家大陸公司,它們分別是:

《刺客聶隱娘》中還請到多位大陸演員,包括周韻、詠梅、倪大紅、雷鎮語等,其中詠梅和倪大紅2019年因為各自作品而在大陸大紅。

另一部有大陸資金的電影是《女朋友。男朋友》,該片的五家出品公司裡,有來自大陸的華誼兄弟影業。稍微對電影產業有一點了解的朋友,都應該聽說過華誼兄弟雄心壯志的「H計劃」吧。這個計劃從2011年開始發布,到2019年共發布了六季(其中有兩季是合併了兩年的影片)。2011年首次H計劃裡的《愛LOVE》,臺灣導演鈕承澤的作品,大陸票房破億,算是不錯的成績。這部《女朋友。男朋友》則是H計劃2012年14部作品裡唯一的臺灣電影,不過這部電影因為內容的原因,並沒有在大陸上映過。

另外,這十佳電影中,有三部曾在大陸上映,分別是《刺客聶隱娘》、《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2012年5月在大陸上映時,因為撞上《復仇者聯盟》,以及片長問題,而受到影院冷遇。當年萬達院線曾為此寫了《致全國電影觀眾的一封信》,表示要「血性一次」,那年的5月16日到5月24日一周的時間裡,全國萬達影城每天都把《賽德克·巴萊》進行一個整廳的排映,當時也成為一大文化新聞。萬達的推動,讓《賽德克·巴萊》從最開始的400萬人民幣,到最後1662萬人民幣票房收官,成為臺灣電影在大陸上映歷程中的一段「佳話」。

另外,《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陸的總票房是7650萬,當時創下了臺片在大陸的最好票房成績,這個成績後來被《我的少女時代》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接連超過。這次十佳名單一出,在熱愛臺灣電影的影迷中引發了一波討論,其中也不乏有影迷對一些沒進入前十的佳片的疑問。今天我們就公布這個名單的第11到20位,以及被提及三次及以上的影片。

好啦,馬上進入【2010年代十佳臺灣電影】評選的11到20名名單:

11《艋舺》(2010)

12《父後七日》 (2010)

13《看見臺灣》(2013)

14《誰先愛上他的》(2018)

15《當愛來的時候》(2010)

16《第四張畫》(2010)

17《範保德》(2017)

18《一路順風》(2016)

19《甲子園1929》(2014)

20《軍中樂園》(2014)

哎,好多人問為啥前十名沒有《艋舺》,可是《艋舺》真的就剛好就是第11名!這些年一直不順遂的豆導鈕承澤應該痛哭一場才是,他的《艋舺》和《軍中樂園》正好是第11名和第20名。

《艋舺》即將迎來上映十周年。

其實2010年代的開年,也就是2010年臺片表現是非常猛的,11到20名有就四部之多!但這一年沒有一部進入到十佳裡,也是非常遺憾的事。那年的《父後七日》後來也成為經典片目,是好些投票人的心頭好,無奈吃虧在投票人數略少上。

如果把前20名全部統計到的話,鍾孟宏導演就是大贏家!

同時公布有三位及以上投票人提及到的電影,這十年的臺灣電影它們也應佔有一席之地:《逆風飛翔》《我的少女時代》《只要我長大》《臺北星期天》《行動代號:孫中山》《日常對話》《總鋪師》《目擊者》《鬼魅尋師記》《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強尼凱克》《再見瓦城》《只有大海知道》《阿嫲的夢中情人》。

投票人名單(依漢語拼音字母排序):

鮑士將,廈門大學電影學博士,浙江傳媒學院講師,臺灣電影研究者

陳卡卡,電影學碩士,【映畫臺灣】作者群成員

陳令孤,資深媒體人,曾專題研究臺灣青春電影,著有電影隨筆集《4比3的人間》

陳儒修,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曾任兩屆金馬獎與三屆臺北電影節評審。著有《臺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與《穿越幽暗鏡界:臺灣電影百年思考》等

陳煒智,紐約大學藝術學院電影研究所畢業,臺灣電影學者,涉獵電影史研究、電影評論、編劇等,曾專題研究臺灣電影刊物

陳智廷,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研究助理教授

丁祈方,日本大學藝術學博士,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副教授。長期擔任臺灣電影審查員、臺灣電視金鐘獎評審

法蘭琪,資深電影媒體人,深度臺灣電影影迷

肥內,臺灣電影學者,影評人

瓜子醬,電影學碩士,【映畫臺灣】作者群成員

黃豆豆,電影學博士,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映畫臺灣】創立人、運營人

黃鴻端,原臺北電影節總監

黃詩嫻,臺灣輔仁大學電影研究方向博士,集美大學教師

黃文杰,高校教師,影評人,獨立紀錄片導演,著有《憤世嫉俗:楊德昌和他的電影》,譯有《無人是孤島:侯孝賢的電影世界》等

灰狼,電影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映畫臺灣】創立人

賈選凝 ,影評人、資深媒體人、港臺雙棲專欄作家

柯諾, 影視學碩士,電影媒體人

蘭波,媒體人,影評人,曾任上影節亞新獎與北影節「注目未來」覆審評委

李道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LOOK,影評人,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人,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FIRST青年電影展覆審評委

落山風,影評人,臺灣電影與臺灣流行音樂研究者,【映畫臺灣】創立人、運營人

林文淇,美國石溪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曾任臺灣電影中心執行長

劉旭,輔仁大學傳播學碩士,【映畫臺灣】作者群成員和臺北聯絡人

木衛二,第50屆金馬獎評審,著有《浪跡:電影與旅行》

內陸飛魚,影評人,多次擔任國內影展評審,著有公路電影隨筆集《毫無目的去一次遠方》。

Pony,臺灣影評人

社長,奇遇電影創始人

湯以豪,筆名焚紙樓,影評人,動漫評論人,文字工作者。文章散見於兩岸各大平臺

王擊凡,樂評人,臺灣流行文化觀察者,每年樂此不疲數次飛往臺北看電影

魏棶,電影學碩士,【映畫臺灣】作者群成員

聞天祥,影評人,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

衛西諦,影評人,專欄作家,策展人,電影策劃,出版有十餘部電影書籍。曾任上影節、金馬獎、平遙國際影展等選片人或評審

謝建華,電影學博士,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教授,臺灣電影研究者

西帕克,影評人,藍光愛好者與收藏者

許至汛,金馬影展行銷統籌

楊欣茹,臺灣藝術大學碩士,北京大學傳播學博士,浙江師範大學教師

鄭秉泓,影評人,策展人,著有《臺灣電影愛與死》、《臺灣電影變幻時:尋找臺灣魂》

趙衛防,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研究員

張燕,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朱熠,原《看電影》雜誌副主編和《香港電影》雜誌執行主編,現全職影迷,兼職影評

中子,華語獨立紀錄片觀眾,對臺灣紀錄片亦有一定研究

鍾芝紅,電影學在讀博士研究生,華語VR電影研究者

感謝各位的投票!

工作人員:

投票人通聯:陳卡卡、魏棶、瓜子醬、灰狼

投票總協調:黃豆豆

排名數據匯總:落山風

投票人匯總:YUH

頭圖設計:陳卡卡

策劃、編輯:黃豆豆、落山風

本文圖片均截自電影正片音像製品或預告片,以及網路,版權歸出品方所有。

電影陪我們度過又一個十年

↘↘↘

相關焦點

  • 過去十年最好的5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為什麼不看看這些電影呢?在今年年初,《電影評論》(Film Comment)雜誌選出了過去十年中,最偉大的50部電影。在這些作品中,有諸如《天註定》《聶隱娘》《卡羅爾》這樣大家所熟知的作品,也有類似《秘境裡斯本》《西部》這樣可能你此前從未聽說過的佳作,但毫無疑問,它們共同組成了過去十年電影發展的新境地。
  • 十年過去了,它仍是臺灣本土票房最高的電影
    來源:「電影每日推薦」,ID:「viphaoshu」臺灣小清新愛情電影一直都很牛
  • 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出現在美劇
    曾執導《社交網絡》《七宗罪》《搏擊俱樂部》的大衛·芬奇直言「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出現在電視上」。
  • 臺灣最好的10部電影,在這裡看懂臺灣【你都看過麼】
  • 一個外國人,做出過去十年最好的華語電影,也選出了他的十年十佳
    在剛剛公布的華語青年導演十年十佳片單中,《天註定》獲得5位導演提名,為得票第三多的華語影片(僅次於《刺客聶隱娘》與《一代宗師》)【延伸閱讀:62位華語青年導演,選出10年代303部最佳電影】兩年前,我們在洛迦諾電影節上與其進行了深度訪談。【延伸閱讀:深焦 x 馬修:因賈樟柯而起的十年,讓我結識了中國電影】今年在邀請嘉賓評選2010s十年十佳時,我們也毫不猶豫地想到了他。
  • 《康熙來了》十年記:最好的時候是否已經過去?
    那年他27歲,他送了一本漫畫給好朋友陶晶瑩,上面寫著,「陶子,如果10年後臺灣電視環境還是這樣,那就是我們兩個人的責任。」今天回想起來,他笑說,「當年我是哪根蔥啊?」 1978年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來,從鄧麗君、羅大佑、瓊瑤、林青霞到周杰倫、F4、蔡康永,臺灣文化人在內地的強勢影響力保持了20多年,但現在明顯式微。十年前康熙崛起,現在回過頭,從某種角度看似乎是最後一浪。
  • 過去十年裡西班牙最好的電影Top12,你看過的有哪些?(內附資源)
    過去十年裡西班牙最好的電影有哪些?有西班牙媒體公布了一份榜單,一起來看看哪些電影榜上有名吧!
  • 《斷背山》十年來最好的50部同志電影
    2006年初李安的《斷背山》落選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卻揭開了同志電影在北美乃至全世界的風潮,臺灣、英國、法國、日本、泰國、香港、韓國、拉美等地區百花齊放,層出不窮的同志片進入更廣闊的大眾視野。《斷背山》後的06-07年,韓國《王的男人》、臺灣《盛夏光年》、泰國《愛在暹羅》三部同志片,僅僅兩年時間便影響了整個亞洲;2008《米爾克》在奧斯卡獲得影帝和劇本獎,同志爭平權再次在世界大放異彩;2009婁燁《春風沉醉的夜晚》在坎城斬獲劇本獎,中國LGTB題材電影繼《霸王別姬》《喜宴》《春光乍洩》後再次被世界聚焦;2010的《孩子們都很好》《想愛就愛》《得閒炒飯》三部Les片撐起半邊天
  • 臺灣電影如何回到「最好的時光」?
    這番感言對於臺灣電影界人士可謂五味雜陳:奧斯卡最佳電影的靈感來自《最好的時光》,這對臺灣電影是莫大的肯定,但回顧這些年島內電影的發展浮浮沉沉、後繼乏力,臺灣電影業「最好的時光」難道一去不復返了?這便是巴裡·詹金斯從《最好的時光》得到的最重要的靈感。當年《最好的時光》與國際大獎擦肩而過,《Moonlight》則是登上了世界級電影殿堂。  臺灣電影人及其作品在國際影壇獲得關注,乃是臺灣電影業的榮耀。上世紀90年代是臺灣電影業最蓬勃發展的時期。
  • 這十年最好的一百部電影,第一爭議很大
    說實話,本人看了這份榜單心裡也是一萬個問號,不過也不必太較真,榜單所反映的價值取向和社會背景或許才是更有趣的,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聊一聊自己的10年代最佳電影。本文翻譯了前十名的影片及其評價,11-100名則以榜單形式呈現。十年前,似乎我們對於電影的理解非常固定——它們所能做的、為誰而拍和觀看方式等議題。這些觀念幾乎是僵化的,有著百餘年的歷史作為先例。
  • 「康熙來了」要停播了,含淚回顧「康熙來了」十年記:最好的時候過去了嗎?
    在蔡康永的鼓勵下,小S剪費翔的胸毛、與李敖聊性能力、與連戰聊內褲顏色、坐馬英九大腿……康熙前任製作人孫樂欣說,他發覺許多原本嚴肅的人,聽到要上康熙,尺度都會變寬,願意展現自己有趣的一面。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康熙令所有人都屈服於其本身的氣場。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地娛樂市場開始蓬勃發展,許多原本在臺灣發展的藝人北上,留在臺灣的時間減少,康熙能夠請到的嘉賓數量也逐漸變少。
  • 2010-2020十年最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每一部都百看不厭!
    2010-2020十年最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每一部都百看不厭!今年是2020年,電影院到現在依舊沒開門,相信廣大影迷都無聊壞了,因為不能看電影,要看也只能在手機或電腦上看老電影。筆者作為一位一天不看電影就渾身不舒服的影迷,也是無聊壞了,最近就關注了一下各大媒體對過去十年電影的盤點,但每家媒體都有自己的觀影偏好,榜單上的電影也是千奇百怪。
  • 2018香港電影市場票房前10名,好萊塢8部,韓國2部,華語片0部
    但在中國臺灣和香港電影市場上,卻是好萊塢大片一家獨大。臺灣地區電影票房榜前10名,已經連續兩年不見華語片蹤影。近日,2018年香港電影市場票房排行榜出爐,好萊塢大片包攬前8名,兩部韓國電影佔據9至10名,華語片同樣被擠出前10名。曾幾何時,香港因為電影產業發達,曾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 二戰以來最好的10部戰爭電影
    從那以後的75年裡,好萊塢製作了數百部關於戰爭的電影,其中幾部躋身於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列。我們先聚焦自1946年以來上映的10部戰後最佳電影。《全金屬外殼》(1987) 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這部令人不寒而慄、黑色幽默、殘酷而難忘的傑作,實際上是兩部電影的合二為一。前半部分我們經歷了在南卡羅來納帕裡斯島嚴酷而悲慘的新兵訓練營,第二部分是在春節攻勢期間。
  • 5部高分國產懸疑電影,最後一部有可能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懸疑片
    5部高分國產懸疑電影,最後一部有可能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懸疑片!你看過幾部?第一部《烈日灼心》,一個電影能獲得一個影帝已經很了不起,但《烈日灼心》一部電影卻同時捧出三個影帝。這十分罕見,這部電影的成功,至少一半歸功於鄧超、郭濤、段奕宏。
  • 史上最好的10部間諜電影,重現二戰真實歷史
    然而,在電影世界裡,間諜遊戲要刺激得多,通常充滿了暗殺、追逐場景等。而最好的間諜電影是那些取材於現實世界的電影,因為他們重現了國際間諜活動的激烈程度和複雜程度。不過這些電影大多會誇大事實,但也有一些電影仍然根植於現實,通過鏡頭講述自己的故事的。以下是史上最好的10部間諜電影。1 諜海軍魂
  • 大陸電影進臺灣:每年限額10部,「中籤」全靠運氣
    貓影文娛(ID:maoyingtv)了解到,臺灣每年只核准10部大陸電影在島內上映,2013年以前,採取的是電影發行商向臺灣相關部門遞交申請,實行先到先得政策。2013年以後,臺灣當局改用「抽籤」的方式決定每年引進哪10部大陸影片。是的,您沒看錯,是「抽籤」,而且是非公開的抽籤。這就跟北京車牌「搖號」一樣,全憑運氣。大陸電影進入臺灣有多難?
  • 10部電影帶你遇見真正的臺灣
    NO.1 《看見臺灣》《看見臺灣》是臺灣第一部在戲院上映,並以全高空拍攝的畫面,講述臺灣環境現況的電影
  • 2019最好的100部電影
    2019即將變成過去時,這一年,有哪些電影值得被記住?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國大陸) 今天,不散照例盤點了本年度最好的100部電影,基於豆瓣評分和評價人數形成了這份誠意滿滿的的榜單
  • 伍迪艾倫10年8部情迷電影:最好的感情永遠是婚外情?
    出生於1935年12月的導演伍迪·艾倫至今已是84歲高齡了,但他依然幾乎每年產出一部電影,好像是養成打卡習慣一樣,而他執導及主演的電影總數截止今年高達158部。01伍迪·艾倫之「情迷」電影。以上就是伍迪·艾倫近十年執導的八部「情迷」電影,其實他2017年的電影《摩天輪》也可以譯為「情迷摩天輪」的,如果再算上他更早一些的作品,那就會更多。還真別說,「情迷」兩字確實是非常精準,反正他這些電影的主題來來回回也就是男男女女的意亂情迷,既然如此,我就用「情迷」來說說伍迪·艾倫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