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泰興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職能,統一調度、協同配合,切實保障了農民工的工資權益,以「六強化」強有力措施,打造「無欠薪城市」,維護全市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強化組織領導,推進責任落實。一是適時調整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為組長,22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二是明確工作職責。4月份,該市專題召開座談會,邀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根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的要求和省印發的貫徹落實新條例實施方案,討論制定了《泰興市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並抄送市紀委監委進行監督,有效避免了推諉扯皮,形成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強大合力。三是依據新條例相關規定,提請市委市政府將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納入了各鄉鎮(街道)全年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出臺了具體考核細則,將組織領導、實名制管理、突發事件調處等內容作為考核指標,倒逼鄉鎮(街道)提高做好保障好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
強化條例宣傳,營造治薪氛圍。加大力度、創新方式、全方位宣傳新條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一是借力媒體抓宣傳。該市通過電視臺、報紙、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加強與電視臺合作,滾動字幕宣傳標語,及時做好活動宣傳動。今年,泰興市廣播電視臺宣傳新《條例》跟蹤報導2次,「智慧泰興」「泰興發布」《泰興日報》等本市媒體宣傳報導35篇,《中國勞動保障報》,人社部、省人社廳網站等省級以上媒體宣傳推介10次。二是深入基層抓宣傳。為打通宣傳「最後一公裡」,該市專門下發文件,對宣傳要求進行量化,如完成進企業宣傳數、懸掛橫幅數等,確保鄉鎮宣傳不走過場。各鄉鎮(街道)、園區結合轄區特點,明確專人負責,深入企業尤其是工地發放《條例》宣傳手冊12500餘份,接受法律諮詢3000餘人次,企業、在建工程宣傳覆蓋率100%。各鄉鎮(街道)、園區懸掛各類宣傳標語、橫幅220餘個。三是聚焦重點抓宣傳。針對建築、造船、服裝等重點行業領域集中宣講。今年以來,該市已分行業、地區先後組織了6次集中宣講。8月份,該市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經濟開發區組織召開了2020年工程建設領域勞資專管員培訓班,就實名制管理標準化臺帳的製作、實名制考勤系統的操作、建設單位和施工總承包單位的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細緻講解。全市16名鄉鎮網格管理員和在建工程項目250餘名勞資專管員參加了培訓,有效提升了全市在建工程項目實名制管理等制度執行率;11月份,邀請泰州市勞動監察支隊負責人對該市黃橋鎮的勞動保障協理員進行業務授課,進一步提升協理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
強化源頭治理,狠抓制度落實。一是召開現場觀摩推進會。組織全市所有建築業企業項目負責人,勞資專管員進行實名制管理制度觀摩學習。通過現場解讀法律法規,先進單位工作經驗交流,讓各項目負責人思想上真重視,行動上真落實。二是組織專題講座。該市人社局分別在黃橋、姚王、虹橋等鄉鎮開辦專題講座,召集各項目單位施工方負責人、勞資專管員參加,主要就新條例的法條解釋,法律責任認定,實名制管理實施方法等方面進行講解。強化用人單位誠信守法、依法用工的意識。三是推進勞資專管員隊伍建設。今年9月份該市人社局聯合住建、交運、水利三大主管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強工程建設領域勞資專管員隊伍建設和管理的通知》,落實一個項目配備一個專職勞資專管員的要求,明確了勞資專管員的工作職責,同時對勞資專管員進行實名登記備案,統一管理。對各個項目勞資專管員定期組織培訓並建立勞資專管員微信群,及時解答他們在實名制管理運行中遇到的問題。四是實行監察員包幹制,所有在建工程落實一名主辦監察員,負責一對一指導勞資專管員落實本項目的實名制管理等各項制度。該市在建項目141個,全部實現實名登記,都已經實現工資代發,代發金額累計4.51億元,名列泰州市前茅。
強化支付監管,構建預警平臺。借新條例出臺的「東風」,該市人社局依靠市政府辦大數據應用,謀劃建立了泰興市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預警平臺——「藍盾」系統。根據電力、燃氣、自來水等六大指標的27項數據,以及建設項目的工資保證金流動、人工費撥付來源、人工費撥付周期等指標分別對用工企業和建設項目實施綜合監控。系統通過數據分析還能實現實時預警,為及時防範處置欠薪隱患提供了精準有力的保障。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與數據推送,盤活了各單位的信息資源,為實施動態監管、精準監管提供科學、強大的技術支撐,為政策制定,措施落實提供了準確、詳盡的數據範本。目前該系統已進入運行狀態,依託「大數據」,該市欠薪隱患的防範處置工作跨入「新時代」。
強化隱患排查,緊扣問題銷號。一是常態化開展月度「雙隨機」檢查。該市人社局常態化對企業進行「全面體檢」,嚴格落實檢查名錄公示、檢查單位公示、檢查結果公示,強化檢查效能。二是定期開展專項督查。6月,開展上半年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大排查;8月,開學前聯合住建局、水務局等六部門開展「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9月,國慶前夕開展了「節前治理欠薪隱患大排查」。目前正在全市組織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摸底排查工作,重點排查招用農民工人數較多的建築市政、交通運輸、水利等建設施工企業以及加工製造、船舶修造、餐飲服務等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特別是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建設施工企業及產能過剩行業企業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對排查出的拖欠工資數額大、涉及人數多的重點企業,加大執法監察的頻次和力度,準確掌握工資支付情況,防止出現新的欠薪隱患。對有重大欠薪隱患的單位,列入重點監控名單,並約談企業負責人拿出整改方案,實行「一企一策」明確資金籌措渠道、工資支付節點並及時落實應急措施。三是嚴格落實隱患銷號,責任到人。要求對重大案件和存量案件限期銷號、新發生案件在3個月內銷號、年內發生的案件在年底銷號;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和2020年以後新開工項目發生欠薪的督促責任企業在一周內解決。各鄉鎮(街道)政府主要負責人是銷號的第一責任人,確保區域內所有欠薪案件按期銷號。今年來,該市先後開展了5次專項執法檢查,檢查發現欠薪隱患企業11家,涉及職工585人,工資466.3萬元,均已妥善處置,有效預防了年底欠薪集中爆發。
強化聯動處置,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市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協作機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有關整合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下沉的決定,結合全市整合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際,該市人社局以提高和鄉鎮(街道)的行政執法協作配合為重點,強化市鎮(街)聯動,規範鄉鎮(街道)綜合執法行為,建立健全綜合執法協作配合運行機制。目前,黃橋鎮已經成立了綜合執法局,相關行政執法權已經下放至鎮一級,其他鄉鎮(街道)的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改革完成後將形成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協作通暢的工作格局,建立起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綜合執法體制。二是加強部門聯合執法。該市人社局聯合住建部門,組建三個督查小組,將全市分成三個片區開展實名制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專項督查,對發現問題的施工單位下發《聯合檢查建議書》,對仍不整改的施工單位通過扣除信用分等方式實施了聯合懲戒。加強部門聯合執法,實行人社、住建和公安聯合辦公制度,對因欠薪引起的群訪第一時間進行處置。三是強化與司法部門的協作。5月份,該市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門召開了「關於討論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犯罪案件」研討會,就關於行為人逃匿問題如何認定、人社部門如何商請公安機關協助調查、責令支付文書如何送達等問題展開了討論,並對當前在案件移送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並形成了會議紀要。今年來,該市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共8件,涉及勞動者人數近200人,涉及拖欠工資金額217萬餘元,公安機關已全部受理。
關閉本頁列印本頁
【來源:江蘇省人社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