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只要有時間就追《三十而已》,看到目前為止覺得還是很不錯,看了看豆瓣的評分也蠻高。豆瓣評分8.2,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戳到了尤其是30+女性觀眾現實的痛點。
三十被很多女性定義為自己人生的轉折點,我們也會面對很多的機遇和抉擇。王漫妮(江疏影飾)以為自己30歲會認命,回小鎮過安穩的人生,但仍想為自己拼一回;而鍾曉芹(毛曉彤飾)平凡到不起眼,但為了孩子能生出平時沒有的勇氣,作出選擇;顧佳(童瑤飾)之前是職場精英,為了丈夫和孩子成為全職太太,放棄「顧佳」這個身份成為「許太太」「子言媽媽」,為了家庭用出了全部的手腕和智慧。
劇中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場景。鍾曉芹懷孕之後,老公不想要這個孩子,但她很想要,於是從流產手術室跑出來,扯個謊去問顧佳生孩子要承受什麼後果。顧佳說,生了孩子以後本體就不在了,但會成為孩子媽媽的代名詞。顧佳說這些話的時候,很認真很嚴肅,但她的眼睛裡有當媽後的幸福。
有了孩子之後,顧佳就像是北京的「順義媽媽」「海澱媽媽」一樣,一心只為了孩子而活。她為了孩子能夠有更好的教育資源放下身段委曲求全,每天雷打不動健身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更努力的賺錢是害怕自己跟不上孩子「碎鈔」的速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高學歷、強勁的經濟實力成為了養孩子的必備素質。鍾曉芹懷孕後被丈夫陳嶼(楊玏飾)勸說「時機不夠」想要引產。幾番周折之後儘管雙方協商後決定把孩子生下來,但在陳嶼工作遭遇不順時,便直接喊出內心的顧慮,他覺得沒實力沒底氣就沒有資格去負擔一個孩子。
成為爸爸媽媽是一場艱難的修行。而在涉及孩子的問題上,媽媽是永遠的超人。她們犧牲自己的娛樂時間,把所有的心思花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們後半生所有的籌碼。「海澱媽媽」恨不能娃還在肚子裡就開始學習,出生後給娃報各種班毫不手軟,避免一切時間的浪費,自己花費幾倍的精力也要讓孩子的時間得到更加完美的分配。
而經濟實力相對強的「順義媽媽」就是砸錢,堪稱世界大戰級別的戰鬥力,足以讓她們將學區房中的黃金房源掌握在手中。若是受到政策的限制,夫妻假離婚、再結婚也都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如今,父母們為了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使出了渾身解數,他們不顧孩子的童年是否快樂,心理是否健康。這些媽媽們近乎瘋狂的育兒方式一經曝光,也受到很多的爭議。
有孩子的父母親會覺得在這個對比之下,自己做得還不夠,而未婚的女孩兒們看到則更加懼怕結婚生娃。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門必修課,教育孩子應該是以孩子為主導,父母引導,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父母不會一輩子陪在孩子身邊,若是一味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去對孩子,缺少溝通和交流,最後得到的結果只會是雙方的痛苦。
《三十而已》除了展現女性的家庭社會焦慮,也給出了一些正確的價值導向。劇中顧佳雖然以孩子為中心,但她並沒有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而是正確引導。比如幼兒園出現了癲癇患者的小朋友,她沒有去強迫對方退學,而是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能在角色的行為中得到思考、收穫能解決現實問題的靈感,或許就是《三十而已》作為現實題材劇的一次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