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都市情感劇又出力作。
女性到了三十歲,若是沒有婚姻、結婚生子,仿佛就不會被看好。但熱播劇《三十而已》,卻打破了人們對於三十歲女性的常態錯誤認知。
電視劇《三十而已》呈現了三個女性在三十歲時的不同現狀,她們的定位與狀態,其實是自我價值審視的魅力呈現。
打破「國產劇沒有窮人」的常態思維設定,沒有過分營造出三十歲特定的人文氣息,卻揭開了不同場合社交的多元性、隱秘性。
《三十而已》,正確地打開了女性思維的不受束縛與成長。
沒有浮誇、擁有生活氣息。屢登熱搜榜,成為當下熱議話題的《三十而已》,它的魅力從三個女主角的人設與經歷,就可以清晰地看見。
女主角王漫妮是大城市裡的一名銷售,業務能力極強,但薪水方面卻只能維繫自己勉強在這個城市裡站住腳跟。
能站住,卻未必能站得穩。
王漫妮的思想,與現實中大多數人一樣,不是這個城市裡的人,卻想要拼命在這個城市裡紮根。與此同時,她也渴望愛情,渴望沉浸在愛情的美夢裡。
梁正賢的出現,滿足了她對愛情幻想一切的需求。即便梁正賢直言自己是「不婚主義者」,但王漫妮仍然選擇一頭栽進去。
沉浸在三十歲渴望的美夢裡不願醒來,卻直到梁正賢「正牌女友」的冰水澆灌,王漫妮才幡然醒悟,明白眼前的人不過是渣男而已。
王漫妮的業務能力與本事,值得更好的人,而不是所謂的「在給有錢人看衣櫃門」。
不同於常態國產劇的走向,王漫妮的人設代表了現實中的部分的人物群體。為房租奔波勞碌,為夢想與現實努力紮根,卻同時沒有選擇放棄愛情,反而嚮往、渴望在內心種植的愛情萌芽迅速長大。
以屈於現實為基礎的故事內容進行延伸與拓展,王漫妮這個角色是「兩面鏡」。觀眾透過角色經歷看故事,也透過角色本身看自己。
常見的國產劇主角人設,趨於追逐愛情而忽略麵包,又因麵包而不得不放棄愛情。喊出來的「窮」,結合人物服道化場景的奢華,略顯「精神窮、人不窮」的人物狀態,以至於觀眾產生「國產劇裡沒有窮人」的真實性想法。
但王漫妮的登場與常規國產劇的主角人設認知不同。
愛情與麵包,女主角二者均想要兼得,又不得不屈於現實的基礎情況下,去爭取自己所追求的東西。而不是所謂的「傍大款」,遇上有錢的霸道總裁,然後過上奢靡的下半生。
王漫妮沉浸在「高、帥又多金」的梁正賢所塑造的美夢愛情幻境裡,但她懂得在清醒之後離開不屬於她的圈子裡,然後對愛情進行重啟,重新來過。
沒有白蓮、聖母設定的王漫妮,對生活與愛情有自己的認知與擁有的適合狀態。
懂得在自我審視的過程中明白自己的需求,懂得什麼是底線,懂得什麼才是自己可以要的,能夠得到的,是這個角色所展示的魅力呈現。
「有一種婚姻,從今往後的每一天都可以預見,就是越過越糟心。」
鍾曉芹與陳嶼的婚姻,代表婚姻不平和的部分群體。結婚前的驚喜與幸福,都在領證之後開始變味,時間衝淡了興奮感與新鮮感,換來的卻是平淡的日子,甚至「日久見人心」。
鍾曉芹是個平凡妻子,擁有的工作也是普通工作。在工作上處處充當「好好人設」的鐘曉芹,沒有太多心機,在婚姻與生活上依然抱有新鮮感與期望值。反觀陳嶼,婚前浪漫,婚後卻專注於事業,甚至專注養魚,完全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於陳嶼而言,娶媳婦不過是為了「方便過日子」。
對魚的重視程度遠勝於妻子,這無論對於誰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所有的冷暴力與衝突,都是間接、直接導致鍾曉芹與陳嶼走向離婚的地步。
正如鍾曉芹所說,她能預見婚姻後的每一天,都是越過越糟心。在夫妻相處之道以及陳嶼處理事情的態度上,陳嶼是「不合格」的。
在經歷「離婚」和「工作變動」這兩個可變質數後,陳嶼的思維導向發生了改變。他開始吃醋、甚至想要挽救這段婚姻。
選擇離婚的鐘曉芹,反而得到了「釋然」。在這個角色的構造上,鍾曉芹是平凡又普通的,她不僅僅是個角色,更代表了部分人群。
鍾曉芹的魅力呈現,是在經歷婚姻變動後所產生的人物自我審視,最終掌控愛情的主動選擇權。
《三十而已》將現實中對焦不平和的婚姻群體搬上電視熒幕,利用人物心理在對待婚姻不對等的思維模式,真實地演繹出了當代年輕人對婚姻狀態的感受,以及在直觀面對後進行思考與自我反省。
「全職太太」也被認為是一種職業,作為新生寶媽,全職太太意味著母親這個角色,需要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要照顧家庭,如丈夫、父母等。
但作為「全職太太」,顧佳的生活並沒有被家庭與孩子完全佔據。
許幻山公司的成長,離不開顧佳「軍師式」的協助。在公司進入瓶頸期、困難期時,擁有話語權較多的,是顧佳。在家庭生活的處理上,多數時仍然由顧佳做主。但顧佳並非霸權者,她懂得如何在生活上、工作上給予丈夫足夠的自由與體面。
顧佳是個很有能力的女人。
在工作遇上困難之時,她能夠低聲下氣去求人,在觸及底線之後毫不留情地離開。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友好的幼兒園推薦,她可以去尋求王太太幫助。為了能夠爭取訂單,她更是為此鋪路,成功得到於太太的幫助。
一針見血地提出「太太們」的不足之處,在太太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給出最值得商榷、進行的一條路。
她能夠在最大化爭取公司利益,能夠在太太圈混得風生水起。
毫無疑問,顧佳是全職太太中的「一股清流」。她非但不是家中的「保姆」,更是丈夫身邊最優秀的「賢內助」。
懂得在什麼時候給予旁人最大的「體面」,是顧佳優秀的魅力呈現。但看似優秀的她,也仍然有致命的缺點,「過分信任」。
顧佳明知太太圈並非適合自己的圈子,但她在這裡面能夠獲利,王太太與於太太就是例子。所以即便如此,顧佳也要混跡在這個圈子裡,沉浸在「有捷徑可走」的世界裡。
可顧佳卻沒能完全了解這個圈子,太太圈是一個「名利場」,既有利也有弊。以至於後來,顧佳被「茶廠的圈套」困住。
顧佳的人設圈粉了不少觀眾,源自於她的能力與性格的對等。卓越的能力與溫柔的性格,預示著她的過分優秀。顧佳的定位與狀態,是家庭與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中重要人物,也將所謂「全職太太」的常規設定進行打破。
顧佳的魅力呈現,在於她處理工作與家事上優秀的能力與高情商。也是三十歲這個年紀裡,少有的出色與成熟。
電視劇《三十而已》講述了王漫妮、鍾曉芹以及顧佳三位女主角,在臨近三十歲時所面對的情感生活與工作狀態。
她們分別代表了未婚、結婚以及生子三個狀態。
王漫妮工作優秀,有渴望自己的追求,卻陷入情人迷網裡難以自拔。這是在未婚狀態下,部分女性在經歷一段愛情的不可控沉浸與脫離夢境之後,回歸現實的迷途知返。王漫妮的設定並非拜金女、第三者,而是在生活能夠獨立和保持底線的前提下,追求自己渴望愛情的權利。
看似平凡的鐘曉芹,經歷了結婚、離婚這件人生大事上的波動。人物打造的設定,是沉浸於愛情之後,面對婚姻不平和的清醒,再到人物重新獲得選擇權的華麗蛻變。鍾曉芹的離婚看似悲劇,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更像是重獲新生。
顧佳的工作與家庭生活,起初是幸福美滿的。但隨著丈夫出軌、太太圈的陷害,都讓她感知並重新審視生活,對生活與理想化的思維狀態有了全新的改觀。顧佳的魅力呈現,不只是能力的優秀,還有對生活、工作的真正獨立。
《三十而已》的三位女主角,呈現了相同年齡、不同狀態下的特立獨行,她們都經歷了關於工作和情感上的情緒波折與衝突,重新審視後的自我增值。
她們不依靠男人,不去依附別人,而是靠自己,在勤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故事的發展,呈現了三十歲女性最獨特的魅力。
女性角色在霸道總裁的幫助下走向巔峰,是國產家庭劇的常用套路。凸顯「精神窮」的女性人物設定,沒有所謂的女性獨立思維想法,更多情況下,常規國產劇彰顯的往往都是家庭倫理的愛恨糾葛。
但《三十而已》不同。
突破了常規女性在家庭與工作上的通俗,在獨立思維狀態下有著強烈的意識覺醒,屈服於現實卻不甘於現實,是當代女性在生活上最真實的狀態。
《三十而已》中的三位女主角,很出色地詮釋了這一點。
她們或許沉浸在愛情的美夢幻境裡,沉浸在家庭的舒適圈中,但在經歷挫折與難題之後,她們懂得審視自己,在獨立思維狀態下,不以依附他人作為底線。
這,才是當代女性最真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