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三十歲女性視角講述都市生活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在網上掀起一股熱浪,不少網友聲稱在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三十而已》著重刻畫了三位面臨三十年齡節點的女性。顧佳,高智商、高情商、高顏值的優秀女性,為了家庭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太太,憑一己之力助老公開拓事業,將兒子送進頂尖幼兒園。王漫妮,滬漂一族,生活的重心基本都放在工作上,雖然單身卻對愛情抱有期待。鍾曉芹,普普通通的公司白領,老公有事業單位鐵飯碗,夫妻倆偶有矛盾,整體上還是過著平凡穩定的生活。
三十歲對女性來說,確實是一個檻兒,未婚面臨著逼婚的壓力,已婚面臨生子的壓力,有子則面臨著撫養教育的壓力。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到了這個年齡,女性已經不敢輕易再做改變和抉擇,妥協似乎成為不約而同的選擇。
然而,在扮演女兒、媽媽、妻子、同事等外界眼中的角色前,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為自己的靈魂劃出一片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無論何時,獨立都是女性掙脫束縛的武器。
香山姑娘史麗麗今年33歲,曾在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做美工,因為自己手作的糕點深受同事們的好評,她突發奇想開了家專門售賣糕點的淘寶店。隨著店鋪發展,訂單越來越多,史麗麗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辭職回老家專心開網店。為了證明自己,她成天泡在糕點研製和店鋪運營上,糕點品種從最初的10餘種增至60多種,店鋪等級從愛心升到皇冠,去年一年,小店更是創下200萬的營業額,讓當初身邊不看好的人心服口服。
史麗麗的故事不是個例,電商行業的發展給普通人創業提供了可行性,在我們身邊,各行各業通過開網店增加收入的朋友數不勝數。
在廣州打工的崔曉雲月薪七千元,2019年離婚後,她一個人在大城市拉扯孩子,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不是沒想過創業賺錢,但一沒技術二沒資本,實在不知道做什麼。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公司遲遲不開工,她閒在家裡摸索著開了家網店。在智能輔助工具的協助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三個月後,訂單從每天幾單變成每天上百單,網店帶來的月收入超過兩萬元。
不止一二線城市,在偏遠鄉村,開網店作為創富途徑正在流行開來,以店寶寶為代表的輔助開店工具大大降低了操作門檻,讓一臺手機開網店的理想變成現實。店寶寶提供的數據顯示,不少退休人員也加入了網店創業大軍。
三十歲已然成為一個分水嶺、一個標籤,但它並不能簡單粗暴地給一個群體定性。無論到什麼年齡,女性都有保持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的權利,就像劇名說的那樣,顧佳、王漫妮、鍾曉芹都不過才三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