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香港電影的觀眾應該對上個世紀的香港黑社會有些許了解,港片中所描繪的充滿恩怨仇殺和兄弟義氣的江湖世界,令人膽怯又嚮往,從《古惑仔》系列直截了當地將整個黑社會的殘酷與真實血淋淋地展現給觀眾後,《黑社會》系列又在偏文藝的語境中講述了黑社會從熾烈日漸平淡的過程。
儘管對香港電影中的「黑社會」很著迷,可是觀眾仍舊好奇「這樣的世界是否是真實的?」曾經震懾香港的「黑幫大佬」陳慎芝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觀眾:這都是真實的。
昨天,由陳慎芝個人經歷改編的電影《毒。誡》在內地上映,娛樂獨角獸也採訪到了影片的導演劉國昌,以及身為監製的「電影原型」陳慎芝,聽他們講述影片背後有關陳慎芝的傳奇人生。
《毒。誡》並不是陳慎芝的故事第一次被改編成電影,1995年鄭則仕主演的《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把陳慎芝的經歷拍了出來,雖然在當時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但電影讓更年輕的觀眾開始去了解和注意陳慎芝,這個給香港甚至華人地區帶去過震驚的人。
作為和陳慎芝有幾十年交情的劉國昌導演,一直對「拍攝陳慎芝經歷」的事耿耿於懷,但在時機較成熟時,《慈雲山十三太保》的出現使得他放棄了這個念頭。直到前幾年,在和劉青雲聊天時,知道劉青雲想嘗試出演陳慎芝這個人物,但又想和以往影視作品中表現得不一樣,這讓劉國昌非常開心,隨即把一直藏在心中的故事拿出來,一拍即合,在《我要成名》之後十年,再度與劉青雲合作。
▲陳慎芝
「《慈雲山十三太保》講的是陳慎芝年輕時還在黑社會時候的事情,《毒。誡》主要描寫的是他戒毒之後的生活,兩部電影聚焦的時候不同。」劉國昌特意提到了《毒。誡》和95年那部影片題材並不衝突,也正是因為導演想表達的故事是陳慎芝戒毒之後,所以在片名「毒誡」中加上一個句號,表明陳慎芝分明的兩段人生,且「吸毒」生涯是像句號一樣,在他的人生中早早被終止。
陳慎芝和香港電影中黑幫老大的形象截然不同,他很慈祥,親和,又很風趣,完全不像曾經在腥風血雨中生活過的人,倒和片中飾演他的劉青雲有幾分相像。《毒。誡》改編自陳慎芝的真實經歷,他也毫不避諱地談有關他年輕時「慈雲山十三太保」的事情。
影片前半段用了一小部分,交待陳慎芝和兄弟李兆基(喇叭)及貓仔相識並一起混黑道的過程,賣白粉、搶地盤、吸白粉、泡舞廳等也都是其真正經歷過的,包括成立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到拉二位兄弟開始與毒品打交道,也都是真事。
導演劉國昌此前拍攝的《童黨》和《五億探長雷諾傳》都請到陳慎芝做顧問,其對黑社會文化的認識、處理事務的模式和手段等詳細地了解,給劉國昌幫助很多。這次《毒。誡》中,陳慎芝就很同意劉國昌拿他的故事來真實還原,「沒有幹涉,也沒有提出別的要求,可能有些細節會浪漫化了,不過整體的大事件都是他自己的故事」,劉國昌是感謝陳慎芝為這部電影提供的無償幫助的。
陳慎芝的外號叫茅躉華,「茅躉」是潑皮無賴的意思,「華」是他母親的名字,所以有人又叫他陳華,在之後參與的影視作品中,都是「陳華」這個名字出現在演職人員表裡的。
影片中起「茅躉華」這個綽號的「可柔」,是陳慎芝的初戀,也是他感到最遺憾的一件事情。二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在一起了,但當時陳慎芝還在混黑社會,不僅要躲避隨時可能到來的刀光劍雨,還要遭受毒癮來臨時的痛苦,可柔沒有因此離其而去,反而到舞廳去工作賺錢貼補家用。
可柔一直很照顧陳慎芝,也愛他,就忍受著這一切,電影裡有一幕:茅躉華和可柔在爭吵中變為動手,茅躉華打了可柔,這是令可柔無法接受的,因為這件事起因是茅躉華答應可柔要戒毒,但還在偷偷地給自己注射毒品。當可柔忍受到極限,還得不到愛人認可時,可柔遂離他而去。
這也是陳慎芝最不願提到的過去之一,他始終覺得這輩子對不起自己的初戀女友,雖然不叫「可柔」,但這個人和這些事都是存在的。陳慎芝對女友一直念念不忘,和影片裡表現地一樣,直到戒毒後去夏威夷講學,才又遇見可柔,那是1991年,過去了近20年。
從那之後,二人再也沒有見過面,到2006年陳慎芝才結婚。這次《毒。誡》公映,陳慎芝原本是想請「可柔」來參加首映禮的,但最終還是沒能聯繫到她。
沒有人會相信曾經的黑幫大佬會成為「香港傑出青年」,這有些像電影裡的情節,但就在陳慎芝身上發生了。
陳慎芝當年還是「慈雲山十三太保」時,毒癮很大,在從監獄服刑出來後,就立馬又染上毒,他幾乎任何時候身上都帶著白粉,參加親人的婚禮,甚至1970年父親去世時,陳慎芝還在吸白粉。
陳慎芝父親在臨終時還對他說「我救不了你,香港也救不了你。」這對他的打擊和影響非常大,從那之後,他下定決心要戒毒,並聽朋友介紹,開始「福音戒毒」,即為信基督教,幫助自己戒毒。
1975年經過了一年時間,他最終戒掉了毒癮,併到戒毒中心幫助大家戒毒,「他為香港禁毒和戒毒工作奉獻很大,因此得到傑出青年稱號」,劉國昌導演在評價陳慎芝時,由衷對其充滿敬意和佩服,「從黑社會到傑出青年,這就是傳奇」。
陳慎芝現在回想起戒毒的那一段經歷,仍舊感到痛苦,「大家都知道,戒毒真的很難」,在採訪時,陳慎芝還用現場道具臨時重演了一遍用勺子吸毒的情景,「戒毒時候還是很想吸,但那種痛苦讓我感覺隨時可能會死」。
除了父親的去世和信教幫助他成功戒毒,對陳慎芝的改變有影響作用的還有黑社會的殘酷和黑暗。陳慎芝身上到現在還留有許多刀疤,手臂上有挺長的一個,「有一次在躲避追殺時,鑽到一個很狹窄的樓梯間,看著外面砍刀折射出的光亮,那時候真的很害怕,那是離死亡最近的一次,如果那次沒有躲過去,我就真的不會在人世了」,陳慎芝在講述最令他後怕的一個瞬間時,還能感受到他的膽顫。
據導演劉國昌透露,成功戒毒後的陳慎芝,除了在戒毒中心工作之外,還擔任「和事佬」一職,即社會人士有什麼爭議或矛盾,都會找到陳慎芝出面調解,從而可見他現如今在香港社的地位是多重要,外人都送他「拆彈專家」的名號。
影片中,林家棟和張晉分別飾演他的兩個兄弟李兆基和貓仔,這兩個人也都是真實存在的,李兆基現在是TVB知名演員,會出現在許多電影和電視中,而貓仔正如電影中所講,不幸得癌症去世了。
▲劉國昌
這兩人對陳慎芝的意義很重大,除了從小一起長大,還一起經歷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在陳慎芝戒毒成功後,他也拉李兆基和貓仔去戒毒。影片中貓仔有句臺詞「當初讓我吸毒的是你,現在讓我戒毒的又是你」,陳慎芝坦言他決定幫助二位兄弟戒毒,是認為他的確做錯了,當初就不應該拉兩人趟這渾水,幫他們戒毒,算是在贖罪。
《毒。誡》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黑幫片,它用半自傳的方式講述了陳慎芝傳奇的一生,並用愛情、兄弟情、包括毒品、打架等元素,來呼應黑社會影片的主旨,從而回答觀眾的疑問:這樣的黑社會是真實存在的。
陳慎芝從黑幫大佬成為傑出青年,也許是註定的,因為他的性格中包含著他最執著的人生態度:謙遜,在和他交流時也的確能感受到這一點。後來在幫黑社會調解矛盾時,陳慎芝很信奉一句話:謙卑世界自然大,自大世界自然小。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應聘簡歷發送郵件:yldjs001@126.com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可掃我
微信號:yldjs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