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慎芝又名陳華,綽號茅躉華,年輕時是黑幫風雲人物,被稱為香港那段時期的活歷史,曾經是香港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後來吸毒成癮難以自拔,就在人們都認為他廢了的時候,他入了教會,憑藉信仰的意志,戒掉毒癮,改邪歸正,最終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
1995年他的故事《慈雲山十三太保》被搬上熒幕。2017年5月12日上映的電影《毒.誡》,再次還原陳慎芝的傳奇人生。
1948年陳慎芝在廣州出生,兒時跟父母在澳門住了幾年,後來遷到香港居住。1965年搬往慈雲山,小學還沒畢業他就不想念書了,父母也拿他沒有辦法。那時生活環境窮苦,陳慎芝從小在暴力裡打滾,用他的話說,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喜歡打架,不會去想計劃騙錢,因為那很麻煩,直接動手一向是他的風格。
逐漸的,陳慎芝與高飛(李兆基)、貓仔等一夥青年因打架狠辣,漸起勢力,並雄霸慈雲山,號稱「十三太保」。
事實上,直到現在,陳慎芝都認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黑社會,他雖敢好勇鬥狠但心腸不夠硬,一次打劫抓到一個沒錢的學生,看樣子太可憐,最後只好給學生10塊錢坐計程車回家,沒想到學生走到街角就報警來抓我們,當時逃跑的那段路是又氣憤又緊張。那時的他覺得人不可靠,要更兇才不會受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黑社會組織「三合會」逐漸發展成為「新義安」和「14K」等幾個幫派組織,而與港島一海之隔的九龍城寨作為一處「三不管」的地帶,寨城裡隨處可見白粉檔。所謂白粉檔,就是一個一個的帳篷,不同的帳篷分屬於不同的社團。帳篷裡售賣白粉,15塊錢一包;也可以進入帳篷內吸食、注射,入場費是3毛或7毛。帳篷裡每天都死人,一天幾個。早上一來,把屍體抬出去,扔到藥行那邊,等待清理。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當時頗有名氣的青少年朋黨組織「慈雲山十三太保」被香港最大的黑幫之一「14K」招攬,以陳慎芝為首的成員,十六七歲就成為社團中的打手,並在指定的街區公然收取「保護費」,控制著白粉檔。
慈雲山十三太保成為警方關注的焦點,每一個人都曾多次被捕,帶著「厚重」的案底。雖然陳慎芝平時看上去不可一世,但那些年他經常生活在矛盾和掙扎中,作為帶頭大哥,卻又無法自拔。
焦慮之際,他偶然發現自己的兄弟李兆基在吸毒,震驚憤怒之餘,李兆基一句「華哥,我們沒有明天」, 加之內心不為人知的脆弱與孤獨,讓陳慎芝也開始了自己的吸毒史。起初,他全然不信這樣的粉末能夠控制自己,誰料一吸,就把他綁架了9年。染上毒癮之後,陳慎芝問自己明天還能活下來嗎?但毒品可以麻醉人的脆弱,讓人什麼都想不起來,什麼都不用想。
1970年父親臨終時對陳慎芝說:我救不了你,香港也救不了你,不如你去美國吧。陳慎芝回答:對不起爸爸,我有案底,沒法移民。父親去世後,在靈堂,他兜裡還揣著白粉。人前守夜,人後吸毒。
陳慎芝覺得自己不能一輩子做「道友」(吸毒者),正好看到有人福音戒毒成功(即依靠基督教信仰而非外物的力量戒毒的方法),也跑去聽耶穌。他在教堂時,李兆基正幫他買白粉。
1975年復活節,戒毒成功的陳慎芝受洗,正式成為信徒。此後他從事戒毒工作。
戒毒之後,有次需要住院檢查,陳慎芝恰巧碰到當年砍他手的頭目,那人一見他就立即逃走,陳慎芝拼盡全力猛追,截停對方時嚇得對方發抖,結果陳慎芝只是想向他道歉,「我信了耶穌,明白自己錯得好離譜,所以請你也原諒我。」這個經歷被劉德華參演的電視劇作為情節。
不久後,李兆基因吸毒藏毒被捕,陳慎芝給法官寫求情信,請求將李兆基判到自己所在的戒毒所戒毒。幾年後李兆基戒毒成功,但生計無著落,陳慎芝又介紹他進入TVB的劇組。
這期間很多人對陳慎芝產生了質疑,說他歪了十多年,只不過改變了兩三年,時間太短,所以他用時間來證明改過的決心,一直到現在。
1987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稱號,頒獎禮上他坦言非常後悔這麼遲才改邪歸正,而父親只能在天上看到他重新做人,現場母親泣不成聲。
2014年8月,與陳慎芝一起長大的兄弟「貓仔」陳振輝去世。貓仔是十三太保中「最打得」的成員,曾經手下過千,以自制斬刀砍人聞名。陳慎芝最感念貓仔講義氣,幾次打警察的罪都由他一人頂下。他也吸毒,然後跟著陳慎芝福音戒毒,新生後信奉了基督教,在老人院工作29年,直到終老。
2018年8月3日,陳慎芝在九龍灣百樂門設壽宴,到場賓客有黑道社團、宗教界、義工和戒毒服務社、知名醫生、警監會、演藝界、商界等各路人士。據香港媒體報導,社團方面,雲集了香港8個幫會:14K、勝和、水房、新義安、福義興、和義堂、和合圖、聯英社的前任和現任「坐館」(話事人)和「揸數」(財務主管),少有露面的元老,也紛紛到場。
回頭浪子,更能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