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提琴的製作者,談到提琴需要多少年後才能老化到最佳聲音。他們認為因情況和條件的差異而需要不同的年數,一般要二十到四十年,但有些很有名的提琴,具有好的音色和共鳴,歷經八十年還沒有進人它的最佳狀態。古提琴是提琴的祖先,所以這條規律顯然也適用於17世紀前後的提琴以及現代的提琴。
剛做好的新提琴可能具有好的音色和音量,但離它的最佳狀態往往還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年。所以只能說當它上了年紀和成熟之後會是個好提琴,將來能更自由輕快地振動,發出抒情甜美而又豐滿的聲音。年齡會使木製的樂器變得更加完美,所以古老的提琴,比新制的提琴具有高得多的身價。一個品質好的新提琴,等它老化後無疑會更優秀。老化提琴的所有部件和材料,特別是漆會隨年齡增長而日漸幹透,材料的組織結構變得稀疏而又堅固,組織空隙中可能充有空氣,使琴體更容易自由振動,振動能在琴板內廣泛傳播,微弱的能量即可產生綿延不絕的共鳴,具有更好的可演奏性。
提琴演奏者的經驗是年代和演奏都會改善樂器的品質,演奏可能是比年齡更為重要的因素。老琴如果在它逐年成熟的時期,未經連續而又具有活力的演奏,聲音的熟化將是緩慢的。但人的生命會有盛衰這是自然規律.每把提琴也會遭受到不同的經歷,所以提琴常常會被擱置在一邊,聲音的熟化過程處於間歇狀態。長時間未演奏或是拙劣的演奏技巧,就很難使提琴在短時間內變得更好。演奏意味著增長琴的聲學年齡,也是琴聲成熟的真正要素。有時即使十幾年不間斷地演奏,也不一定能達到目的。放置得年代久遠而沒有演奏的提琴,雖然材質老化也會對改善音色起到一定作用,但與不斷演奏的琴比較,聲音熟化還是遠處於幼年階段。即使制琴名家用極其老化的木材製作提琴,也不會發出經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有活力地演奏的琴那樣的聲音。一些收藏保管得很好的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老琴,全新而未演奏過,外觀也像剛做好的那樣。雖然它們的聲音是有力豐滿的,但仍然是新琴特有的聲音,至少要再演奏十年以上才會改善。一個新琴需要每天演奏十小時,不間斷地演奏十年以上,才會使琴的聲音逐漸成熟,顯然間斷演奏的琴可能需要幾十年。
古典提琴聲音的判斷也會帶有人們的主觀性,吸引某些聽眾的音色特徵可能正是另一些聽眾所批評的。琴聲的傳遠效果常是人們所關注的,試聽時注意於測試琴的共鳴。當然在大的音樂廳和廣場中演奏,提琴必須具有好的傳遠效果。琴聲的傳播必須在弓離開弦後,弦依然振動使提琴發出有力而又綿延的聲音,此時琴弦的振動不再受到弓的牽制和阻尼。多數演奏者認為運弓力度愈大琴聲會傳得愈遠,確實許多提琴可以用強的力度演奏,而且演奏者本人聽來也完全滿意,但是聽慣室內樂的聽眾,就不會因琴聲的洪亮和輝煌而有迷人的感覺。
雖然人們都肯定斯特拉迪瓦裡和瓜奈裡,以及其他著名提琴製作家的提琴,在音色和音量上都各有特色,但是具體到個人還是會偏愛某位製作者的琴。甚至於偏愛的原因並非聲學效果和製作工藝,只是因為製作者的名聲或產地的緣由。就如能夠演奏名琴是一些演奏者的奢望,其實使他們獲獎和成名的提琴,正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普通琴。
由於我們對於古琴原來的聲音沒有太多的感性知識,加上歷代眾多受人讚賞的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用了斯特拉迪瓦裡的提琴,從樂器華麗的琴聲中獲得了他們的名望,但幾乎沒人留下任何關於琴聲和個人見解的文字記載。即使他們寫了自己的傳記,也完全沒有描述和分析過提琴的聲音,也沒有一個字表示對他們的嘉獎。
近代對於斯特拉迪瓦裡琴的聲音的任何定義,都是根據目前尚存的數量很少的琴所作的帶有些主觀臆斷的揣測。又因斯特拉迪瓦裡的成就和名聲,19世紀初期的提琴製作和修理大師,除了對老琴作必要的修改以符合現代音樂發展的需求之外,還按照斯特拉迪瓦裡的琴板厚度,對許多古琴都作了修改。包括瓜爾內裡的小提琴,甚至於他本人的個別提琴也未能倖免。故對各位大師製作的琴進行音色特徵的相互比較,更因為這些不負責任的修改,變成了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