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 「音樂貴婦」大提琴

2021-03-03 創意盒子touchbox

音樂能傳遞人靈魂最深層處的情感,它用一種獨特的語言連接著演奏者和聽者。因為有音樂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更有意義。從8月份起,Touchbox將會陸續介紹一些世界各式樂器,讓我們走進音樂的殿堂,感受純粹的音樂之美。

大提琴,為西洋樂器,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下中音樂器。大提琴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感情,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有"音樂貴婦"之稱。

大提琴最初在義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角色: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奏中堅的作用。

自17世紀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裡埃利(Domenico Gabrielli)創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獨奏曲以來,已有不少作曲家專門為大提琴創作樂曲,如18世紀的維瓦爾第、塔爾蒂尼和萊奧等作曲家,都曾模仿小提琴協奏曲而為大提琴寫了不少協奏曲。後來在英國、奧地利與法國等地也相繼出現了義大利風格的大提琴協奏曲及其他樂曲。至於18、19世紀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作曲大師們,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寫作了大提琴獨奏曲、協奏曲和有大提琴聲部的室內樂,使這一樂器的性能與技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不朽的大提琴家(The Great Cellists,世界文物剛出中譯本)一書作者Margaret Campbell在書中的引言提到:「在從事研究的過程中……我所得到最重要的結論就是,巴哈的六首無伴奏組曲是每一位大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標。它們是演奏曲目的基石,許多人都承認他們可以花上一生的時間來學習並演奏這些組曲……。」的確,自從卡薩爾斯的演奏與錄音將這六首組曲復興,它們如今已經成為每位大提琴家皆試圖攀登的頂峰。巴哈這六首組曲應該是他在哥登(Cothen)擔任宮廷樂師時期(1717-23)的作品,這六首曲子巴哈皆採六樂章型式寫成--包括Ⅰ前奏曲、Ⅱ阿勒曼舞曲、Ⅲ庫朗舞曲、Ⅳ薩拉邦德舞曲、Ⅴ小步舞曲(或布雷舞曲、嘉禾舞曲)以及Ⅵ吉格舞曲。


1743年出生於義大利的鮑凱裡尼,不僅是大提琴的祖師級作曲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演奏家。他的這首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幾乎是每個學大提琴的學生必學的曲目,即使是在今天都還是最常演奏的一首大提琴協奏曲。就連布朗咖啡的廣告也拿來作為配樂,如今想起孫叔叔那句著名的:「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都會令人想起降B大調協奏曲,第一樂章一開始的附點音符,及大提琴流暢的快板。他對大提琴的技巧發展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尤其是在左手方面。他提高了大提琴的把位、拓寬音域到降B;對拇指的要求很高、發展雙音的技巧與快速音程。而這首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就是最好例子。正如當時法國知名的作曲家卡蒂爾(Jean Baptiste Cartier1765-1841)所說:「如果上帝要透過音樂與人類溝通,他會用海頓的大提琴協奏曲;但是,如果他想自己欣賞,他無疑會選擇鮑凱裡尼的音樂。」


此曲是海頓五十一歲時作品,傳說是為當時知名宮廷大提琴家安東.克拉夫特(Anton Kraft)所作。有趣的是這首曲子有將近一百年的創作者身分之爭,因為克拉夫特之子質疑說:「此曲並非海頓所寫,我的父親才是真正的作曲者!」不少學者也同意,因為樂曲中用到的高把位、雙弦奏法,都超出海頓當時的習慣用法。不過,到了五○年代海頓親筆手稿在維也納被找到後,再加上另一派擁海頓的學者找到一八○六年根據手稿出版印刷譜之後,這首作品的真正主人終於真相大白。

貝多芬一共寫了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在數量上或許比不上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但是在藝術成就上絕對不遑多讓。這五首作品分別是作品5兩首,作品69一首,作品102兩首。分別具備貝多芬早期,中期,晚期的特色。在這五首作品中,以第三、五號最為出色聞名。第三號在創作時間與樂曲性格都介於作品5與102之間。寫於1807-1808年,提獻給大提琴家同時是貝多芬的好友Baron Iganz von Gleichenstein,他同時有點像他的經紀人。當時這兩個人都愛上Malfatti姊妹,但是Gleichenstein抱得美人歸,而貝多芬卻失意情場,因此這首曲子充滿淚水與悲傷。由一段完美的旋律大提琴獨奏地拉出,展開了充滿羅曼蒂克的第一樂章,該樂章中有兩個重要的抒情的主題。詼諧曲的部份主題出現三次,分別再兩次中段(trio)的前、中、後。跟貝多芬自己的交響曲比起來,他的大提琴奏鳴曲在氣質上相當內省,寓意深遠。


阿貝鳩奈奏鳴曲也叫做琶音琴奏鳴曲,原本是為琶音琴(Arpeggione)這種樂器而寫。琶音琴或稱吉他大提琴,這是一種六弦的古樂器,此樂器現在可說漸被遺忘,但是舒伯特此曲為琶音琴留下最好的歷史文獻,也可以說是唯一的。由於琶音琴幾乎可說是失傳,近代這首作品經常被改編成弦樂器主奏,例如小提琴、中提琴或是大提琴,受到樂迷極大的歡迎。舒伯特一八二四年寫該曲時,正與艾斯特哈奇一家人在採裡次避暑,心情相當愉悅快活。而且當時他與伯爵公主卡羅麗娜也有緋聞傳出,在愛情的滋潤下樂曲當然優美動聽。另外,採裡次當地充滿濃厚的匈牙利風情,舒伯特也深深受到影響,喜歡上匈牙利風的音樂。在琶音琴奏鳴曲中,他在琶音琴這種又有吉他又有大提琴的樂器上,表現了奔放熱烈的匈牙利音樂個性。


這首a小調的大提琴協奏曲是舒曼一生當中唯一的一首同類作品。一八五○年十月,舒曼接受了杜塞多夫市音樂總監一職,高興地與家人前往履新,也就在這個時候,他以大約兩個禮拜的時間迅速地寫下了這首協奏曲。舒曼對大提琴的喜愛起碼可以追溯到一八三二年,我們從他一八四二年的鋼琴四重奏與五重奏,一八四九年的五首民歌風大提琴小品中可以窺見。這首協奏曲當時並未即刻出版,一八五四年,深受精神衰弱之苦的舒曼在病中藉由修改這首樂曲得到了慰藉。此曲於一八五四年出版,但直到一八六○年舒曼死後四年才舉行世界首演。


我們都知道布拉姆斯與巴哈、貝多芬合稱三B,他一生只寫過兩首大提琴奏鳴曲,第一號e小調作品38、第二號F大調作品99。這兩首作品無疑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經典作品。第一號完成於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即將完成時,當時布拉姆斯從克拉拉舒曼的別墅返回維也納,耗費三年的時間才完成。經過二十一年後,布氏又寫第二號。當時他已53歲雖青春不再但是音樂更加洗鍊,此曲與他的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差不多時間完成,當時他人旅居瑞士的託恩。第一號的三樂章中,第一樂章的重頭戲就是仿效巴哈賦格與藝術、貝多芬第五號大提琴奏鳴曲終樂章的賦格,布拉姆斯將大提琴與鋼琴的份量寫得一樣重,並沒有刻意凸顯大提琴而壓抑鋼琴的企圖,因此與其叫大提琴奏鳴曲,不如叫鋼琴、大提琴二重奏曲。


如果要從協奏曲的角度推薦一首入門曲,德弗札克的音樂有非常強的旋律性,建構在堅實的曲式架構上。近代樂派之的歐陸作曲家中,我最欣賞的兩位:史梅塔納與德弗札克,都對斯拉夫民族懷著深厚的情感,並勇於表現在他們的音樂中。於1895年完成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德弗札克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應聘前往美國紐約國民音樂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for Music)任院長職期間的創作之一,後回國轉任布拉格音樂院院長,才將這闋協奏曲題獻予本國的大提琴演奏家哈努雪.威漢(H. Wihan)。這首作品哪裡好聽?當然是旋律好聽,第二樂章的主奏大提琴以豐潤渾厚的音色,在中低音區裡遊走出故鄉之愛。而協奏樂團在德弗札克的筆下,則已脫離傳統協奏曲的陪襯角色,與主奏大提琴形成對等的地位。特別是樂團編制部份,更因為低音號與長號的加入,打破傳統只有法國號、小號的二管編制,讓整體的音響性有更壯觀的表現。另外,德弗札克汲取在美任教三年的經驗,將當地黑人靈歌的曲調結合波希米亞舞曲的節奏,成就出終樂章的迴旋曲式。

被奉為法國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聖桑,其作品總帶有一貫端正典雅的形式與樂思,瀰漫著濃厚的古典主義風。這首寫於1870年的a小調的大提琴協奏曲,在整體的架構上較其他的協奏曲來得小巧玲瓏,三個樂章不間斷的連續演奏,只須花得二十分鐘左右便可奏完。其中第三樂章的主題還與第一樂章重複發展,事實上,也可以視為一首超大型的單章樂曲。此曲在恪遵古典作法下,在方正小格局之下,謹守主從地位,給予主奏樂器寬廣的空間作技巧性的發揮。拉羅在這首曲子中,從開始的宣敘調,到恬美的間奏曲主題,再到哈巴奈拉舞曲快板節奏,充分擷取異國(西班牙)情調的素材。再者,拉羅對大提琴富抒情人聲的音色也掌握得相當好,並藉助管弦樂華彩豐富的配器,展現各個聲部均衡下的力度與美感。


作品編號85的大提琴協奏曲是艾爾加晚年之作(1918-1919年),這個時期的艾爾加,前有管弦樂曲「謎語變奏曲」名聞於世,在英國境內已是一位倍受尊崇的作曲家。原本就帶有陰沈性格的小調,在e小調以悲哀激烈的引導下,先是唱起莊重嚴肅的宣敘調作為開場。繼之發展的主題旋律又在大提琴抒情呢喃的中低音域裡遊走,如此強烈撼人的開場白,是這首作品最先吸引人的地方。再者,請聆者多多熟悉這首曲子,將會發現第一樂章的宣敘調是貫穿於整首作品的中心樂念,最後將會在第四樂章裡有完整的收束。至於詼諧曲與終樂章裡的花奏,則高度發揮技巧的精鍊度。而以和聲對位取勝的慢板,在抒情的曲調中不時存有一縷灰色的浪漫。單就旋律上,雖不如德弗札克來得煽情華麗,卻成功的在與協奏樂團的搭配合作上,贏得更深更濃更美的情感。

本文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ouchbox小創客

是面向3-8歲孩子家庭的藝術啟蒙課程,以線上視頻課+快遞到家的教具的形式,讓父母陪伴孩子在家輕鬆玩藝術。Touchbox小創客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發育特點、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不同特色,分別設置適齡主題。課程通過生活、自然以及文化三個版塊讓孩子對世界產生認知,另外通過講述不同的藝術形態、藝術流派和藝術家,達到孩子對藝術的感知。

關於Touchbox小創客年度課程,可點擊「閱讀原文」即刻了解。

相關焦點

  • 藝術 | 低音提琴:感受來自胸腔的共振~
    又稱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它是樂隊中音響的支柱,基本節奏的基礎。低音大提琴用於獨奏略顯單調,但一加入合奏中,則使整個合奏發出充實的音響與立體的效果,因而成為管弦樂、室內樂、爵士樂等所有合奏種類的基礎。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 根弦分別是E、A、D、G,為了避免在低音譜表上過多地加線,其音響比實際記譜低 1 個八度 。
  • 首屆「振音」國際低音提琴音樂節在長沙奏響
    70把低音提琴一同奏響《我和我的祖國》(央廣網發 李華平 攝)央廣網長沙7月15日消息(記者鄧文輝)7月14日晚,首屆「振音」國際低音提琴音樂節在長沙音樂廳開幕。來自中國大陸、美國等地的頂級低音提琴藝術家以及國內音樂院校低音提琴師生與音樂愛好者15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音樂會。
  • 音樂人文美,卓越中提琴——上音管弦系中提琴師生音樂會
    一、欣德米特  鋼琴與中提琴奏鳴曲 11之4第一樂章:幻想曲;第二樂章:主題與變奏Paul Hindemith solo sonate for viola Op.11, No.4Ⅰ. Fantasie: RuhigⅡ.
  • 小提琴顯臉大,中提琴顯臉小?一文教你分辨提琴家族
    圖片來源:《聽音樂——音樂欣賞教程(插圖第六版)》如此重要又廣受大眾喜愛的樂器家族,長得都很像,於是有的音樂愛好者就會以為:中提琴是大一點的小提琴,大提琴是再大一點的小提琴,低音提琴是再再大一點的小提琴。
  • 舒伯特《小夜曲》大提琴 1885
    舒伯特《小夜曲》大提琴
  • 龍崗提琴創意音樂節:弦樂之種 靜待花開
    2020年12月15日-17日,獻禮深圳·龍崗提琴創意音樂節在龍崗區天安雲谷11棟28層成功舉行。這是精心打造的一場高規格、高水平、高質量、極富創意的提琴音樂文化盛宴,是在深圳的微涼冬日,播撒下的一顆弦樂之種,靜待花開。高規格的提琴音樂文化盛宴。
  • 我的中提琴情緣丨回憶與沈西蒂學習中提琴的往事
    沈老師對我的耐心教導,給我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再加上我自身的不懈努力,第二年,我便考取了上海音樂學院。「文革」結束不久,上音的中提琴教學正處在重新起步階段,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現在國際上很常用的中提琴練習曲那個時候學校裡都沒有。為了給同學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沈老師四處尋覓來許多中提琴的磁帶、唱片和樂譜,學校邀請來不少中提琴專家,大大提高了中提琴學科的水準。
  • AArt贊助鳴謝 年代提琴
    年代小提琴 演奏吳彥主(左一)關於年代提琴年代提琴始於1988年(前身是「宸舫樂器」),於1996年正式成立年代樂器有限公司。公司以組織培訓、演出教育、承辦活動、銷售代理為一體,只為將更高品質的音樂帶給廣大音樂愛好者。
  • 提琴之都,愛樂之城
    1984年,李書抓住全國工業體制改革的機遇,與上海提琴廠籤訂了為期10年的聯營協議,溪橋提琴廠變身為「上海提琴廠泰興分廠」。此舉成為溪橋提琴產業騰飛的起點。為了這次合作,李書一個月內跑了11趟上海,把提琴生產的近200道工序的價格背了個滾瓜爛熟。1995年1月,發展壯大的溪橋樂器廠正式獨立,不用再跟上海提琴廠四六分帳。當年,它就成為國內第一大提琴生產商。
  • 中國愛樂青少交低音提琴導師張師銘|「大器晚成」的藝術人生
    導師面對面 張師銘中國愛樂樂團低音提琴演奏家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低音提琴聲部導師曾用名:張師帥。16歲開始學習低音提琴,師從於湖南廣播交響樂團楊振安老師,2001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師從於中國低音提琴協會主席侯俊俠教授,05年畢業後任職於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樂團。
  • 傅永和:扛起臺灣低音提琴大旗的音樂家
    >越 聲  前不久,臺灣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現任臺北藝術大學、東吳大學及實踐大學副教授的傅永和來上海音樂學院與同行交流,聊天中得知其花費多年精力而「打磨」出來的改編版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低音提琴版本,一經出版,由於適合低音提琴演奏,即刻成為中國眾多低音提琴音樂比賽的指定曲版本。
  • 名家經典:大提琴&低音提琴 7張專輯大禮包
    > 特別推薦名家經典7張專輯:大提琴&低音提琴大禮包
  • 為低音提琴刷存在感
    2011年,他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自創校以來第一位獲得該學院協奏曲比賽第一名的低音提琴演奏家; 2013年,獲得美國路易斯維爾樂團國際弦樂協奏曲比賽第一名;同年,在全美教師聯盟弦樂比賽中一舉拿下成年組低音提琴第一名和弦樂總冠軍的好成績,成為該組織歷史上第二個獲得該獎項的低音提琴演奏家。
  • 【3.15】當小提琴邂逅中提琴
    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1997年被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授予音樂博士學位。先後師從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黃曉同教授和享譽世界的指揮大師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現任貴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指揮系主任、上海歌劇院首席指揮、青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他的指揮風格簡明自然富有靈性,如火的激情與深刻的理性渾然天成,極具藝術張力和現場感染力。
  • RAM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青年提琴演奏家蔣文瀚 | 瑞茵導師介紹 Strings弦樂篇
    蔣文瀚,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AM)碩士,中國國家大劇院(NCPA)管弦樂團演奏家。
  • 「中提琴魔女」和「五弦」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因此,李自立教授的小提琴協奏曲隨即被他自己改為為五弦中提琴而作的協奏曲。由中國人譜寫的世界首部《五弦中提琴第一協奏曲(和)》由此誕生。楊依諾老師介紹說,五弦中提琴音域非常寬廣,有高音有低音。她想讓更多人知道有這樣的樂器,想把它推廣到國內外的各大音樂學院,使之成為獨特的一個專業,練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學生都可以選修這種樂器,手的機能能在短期內迅速提高,並可以涉足更廣的曲目量。
  • 曹氏提琴 | 中提琴青年演奏家
    中國的青年中提琴演奏家1、沈子鈺1998年生,中國河南人,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專科學校學生,師從盛利副教授學習中提琴。2013年4月,獲第11屆特蒂斯國際中提琴比賽得第一名,入選2013年上海文化新人榜。
  • 鋼琴&大提琴,從現代走向古典,一對拆不散的音樂搭檔
    這一次The Piano Guys來到了蘇格蘭北部的高原,開展他們的藝術之旅!
  • 長沙首屆「振音」國際低音提琴音樂節完美落幕
    視頻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攝製)  星辰在線7月1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在低音提琴齊奏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校歌《擁抱明天的輝煌》的悠揚琴聲中,為期三天的長沙首屆「振音」國際低音提琴音樂節正式拉上了序幕。7月16日晚,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在長沙市第十一中學音樂廳內舉行。
  • 古典發燒友必備|名家經典:大提琴&低音提琴 7張專輯大禮包
    特別推薦名家經典7張專輯:大提琴&低音提琴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