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是現代提琴中最早面世及被採用的,它的四條弦是C 、G、D、A,較小提琴低五度,較大提琴高八度。除了本身的尺寸不定,直接影響了演奏的技術,音域又夾在大小提琴之間,而最致命的是由十七世紀開始,最重要及最普遍的室內樂合奏,乃是由兩把小提琴配一把大提琴的三重奏鳴曲,中提琴因無用武之地,漸漸的差不多被作曲家們完全遺忘了,偶爾被採用,也不過是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
在悠久的歲月間,中提琴只擔任強化管弦樂低音的任務,演奏內聲部的和聲,直到近代,才開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過門樂句,而且有時也擔任獨奏樂器,其略具鼻音感的音質,給人一種悲悽沉重的感覺,中提琴雖然缺少小提琴的溫軟音色,卻具有獨特的表情和相當豐富的音質。
本文由琴界·曹氏提琴(中國)直營店安老師提供,歡迎閱讀。
演奏中提琴雖然看起來和小提琴很接近,實際上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弓法。由於體積變化,因此演奏中提琴對體能要求更高。(據說小提琴師練習幾個月中提琴後再演奏小提琴會有很大進步。)
中國的青年中提琴演奏家
1、沈子鈺
1998年生,中國河南人,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專科學校學生,師從盛利副教授學習中提琴。2013年4月,獲第11屆特蒂斯國際中提琴比賽得第一名,入選2013年上海文化新人榜。
沈子鈺4歲時開始學小提琴,小時候練琴每天五六個小時,沒有動漫、很少上網,因為時間實在不夠用,專業課、練琴、還要自學德語。」
2012年3月,14歲時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第六屆Johansen國際青少年弦樂比賽中榮獲中提琴第一名。
2012年11月,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辦音樂會。
2013年4月,在英國舉行的第11屆特蒂斯國際中提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創造了以最小年齡參賽並摘得這項世界中提琴領域最權威大獎的紀錄。
2、梅第楊
出生於1994年11月,5歲學習小提琴,2005年7月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師從王紹武學習中提琴。2012年6月,梅第楊在第40屆美國國際中提琴學會青年藝術家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並獲得新作品演奏和最佳音樂兩個單項獎;2012年8月,梅第楊在波蘭PILA音樂節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奧地利克拉根福舉辦的第19屆勃拉姆斯國際音樂比賽中,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生梅第楊以7個滿分贏得了中提琴比賽第一名,成為該項比賽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19日晚,載譽歸來的梅第楊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匯報音樂會。匯報音樂會曲目包括勃拉姆斯的《F小調中提琴與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中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潘德列斯基的《中提琴華彩》、威廉·沃爾頓的《D大調中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3、楊璟
楊璟4歲學習小提琴,啟蒙者為廈門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曾依文,6歲開始登臺演出,隨後就讀於廈門音樂學校,師從郭淑敏教授和林應龍教授。
旅歐小提琴、中提琴家,鼓浪嶼人,福建省第一位中提琴家,26歲成為德國一流樂團最年輕的首席--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中提琴副首席,後任教於廈門大學3年,專輯有《音樂·時光·鼓浪嶼》,演出遍及30多個國家,獲得多個中提琴國際比賽獎項,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和奧地利國立莫扎特音樂學院,並全部獲得獎學金和最高榮譽獎。
楊璟在中外音樂大賽中連獲大獎,曾多次獲得全國小提琴比賽大獎並攘括福建省和廈門市小提琴比賽的第一名,獲得多個中提琴國際大賽獎項,
如:
英國 Althur Bliss 作品比賽第一名;
英國 Sir Edward Cooper Prize 四重奏比賽第一名;
德國 Bodensee 國際中提琴比賽第二名;
奧地利 Lionel Tertis中提琴比賽第二名;
斯洛維尼亞 Bled 中提琴國際比賽第二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