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奏家公開課系列(二十五)
主講人:趙喆
時間:12月15日14:00
地點:浙江音樂學院國樂廳
(6A樓CB215)
【本期內容】
20世紀初,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碰撞融合,民族器樂在綜合傳統絲竹樂隊和吹打樂隊的基礎上,通過吸收西方交響樂隊的編制模式,產生了民族管弦樂隊的演奏形式,並隨之有了低音聲部的概念。
本次講座將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的闡釋和淺析,讓大家對低音提琴(革胡)有新的認識及思考,並期望有些許收穫。
一、低音樂器在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二、低音提琴(低音革胡)在中國民族管弦樂隊合奏中的應用技巧
三、低音提琴與低音革胡運用之異同
【主講人介紹】
趙喆,山西太原人,旅法低音提琴和室內樂演奏家。法國Mardi grave低音提琴協會理事,法國那博納音樂學院客聘教師,曾就職於法國柏遼茲大劇院交響樂團,土魯斯MUSICA交響樂團,法國佩皮尼昂地中海交響樂團等。曾就讀于于法國佩皮尼昂國立音樂學院,大那波國立音樂學院和裡昂國立音樂學院,師從前巴黎國立音樂學院教授,柏遼茲大劇院交響樂團低音提琴聲部首席Jean Ané, 法國裡昂國立音樂學院教授,巴黎歌劇院交響樂團低音提琴聲部首席Bernard Cazauran,室內樂教授NATHALIE, YANNICK CALLIER 等。
在世界各地舉辦多場獨奏重奏音樂會,參加眾多大型音樂節及樂團音樂季,如義大利LUCCA國際低音提琴藝術節,法國聖·西讓國際低音提琴藝術節,法國裡昂室內樂節等。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各地音樂廳,巴黎歌劇院、裡昂歌劇院、土魯斯大劇院、萊比錫歌劇院、斯美塔納音樂廳等,被法國報社《INDEPENDENT》報導,被稱為「令人難忘的低音」。
積極推廣和傳播中國民族音樂,曾在法國那波拿音樂廳舉辦中國元素之—蒙古風格專場音樂會,卡薩爾斯音樂廳演奏《陽關三疊》等獨奏作品,並積極探尋與民族樂器的合作,與著名古箏演奏家劉樂合作一些列中外曲目,如《戀春風》《弦上探戈》等;團隊委約法國作曲家VINCENT VAWELET,創作一套以揚琴、竹笛、二胡、民族打擊樂與低音提琴合作的室內樂組曲《西行遊記》。積極使用及推廣我國特色低音樂器革胡,運用於獨奏重奏樂隊合奏中,並指導學生演奏革胡四重奏《二泉映月》《良宵》等中國作品。
工作後參與演出學院一系列重要演出,國家大劇院專場音樂會,中東歐16+1專場音樂會,世界教育大會開幕式音樂會等。並參與多項國家藝術基金,省市級科研項目。
【講堂介紹】
中國傳統音樂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讓普通民眾走近國樂、了解國樂,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立足公益事業,依託優質師資資源,傾情打造「國樂講堂」品牌。
「國樂講堂」以「弘揚傳統文化,普及國樂精髓」為宗旨,由著名笛子演奏家、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主任杜如松全力主推,開設有「名師講座」和「青年演奏家公開課」兩個系列,每期精選一個主題,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或由國樂系教師主講,免費向社會公眾及廣大國樂愛好者開放。
【講堂須知】
一、請勿將食品、飲料、塑膠袋及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帶進場內,場內禁止吸菸和進食。
二、為免影響講座效果,請至少提前10分鐘入場,並將手機置於無聲狀態。遲到或中途臨時離場觀眾,須由工作人員在適當時候安排進場。
三、講座期間請不要大聲說話,帶小朋友的家長請照顧好您的小孩,以免影響其他觀眾。
四、未經許可,場內不得攝像和錄音,請勿使用閃光燈等發光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