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發達國家承認失敗!國王親自道歉,終為「群體免疫」付出代價

2020-12-28 海峽要聞

作者:影覓

編輯:枯木

目前,歐洲的整體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依舊不容樂觀。隨著冬季傳染病高發季節的到來,很多歐洲國家已經陷入到第二波疫情之中,德國,義大利等國家更是在自己國內新冠疫情形勢不斷惡化的當下採取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試圖阻止新冠病毒的大規模傳播,但是瑞典卻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歐盟整體疫情防控的最大弱點。

01瑞典一直拒絕採取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在新冠病毒大規模傳播的當下,瑞典政府卻一直拒絕在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上採取強硬態度。在歐盟國內大部分國家都對疫情防控方面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瑞典卻依舊我行我素地拒絕和歐盟整體的政策同步。這直接導致瑞典很有可能會成為歐盟整體防控的最大弱點。

瑞典政府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極少數的正在推行所謂的群體免疫政策的國家,但是這也直接導致瑞典是歐盟內部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在參加記者採訪時更是公開向瑞典民眾道歉,他承認瑞典的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失控,而所謂的群體免疫政策也已經完全失敗,瑞典人民正在承受他們不應該承受的痛苦。

02瑞典正面臨嚴重的新冠病毒

從當前統計的數據來看,瑞典國內的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經達到36.7萬人,瑞典的新冠病毒總確診比例數量已經是所有北歐國家中最多的。這也證明瑞典政府所推行的群體免疫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如果瑞典政府不積極改變自己的政策,那麼在未來只會有更多的瑞典人因為病毒感染而失去生命。

其實,瑞典是有進行強力封控措施的基礎的,畢竟瑞典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瑞典政府有著非常充裕的財政預算,如果他們願意積極改變自己在原先政策上的錯誤,按照其他歐洲國家那樣進行強硬的疫情防控,瑞典國內是有可能發生轉機的。不過以瑞典政府的態度來看,絕大部分的瑞典人民也只能期待疫苗的到來。

03疫苗有可能也靠不住

但是在當前,疫苗很有可能也拯救不了瑞典人民。例如輝瑞公司所研發的疫苗已經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現象,這給疫苗的整體研發和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瑞典人民想要依靠疫苗來解決其國內的新冠病毒是完全不現實。

雖說瑞典國內也有著不少的反對聲音,希望政府可以採取強硬的防控措施,但是這些聲音最後都被瑞典政府無視。瑞典已經走上一條不歸路,而如果政府不及時醒悟,那麼未來的瑞典只會陷入到更絕望的困境之中。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要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成都廣播

相關焦點

  • 瑞典承認群體免疫破產,崇洋跪美的公知臉疼嗎?
    近日,在接受本國電視臺採訪時,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終於正面承認群體免疫破產。作為全球第一個宣布實施群體免疫且執行最徹底的發達國家,瑞典一度被西方奉為「抗疫模範生」,並高居福布斯公布的「世界百大抗疫最成功的國家」榜首。
  • 瑞典國王承認抗疫政策失敗:很多人都沒來得及與死去的親人告別
    據《倫敦經濟》等多家外媒報導,瑞典國王當地時間16日在年度聖誕節講話中承認,瑞典的抗疫政策是「失敗的」。據報導,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在講話中稱,瑞典當前狀況非常困難,很多人甚至沒來得及與死去的親人告別。他說:「我認為我們失敗了。我們的死亡數字很高,這很糟糕。這是我們所有人都要承受的事情。」
  • 瑞典疫情開始肆虐,宣告新冠群體免疫失敗,付出慘重代價才醒悟
    瑞典群體免疫失敗疫情的形勢遠比第一波疫情要來勢兇猛得多,很多歐洲國家不得不採取封禁措施,但顯然現在為時已晚,疫情的蔓延讓歐洲很多國家手足無措。其中歐洲的一個國家瑞典對待疫情的方式格外不同。之前瑞典遭受疫情的衝擊下選擇「群體免疫」,這一方式當時受到很多歐洲國家大力推行。
  • 群體免疫?這個國家不僅死亡人數北歐最多,經濟數據也十分難看
    但從3月開始,確診數開始隔天翻倍,在這樣的情況下,地處北歐的瑞典酒吧繼續營業、學校繼續上課,娛樂場所繼續開放,實行「群體免疫」了!而這時,全球約有45個國家在防疫隔離。半年過去了,瑞典的群體免疫效果到底如何呢,數據說明了一切。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約60%的英國人將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派屈克的預測,即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英國政府做此決定是因為判定本國疫情「遏制」階段失敗,已經進入「拖延」階段,疫情暴發不可避免。
  • 「深度」拿公眾安危「玩輪盤賭」的群體免疫,在歐美還有多少信徒?
    【環球時報記者 紀雙城 陳雪霏 張蕾 李司坤 張松】「用群體免疫來阻止新冠肺炎疫情是『不道德的』」「採取群體免疫這種做法被證實是不可行的」「與群體免疫相比,疫苗才是安全得多的辦法」。連日來,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還是各國主流防疫專家,都對群體免疫的說法進行了全新的批駁。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根據英國的醫學顧問瓦蘭斯說群體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一種疾病免疫時,他們就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護。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而且他會縮短傳染病的整體時間,減少疾病對生產力的影響時間。這個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少爭議。
  • 鍾南山稱群體免疫行不通怎麼回事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
    群體免疫行不通針對新冠肺炎的防控,鍾南山表示,現在應該考慮迅速發展疫苗。疫苗是人為的,接種免疫的辦法不能靠大多數人得了這個病以後產生群體免疫,這個方法行不通,付出的代價和犧牲太大,所以要進行人為幹預。無症狀感染者主要來自兩處,大多數有傳染性鍾南山介紹,中國重視外來輸入,特別重視沒有症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 國家群體免疫,病毒競爭上崗
    來源:周密金融密金融,一切只為您,從來無二心!版權: 作者 高翼 黃子榮 編輯 姚書恆 出品 遠川研究所醫藥組 來源 遠川商業評論聖誕節前的倫敦,像極了此前春節時的武漢。從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淪為全球笑柄的「群體免疫論」,到首相鮑裡斯中招,3月份首次宣布進入防疫新階段以來的大半年,英國政府一直顯得束手無策。當然,這裡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但從醫學角度來講,實行群體免疫,基本上就是給病毒創造了一個巨型的培養基,相當於給新冠病毒創造了一個極好的變異條件。而這也是科學界批評歐美政府抗議不力的一大主要論點。
  • 英國承認讓國民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
    原標題:英國首席科學顧問:讓60%人口感染,以獲得群體免疫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Sir Patrick Vallance)13日就英國政府將疫情高峰延緩至夏季,希望以此獲得「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策略進行了解釋。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賭命?疫情之下的魔幻之舉!
    依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群體免疫是指當人群體中的很大比例因接種疫苗而獲得免疫力或對某種疾病產生免疫時,可為其他易感人群提供保護,從而打斷疾病「人傳人」的接力賽,感染就此中斷。雖然在過去缺醫少藥的落後年代,人類只能通過群體免疫主動感染病毒來控制傳染病。
  • 歐洲現狀已證明群體免疫失敗,歷史上他們面對瘟疫,都採取啥決策
    新冠病毒出現之後,人類似乎普遍有一個這樣的認知:歐美國家對它的重視程度並不高,甚至採取放任狀態,期待獲得群體免疫來戰勝病毒,但比較可惜的是,歐洲現狀已經證明群體免疫失敗了。如果說這就是歐美國家對待瘟疫的態度,那我們很難理解過去那種科技不發達時代的歐洲國家會是如何應對瘟疫的。
  • 從「群體免疫」到「壓平曲線」 ——歐美國家的抗擊新冠之路
    群體免疫,是一種間接的傳染病保護形式,當很大比例的人口通過無論是以前的感染,還是接種疫苗,對感染產生免疫力,從而為沒有免疫力的人群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從定義我們可以得出,群體免疫的獲得,主要通過自然感染並康復和廣泛疫苗接種來實現。由此可見,群體免疫和疫苗接種二者並不是對立的概念,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 倪安東承認出軌:目前正在付出代價
    倪安東在臉書上承認出軌我正在處理及面對這一切的代價,懇請大家給我的家人一些私人空間。謝謝。」  倪安東和管罄上月結束《千面惡女》演出後赴美旅遊,兩人都剛好在美國打卡,曖昧情因而曝光。  根據親友爆料,倪安東老婆Vivi在他手機看到與管罄的接吻、十指緊扣照片,深覺心灰意冷,當時親友替Vivi打電話向住美國的倪父母求證,父母證實管罄到家中拜訪。
  • 瑞典專家後悔不「封鎖」,群體免疫策略可能失敗
    雖然當時很多專家都批判群體免疫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比如疫苗還沒研製出來,貿然進行群體免疫,可能是在拿民眾的生命在開玩笑,很多人會因此喪命,但瑞典卻壓根沒怎麼當回事。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別人的事情終歸要別人來處理。
  • 國外疫情二次暴發,又想通過「群體免疫」防治?不可能
    但與此同時,「群體免疫」的論調在國外再次抬頭。 10月4日,來自哈佛、牛津和斯坦福的三位流行病專家聯合起草了《大巴靈頓宣言》,向各國政府呼籲改變現行的封鎖防疫政策,採取群體免疫的策略。在《宣言》官方網站上,已有超過1.5萬名科學家和醫學人士籤名。
  • 「群體免疫」的前世今生
    自由主義在英國長期佔據主流,在這種思想傳統中,英國的政策制定者習慣於從勞動力的生產與再生產的角度來考慮針對老、病、殘等弱勢群體的政策。自由主義漂洋過海,傳播到美國,美國的經濟社會制度與英國如出一轍。由此不難理解「群體免疫」之說發端於英國,又事實上實行於美國。美英兩個典型的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都損失慘重。
  • 臺灣必須為「獨立」付出代價
    蔡英文企圖用這種最廉價的方式宣告「中華民國(臺灣)」獨立,難道不必付出代價?免費的實質臺獨實質臺獨被認為是臺灣運動獨立的派別之一,它與臺獨派一詞有重疊之處,但差異在於「實質臺獨」並不堅持以「臺灣國」或「臺灣共和國」之類的稱呼做為「國號」、也不堅持切斷臺灣與「中華民國」的連結,但須以「中華民國(臺灣)」與大陸發展對等的外交關係。
  • 全球戰疫·洞勢丨英國抗疫的問題不在「群體免疫」而在實力
    雖然首相和兩位科學家並未在記者會當場釋放這一信息,但政治評論家羅伯特·佩斯頓(Robert Peston)撰寫的新聞和首席科學家派屈克·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接受電視採訪時的回答,都印證了「群體免疫」概念確實存在於鮑裡斯政府的防疫政策表述中。而且從瓦蘭斯當時的措辭來看,「群體免疫」是可以被解讀為一種政府策略的。此舉在英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