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夏天,離不開躁動的荷爾蒙,也離不開燃炸的音樂。
心心念念的《樂隊的夏天2》終於回歸了。
想必不少人的記憶瞬間都被拉回到那些被中國頂尖樂隊炸翻的夜晚。
其實,在等待樂夏回歸的這段時間,香玉默默地入了一個新坑。
被觀眾們戲稱為「少年版樂夏」。
甚至比樂夏更加青春、更加熱血。
就連去年錄樂夏錄到一半就要回家睡覺的樸樹老師,都對它格外青睞。
原計劃只做三期的嘉賓,後來沒忍住續約了整季。
能吸引樸樹老師主動加班的節目當然不簡單。
對音樂綜藝格外挑剔的香玉也是一集入坑,兩集就嗑得停不下來。
它就是今年夏天最令人驚喜的寶藏國產綜藝——
《明日之子 第四季》
明日之子系列選秀綜藝。
2017年第一季橫空出世,讓素人選手毛不易一夜成名。
此後的二三季,在大量同質化偶像選秀節目的衝擊下有些沉寂。
誰知到了今年的第四季,又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熱搜榜單常客,朋友圈刷屏。
連豆瓣評分也飆升到了8.7分。
這季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擯棄了過去偶像團體式的選拔標準。
而是購買了韓國綜藝《超級樂隊》的版權,採用了組樂隊的模式。
招募一群有音樂才華的年輕人,通過層層組隊選拔,最終產生一支5人組超級樂隊。
同時,節目也增加了一些獨特的色彩,主打少年漫畫式高校樂團。
畫風中二又熱血。
於是,評委們不再被叫作評委,而是被稱為教授、主任。
教導主任是二手玫瑰樂隊的靈魂人物梁龍。
別看他笑稱自己是搖滾界的美妝博主。
實際上,二手玫瑰開創了將東北二人轉與現代搖滾樂相結合的獨特風格,在國內搖滾界擁有極高的地位。
客座教授是樸樹。
華語樂壇永遠的音樂詩人。
他創作的《白樺林》《生如夏花》《平凡之路》……首首都是經典。
唱作教師是鄧紫棋。
一首《泡沫》唱紅了大江南北的樂壇新生代小天后。
不僅鐵肺能唱,還能親自作詞編曲。
器樂教授是郎朗。
路人皆知的世界著名鋼琴大師。
再加上歐陽娜娜和周震南,以實習教師的身份參與。
資深前輩保障音樂性和專業性,同齡藝人負責溝通和氛圍。
這樣的音樂學院在哪裡,香玉也想去!
一個好看的選秀綜藝,除了導師,關鍵還得看選手行不行。
當然,這裡的選手們也不再被叫作選手,而是被稱為同學。
如此稱呼,也是因為他們與過去男團選秀中的練習生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極少部分人有過參賽或者出道經歷,大部分都是就讀或畢業於各大音樂高校的00後。
有著更好的音樂素養。
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加野生、更加稚嫩。
未被娛樂環境和商業規則馴化。
樸樹老師都直接在節目中表示,少年們懵懂又青澀的樣子最可貴。
看過節目的網友也紛紛感嘆:
這滿屏粗糲而真實的少年感,才是自己嗑到上頭的真正原因。
的確,滿溢出屏幕的少年感就是《明日之子4》區別於同類節目最大的魅力。
同學們的言行舉止,很少年。
他們不像被經紀公司培訓過的練習生,妝容精緻、乖巧得體。
也不像善於偽裝的社會人那般講話圓滑、行事謹慎。
而是把青澀而真實的自己,無所畏懼、毫無保留地展示給世界。
有一位表演說唱的同學。
年紀雖小,可出場氣勢兩米八。
明明唱錯了音,臉上的表情還是要硬撐著拽到不行。
但被專業老師一指點,又乖乖點頭虛心接受了。
他的拽,不是剛愎自用、目中無人,而是少年們常有的耍酷和要強。
難怪鄧紫棋給他取了個「奶拽」的別名。
拽,是堅持自我、充滿自信的「拽」;
奶,是虛心求教、好學可愛的「奶」。
有一位挑戰原創的同學。
竟然因為對分數不滿,抗議音樂創作太商業化,表示要退賽。
這是香玉在任何一個選秀節目中都未曾見過的情景。
雖然不夠成熟的想法和不夠妥帖的措辭都為他招來了非議。
但這樣一頭熱血、甚至有些愚蠢的自信,這樣驕傲倔強、甚至有些執拗的堅定。
難道不都是少年時期特有的衝動和魯莽。
既然有不解、有不同,就讓火花肆意碰撞。
同學們的音樂表演,很少年。
我們看韓國原版《超級樂隊》,或是看《樂隊的夏天》,看的都是成熟的樂手歌手們同臺炫技、切磋比拼。
他們大多已形成強烈的個人風格,有時前奏一響就知道是誰。
但我們看同學們玩音樂,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些拙劣。
但妙就妙在那一份突破定式、敢於嘗新的「玩」。
有位鼓手自己突發奇想改裝樂器。
給平平無奇的電鼓加上了燈光效果,還連上電子打擊墊控制器。
將環境中的各種音效事先錄進控制器中。
一打起鼓來,燈光效果眼花繚亂,各種奇特聲音交織在一起。
有位同學專業學的嗩吶,可以說是最民族、也最有侵略感的樂器。
一般人很難想像它能如何與流行音樂融合在一起。
但他卻用嗩吶演奏起Alan Walker的電音金曲《The Spectre》。
效果炸翻全場,好聽到屏幕裡外的人都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教導主任梁龍看到這裡既心酸也欣慰。
二十年前,他也曾嘗試過把嗩吶融入搖滾,但卻沒人在意。
此後一直在爭議中繼續各種嘗試。
最終將民族音樂風格和搖滾完美結合,驚豔世界舞臺。
在這裡,香玉仿佛看見兩代年輕人拒絕束縛、勇於嘗試的一次交接。
同學們之間的友誼羈絆,也很少年。
沒有成人式的防備和試探,而是輕易地打開心扉、互相信任。
選擇隊友時,不會考慮什麼利益得失,只要意氣相投就是朋友。
鍾意誰就拿著喇叭大喊:同學我喜歡你。
接受「表白」的人就會直接回應:我也喜歡你。
另有所屬的人也會直接拒絕:不好意思,我選擇了別人。
沒有那麼多猜來猜去的套路,也不需要互看眼色的心機。
他們選隊友的過程,被網友們戲稱為大型組CP現場。
但對他們來說,這可不只是在胡亂地組CP。
這些素昧平生的少年,通過簡單直白的你來我往,打破了隔閡和陌生。
也許只是因為有著相同的音樂喜好,也許只是在表演時被對方的風格打動。
甚至可能只是因為對方和自己一樣,在表演時會有甩頭髮的小動作。
這在他們眼中,就是緣分和默契。
不必拔高說他們是高山遇流水的知音。
少年人的友誼就是如此純粹,能玩到一起,就是朋友。
我們在節目中看到了少年表現真實的自己,並勇敢和世界交流碰撞。
看到了少年踐行自己的音樂想法,嘗試藝術的無限可能性。
也看見了少年既有自己的個性和稜角,也渴望與陌生人的溝通和友誼。
他們既堅定真實的自我,也擁抱未知的可能。
這一切,都源於寶貴的少年心性。
一個人要有少年感,年齡和外型確實有天然的優勢加成。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對容顏漸變、閱歷增加的成年人來說,很難實現。
可眼角已經生了細紋的樸樹,身上的少年感依舊強烈。
他曾在《大事發聲》的錄音室邊唱邊哭;
也曾在《跨界歌王》的舞臺直言來賺錢;
還在《樂隊的夏天》錄製時到點回家睡覺。
這些言行看似不合時宜,卻也是不肯虛與委蛇。
不願說場面話,不願做違心事。
是對外界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看法。
人們都說他像個少年。
只是有點擰巴,拒絕了和外界的交流。
但香玉覺得不然。在節目裡,他尋找著新鮮的未知,期待著有趣的碰撞。
還坦言,自己來這裡的目的就是為了弄明白,今天的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
遇見打動自己的同學,也會搶著話筒說話,站起來追上去提建議。
少年感並不獨屬於生理上的少年。
歲月對容顏和人生的饋贈雖然不容拒絕,現實的複雜和利益的計算雖然難以避免。
但若忠實於自我並且擁抱未知的可能。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顆永遠朝氣蓬勃的少年之心。
關於少年感最好的形容,也許可以用上節目中一個同學談及樸樹時的比喻。就像是一顆獼猴桃。
有著鋒芒畢露、不願妥協的表皮。
內裡卻是一顆翻騰湧動、飽滿生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