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自己用盡全力,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2020-12-22 樂觀的生活TT

有一些父母很疑惑,原本挺好的孩子突然就變了,處處跟自己對著幹。有的孩子甚至把拳頭揮向了父母。孩子的變化讓父母們猝不及防,他們想不明白,為何自己用盡全力,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你家也有這樣的問題孩子,如果你也感到困惑想找到答案。那麼,建議你看一看央視攝製的紀錄片《鏡子》。片中為我們講述了三個問題少年和他的背後家庭的故事。

家明:16歲,準備上高一,輟學一個月。成天在家上網玩遊戲,不願意去上學。

張釗:18歲,高三學生,早戀,輟學4個月。他把父母趕出家門,自己跟女友住在家裡。

澤青:14歲,初二學生,輟學兩個月。他整天在家上網下軍棋,不願去上學。這些父母說起孩子,都怕被毀掉,於是把孩子送進特殊學校,希望經過三個月的改造,孩子們能脫胎換骨。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問題少年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家明的父母一直想把他們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說起父母對自己的控制和傷害,家明淚流滿面。他說,他想做背包客,就是想證明自己離開父母也能克服困難。

張釗說,父母總說他沒膽。所以他在高二下學期,把所有父母認為他不該做的事都做了,包括踩三條高壓線、逃學、上網、搞對象。他想用行動表示沒啥事是他不敢幹。

澤青說,父母總跟他說家裡沒錢,家裡很窮。一直跟他灌輸除了讀書別無出路。這給了他很大的壓力。父母總是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張釗的父親一直認為,早戀才是孩子變壞的真正原因,其他的都是藉口和謊言。

孩子們總是希望被看見,被理解,被重視。他們就會用更激烈的方式,去刺激、輟學、上網、談戀愛,去不斷挑戰父母的底線。他們希望這樣父母能重視他們,看見他們。只可惜父母只看到他們的叛逆,只想著去改造他們。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它將忠實地照出父母和家庭的樣子。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堆問題。父母比起孩子,更應該接受教育的其實是父母。只是讓人無奈的是,很多父母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

家明的父母一直堅持不讓孩子去做背包客,是為孩子好。是對孩子負責並沒有錯,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之所以有做背包客的想法,這是他們給的。因為孩子不想被他們控制,才一心想要證明自己。澤青的父母在給兒子的信中反覆強調,希望兒子能藉此機會反思自己。他們也沒有意識到真正需要反思的是他們。澤青的父母認為自己沒有什麼需要調整的。他們並沒有認識到,使孩子變糟糕的重要原因是父母的角色將貫穿一生。

可怕的是,我們為人父母卻並不需要經過學習和考試,直接就上崗了。試問這些父母愛不愛孩子?當然愛他們。年輕時吃過很多苦,他們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希望孩子能過得比自己好。只是這樣的深情孩子卻感受不到。因為孩子沒有被看見,沒有被尊重。正如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所說:看見,情感才會流動。

經過在特殊學校的經歷後,孩子變好了嗎?家明並沒有如父母所願回到學校。他折騰了一段時間的網店和攝影。在滿18歲的時候,做背包客去了張家界,開始了自己人生第一次旅行。張釗參加了高考,但並沒有去考上的學校。他重新復讀高三,準備下一年的高考。澤清說想換個環境,讓父母買了一套新房,但他仍然沒有去上學,繼續上網下棋。這些孩子還在以他們的方式繼續試錯,他們中大多數都沒有成為父母想要的樣子。

多年家庭教育的缺失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彌補,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一、看見孩子並回應孩子。電影《無問西東》有一句名言: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在家庭裡,看見孩子並回應孩子,才能讓親子間的情感流動,孩子才會願意跟父母溝通,接受父母的引導,避免誤入歧途。

二、尊重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如果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父母只能把握大方向,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機會去試錯和領悟,即便孩子會因此繞遠路,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和等待。

三、終身學習。把為人父母作為自己一生的功課。片中的三對父母都是大學學歷,但學歷與教育孩子的能力顯然沒有對等。父母的鏡子想讓孩子呈現出更好的樣子,父母先要做好自己。比如修復惡劣的夫妻關係,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比如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片中家明的父親改變了很多。他請假陪兒子散心、看電影,父子關係終於破冰。家明感受到了父親的愛,臉上重新有了笑容。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當我們終於成為合格的父母,孩子就會健康的成長。您認同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樂觀的生活TT 我會帶來更多分享。

相關焦點

  • 為何父母用盡全力卻成為孩子的仇人
    #紀錄片 4
  • 父母用盡全力愛孩子,為何反被嫌棄?
    評論裡,子女們在感嘆「我們都是同一個媽」,父母們則在苦悶「用盡全力愛孩子卻被嫌棄」。似乎,父母與子女之間隔著一扇看不見的門。家庭親子矛盾頻發的根源在哪裡?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何解決?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教授多年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近期她與雨瀨合著的《讀懂孩子·心理安撫橋梁書》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半月談記者對她進行了專訪。
  • 殫精竭慮,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我怕我的孩子覺得丟臉,因為他有一個殘疾的媽媽,我希望.他心裡不要這樣想吧。曾經好幾次,我拿不出錢給孩子做生活費,不得不去跟別人借債,我只是一個摩託車司機,害怕他們不能和我一樣忍受辛苦的日子。我的女兒考上了好學校,但她卻沒辦法去讀,我也知道對她來說很可惜,但沒辦法,她必須靠自己。殘疾人薪水不高,我覺得很對不起兒子,都是我害他過得這麼辛苦。我怕我小孩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每想到這裡我都寢食難安,怪我做得不夠好。
  • 「用盡全力愛孩子卻被嫌棄」,父母做錯了啥?
    因疫情產生的史上最長假期,成為許多家庭親子矛盾集中爆發期。
  • 把孩子養成仇人,看這三種媽媽是怎麼做的?
    媽媽和孩子,本應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但為什麼在有些家庭裡,孩子卻視媽媽如仇人呢?最大的可能,就是養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據晨媽觀察,這3種性格的媽媽,最容易養出不懂事的孩子。暴脾氣的母親都說做父母是一場修行,最考驗的就是一個人的脾氣。
  • 同樣是養子,彥佑對簌離言聽計從,為何荼姚卻將潤玉養成了仇人?
    同樣是養子,彥佑對簌離言聽計從,為何荼姚卻將潤玉養成了仇人?真相其實很扎心,無論是彥佑,還是潤玉,其實都是有良心的,彥佑對簌離言聽計從,潤玉對荼姚,在簌離被荼姚殺死之前,荼姚也是再三忍讓!然而,彥佑的言聽計從,至少還能為他換來簌離的幾句安慰和憐惜,可潤玉的忍讓,卻只會讓荼姚得寸進尺!不僅殺簌離,還想繼續除掉潤玉!
  • 為了孩子好,瘋狂逼孩子的媽媽,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把孩子的天賦扼殺在萌芽中,以為只有學習一條路可走,毀掉的是孩子的未來,還有小心呵護起來的親情。可悲的是,很多媽媽不覺得自己是在逼孩子,反倒認為是為了孩子好,到頭來自己很受傷,卻沒有人理解背後的心酸。爸爸不管孩子,媽媽就必須迎難而上,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他選擇你做媽媽已經值得感恩,你不管誰管?
  • 品讀|我必須用盡全力
    就像我用盡全力的去喜歡一個人,我也未必就能得到她的青睞,而認真這種品質似乎就是在這裡出現了動搖。 那些用盡全力後的無可奈何,那種巨大的無力感讓我們覺得,認真的意義可能就是讓我顯得更狼狽一些而已。
  • 這3種媽媽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看看有你嗎?
    媽媽和孩子,本應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但為什麼在有些家庭裡,孩子卻視媽媽如仇人呢?最大的可能,就是養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據晨媽觀察,這3種性格的媽媽,最容易養出不懂事的孩子。從視頻裡也可以看出來,這位母親和女兒一起出門,不僅自己一個人拎著重重的行李箱,一點重活都捨不得讓女兒幹;而且在女兒對自己拳打腳踢的時候,也只是一味地忍讓,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應當擔起家長的責任——引導教育孩子。
  • 這3種媽媽,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尤其第一種最常見!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媽媽和孩子應該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媽媽離不開孩子,孩子也離不開媽媽。都說天底下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但為什麼在有些家庭裡,孩子卻把媽媽看作仇人?2019年3月,江蘇省鹽城市某小區,13歲男孩因瑣事與母親發生激烈爭吵,激動之下用菜刀將母親砍死。2018年12月,12歲少年將母親殺害,被帶走時,孩子一臉鎮靜。
  • 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對孩子愛的方式正確嗎?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那種由愛生恨,又愛又恨,愛恨交加的「仇人」,實際上要比血海深仇的那種仇更加讓人誅心。其實,要說這更誅心的是,這個既讓人愛不起而又恨不得的人,Ta可能是我們身邊的父母。為什麼說有些父母哪怕傾盡了幾乎所有的愛,而卻把孩子愛成了仇人呢?
  • 把孩子養成仇人?南京一高二學生因母親說教,持菜刀致其母死亡
    把孩子養成了仇人?南京一高二學生因母親說教辱罵,持菜刀致其母死亡,警方:因家庭管教長期有矛盾! 11月12日晚,南京市第十三中學學生李某,回家後遭到母親說教辱罵,情緒激動的情況下,李某用菜刀將母親殺害。案發後,李某換了衣服出門,在同學家借宿一夜。
  • 養成一個孩子,需要舉盡全力自我成長
    (原標題:養成一個孩子,需要舉盡全力自我成長) 在教育圈,每年都會有一場備受矚目的教育盛會
  • 下周,愛到心碎,戀戀不捨,用盡全力,把愛追回,餘生相依相隨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下周,愛到心碎,戀戀不捨,用盡全力的這幾個星座,將會把愛追回,餘生相依相隨。因為在現實當中的愛情不只有甜蜜,還有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把愛情想像得過於美好,巨大的反差會讓雙魚座難以自已,直到愛人離去以後,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但是在雙魚座的內心,依然難以捨棄這段感情,想要從頭再來。下周,愛到心碎,戀戀不捨,用盡全力的雙魚座,將會把愛追回,餘生相依相隨。
  • 「敗家子」倒光父親茅臺,只因手辦被送走:這3類家長,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孩子始終放不下被父母狠心冷漠對待的心結,爸爸痛心自己的藏品被兒子毀於一旦。從此,父子間關係有了裂痕,難以修復。生兒育女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明明是至親的父母,卻成了孩子心中的「仇人」。明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卻粉碎了孩子的心,逼孩子走上極端。心理專家李玫瑾說過: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父母的問題。每一種異常行為的背後,一定可以在其所受的教育中找到原因。把孩子養成仇人,跟父母這三種教育有關。
  • 用盡全力愛過一個人失敗後,下次戀愛,你還會不會奮不顧身?
    用盡全力愛過一個人失敗後,下次戀愛,你還會不會奮不顧身?總有人為了愛情奮不顧身,正如「飛蛾撲火」;總有愛情可以穿越時空,漂洋過海,海枯石爛。如果用盡全力愛過一個人後,下一次你會不會再次全身心的投入?最近一句話又上了熱評「你有沒有過奮不顧身的愛情,再痛徹心扉的失去」下面小編帶大家看一個故事:這應該是父輩時候的愛情,初次相遇我並不喜歡她只是把當成一個朋友,當兵退伍回家被安排到當地的一個單位過著瀟灑快活的日子,通過同事我認識了這個讓我虧欠一輩子的人,一開始的不熟悉到慢慢的接觸,成為了朋友。
  •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我們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在無從反抗的怨忿中,她竟僱兇殺害自己的父母,想要用父母的死亡來換取最渴望的自由。詹妮弗的父母至死都想不到,唯一的女兒變成了以性命糾纏的仇人。豆瓣上曾有一個「父母皆禍害」小組,成員一度達12萬之眾,發貼近千頁。在一片絕望與陰暗中,我們看到:兩代人撕扯掙扎,彼此吞噬,相互活成了對方的枷鎖。
  • 17歲高中生弒母: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把孩子養成「仇人」
    的確,孩子出了問題,也是家長出了問題。媽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控制孩子,只關心孩子學習,不關心孩子內心的需要,才導致了這場悲劇。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把孩子養成了自己的「仇人」。高曉松曾在《奇葩說》中說:「我好為中國的父母悲哀,仿佛他們都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獨立的人格,他們不配有自己的親密關係,就只能和孩子相濡以沫。」
  • 9 | 尾崎豐:用盡全力,從一而終.
    你不想依自己所想的去生存嗎?自由到底是什麼?如何才能得到自由?自由到底是什麼?你正依自己所想的去生存嗎?走過了動蕩的80年代,青年的禁錮和解放,學生運動……在現實的困境之中,他壓榨著自己的身體,25年前的1992
  • 活著是個奇蹟,用盡全力,只為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鮮明的時尚感——對現代都市生活敏銳的感受性 石田衣良曾提到在自己看過的幾萬本書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永井荷風和川端康成。他認為他們的日語文章非常美,有那種鮮明的感覺。他最喜歡的永井荷風的作品是一些對床事寫的很具體的意象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