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屬於心理學範疇,書名叫《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作者武志紅,畢業於北京大學,是擁有多年經驗的心理醫生。
他本人在「得到」有專欄,並且出版了十幾本書。
作者說「如果你只看我一本書,那我推薦這一本」
很多時候,現在人們懂點心理學是一種軟實力;
因為這樣你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別人
從而使得自己在人際關係中少走彎路,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很多人對心理學有偏見,覺得有這種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八竿子打不著。
其實人的生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一種就是心理上的。
身體上的我們看得見,摸得著,可以吃藥打針,做CT來解決;但是心理上的,我們是看不見的,但它卻像一顆毒瘤一樣駐紮在我們體內,慢慢侵蝕我們的心靈,如果不去積極的幹預,對於個人的摧殘就是致命的。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看上去四肢健全,體格康碩,最後被診斷為抑鬱症患者,就是這個原因。
有時候精神上的豐盈遠勝於物質上的填充。
讀這本書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任何一個人的心理問題;
大概率都是在幼年時期形成,所以更加強調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有不好的方面,那麼對於下一代自己儘可能成為第一代原生家庭,這樣就可以在自己構建的價值觀內做事,讓自己來重新制定規則。
本書其實三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分享給你!
場景一:高挫折商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所構成的內在空間,一個有著堅韌的內聚性自我的人,才能承受巨大的壓力,
作者寫過一篇爆文叫《如何一年圓北大夢》,講他考前三個月沒有在學習新知識,而是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作者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沒問題,而是方法出現了問題,即使自己很努力也只能是中等水平。
考前三個月,每天做的事的就是寫日記,全是思考該怎樣考試,並且,一旦想到方法就立即做模擬題進行檢測,發現不對就立即調整。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從考前年級的第29名,一躍成為高考時年級第一名,並且考入北京大學。
這個高挫折商就很值得人借鑑和分析。
大多數從挫敗到強大的例子,都有這個邏輯,一股被自我感知為挫敗感襲來時;
你正視它,吸納它,容納它,消化它,最終把它變成可以被你的自我所掌控的能量。
情景二: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最重要。
作者在書中提到要做一顆永遠長大的蘋果樹;
講一顆蘋果樹,終於結果了,第1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了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
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了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了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的心理平衡了。
但是,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比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只得到一個。
但沒關係,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
等蘋果樹成長到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
所以,很多時候,讓我想到「自己」是不是曾是自斷經脈的上班族;
剛畢業時,工作意氣風發,要大幹一場,時間長了,現實和夢想差十萬八千裡,於是變成了「職場」中的同化人。
場景三:內耗也是一種嚴重的損耗,嚴重的損耗自然會讓一個人覺得累。
什麼是內耗?就是一個人對「無中生有」的事情,進行聯繫和猜想。
即使大概率不會發生。
現在有一流行語,人的身體和心靈是一個反脆弱系統,你越是不使用他們,他們就越是脆弱,但如果你挑戰他們,給他們加壓,捶打他們,他們反而變得越來越強大。
這讓我延伸到了意志力也是可以鍛鍊的,當自己堅持不住的時候,該怎麼做?
捫心三問;
如果我堅持下去,我能收穫什麼?如果堅持下去,還有誰有收益?如果現在願意做困難的事,那麼一段時間後,它是不是會變的更容易?
經常這麼幹,你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遇到事情不會輕易放棄。
所以,正視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感受當下的流動和能量場,你將獲得不同的體驗,從而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