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2010年國際新聞盤點之「傲慢與偏見」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題:2010年國際新聞盤點之「傲慢與偏見」

  中新社記者 李鵬

  2010年即將走入歷史,沒人奢望和諧的「世界大同」成為年度印跡,但在各種國際新聞盤點與回望中,威嚇與怨憤,仇恨與殺戮,傲慢與偏見,這些令人不安的字眼頻頻出現在2010年的記憶中。

  12月的墨西哥坎昆會議或許是這個世界複雜圖景的最好註解:氣候變化危及人類社會的共同命運,各國談判代表唇槍舌劍依舊分歧多多。從歷史和現實看,發達國家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國,卻想盡辦法推卸應承擔的主要責任。傲慢如美國者,身為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連《京都議定書》都沒有批准,卻指責別國傲慢和不作為。

  實際上,傲慢一詞不足以說明美國。美國奉行超級大國「霸權」,插手全球事務,在世界各地設立軍事基地,航空母艦四處遊弋,無論是巴格達的街頭炸彈,還是阿富汗的軍事打擊;無論是朝韓、東南亞,還是中東、中亞,隨處可見美國「主導戰略」的身影。即使在美國後院的拉丁美洲,美國居高臨下的幹涉也招致反感,正如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所言:美國的傲慢將自己排斥在世界的關係之外。

  傲慢意味著自私,意味著不考慮其他國際社會成員的感受。2010年11月,美國再次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開印鈔機,「在直升機上撒鈔票」,這一政策導致美元疲軟,給別國帶來輸入性通脹。美國屢屢對別國貨幣指手畫腳,卻為了一國私利不惜發動「貨幣戰爭」。

  大國傲慢,大公司也會傲慢。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BP)因為墨西哥灣漏油招致唾罵,豐田公司因為汽車質量問題遭遇信任危機,高盛公司因為「泡沫製造者」以及濫發高額獎金受指責,這些大公司反應遲緩、態度曖昧,屢屢被批「傲慢」。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在全球樹敵,壟斷指控、版權官司、視頻未分級、洩漏個人隱私等等,谷歌卻帶著「傲慢與偏見」,在中國選擇了一種奇怪的方式「退出」。

  「傲慢與偏見」的背後是不同國家與族群之間的深深隔閡。9月,法國參議院表決通過了禁止婦女在公共場所佩戴面紗的法案,法國將成為禁止穆斯林婦女穿傳統遮面長袍上街的首個歐盟國家。這一法案引發巨大爭議。法國2010年還因強制驅逐大批吉普賽人而招致歐盟的批評。

  9月,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個福音派教會領袖瓊斯一度聲稱要焚燒《古蘭經》,美國不同地方隨後出現焚燒和褻瀆《古蘭經》個案,觸發伊斯蘭國家反美情緒升溫。聯合國人權理事會10月就「宗教不容忍事件」發表共同聲明,對在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宗教偏見、歧視、族裔分歧和暴力行徑,予以嚴詞譴責。

  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也見證了一些偏見與歧視被打破。南非世界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世界盃首次來到非洲大地,更讓懷疑論者閉嘴,讓世界看到了非洲的活力與潛力。下一屆世界盃將於2014年在巴西舉辦,隨後2018年和2022年的主辦地今年也得到確認:俄羅斯和卡達,均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選擇。

  打破傲慢與偏見,需要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2010年,人們看到國際力量格局逐漸向更均衡的方向調整:世界多極化在政治和經濟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二十國集團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治理主要平臺,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佔份額和表決權都有了量化提高。

  打破傲慢與偏見,更需要不同國家、不同族群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溝通。2010年,在上海世博園裡,創紀錄地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平等展示,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在世博園內和諧交流。而「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世博理念,無疑也是構建無偏見「和諧世界」必需之理念。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200年——偏見的本質
    事實上,有關傲慢和偏見的討論已經超過了3000年。早在17世紀初,培根就已經對與傲慢和偏見互為表裡的「我何知」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洞穴的假相」因1954年的「羅伯斯洞穴實驗」(RobbersCaveExperi-ment)而至少在字面上更神似20世紀社會心理學的術語,「市場的假相」則預示了20世紀70至80年代興起的語用學(Pragmatics)。當簡·奧斯汀在1813年寫下《傲慢與偏見》這個標題時,她已經有足夠的信心確認讀者不會在面對這兩個詞時站錯道德陣營。
  •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2020-10-21 1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校廣之聲|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她在世時評價最高的作品。     《傲慢與偏見》(英語:Pride and Prejudice),出版於1813年,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講述了鄉紳之女伊莉薩白·貝內特和富有的達西先生的愛情故事,反應了19世紀英國鄉紳階層的禮節、成長、教育、道德、婚姻的情態。
  • 傲慢與偏見的關係,《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故事雖然距離我們有二百多年之久,但書中對人性和人類潛意識的剖析卻是放置於上下五千年皆準的,因為人類從來沒有進步過,進步的只是技術,科學和制度。這裡我們只從男女主角的角度簡介一下故事。達西為什麼會那麼傲慢?因為他出生在一個十分富貴的家庭,受過很好的教育,有過人的學識與能力,而且為人正直。所以他就對那些在這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產生了偏見。也可以反過來說,因為他對在這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有偏見,所以他變得傲慢。從這個角度講,傲慢與偏見這兩件事情是相伴而生的。而且他的傲慢還招致了他人對自己的偏見,所謂自食惡果就是這個道理。
  • 100本世界經典名著-《傲慢與偏見》
    各中譯版本如下:1980年,《傲慢與偏見》,王科一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年,《傲慢與偏見》,孫致禮譯,譯林出版社1993年,《傲慢與偏見》,張玲、張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傲慢與偏見》,義海譯,海峽文藝出版社1995年,《傲慢與偏見》,趙琪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傲慢與偏見
  • 《傲慢與偏見》,出版傳奇200年
    浪漫的她在現實愛情中不斷受挫,直到英國的一封來函改變她的生活……要想知道她和「達西」之間還有沒有後續故事,可以觀看《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邁耶作為製片人拍攝的同名影片《奧斯汀樂園》。  無怪乎傑梅茵·格裡爾說,《傲慢與偏見》是所有言情小說的模型,是文學史上最暢銷的情節線。這位西方女權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每5年就要讀一遍這本小說。
  • 200年過去了,《傲慢與偏見》還在被持續閱讀
    1813年1月28日,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在英國出版。200年過去了,《傲慢與偏見》依然是全世界讀者最愛讀的小說之一。2013年全年,英國等地將舉辦各類活動以慶祝這部偉大小說出版200周年。為了慶祝《傲慢與偏見》問世200周年,英國學界、文化界將於2013年陸續開展相關的慶祝活動。
  • 《傲慢與偏見》:偏見拒絕了傲慢,傲慢偏見消除,幸福也來到了
    在這裡,我還是想簡單說說《傲慢於偏見》的劇情:在一個叫朗伯恩的鄉村裡,有這麼一戶人家,班內特家。班內特家裡有5個女兒,都還未婚。莉迪亞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有15歲,莉迪亞上面還有4個姐姐,大姐叫簡,二姐叫伊莉莎白,是文章的女主角。另外的兩個姐姐作者沒有重點寫,我就不重點描述 了。
  • 透析《傲慢與偏見與殭屍》
    這是明年即將上映的電影《傲慢與偏見與殭屍》。別以為這是一部像我們的《白狐》之類,把經典名著改得一塌糊塗的雷片。影片改編自暢銷同名小說,作者是塞斯·葛拉漢梅-史密斯。2010年,他的小說《傲慢與偏見與殭屍》出版,書中靈感與人物原型均來自簡·奧斯汀的經典愛情著作《傲慢與偏見》。小說講述鎮上的居民因為一場瘟疫變成殭屍,被班奈特家的小姐們聯手消滅的故事。塞斯沿用奧斯汀的語言風格,又添加了全新的殭屍饕餮活人場景。光看小說插圖就已經很帶感。
  • 盤點國外電視劇之傲慢與偏見,網友:最好的伊莉莎白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傲慢與偏見,網友:最好的伊莉莎白,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劇情簡介:18世紀英國鄉間班納特家有五個女兒,班納特太太整天焦躁不已,最大的心願就是將女兒們一個個嫁出去。
  • 《傲慢與偏見》越傲慢越偏見
    中學時愛讀名著,連《兒子和情人》、《喧譁與騷動》都能一知半解,《理智與情感》和《傲慢與偏見》卻比輔導書更難讀,可能叛逆期的影響,潛移默化對英國紳士淑女產生先天的牴觸與蔑視,才會對字裡行間描繪的傲慢虛榮不屑一顧,坦白說,華麗璀璨比不上大觀園,高貴氣質被鄉野粗鄙汙染,怎比得上曹雪芹妙筆生花?囫圇吞棗勉強讀到結尾,連書都送給了女同學。
  • 翻譯社之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
    為大家推薦的是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該書作者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主要作品有《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道壹翻譯解讀。《傲慢與偏見》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千金的求愛之旅。新來的鄰居賓利是個有錢的單身漢,於是便成為了班納特太太心目中準女婿的不二人選。而二女兒伊莉莎白在舞會上認識了賓利的好友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莉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 傲慢易改,偏見難改︱電影《傲慢與偏見》
    在看翻拍的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前,我曾經看過BBC經典版的《傲慢與偏見》。所以說在觀賞到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後,我很難不把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與經典版的《傲慢與偏見》之間進行一定的對比,但是對比之後就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對於經典文化表現的一種薄弱感。
  • 書籍:《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其實一開始是叫《最初的印象》,而且第一次它的出版是被拒絕的,十幾年後作者再度重寫,將其改名為《傲慢與偏見》,該書終于于1813年問世,廣受歡迎,生動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被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 95年電視劇版《傲慢與偏見》
    》的影視版本,大家第一反應是05年的電影版本,但是95年電視劇版的《傲慢與偏見》也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今天在這篇文章中就來給大家介紹它。95版的《傲慢與偏見》相對於05的電影更加忠於原作,作為一部電視劇,它的情節更加完整,看過原著的同學都能在這部電視劇中找到熟悉的片段。像伊莉莎白去內瑟菲爾德看望生病的姐姐那段時間,有天晚上,大家一起坐在客廳,賓利小姐坐在一旁看達西先生寫信。賓利小姐對達西不斷地恭維,一會兒誇他字寫得好,又誇他一行行寫得整齊,又讚嘆他寫的信好長,而達西對此無動於衷。讓坐在一旁的伊莉莎白感到十分好笑。
  • 奧斯汀經典之作《傲慢與偏見》
    今天沒想推言情或者耽美小說,想推一本我很喜歡的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內容簡介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莉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莉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以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 過去熱點今天看:1813年小說《傲慢與偏見》首次出版
    《傲慢與偏見》出版於1813年1月28日,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講述了鄉紳之女伊莉莎白·貝內特和富豪達西先生的愛情故事,反應了19世紀英國鄉紳階層的禮節、成長、教育、道德、婚姻的狀態。
  • 《傲慢與偏見》傲慢、偏見
    這部小說陪伴了我整個青春期,無論是原著還是電影,我都為之深深著迷。愛情的發生,總是奇妙的。 看完被男女主的愛情感動了,真實、個性、獨立、善良、主見。男主傲慢和女主偏見,但內心都是真誠和善良的,它們倆價值觀和身邊的人對比都很明顯,他們倆最終走到一起是讓人非常感動的。
  • 揭秘《傲慢與偏見》中的經典豪宅
    時逢英國作家簡·奧斯丁著名作品《傲慢與偏見》出版200周年,就讓我們隨著該作品電影和電視劇版中的各個取景地來回顧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英國經典豪宅吧。  查茨沃斯莊園,德文郡  自2005年由凱拉·奈特莉和馬修·麥克菲迪恩主演的電影《傲慢與偏見》上映後,查茨沃斯莊園便成為了英國最受歡迎的遺產觀光地。影片中,查茨沃斯莊園曾作為達西先生所有的彭伯裡莊園出現,豪宅中宏偉的階梯和琳琅滿目的雕塑長廊更是為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英國人的傲慢和偏見!
    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其代表作《傲慢與偏見》是世界名著,兩百年來積累了很多的讀者,在中文圈也有不少讀者群體,畢竟愛情是永恆的主題。這一次登上鈔票票面,也足以說明她在英國文學的地位。不過這些媒體通過他們的言辭完美的展示了什麼是傲慢和偏見,傲慢來自於無知,偏見是因為愚昧但自以為智者。國人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