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的父母都是什麼心理?真相戳心窩

2020-12-19 春夏秋冬道尋常

文|夏兒(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總以為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是電視劇才有的情節。沒曾想同事小瀟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前幾天上班,同事們都在議論,原來小瀟的父親重病住院,母親來單位找她,說讓她籌款給父親看病,小瀟不同意她母親就在單位眾人面前各種扮演可憐。

不知情的還以為我這同事不孝順,可知情的都知道小瀟的父母就是自作自受。原來小瀟父母一直偏心她的哥哥,老人攢了一輩子的積蓄還有房產早早地都給了兒子。甚至小瀟出嫁時的彩禮錢老人都給了兒子,那時候小瀟的父母放出豪言養老又不指望她這個出嫁的女兒。可沒曾想,老人前腳更把財產都給了兒子,後腳就被兒媳各種不待見……後來父母就開始找各種理由問小瀟要錢,這次又說父親住院,讓她籌款10萬,不然就告她……

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的父母都是什麼心理?為什麼有些父母明明就是偏心,卻還那麼理直氣壯?真相也是戳心窩了。

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的父母都是什麼心理?

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重男輕女思想作祟

有人說有這種思想或者生活中確實就是這樣做的老人多半都是在偏遠的農村,那裡發展比較落後,人們思想也比較封建。有的父母甚至以為自己生養女兒,就是為了讓她掙錢給自己的哥哥或弟弟娶媳婦、買房子用。至於女兒長大後會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樣的人生他們才不管。

確實,如果父母有重男輕女這方面的老思想,可以說只要老人的觀念一天不改變,他們家的女兒就一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如果這樣,老人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也就不奇怪。

②老人自己拎不清,兒女面前一碗水端不平

作為父母,自己太偏心,在兒女面前老人自己拎不清,他們以為女兒出嫁了,就成了外人,反倒是兒子,不僅能給自己生孫子,還一直陪在自己身邊。這樣的老人想著養老指望兒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卻不知因自己的偏心,兒子往往也被自己寵壞了,這樣的兒子今後指望他們給自己養老,多半也是指望不上的。

老人的財產都給了兒子,可兒子又不給他們養老,老人就只能再去找女兒給自己養老。可即便如此,這些老人還不認為自己錯了,反而「威脅」女兒,自己生了她指望她養老有何不可。所以說女孩子遇到這樣的父母也是很悲哀了。

遇到拎不清的父母,女兒們該怎麼辦?

就像有網友表示,遇到這般偏心的父母,父母怎麼做怎麼想不重要,關鍵是在父母提出各種無理要求後,那些做女兒的會如何應對?畢竟答應了父母的無理要求,自己太吃虧,他們下次也會變本加厲;不答應,自己作為女兒有時候也於心不忍。

這裡的建議是,女孩子遇上這樣的父母,最好要狠心一些,有些話當著父母面一次說出口,屬於自己該盡的贍養義務,自己承擔,但不屬於自己該管的「閒事」,自己一概不管。

最重要的就是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能無限地慣著父母。

再者,要明確告知父母,女兒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可女兒同樣有繼承父母財產的權利。父母的財產既然都給了他們的兒子,那麼養老這方面兒子也理應多擔負一些。就像早些時候熱播電視劇裡的「樊勝美」,如果她早些時候開始強硬,父母和哥嫂也就不會一直那麼得寸進尺了。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的老人嗎?】

相關焦點

  • 把愛給女兒,把財產給兒子很公平?一位過來人揭露真相
    文\好孕姐有事女兒,無事兒子;愛給女兒,財產給兒子;小事偏向女兒,大事偏向兒子,這叫公平嗎?父母對待多子女一碗水端平,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們思想的變化,這樣的事情也慢慢變得尋常。
  • 父母把3套房子都留給了兒子,卻讓女兒養老,父母這樣做太讓人心寒!
    還有,老百姓常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命根子「,很多子女多的老人,在對待子女方面總是偏向小兒子,孩子小的時候,無論有什麼好吃的都給小兒子,在老人老的時候,也都是把所有的財產,包括房產和金錢都留給了小兒子,大兒子或者女兒什麼都沒有,還要求所有的子女對老人一樣孝順,養老費均攤,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失和,還有子女少的老人,甚至把所有的家產都給了兒子,嫁出去的女兒毛都沒有,等老了沒有了經濟來源的時候
  • 在農村父母養老送終女兒應平均出,財產歸兒子,你怎麼看?
    在農村,養老送終都是兒子的責任,所以人們才要想方設法生兒子。那不小心生了女兒怎麼辦,該你走運,女兒比兒子更孝順。 你老了,全靠女兒。兒子孝順會給你錢,但是在村裡,你基本找不到用錢的地方。女兒就不同了,錢會給你,還會三天兩頭打電話噓寒問暖,四季的衣服鞋帽給你置辦齊全。
  • 「我65歲,拆遷3套房都給了兒子」,女兒:「媽,以後養老別指望我」
    說從小到大張奶奶都把兒子當成心尖上的寶,讓自己這個女兒受盡委屈。現在又把房子都給兒子了,她什麼都沒有,憑什麼看病還要她出錢,何況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很大,養孩子還房貸自己經濟也很緊張。聽到這話張奶奶非常生氣,她覺得把房子都給兒子名正言順,何況平時自己是跟兒子過的,以後老了不能動了還是要兒子伺候。
  • 生兩個兒子的家庭,壓力大是其次,25年後以下難題更戳人心
    張阿姨甚至表示,如果早知道這樣, 或者生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當初所謂的 「面子」、「肚子爭氣」現在可把自己給還慘了。
  • 父母把財產都給了兒子,卻讓女兒贍養,最後結局更令人心寒
    農村老人不像城裡有退休金,農村老人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在農村也都沒什麼花銷,自己種糧食。我和姐姐都嫁到城裡,生活水平一般,逢年過節都會給父母一些錢,買很多吃的用的,有病也都是我們管,我的哥哥從來都不管。想著都是做兒女 ,誰願意孝順誰孝順。可是從去年,我二哥哥和二嫂把土地承包出去,到外面打工。
  • 「我兩個兒子都找獨生女,財產是我兒的,孫子隨兒姓我不帶孩子」
    江浙地區「兩頭婚」都已經不新鮮了,居然還有人說:「我有兩個兒子,等以後都找獨生女,倒插門也行,以後財產都是我兒子的,我也不用帶孩子,孫子還是跟我們姓!」看到這樣的言論真是覺得既天真又可氣!現在獨生女都成肥肉了?看來這樣想找獨生女家庭「佔便宜」的人真不少。這種想法也是有根據的,獨生女家庭,以後財產繼承肯定都是女兒的。媽媽不捨得女兒帶孩子辛苦,更不想女兒受婆婆的氣,肯定會幫忙帶孩子。可獨生女的家庭願找兩個兒子的家庭嗎?
  • 父母偏心,財產都給小兒子,大兒子苦笑:弟弟一個人給你們養老?
    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或多或少地偏心小的孩子,認為大孩子就應該聽話懂事,甚至協助自己照顧小的那個,是很多父母都會有的心理,但是如果在兩個孩子都成年甚至成家立業後,父母依然偏心小的那個,就很不該了。
  • 農村都是兒子主要贍養父母,城市子女都是同樣贍養父母,為什麼
    我想農村人都知道,在農村贍養老人的責任,主要是由兒子承擔,女兒平時回娘家看看父母,帶點好吃的,給父母買點衣服,經濟能力好的,給父母留點零花錢。農村老人的贍養主要是由兒子來承擔的,老人包括生病去世,所有花銷一般都是由兒子來承擔,當然女兒家庭經濟能力好的,也有拿錢幫著老人的,但這是自願的,沒有要求女兒和兒子一樣來平攤贍養父母的費用。為什麼在農村會這樣,其實是有兩個原因所造成的。
  • 積蓄都給了兒子,晚年還有臉面找女兒送終嗎?6旬老人的話太理智
    老人也不是說重男輕女就一直是愛護著自己的兒子,在一些小節上還是偏袒女兒的,但是如果在家庭的大事上,很多時候都是照顧自己的兒子的。那麼人都會老,當老人到了晚年需要養老的時候,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自己的兒子,那麼還有臉面去找女兒幫養老送終嗎?小區裡有個老奶奶,現在已經72歲了,一直都是一個人在生活,每當出去時都會看見她跟別的老人,在樓下聊天。
  • 農村父母的真實心理:女兒再好也不如兒,活到老,為兒子付出到老
    儘管父母嘴上不說,他們的內心依然會認為:女兒嫁出去了回來就是客人,客人給夥食費很正常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就發現父母看兒子媳婦的臉色了。心裡藏了許多事,不敢說兒子,只能自己默默的幹。父母拿到錢,轉眼就花在了兒子身上。大兒子要結婚,說彩禮錢不夠,父母拿不出那麼多,又找小女兒借,說是借,實則有借沒還。第二個兒子結婚,說要買房,問父母要錢,父母將一輩子存的積蓄拿出來,也不夠,最後還是小女兒支援。
  • 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財產該如何分配?聽聽三位老人的說辭,很現實
    而鄰居大姐表示父母除了給自己買這個房,前後給弟弟也買了好幾所房產,甚至弟弟婚後這幾年隔三差五就換車也都是找父母要的錢。所以對弟弟這樣的要求她是堅決不同意的。就這樣,姐弟倆現在有了矛盾。而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就是那些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的財產該如何分配?或者說如何分配子女們才不會有怨言。我們先來聽聽三位老人的說辭,很現實。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財產該如何分配?
  • 父母把全部財產留給兒子,生病後向女兒索要贍養費,你怎麼看?
    事情是這樣的,年近古稀的王奶奶與丈夫曾育有四個子女,但因為其中兩個孩子已經不再人世,老伴也已經去世,只剩下兒子阿明和女兒阿珍。在兩個兒女當中,王奶奶更偏愛兒子阿明,一年多以前,王奶奶就把自己名下的股票和房產等個人財產都給了兒子阿明,對此,女兒阿珍有了很深的怨言,阿珍和母親之間的關係也陷入了僵局。
  • 父母偏心弟弟,哥哥童言無忌:「養老找弟弟,我頂多去看看你們」
    父母偏心弟弟,哥哥童言無忌:「養老找弟弟,我頂多去看看你們」。這件事看起來小,其實反映了很多家庭中父母對待孩子的狀態,父母應該有所反思。就像我朋友擔心大兒子以後不給她養老,其實就是因為孩子的是非觀很直觀,他看到父母偏心弟弟,覺得父母對弟弟好,以後養老就要找弟弟,別找他,他作為兒子以後頂多去看看父母。這就是孩子的是非觀:「父母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他們」。因為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他們從與父母的相處,也就是「社交」中學到什麼,那麼今後也反饋給父母什麼。
  • 《妻子的味道》陳華媽媽罕見落淚,究其為何不回國,真相戳人心窩
    《妻子的味道》陳華媽媽罕見落淚,究其為何不回國,真相戳人心窩相信一直關注《妻子的味道》節目的觀眾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身在異國他鄉的陳華媽媽,在外只有兒子兒媳作為依靠的情況下,究其為何沒有回國的打算,從最初兒媳鹹素媛明裡暗裡的回國催促,到之後與兒子陳華在有關慧珍吃飯問題上的分歧,意識到兩代人代溝問題的媽媽,即使做出了搬出去獨立生活的決定,也絲毫沒有想要回國生活。
  • 如果你有一兒一女,你是否會給女兒一套房產
    可是越來越多的老人,把家產都給兒子卻讓閨女養老,誰都忍不了這種不公平的對待。如果我有一兒一女,手裡有兩套住房, 我會給他們一人一套住房的。兒子、女兒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把房產分配相對公平,做兒女的才心理平衡。對於有兒有女的家庭,父母的財產分配成了爭議性最大的話題。
  • 龍鳳胎明明是兒子先出生,偏讓女兒當老大,背後藏著父母的私心
    我聽了這些話,心裡瞬間不是滋味了,本來龍鳳胎是上天給的多大福氣,可是為啥偏偏有些父母還是要浪費掉這份福氣,讓不公從小就在女孩身上上演。毫無疑問,這一家子就是重男輕女,女孩以後生活中處處都要讓著弟弟,好吃好玩好用的都要為弟弟讓步。
  • 50歲父母身體健康,卻強迫兒子給生活費,有多少父母在提前養老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為了讓兒女生活得更加體面,即使是退休了,依然會再找一份工作來補貼孩子,擁有這樣的父母無疑是非常幸福的。 老兩口覺得兩個孩子如今都不用人操心了,自己也就不用辛苦勞動了,索性在家裡提前開啟了「養老」模式,並且每個月都問兒子要2000元的生活費。 趙康是個孝順孩子,雖然他有存錢買房的念頭,但是在農村,兒子出錢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於是趙康這筆錢一給就給了3年。
  • 只生一個女兒,父母讓大兒子過戶房給侄子,他反駁:我有自己女兒
    兒子事情處理得好,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如果兒子事情處理得不好,那麼再細微的小事,也會引發婆媳矛盾。所以,要看一個女人在婆家是什麼地位,那就看她背後的男人,如何對她。02趙剛和老婆是自由戀愛,兩個人談了有好些年。
  • 面對偏心的父母:兒子、女兒誰更應該贍養老人?
    知乎上有一個高人氣問答:拆遷戶王老太房子拆後分得360萬現金,給兒子300萬,女兒60萬。結果現在兒女都不贍養,為什麼?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兒女的邏輯實際上都不難理解。女兒:既然重男輕女,養老找你的寶貝兒子去。兒子:都是子女,都分了錢,女兒不養我憑什麼要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