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和孫臏到底有什麼仇,要對他施以臏刑,出土的竹簡解釋了這些

2021-02-13 歷史綜合體
前言導語

說起孫臏與龐涓的故事大家都多少有些了解,他們本是同門師兄弟,曾兩次同窗,一起師從歷史上最神秘的鬼才——鬼谷子先生。

可是後來這對同學反目成仇,據相關史料記載,龐涓因為妒忌孫臏的才能,怕他日後不利於自己,所以設計陷害孫臏,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使孫臏終身殘疾,孫臏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那麼孫臏龐涓之間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僅僅是為了妒忌也不至於下如此狠手,殘忍地挖掉老同學的膝蓋骨,這其中還有沒有其他隱情呢?

昔日同窗為了利益反目成仇

孫臏和龐涓原來是一對很要好的同窗,早年同時師從鬼谷子先生,而且同樣天賦異稟,是鬼谷子的高徒。

龐涓先於孫臏下山,他在魏國很受器重,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魏惠王因為有了龐涓的謀略而無往不勝,實力大增。但是這時候龐涓就想起了他的同學孫臏,他自認為雖然自己頗有謀略,但相比孫臏還是差了一大截,因此怕日後同學孫臏下了山對他不利,所以他將孫臏騙到了魏國,而後捏造罪名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使老同學從此殘疾。

由此看來,龐涓孫臏之間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僅僅是因為妒忌而下了黑手。但歷史真的如此簡單嗎?

出土竹簡給我們展現了殘酷的生存法則

關於「圍魏救趙」的故事大家從小就知道,但是其中的細節問題歷史並沒有詳細記載。

1964年,在山東發掘了一座漢代的大墓。讓人興奮的是在這座墓裡出土了失傳的《孫臏兵法》。在這之前,一直有學者認為《孫臏兵法》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孫臏兵法》其實就是《孫子兵法》,甚至有人認為孫武和孫臏就是同一個人。但這些出土文物不僅證實了孫武與孫臏是不同的兩個人,還還原了「圍魏救趙」的細節問題。

根據《史記》的記載,公元前354年,魏國大舉進攻趙國。由龐涓率領的大軍一路攻城伐地,直逼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節節敗退不得不向齊國求援。

齊國主將田忌的戰略很簡單,就是要在邯鄲城下與龐涓決戰,一舉擊潰魏軍。但是孫臏卻認為魏國主力盡出,應該領軍攻擊魏國的都城大梁,逼迫龐涓回救,在中途設伏、擊潰魏軍。

後來的事大家也都清楚,田忌採納了孫臏的戰略,領軍攻擊大梁,龐涓不得不回軍,但是在回防途中桂陵遭到了齊國的埋伏,大敗而歸。

雖然這個故事詳細記錄了孫臏的高超戰略,但是關於桂陵之戰的細節並沒有記載。而出土的竹簡卻記載了孫臏為了引誘龐涓回援,用了十分殘忍而且有失人道的辦法。

在攻擊魏國都城大梁之前,孫臏還攻擊了魏國的另一座重鎮平陵。平陵是魏國的一座軍事重鎮,雖然龐涓領大軍去攻打趙國去了,但還是留了很多軍隊守衛平陵,所以平陵不好打。

可是孫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派臨淄、高唐兩城的都大夫領軍攻打,結果可想而知,平陵之戰以齊軍大敗而歸,損失了幾萬人。

在平陵之戰後,龐涓認為齊國的戰鬥力不過如此。但就在這時,剛剛經歷敗仗的齊軍卻攻擊魏國的都城大梁,這下徹底激怒了龐涓。敗軍之將還敢如此,於是龐涓放棄輜重,輕裝急行軍想一舉滅掉「戰鬥力低下」的齊軍,最終在桂陵被早已設伏的齊軍打敗。

從出土竹簡看,孫臏之殘忍絲毫不亞於龐涓

孫臏在此戰中一舉擊潰龐涓,成了笑到最後的人,但是這個過程讓人不寒而慄。

早在攻擊平陵之前,田忌就說出自己的顧慮,平陵雖然不是魏國的都城,但易守難攻。而孫臏之所以要攻擊這座重城,就是為了迷惑龐涓,造成齊軍戰鬥力不強的假象,也就是歷史上常常上演的故意吃敗仗,引誘敵人輕敵深入。

可是為了最後能打敗龐涓,這場敗仗付出了幾萬人的生命。由此可見,孫臏為了自己的功成名就,拿別人當墊腳石也是毫不心軟。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龐涓孫臏這對老同學都是「自私自利」的代表,他們和老師鬼谷子學得就是這個,如果龐涓不先下手,保不齊孫臏會不會陷害龐涓,甚至要他的命。

所以,龐涓陷害孫臏無所謂妒賢嫉能,只是自利的表現而已,至少他還給老同學留了一條命,相比於孫臏的手段來說,龐涓確實不如孫臏,他還沒有下狠手徹底除掉這個「禍患」。

相關焦點

  • 臏刑有多殘忍?活活挖下人的膝蓋骨,讓受刑人一輩子站不起來
    提起鬼谷子我們都知道,他有四個聞名於世的徒弟,但不知是何原因這四個徒弟紛紛兩兩相爭,並且還有兩位分別被施刑古代酷刑,一個是受臏刑的孫臏,一個是受車裂而死的蘇秦
  • 龐涓處以孫臏臏刑,挖其膝蓋骨,孫臏出逃後在復仇時有多狠?
    ,龐涓曾與孫臏在一個師父門下學習過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得以重用,擔任魏惠王的將軍,但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擔心孫臏將來奪走他的光芒,因此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即在孫臏臉上刺字,挖其膝蓋骨。
  • 山東出土竹簡,孫臏的真實面目被揭開,難怪被龐涓斬雙足挖膝蓋骨
    如今電視劇有一類橋段很常見,叫做「同門相殘」,大體上就是兩位同門師兄弟,分道揚鑣之後竟然成為了死對頭,在劇情上也是極其具有張力的存在,直到今天都還是很多人借鑑的橋段,但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倆師兄弟上演了一幕「同門相殘」,這倆人就是孫臏和龐涓,當時這兩人都有著軍事天才的資質,落得這等下場
  • 看《鬼谷子的局》一直在想龐涓為什麼要設計害孫臏,想得很揪心
    魏國太子親自邀請,又有師弟龐涓在魏,於是孫賓被老師鬼谷子改名為孫臏之後,下山與龐涓一起輔佐魏惠王。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又是義結金蘭的好兄弟,一起效力於魏國,互幫互助,一起建功立業,走向人生巔峰,多麼美好的事情呀。可是,當龐涓設計陷害孫臏,孫臏被以叛國罪處以臏刑之後,這一切戛然而止。
  • 龐涓將孫臏害成瘸子,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對他的復仇有多狠辣?
    當年龐涓、孫臏就學於鬼谷子是,孫臏已經表現出遠超龐涓的才能。而龐涓生怕孫臏威脅自己地位,於是施展出「請君入甕」之計。孫臏剛到魏國,便受到龐涓陷害,被處以殘忍的臏刑。所謂臏刑,就是挖掉膝蓋骨,讓犯人成為殘疾。
  • 朱坤明: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龐涓和孫臏之間的恩恩怨怨
    可是我們看龐涓和孫臏之間的故事,同門骨肉相殘,恨不得致對方於死地,太可怕了,令人毛骨悚然。龐涓在魏國做了大官,想起了孫臏 ,把他騙到了魏國,施展毒計對自己的手足兄弟下手,用臏刑和黥刑,使孫臏失去了正常人行走的能力,歹毒至極。但是孫臏沒有放棄,雖然被砍去了雙腳,但是智勇雙全的大將,最重要的是腦子,而不是武藝高強、單打獨鬥的莽夫。
  •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孫臏被龐涓刺字挖膝蓋骨,他復仇時卻更加狠毒
    在那時出現過一個傳奇人物,他並沒有在任何人手下任職,常年一個人生活在山中,他不僅是縱橫家的鼻祖,還是一位謀略家,被後人稱為「謀聖」是與老子、孔子並列的學術大家,他就是鬼谷子。鬼谷子收徒無數,可是被稱為「鬼谷四友」的人只有張儀、蘇秦、孫臏、龐涓,而讓人促膝長談的事情,只有孫臏和龐涓這兩個師兄弟之間的故事了。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看看他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
    龐涓使孫臏雙腳殘廢,而孫臏以其人之心還治其人之道,讓龐涓自刎樹下,永世不得翻身,完美地進行了復仇計劃。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他們倆的故事。孫臏與龐涓是同門師兄弟,一同拜入鬼谷子門下孫臏是山東齊國人,他本無名,後來龐涓對他施以「臏刑」,挖去膝蓋骨,致使雙腳殘廢,所以人們後來叫他孫臏(髕)。
  •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孫臏兩次力克龐涓 活用兵法圍魏救趙、韓
    這兩次戰爭不僅僅是齊、魏之間的對決,更是兩國將領孫臏和龐涓之間的對戰,雙方兵法對決,同樣讓孫臏的成為了名滿千古的兵法家。孫臏和龐涓二人一同拜師鬼谷子名下,學習兵法。學習3年後,龐涓回到老家魏國做了魏惠王旗下的將軍。在龐涓回家找工作期間,孫臏在老師鬼谷子那裡得到了孫臏老祖孫武著作的《兵法》13篇,經過學習,孫臏的作戰技術超過了龐涓。
  • 龐涓與孫臏,一場兄弟之間的快意恩仇
    龐涓後來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魏國後,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 ,砍去了孫臏的雙足,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當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時,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齊國使者時,不同凡響的言辭打動了使者,偷偷地將他載回齊國。
  • 孫臏被挖膝蓋一點不冤?山東挖出一竹簡,揭開孫臏遭遇的真相
    導語:提起孫臏我們都不陌生,他和龐涓年輕時就一起學習兵法,而根據一些野史記載,他們更是拜鬼谷子為師。
  • 孫臏與龐涓,一場兄弟之間的快意恩仇
    孫臏到魏國後,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 ,砍去了孫臏的雙足,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此時孫臏已經沒有生命威脅,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見到齊威王。見到齊威王的前提,必須得到田忌的信任和重視。善於觀察的孫臏自然不放過一絲機會,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田忌賽馬,使得孫臏受到田忌的尊重,而不是僅僅一門客。然後田忌推薦他去見齊威王,再次受到齊威王重用。就這樣孫臏的復仇計劃,第一步完美完成。齊威王對他的信任,使他擁有調動齊國資源的可能性。
  • 龐涓挖了孫臏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一提起春秋戰國時兵家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心中首先會想到孫子和他所著的《孫子兵法》,然後順理成章的把孫子當作是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軍事家——孫臏。但事實上,孫子和孫臏一個是春秋時人、一個是戰國時人,而且孫子還是孫臏的直系祖先呢。或許是因為家學淵源的緣故,孫臏在兵法上也繼承了先輩的智慧,並且和大名鼎鼎的龐涓一起學術於鬼谷子門下。說起來龐涓和孫臏這對師兄弟,就不得不提到他們之間的那些糾葛!
  • 小人得志只是暫時的,看看把孫臏害成殘疾的龐涓是什麼下場便知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他的人生充滿坎坷,曾被同窗龐涓陷害受刑,成為殘廢,但他沒有因此頹廢,反而名垂青史。交友不慎,飛來橫禍,但天無絕人之路最初,孫臏和龐涓一起拜師學習兵法,龐涓發現孫臏天資聰慧,極具才華,十分嫉妒。後來,龐涓當上了魏國的將軍,擔心孫臏將來會比自己更出色,便動了歪心思。
  • 龐涓迫害孫臏剜其膝蓋骨,臉上刻刺青,看看孫臏是如何對其復仇的
    劇照他的後代孫臏在軍事上也很有造詣,說道孫臏自然得說說龐涓,因為這兩人恩怨甚深。孫臏龐涓都師出鬼谷子,龐涓因嫉妒孫臏,在得勢後報復孫臏,在其臉上刺字並挖了其膝蓋骨,孫臏也成了廢人,那麼後來,孫臏又是怎樣回報龐涓的呢?對於孫臏受到的折磨,曾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他被剜去膝蓋骨,孫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臏"字,時刻銘記斷骨之仇;另一種說法是認為,孫臏被斷兩足,意思就是孫臏被砍去了雙腳。
  • 在臉上刺青、挖去膝蓋骨,二人師出同門,為何龐涓對孫臏如此殘忍
    前方士兵來報看到有個士兵從輪椅上背起一個人逃向山溝方向,「這不正是那該死的孫臏嗎?」龐涓想到了在不久之前因為大意被孫臏用箭射傷,決定報這一箭之仇,龐涓馬鞭一揚,毫不猶豫地追了上去。馬嶺山溝壑縱橫,多丘陵低地,當魏國軍隊深入到一個形似盆地的地方時,這裡不再有滿地的武器盔甲,只有一棵大樹獨自迎接這支早就疲憊不堪的軍隊。
  • 龐涓死於馬陵之戰?司馬遷記載混亂,新證據表明:龐涓十年前已死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孫臏出生在東阿、鄄城兩地之間,是孫武的後代子孫,曾經和龐涓一起同窗學習兵法。這個龐涓是個小心眼,一肚子壞水。他到魏國應聘,做上了魏惠王的將軍,自認才能不及孫臏,故意裝作好心人,把孫臏接到自己的身邊,說是有福同享。卻利用自己的權勢,把孫臏的兩個膝頭的膝蓋骨剔出來,還在他的臉上刺上了侮辱性的大字。
  • 李子雄飾孫臏,陳之輝演龐涓,「打火機女孩」扮鍾無豔
    根據《史記》記載:孫武既死,後百餘年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麗黥之,欲隱勿見。
  • 除了鬼谷子,這對姐妹作用巨大,孫臏數次死裡逃生都跟她們有關
    孫臏數次死裡逃生都跟她們有關他與龐涓同門學藝,卻因為比龐涓有才氣,受龐涓陷害,被魏王處以臏刑,身體殘疾的孫臏,為了逃得性命,不得不裝作瘋癲,受盡侮辱。後來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才有了出頭之日,逃得性命的孫臏,身體力行的告訴世人什麼是人才,他以殘疾之身,不僅奠定了齊國的霸業,而且兩次擊敗龐涓,得報大仇。在唐德宗時期,還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而到了宋徽宗時,更被追尊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