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音樂人蘇世洪:閩南民謠 唱咱厝人的歌

2020-12-23 泉州網

泉州網9月11日訊(記者 張博)1976年的冬天,臺灣青年畫家李雙澤一句「唱自己的歌」的吶喊,從此開啟了「臺灣現代民歌時代」。

什麼叫民謠,民謠有何魅力?開啟「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三劍客之一的胡德夫這樣解釋:唱自己的歌,寫自己的詞,表達自己的情,是自己腳踩的土地,熟悉的人以及信仰的東西。表面平靜實則波濤洶湧,讓生活裡各個年齡段不同年代的人都能聽懂卻又了解到不同程度,這是民謠獨一無二的魅力。

在泉州音樂人蘇世洪的三十多首原創歌曲裡,百分之九十以閩南民謠為主,他以自己腳踩的土地「泉州」為取材藍本,用自己熟悉的語言「閩南語」入詞,不管是《在外咱厝人》還是《來去泉州》,都讓喜歡閩南語原創歌曲的人從他的歌聲中聽到了自己的情。蘇世洪說他現在還處在創作欲望的激情期,希望在未來幾年能創作出更多的作品,「唱自己的歌」,讓歌聲擁有足以平息一場暴風雨的魅力。

濃濃泉州味的歌曲

蘇世洪正式發表的唱片有兩張,一個是2017年的《非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是2019年的《身在此城中》。去年的網紅歌曲《來去泉州》就出自第二張專輯。《來去泉州》受到很多泉州人的追捧,就連專輯封面都是來自泉州尋親的藝術家之手,它的宣傳語正好說明了原因:給你可以聽的泉州:每個泉州人心中都有一座泉州城,那些來過泉州的人也愛上了這座城。

歌詞裡很多是閩南語生僻字,俯拾皆是的也都是泉州生活的日常場景。如果你再縱觀整張專輯:《清源山下》《來去泉州》《看戲》《荔鏡記》《溫陵小夜曲》……16首歌展現在你面前的仿似一幅老泉州人的生態畫卷。「概念性專輯和商業性專輯在歌曲編排上有一些區別,前者講求的是整體,注重主題和邏輯性,看歌名你會有那種看一本書、一幅畫的感覺;而後者則看重熱門歌曲在整張專輯的平衡性,一般第一首很好聽,吸引你,中間一般,最後幾首又非常好聽。專輯歌曲的編排也是一門學問,這也是我在成為獨立音樂人之後學到的東西。」

蘇世洪從小喜歡音樂,「曲線救國」,大學學了傳媒,「傳媒用聲、光、電來展現一切美的東西,藝術都是相通的。」文學修養、傳媒技術,讓蘇世洪幾乎成了唱片工業線上的全才:作詞、作曲、編曲、混音、後期、MV、封面設計、專輯編排等等,「一條龍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這些都要錢,而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專業也還自信,做出來的成果還算滿意」。

對於未來的新專輯,蘇世洪說,「風格會更多點,有民謠、有搖滾,大家很快就能聽到」。

閩南語民謠的土壤

「臺灣現代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楊弦以余光中的詩作譜曲,只因其「美」,以此作為創作民歌的新出路;試圖走出另一條新路的青年時代的羅大佑,大學時亦是以徐志摩的譯詩譜曲,寫出人生的第一首創作歌曲《歌》。楊弦與羅大佑先後以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譜曲,各成一格,也成就樂壇一段佳話。可以說,民謠,從來都是詩與歌一起。

蘇世洪的兩張專輯,裡面很多歌曲與詩有關。譬如在《來去泉州》裡,就以泉州人熟悉的閩南四句「剞刳木成舟,沯泵水中遊,門雙篙槳,彳亍到泉州」入詞。他說寫這首歌,「最初的靈感就來源於李光地的一首詩。」《少年行》主題類似李白的《少年行》,同樣刻畫了一個仗劍走天涯的少年俠客,春江、明月、花謝,充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

蘇世洪說,他的創作源泉皆來自生活體驗以及個人閱讀。「我筆下的閩南民謠,描述的都是生活中的場景,不假塗飾但能現出本色。」

喜歡書法、篆刻、哲學;喜歡用毛筆抄錄經典。熱愛的東西都是相通的,只不過他是用音樂串起了所有的愛好,讓愛好成了職業。

獨立音樂人的理想

蘇世洪說,他決定全職創作,成為獨立音樂人,到今年是第五年。不管是獲得「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金獎」「全球華語金曲獎最佳創作新人提名」,還是斬獲「全球華語金曲榜」「2019華人音樂年度推薦專輯」,做獨立的原創音樂,蘇世洪已經很有心得:「獨立音樂人不可避免需要談到錢,但我不能因為會虧錢就不去做,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經歷讓我更加自信和有勇氣。」

對於30多歲的他來說,「現在正是創作的黃金期,表達的欲望強烈,把握住當下,為未來做準備。」

未來的理想狀態就是希望能做全國巡演,讓更多的人聽到他「唱自己的歌」,「只有想去唱,才能激勵你寫歌、唱歌,只有真正走出去,才能收穫更多」。

「寫歌不是很難的東西,成長卻很有意思。」蘇世洪坐在自己的工作室裡淡淡地說。他的工作室雖然坐落在老城區,卻有一種獨有的安靜,「我喜歡獨處,享受獨處」。

相比廈門、漳州,蘇世洪更喜歡泉州的慢生活,《道德經》講「動之而徐生」,「慢,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生機,在我看來,泉州的原創精神是有生機的」。

民謠的最核心價值就是原創精神,閩南民謠,更廣泛點說,閩南語音樂,出路到底在哪裡,答案不在風中,就清清楚楚在唱的歌裡,在音樂人「唱自己的歌裡」。

相關焦點

  • 抖音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閩南語歌曲 在外咱厝人蘇世洪歌詞
    抖音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閩南語歌曲 在外咱厝人蘇世洪歌詞  「人生啊在外漂泊」這首歌最近在抖音上超火,好像也是新出來歌曲,歌名叫《在外咱厝人》,是蘇世洪演唱的。下面來看一下。  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歌  據了解這首歌是由蘇世洪演唱的閩南語歌曲《在外咱厝人》,這首歌可以說是有著很濃厚的閩南語味道,聽起來讓人很想念老家。
  • 咱厝音樂人王中龍
    《雨中想起彼段情》《愛人啊你置哆位》,大陸首屆閩南語十大金曲《平安回航》,2000年代表作品《相思崇武港》,2006年參加中華全球閩歌賽晉級全球十強選手作品《老同學》得組委會特別獎,2007年5月前受邀為泉州電視臺大型文化紀實欄目《咱厝人》量身定作演唱同名主題《咱厝人》、該作品隨著閩南語頻道的播出走進千家戶以勵志簡潔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表達了海內外大泉州的精神人文!
  • 泉州神曲爆紅!全世界圈粉!太太太好聽了!我已經循環了50遍……
    門(船槳搖動的聲音)雙篙槳,彳亍(速度的意思)到泉州。王柏峰 攝」點開MV視頻,老一輩泉州人熟悉的「閩南四句」伴著蘇世洪淺吟慢唱的悠悠男聲,帶領聽眾從紫帽山入城,走過富美宮、新華路,穿過西街東西塔和塗門街,最後在清源山老君巖的鬍鬚裡,一路領略泉州之美。
  • |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序篇
    折騰了將近兩年,蘇世洪的第三張正式專輯《己丑》(中國臺灣版)終於上線。      這是一張沉重的專輯。這張專輯在音樂風格上有搖滾、流行、民謠、古風、爵士。      以「己丑」為由,將人的一生看做樹的年輪,每個年輪上都發生著一些成長所經歷的坎坷。十幾首歌,有童年的無憂,少年的拼搏,成年的坎坷,老年的無奈。
  • 新專輯搶鮮聽|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來啦!
    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己丑》預告片
  • 泉州西街音樂節13日舊麵粉廠開幕 一起去聽咱厝歌聲
    陳銀玲為《熱情的沙漠》加入閩南語風味時間:2月13日至15日地點:中心市區西街舊麵粉廠內容:「青春紀念冊」、「咱厝的歌聲屆時,本土音樂人將匯集於此,為大家帶來動聽的歌聲和精彩的節目。同時,文創集市將帶領大家感受閩南文化的魅力,而呼啦圈、滾鐵圈等傳統遊戲也將讓大家回到繽紛多彩的童年時代。
  • 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收官 閩臺音樂人同獲金獎
    原標題: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收官 閩臺音樂人同獲金獎   中新社泉州11月2日電 (廖靜)由兩岸共同參與的「『閩南語·海峽情』——2015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2日晚在福建泉州舉行頒獎典禮。泉州音樂人蘇世洪的《在外咱厝人》、臺灣音樂人唐銘良的《老寶貝》同獲金獎。
  • 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福建泉州頒獎
    泉州音樂人蘇世洪的《在外咱厝人》、臺灣音樂人唐銘良的《老寶貝》獲得金獎。此外,銀獎作品是楊俊華的《牽手》,王中龍的《印象惠安女》,鄭俊波的《寫乎阿公的歌》;銅獎作品是《戀·夢》、《這首歌》、《阿嬤的故事》、《新港都夜雨》;優秀獎作品10首。  「廟口大樹腳,有一陣阿嬤阿公坐檸遐……」唐銘良說,《老寶貝》表達了每一個老人都是寶貝,兒孫要懂得孝順的感情。
  • 咱厝的音樂,泉州人不可不知的20年
    而說到泉州乃至福建的音樂人,潘立飛這個名字也是不能遺漏的,江湖人稱「阿飛」的他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一直做音樂,卻又是一個不能以音樂為生的音樂人,1993年他和朋友成立了「新音樂部落」樂隊,任主唱吉他,可以說,自此開啟了泉州樂隊的一個新篇章。樂隊走進酒吧,從此成為當下一個最為流行的商業模式。時隔多年後,阿飛再次組建了一個全新的樂隊——「布袋戲」樂隊,帶著全新的音樂理念,他試圖開創一個新局面。
  • 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來啦!
    本期嘉賓:蘇世洪蘇世洪:泉州原創音樂人新專輯搶鮮聽|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來啦!以下視頻來源於麥浪音樂生產社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己丑》預告片【編者按】      折騰了將近兩年,蘇世洪的第三張正式專輯《己丑》(中國臺灣版)終於上線。      這是一張沉重的專輯。這張專輯在音樂風格上有搖滾、流行、民謠、古風、爵士。
  • 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現場彈唱版(節目音頻,點擊收聽)
    總有一首歌,讓你心領神會!蘇世洪:泉州原創音樂人新專輯搶鮮聽|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來啦!蘇世洪2020全新唱作專輯《己丑》預告片【編者按】      折騰了將近兩年,蘇世洪的第三張正式專輯《己丑》(中國臺灣版)終於上線。      這是一張沉重的專輯。這張專輯在音樂風格上有搖滾、流行、民謠、古風、爵士。
  • 本周六相約泉州洛江虹山 品美味地瓜聽鄉野田園音樂會
    此次虹山「地瓜腔閩南韻」音樂會,邀請當地知名閩南話語歌手、本土知名閩南語樂隊、南音歌手、女子十二樂坊共同在鄉野田間獻上最具「地瓜腔」風格的音樂與藝術表演,讓觀眾用每一首歌的時間去感受一次沉浸式的喜悅之旅。
  • 咱厝歌手創作抖音「神曲」,連周杰倫「御用」編曲人都來邀請他......
    「這首歌傳唱度能這麼高實在意料之外,其實就是一念之間的作品。」昨日,記者見到了歌曲演唱者、新一代「全球閩南語歌王」,被業界稱為「閩南語界的蕭敬騰」的林偉龍,談到《兄弟啊》這首歌「一夜爆紅」,他也感到有些驚喜。
  • 咱們的閩南民謠,你知多少?快搬凳子啦,孟孟開課了!
    「天烏烏,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要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旋鰡鼓,真正趣味……」、「……嫁著讀書的尪,床頭困,床尾香,三日若無食會輕鬆……」,被鄧麗君唱紅的諸多臺灣民謠如:《天黑黑》、《歹歹翁吃抺空》,是從閩南的兒歌與小調傳唱寶島,再以電音式錄音傳遍整個華人世界。來看看有哪些閩南歌子傳到臺灣去,而那些臺灣民謠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變化的。
  • 一首《花開的街巷》句句唱到了泉州人的心坎裡!
    泉州在大多數人掃完墓後,卻忽然降了溫下起雨,難免讓人對逝去的故人、親友的思念如綿綿細雨絲,欲剪不斷。《花開的街巷》是這幾天我們展館裡單曲循壞次數最多的一首歌,這樣一首淺吟低唱,溫暖人心的歌,真是百聽不厭。 而在那直擊靈魂的聲音背後,是一個有著挺拔的鼻梁、堅定的眼神,歸來仍是少年的楊望。楊望,泉州籍的音樂製作人、原創歌手,也擅於MV導演,他總戲稱自己是「不務正業」。
  • 「咱厝裡的歌聲」兩岸情閩南語歌手活動在漳州開發區舉辦
    「咱厝裡的歌聲」鄉親鄉音兩岸情閩南語歌手活動正火熱上演,吸引了臺灣、泉州、廈門、漳州等地5000多人前來觀看。  此次活動由漳州開發區管委會主辦,漳州開發區社會發展局、文聯、音樂舞蹈家協會協辦。陳飛表演《望春風》,她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活動,讓更多人在閩南語歌曲中得到共鳴,了解這片熱土  兩岸一家親 鄉音唱真情  活動一開場,勁爆十足的舞蹈表演《D-MASTER》點燃熱情,引來觀眾振臂歡呼,馮偉傑、猴賽雷、凱文、鄭奕燦、蔡慧群、大陸首位閩南語歌后陳飛等來自閩臺兩地的歌手為觀眾聯袂演繹《勝者為王》、《堅持》、《望春風》
  • 泉州:同唱一首歌 致敬一線戰「疫」人員
    閩南網3月5日訊(閩南網記者陳玉玲 吳圳烽文/圖/視頻)歌聲跨越山海,給人力量。對每個泉州人來說,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如同鄉音一般充滿鬥志。日前,閩南網發起的公益活動《以聲致敬泉州會贏》,邀請市民隔空共唱這首經典,向戰鬥在疫情一線的工作者致敬,並為泉州加油,為武漢應援。
  • 親歷四十年(七):臺灣音樂人楊慕把閩南話歌曲唱向世界
    今天的故事,我們帶您認識臺灣音樂人楊慕,他是較早一批到大陸發展的臺灣音樂人,他把臺灣校園民謠的清新之風,帶到對岸的廈門,並融入到閩南話歌曲創作當中,讓閩南歌曲驚豔了世界。我暫時叫它《廈門的讚美詩》它其實就在體現廈門的古往今昔 它的現況和它的文化 它的風景 它的各方面 我們在這首歌裡面把它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