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青少年電影裡欺騙了許多觀影者的8件事情

2020-10-22 小妤侃世界

好萊塢電影在世界各地擁有大量的影迷,這當然也包含了校園題材電影。大量的校園或青春題材的電影為全世界展現了非常特別的美國校園,這讓世界各地不少的青少年都非常嚮往美國校園生活。然而,好萊塢電影可並沒有完全正確的展現真實的一切,甚至有一些畫面是非常荒謬的。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美國青少年電影裡欺騙了許多觀影者的8件事情。

1、課間持續數小時的休息時間

在學校裡,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感受,在下課之後的那一段休息時間,往往是非常短暫的。而在好萊塢的青少年電影裡,他們的休息時間似乎極其漫長。他們在這段時間裡可以進行漫長的談話,進行一些有趣的遊戲。在美國喜劇電影《美國派》裡,走廊是與朋友進行意外相遇和有趣對話的理想場所。

2、誇張的迷你裙和服裝

在青少年題材的電影裡,當校園風雲人物或者說最引人注目的女學生出現的時候,她們通常都會穿著較為性感的服裝,化著成熟的妝容,穿著高跟鞋。某些情況下,如果是女性團體出現,她們還會穿統一色調的服裝。但這在現實當中是很奇葩的情況,並不常見。在現實世界中,比較常見的事情是,孩子們快速的整理好頭髮,塗抹好面霜,有一些孩子會化淡妝和噴一些淡淡的香水,然後儘快的趕往學校。總之,電影情節往往將現實誇張化了。

3、非常帥氣的老師

許多青少年電影中都存在一個非常爛俗的情節,即女學生愛上了年輕而又帥氣的老師。在課堂上,顏值頗高的男老師講述了深奧的課程,言行舉止無一不在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但這同樣不符合現實世界。

4、精彩的派對

最令許多觀影者嚮往的可能就要屬青少年們豐富多彩的精彩派對了。派對通常在一個巨大的,甚至擁有泳池的房屋裡舉行,那裡有吃不完的小吃、喝不完的酒,還有樂隊的演奏。最為關鍵的是,電影情節裡,派對上的青少年男女通常會發生情感問題或某些交集。雖然這一切的確真實存在,但卻並不像電影裡展現的那麼平常。

5、永恆完美的愛情

青少年電影裡也總是樂於展現青少年的愛情故事。而且他們的愛情總是那麼完美的,但現實並非總是如此,尤其是在開放的美國。事實上,青少年故事幾乎都是建立在極端的愛情基礎上的,輔以鮮花、巨大的泰迪熊、令人震驚的禮物、在全校面前的表白,以及在認識一個人幾天後出現的愛的行為。總之,電影的表現形式都是過於誇張化的。

6、完美的皮膚和身材

在青春期,人體會經歷複雜的發育過程,其中包括很多問題,例如痤瘡。但是,當我們觀看與這個生活階段有關的好萊塢電影時,男演員和女演員的面部皮膚就像瓷器一樣。此外,具有這種鍛鍊過的肌肉的運動身體與年輕人在這一時期的真實形象也並不相似。

7、瞬間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很多人都喜歡觀看醜小鴨轉變為白天鵝的故事,好萊塢導演自然也知道這一點。只不過,在電影裡,這種轉化的過程真的太快了。試想一下,原來一個又矮又胖,臉上還滿是痘痘的女孩,她在劇情的推動下,幾乎瞬間完成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轉變。女孩身材開始變得苗條,皮膚也開始變得瓷白。性格也從極度的內向、不自信,變得開朗和活潑。這一切都其實是相當不靠譜,就像是在變魔術一樣。

8、絕對的自由

在大量的美國青少年電影裡邊,青少年們似乎擁有足夠極端的自由。他們似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他們的父母對他們保持足夠大的寬容,幾乎都不管他們。但現實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美國的家長沒有咱們東亞國家的家長那麼嚴厲,但大多數的美國家長也一樣非常關注青春期時的孩子。

你有相信過這些電影情節嗎?

相關焦點

  • 美國校園電影裡的8個不符合現實世界的情節
    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美國青少年電影裡欺騙了許多觀影者的8件事情。1、課間持續數小時的休息時間在學校裡,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感受,在下課之後的那一段休息時間,往往是非常短暫的。而在好萊塢的青少年電影裡,他們的休息時間似乎極其漫長。他們在這段時間裡可以進行漫長的談話,進行一些有趣的遊戲。
  • 這才是我們懷念的青少年電影
    比如,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就曾有很多青少年電影讓人印象深刻。從《她是我的全部》《我恨你的十件事》到《青春舞會皇后》、《大學新生》,以及稍晚兩年的《高校音樂劇》三部曲,這些熱門的青少年電影裡不僅誕生了無數優秀演員和流行明星,也為我們的青春年代帶來一段又一段美好夢幻的校園戀情想像與理想男友(女友)。
  • 漫威電影宇宙時間線——觀影順序
    或者也許你已經經歷了很多,只是想讓你的頭腦裡有個清晰的概念。然而,如果你想要經典的連續性,那麼我們已經看過了所有的漫威電視劇、短片和故事片,給你帶來了一個觀看指南,按照它們實際發生的順序排列。然而,仍然存在一個問題。有些電影——比如《美國隊長:第一復仇者》——發生在多個時間段。在這些例子中,電影被置於電影大部分發生的時間背景中。
  • 美國電影分級制,資本的搖錢樹
    1968年,美國電影協會和全美院線業主協會,共同建構了件大事——推出了美國電影分級制度。在近半世紀裡,電影分級制度很少受到公開的指責或者正面的質疑。直到1999年,美國的一場校園槍擊案,把「電影分級制度」帶上了輿論浪尖口。
  • 發現「欺騙」、學會「防範」!魚珠街青少年製作創意動圖,宣傳禁毒...
    這是我們的大腦認知被知覺判斷「欺騙」的結果。同理,許多吸毒人員,他們知道毒品的危害,也經歷著毒品在其生理和精神上的侵蝕,但是他們的大腦認知一直受到「快感」的「欺騙」,而無法擺脫毒品。7月11日上午魚珠街禁毒社工組織60名青少年志願者參與線上的禁毒主題動圖製作活動圍繞青少年
  • 【免費觀影】8月13日牽手留守兒童觀看愛國主義電影《毒中毒》公益活動
    為了更好促進親子關係以及社會和諧,陽光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滁州親子網、南門公共服務中心「愛心學堂」通力協作,特組織留守兒童、特困兒童、親子家庭及「小小志願者」參加愛心觀影活動。與留守兒童觀影系列活動【活動意義】博愛在江淮 益行計劃組織留守兒童、普通家庭等拉手活動,及免費觀看,積極向上、有益於兒童健康成長的電影,豐富他們的業餘文化生活。
  • BC Library | 陷入電影的觀影者,陷入愛中的愛者
    電影作為「能動性聚合體」————————————————我們可以從後人類主義視角出發而提出如下激進命題:電影的銀幕,就是一個行動者。這就意味著,在電影場域中,不止是觀影者注視銀幕,銀幕亦返回來注視觀影者——幽靈性的注視從銀幕那個「發光世界」裡湧出,刺向坐在黑暗空間中喪失自由移動能力的觀影者,讓他們避無可避的被「觸動」。
  • 觀影提示 電影分級的春天來了?
    一時間,這一產業新生事物被競相報導,更有媒體由此推演,提出了「電影分級來了」的追問①。今天,本文從這個新事物說起,簡要探討觀影提示和電影分級制的關聯,看看二者相差還有多遠。眾所周知,作為我國電影產業首部人大立法,《電影產業促進法》(以下簡稱《促進法》)已於本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該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即「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觀眾身體或者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
  • 【海哩觀影會】NO.11-《當幸福來敲門》8.1日傍晚8:30分,海哩文化路店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由加布裡埃萊·穆奇諾執導,斯蒂夫·康拉德擔任編劇,威爾·史密斯、賈登·史密斯等主演的電影,於2006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
  • 美國的青少年都選擇看什麼電影?
    2016美國「青少年選擇獎」頒出,那邊的年輕人們喜歡看什麼?
  • 美國電影:營救老爸老媽
    上映日期: 2020-08-21(美國)片長: 100分鐘又名: 到朋友家玩 / 夜半救援 / 夜媽媽行動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準備好來一場最意想不到的外宿之夜了嗎?  電 影 評 論: __________      下方是該電影摘自網絡的評論,可以作為觀影參考,你也可以在文章最下方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 美國電影:夜班服務員
    評分: 5.6導演: 麥可·克里斯多福編劇: 麥可·克里斯多福主演: 泰伊·謝裡丹 / 安娜·德·阿瑪斯 / 海倫·亨特 / 約翰·雷吉扎莫 / 喬納森·斯卡奇類型: 劇情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電影《分歧者2:叛亂者》:劇情上比首部來得更加令人清楚許多
    自從《暮光之城》受到全球青少年的票房肯定之後,好萊塢就不停的分支延伸出各類型的相關作品,不是電視影集出現一堆俊秀美麗的吸血鬼劇集,就是電影一直去挖類似的未來青少年角色抵抗極權政體的故事小說,來前僕後繼的改編成電影。
  • 尼爾·蓋曼與美國青少年文學
    青少年小說是從兒童文學中分離出來的,內容多與青少年的人生經歷有關。以美國青少年文學為例,上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始終將青少年視為一個獨立的年齡階段,出現了「青少年文學」這一專門文學類型。  青少年文學顧名思義是為青少年創作出版的文學作品。
  • 經典青少年影視合集!成長裡那些必然的抗爭
    >——它們講述了作為一個青少年是什麼樣子的,講述了在中學時代的一些事情,在那裡,社交圈就是一切,初戀就是生死,還有等待著的更美好未來的承諾。影片的主要吸引力在於主人公的笨拙幽默,影片在美國青少年電影的比喻和聖丹斯獨立電影之間徘徊。另外,最後的舞蹈動作——傑米羅凱的「罐裝熱舞」——是一個時代的喜劇場景。
  • 美國青少年選擇獎揭曉 「吸血鬼」拿走19個獎
    由全美超過三千萬青少年投票選出的「2010青少年選擇獎」頒獎典禮於美國當地時間上周日在洛杉磯隆重舉行,《緋聞女孩》、《歡樂合唱團》、《青春歌舞》中的年輕偶像雲集洋溢青春氣息,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也不甘示弱,在典禮上大秀舞技。
  • 【海哩觀影會】NO.11-《當幸福來敲門》8.2周日傍晚8:30分,海哩文化路店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由加布裡埃萊·穆奇諾執導,斯蒂夫·康拉德擔任編劇,威爾·史密斯、賈登·史密斯等主演的電影,於2006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
  • 周末觀影 《情聖》裡不起眼的四件小道具
    特別是電影道具的使用上,還是不得不佩服下電影創作人員的小匠心。下面我就盤點一下影片出現的四件不特別卻很有意義的小道具。心跳,就是本電影情感的核心。而手環恰恰是監控他心跳是否平穩的道具。片中用會發出警報的心臟監測的手環來特意強調了肖瀚的這種情緒。第一次遇見YOYO(李成敏 飾)的時候,YOYO獨自在鏡子前熱舞,一身火紅,讓肖瀚心跳不止,手環急促的報警聲也讓肖瀚在陌生女神YOYO面前小小地尷尬了一下。而但是當他的心臟真正劇烈的跳動的時候,卻是在一個全部親友撞見肖瀚YOYO兩人共同歸來的更加尷尬的環境裡。
  • 1980年代喜劇之王 美國青少年代言人
    是因為他是奧斯卡大贏家嗎,不是,他導演的8部電影一次提名都沒拿過;是因為他是賣座導演嗎,不完全是,雖然編劇作品《小鬼當家》登頂1990年北美年冠,但導演作品從未拿過。他之所以這麼被重視,是因為他的作品曾反映了一代美國青少年的心聲,被譽為好萊塢的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作者)。
  • 南沙社區為困境青少年圓電影夢
    ■看完電影,孩子們一起吃愛心午餐。「大伯,你上來,大伯,你不要扔下我不管!」《棒!少年》紀錄片結尾處,主人公「小雙」的呼喚,讓觀影的小羽(化名)感動不已。「少年強則國強!看完電影,我對這句話理解更深刻。」影片結束後,在社工組織下,小羽和夥伴們交流了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