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醫保制度改革,完善醫療待遇與保障機制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舉措,隨著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的提升,與之對應的報銷比例、保障範圍、大病救助等等福利不斷改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我國城鄉居民醫保的參保人數超13.5億,普及率達95%,在醫療保障體系當中,居民醫保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眾所周知,自2021年起城鄉居民醫保要全面推進門診統籌,徹底取消個人(家庭)帳戶,以進一步完善就醫保障。簡單理解,2020年咱農民所繳納的醫保費(最低280元/人/年)及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最低標準為550元)將於2021年全部納入統籌帳戶,提高醫保報銷的共濟能力及相應診療福利。
由此可見,通過一系列醫療制度的改革,農村醫保的福利體系逐漸實現與城鎮並軌。那麼,在報銷福利不斷提高、保障範圍逐年擴大的背景下,2021年農民持社保卡便可刷卡買藥的傳聞究竟是真是假呢?很明顯,就當前農村的醫療保障體系而言,還並不能實現這一操作,與城鎮職工醫保明顯不同的一點是參保金額懸殊太大,福利待遇尚存差距。
①城鎮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按照社保繳費基數的2%返還,即月月交社保,餘額累計增加;
②居民醫保個人帳戶全面取消,個人支付標準全部納入統籌部分,醫保個人帳戶餘額為0;
③居民醫保每年繳費1次,城鎮職工醫保每月繳費,參保金額遠遠多於居民醫保。
鑑於此,居民醫保與職工醫保尚且在福利與保障方面存在諸多差距,居民社保卡刷卡買藥的傳言並非為真。如此一來,不少農民便認為城鄉居民醫保並非自己及家庭的強烈需求,「棄繳潮」此起彼伏。那麼,在這種背景之下,如何讓參保的農戶覺得這280元不算白白繳納了呢?下面,我們從「慢性病」用藥、大病保險救助的角度展開分析。
①慢性病門診用藥納入醫保保障範圍
其實,自2020年起,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在內的諸多慢性病門診用藥均納入到了城鄉居民醫保的保障範圍之內,對於常年需要診療的慢性病人而言,僅僅從這個角度而言,醫保費就非常值得繳納。
②報銷比例再提升
對於已經實施市級或省級統籌的地區,城鄉居民醫保的報銷福利也是值得農戶參保的一大理由!據悉,城鄉居民醫保的門診報銷比例為60%~70%,住院報銷比例最低為50%,在鄉鎮醫院報銷比例則高達90%。
③大病保險
只要參與城鄉居民醫保的居民均可以享受大病保險救助,每年最高可報銷30萬,報銷比例也依據醫療費用的不同而不同,比如1~3萬報銷55%;7~15萬報銷70%;15萬以上按80%報銷。
由此可見,在醫保福利與待遇不斷提升的前提下,2020年醫保費上漲30元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講,每人每年280元的繳費標準並不會對一般的農村家庭造成經濟壓力,而且,在扶貧攻堅措施不斷加強的背景下,像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等等貧困家庭也有對應的全額醫保補助。因此,在繳費尚未截止之際,小編還是呼籲大家積極參保,不要因280元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