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螃蟹效應!

2021-01-07 水木然

作者:水木然

來源:水木然學社

何為螃蟹效應?

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竹簍中放了一隻螃蟹,必須要記得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爬出來,但是如果你多釣幾隻放進去後,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這時螃蟹再怎麼掙扎也是爬不出來的。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有兩隻以上的螃蟹在簍子裡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

但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

如此循環往復,無一隻螃蟹能夠成功。

這就是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的心態,如果我過的不開心,那麼我就想看到別人也不開心,如果我爬不上去,我也拉住別人,讓別人也爬不上去。

在一個都爭先恐後向上爬的社會裡,人人都想成為「人上人」,就意味著要麼是你踩在別人頭上,要麼是別人踩你頭上。

哪天被踩的人一旦翻身,會變本加厲地踩擠別人,這就是人們嘴裡所說的要爭一口氣。這就叫螃蟹定律。

「這些人」最大特徵之一,就是人人都不甘於平凡,人人都想成為金字塔最頂尖的那一小撮人,哪怕是最底層,最普通的人,也不斷的想逆襲。

這是一個很畸形的狀態,絕大部分人都將人生的希望押注在這萬分之一的,極其渺茫的機率中。

這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人的人生就是一場豪賭,賭贏的機率很小,但是我們前僕後繼,如同飛蛾撲火。這就是很多人悲劇的開端。

「這些人」 最怕的一件事是發現自己是個平凡人,大部分人仍然寧可自欺欺人,也不願意面對現實,寧可活在自己的妄想裡,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平凡。

在他們的意識裡,彷佛承認自己的平凡,就等於承認自己的失敗。

看到別人的平凡,也會暗自取笑別人的失敗,這真是一個荒唐又混蛋的邏輯。

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可憐和可悲之處,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和平凡抗爭。

成為人上人是他們一生最核心的目標,他們被這個欲望壓抑的苦不堪言。

向上攀爬的過程中,他們甚至會不擇手段、不守規則、互相踩擠,如果自己爬不上去,就多拉幾個下來。

他們壓抑、自私,互相提防、互相算計。生怕別人捷足先登,生怕自己慢人一拍。他們活著,怎能不壓抑?

為了往上爬,他們往往是不擇手段的。

他們既不想看到真相,也不想得到價值,更不想聽什麼道理,他們只想得到好處。

他們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旦想得到好處了,就會哭鬧,然後媽媽就得趕緊去哄他們,或者乾脆給一口奶吃,他們馬上就會滿足了,喜笑顏開,滿足的昏睡去。

長此以往,媽媽只能採用一個很無奈的辦法:「按鬧吃奶」。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哭的越兇,吃的越撐。

而那些不會鬧不會哭的孩子,就很少能吃到奶了,因為無時無刻都有孩子在哭鬧,只有當那些老實的孩子餓的快不行的時候,媽媽才會擠點奶水「救濟」一下他們。

說白了,一切都是因為自私,每個人都想得到額外的照顧,我想要,你就得給我,你不給我,我就鬧,一哭二叫三上吊,不讓我佔便宜,我就鬧得你不得安寧,這一招的確夠狠。

最後,「鬧騰」成了很多人的標配手段。

這就是為什麼醫鬧、房鬧、學鬧那麼普遍的原因,比如買的房子降價了就會有人組織業主去鬧,雖然這種要求是不合理的,但是總能從政府和開發商那裡討得一點好處,所以房鬧的手段被一脈傳承。

於是,幾乎每一個人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不是按規則行事,而是先去鬧騰一番,先上去先撒個潑再說,鬧得越大收穫就越多,越會鬧的人越佔便宜。

善於哭鬧孩子實在太多了,「媽媽」確實疲於應對,只能選擇息事寧人,遇到幾個鬧的兇的就甩一點便宜去哄他們,但是要是哪一個哭的實在太厲害,無法無天了,就直接拿板痛打一頓,他也變乖了。這大概就是最簡單的看護方式了。

令人無奈的是,時間一長,那些老實人也開始學會鬧騰了,憑什麼是我們這些不會鬧騰的人吃虧?我也要學會鬧騰。

於是先鬧的人帶動後鬧的人,大家一起鬧。

究竟是誰造成了吃奶不能按照規矩一個一個來,而是「按鬧吃奶」的局面呢?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個自私自利的巨嬰。

最讓人抓狂的是:他們一邊擔心自己鬧的太輕沒有奶吃,又一邊又咒罵媽媽不按規矩來,不按順序一個一個給奶吃。

他們口口聲聲要求媽媽按規則辦事,卻又不肯放棄自己的利益。

「按鬧吃奶」的習慣形成之後,他們之間開啟了「互鬧模式」,看誰鬧騰的手段更加高明,反正大家都是靠不正當手段撈到的好處,所以他們看彼此都不順眼,一直在互相猜忌/算計,「巧鬧」的看不慣「瞎鬧」的,瞎鬧的怒罵「大鬧」的。

於是,每個人都不相信公理,每個人都用道德要求別人,每個人都提防著別人,生怕被人算計上了。

的確,他們是很聰明,但是他們的很多聰明並沒有轉化成生產力,而是互相抵消了,因為他們時刻在互相算計,互相踩擠,到了最後人心向背,人人自危。

最終僵持在一種互相制衡的尷尬狀態,大眼瞪小眼。「按鬧吃奶」的情形之下,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沒有一個人是光明正大的,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安全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小辮子。

所以,厄運一直籠罩在上空,誰也不知道哪一天厄運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些人」奮鬥大半輩子之後,發現自己似乎很難成為那萬分之一的人了,就開始把一切希望壓在自己孩子身上,他們哪怕是堵上全部身家性命,排除萬難,也要賭出一個萬分之一的「人上人」出來,也要培養出一個天才來。

於是他們千方百計的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越普通的家長越渴求能培養出一個不凡的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從小就埋下了伏筆。

而很多家長,一旦發現這場豪賭再次勝利無望,就開始焦躁不安、抱怨連連,他們認為社會是不公平的,憑什麼別人可以,我就不可以?

他們發現了結果和理想之間的巨大落差,並沒有反思,反而會加大自己的籌碼,然後還會刻意給孩子營造一個假象,讓孩子堅信自己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結果孩子長大後眼高手低,還以為自己是懷才不遇,不斷的遭受各種挫敗感,永遠都活在對現實的不滿裡。

當孩子有了孩子之後,又開始重複這一輪迴。其實,苦難更容易被傳承。

就是這麼一群人,他們擅長各種小聰明,天生就善於繞過各種規則,總能隨機應變的想出各種花招,這種思維深入每個人的內心,雖然每個人都佔到了眼前的小便宜,但是到最後整個社會都要為這種聰明付出代價。

所以管理這群人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因為任何制度對他們都不起作用,只有靠人管人,因此社會的管理成本非常高。他們因為無法上位而焦躁不安,他們不停的抱怨為何輪不到自己。

這讓他們都活在要成為人中龍鳳的希望裡,也因此都喪失了從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的能力。

真的,幸福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能力。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這個能力,那才是人生最大的缺陷,必定痛苦終生。

上天是公平的,他們是最聰明的一群人,同時也是最痛苦的一群人。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苦難,一切苦難都來自於自己。

這也是我們為何總是滿臉愁苦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職場中的「螃蟹效應」,原來如此
    「螃蟹效應」反映了一種很特殊的職場現象。 原來,大家不配合的原因是因為害怕A櫃組因此而「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的勞動薪酬,於是才出現了「你方搭臺,我便拆臺」的「明爭暗鬥」,誰也不願意看到對方「平步青雲」,跑到自己的頭上去。
  • 「螃蟹效應」,你們鈑金廠裡有麼?
    導讀 「螃蟹效應」反映了一種很特殊的職場現象。在我們的公司中,不可避免地會因為利益的衝突或者觀念的差異而形成自然的小團體利益或價值觀念。
  • 為什麼螃蟹效應屢屢出現?
    (1)魯迅先生曾寫過一篇短文叫《螃蟹》,故事是這樣的:老螃蟹覺得不安了,覺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蛻殼了。他跑來跑去的尋。他想尋一個窟穴,躲了身子,將石子堵了穴口,隱隱的蛻殼。他知道外面蛻殼是危險的。身子還軟,要被別的螃蟹吃去的。這並非空害怕,他實在親眼見過。他慌慌張張的走。
  • 讓管理學成為你面試答題中的亮點:螃蟹效應篇
    在管理學和心理學中有一些效應原理如果運用的恰當的話會給答案增色不少。華圖教育面試資深老師韓玲按照不同的答題方向與題型進行分類,指導大家如何恰當運用不同的效應原理。 在結構化面試中的不同模塊雖然適用於不同的答題思路來回答,但有一些答題點出現頻率非常高,在不同題型中均會出現,但不管具體的題目是什麼,基本的要點是共通的,只要熟練掌握基本原理,就可以結合具體的題目具體作答。
  • 《安家》中你所不知道的房似錦,深陷「螃蟹效應」如何逆襲?
    房似錦在房似錦的經歷中,讓我深切的感受到這是一種螃蟹效應的現實版。什麼是螃蟹效應呢?釣過螃蟹的人都知道,竹簍中放了一隻螃蟹,必須要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逃之夭夭。如果多釣幾隻後,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因為這時螃蟹是爬不出來的。在簍子裡螃蟹當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的朝出口爬。但是簍子的口很窄,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子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有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如此循環往復,沒有一隻螃蟹能夠成功。這就是螃蟹效應。
  • 原來,這就是「黑羊效應」
    其實這種心理現象就是「黑羊效應」……「黑羊效應」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呢?一起和有書君來看看吧。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有書【心理】欄目,一直會在每周三清晨六點半,給你直達心靈深處的力量。這揭示了現實的殘酷,也揭露了人性更深的一面。 這兩天,一名不幸確診的成都女孩,成為輿論攻擊的靶子。 12月7日,她的爺爺奶奶確診。她不知道,頻繁出入夜店,美甲店,一晚上轉場好幾家酒吧。
  • 原來這就是「吊橋效應」(經典)
    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愛情方面的心理學效應——吊橋效應。希望大家聽完,能夠輕鬆識別對方是真的愛你,還是套路你,也能夠巧妙運用「吊橋效應」的原理,為自己的感情升溫!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今天的【心理】專欄希望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 「螃蟹效應」:人性最愚蠢的一面,是見不得身邊的人好
    「螃蟹效應」說的是把一隻螃蟹裝進竹簍裡就要當心了,這隻螃蟹很容易就會自己爬出來逃走,但若是往竹簍裡多放幾隻螃蟹,反而不用擔心它們會跑掉,因為竹簍裡任一隻螃蟹想爬出來都會被其它同伴扯後腿拉下來,結果沒有一隻能爬出來。
  • 原來,這就是「富蘭克林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富蘭克林效應」,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富蘭克林在當選州議會秘書後,想爭取另一名國會議員的支持,可是這名議員是出了名的鐵石心腸,且向來對富蘭克林沒什麼好感。富蘭克林打聽到議員家裡有一本珍藏的稀世圖書,於是便寫信向他借書,結果沒過幾天,書就寄了過來。
  • 原來這就是「標籤效應」(深度好文)
    你是標籤效應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呢?今天有書君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效應——標籤效應。其實,標籤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那麼它對我們的人際交往有哪些啟示呢?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今天的【心理】專欄就跟著有書君走進「標籤效應」一探究竟吧~要問最近超火爆的綜藝節目是什麼? 你一定會脫口而出——《乘風破浪的姐姐》。 看著30+的姐姐們,在臺上大放光彩,網友紛紛表示,再也不懼怕30歲了。我想這是這個節目最大的價值所在。
  • 原來這就是「三明治效應」(深度好文)
    今天有書君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效應——三明治效應。如何利用三明治效應指導我們的生活呢?一起和有書君來看看吧。工作中,同事犯了錯誤,你好心提醒,對方非但不領情,嫌你多管閒事;生活中,朋友缺點明顯,你善意批評,對方半點不接受,友情多了隔閡;感情中,戀人的缺點讓你難以忍受,你出於為她好的立場,表明你的觀點,對方強烈回擊,引發激烈衝突。
  • 《原神》螃蟹怎麼刷 刷螃蟹方法分享
    ,但是靠近就會鑽進沙子裡,所以很多玩家不知道原來螃蟹是可以擊殺的!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原神中螃蟹的獲取方法,螃蟹是一些料理的烹飪素材之一,大家在初始的沙灘上就能看到有小螃蟹,但是靠近就會鑽進沙子裡,所以很多玩家不知道原來螃蟹是可以擊殺的!這裡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原神螃蟹怎麼刷 想要刷螃蟹同樣是建議大家用遠程攻擊角色,因為近戰角色靠近螃蟹就鑽進沙子裡了,比較難。
  • 在生活中,也許影響著無數人的8個心理學效應
    認為自己的真實能力,要遠遠比現在還要高,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杜寧-克魯格效應,它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杜寧與克魯格提出的,為了證實這個心理學效應,他們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了這方面的相關試驗,結果發現,成績最差的那些學生對自我水平的認知偏差最大。而能力越高的人,往往越謙虛謹慎,在現實中這樣的現象實在太多了,人們常常因為自尊心作祟,導致了無法認知自己或者他人的能力,最後讓這樣扭曲心態越陷越深。
  • 原來楊小淞辣螃蟹是這個味兒
    楊小淞辣螃蟹都說楊小淞家的火鍋和辣螃蟹打了一架,辣螃蟹完美勝出,WHY?首先食材新鮮。至於新鮮到什麼程度?請掐架中的兩位蟹老大告訴你。和其他的辣螃蟹不同,楊小淞家炒螃蟹不用醬料,因為怕蓋住了螃蟹的鮮、甜,取而代之的是胡蘿蔔、辣椒、蔥姜等食材來提味,再輔加以20多味調料,急火快炒烹製出讓人慾罷不能的美味。
  • 蒸螃蟹時,最佳時間到底是多久?原來很多人都錯了,看完後長見識
    蒸螃蟹時,最佳時間到底是多久?原來很多人都錯了,看完後長見識!
  • 日文版《這是螃蟹》
    日文版的not today的彈幕實在是太高能了,空耳玩兒的6666地址在這喲: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436608/老視頻配新歌摘錄了部分彈幕大家感受下:來搞事兒了封面搞事我來吃個螃蟹了日文版太出戲了咳咳咳咳咳咳
  • 原來《螃蟹橫行記》是這樣拍出來的
    那天,在查看螃蟹的資料時,陳曉卿發現單是中國的螃蟹就有800多種,而且在不同的地區,還有不同的稱呼。而在南方地區,螃蟹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也有不同的名字,這些數字讓他深感震驚。既然中國有800多種,那麼全世界的螃蟹加起來有多少種呢?這可不是小問題,觀眾是不能隨便糊弄的。
  • 範冰冰淺談社會公益事業中的名人明星效應
    名人明星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光環效應,它所衍生出的暈輪是個體主觀意識推斷的泛化和定勢的結果。人們常說:「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國家和社會主流階層應該對有社會影響力的名人予以引導管理,以促使社會正能量的輻射和覆蓋,這種正能量需要發展,需要接替循環,而在這個環節,對年輕群體影響尤為重要,故而培養和教育青少年除各種教育模式外,也離不開名人明星效應這個關鍵衝擊引爆點。
  • 馬超聊生活 網絡大v楊子賢,螃蟹效應影射眾生不思進取
    片中您利用所謂的 「螃蟹效應」 影射眾生、不思進取,引導思想、告訴大家,成為網絡大V,是您努力拼搏、堅持不懈的成果。您可曾知道,成功不僅僅是努力就夠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身份,體現不同的價值!
  • 螃蟹怎麼爬上了你的餐桌?紙螃蟹好吃嗎?
    喜歡吃蟹的都聽說過一個詞叫「九雌十雄」,意思就是農曆9月吃母蟹,農曆10月吃公蟹。陽曆9月下旬,大閘蟹一般開始成熟,並進入捕撈季,而這時正逢國內「金九銀十」的中秋節、國慶節假期,大閘蟹的銷量也出現階段性地爆發。隨著生鮮冷鏈物流網絡的逐漸完善和發展,大閘蟹的消費地域突破很明顯。銷售地區從原來的接近原產地的華東地區擴大到了全國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