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標籤效應」(深度好文)

2021-02-19 有書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Tina · 主播 | 簡寧

 

有書君說

你被貼過標籤嗎?

或是你給自己貼過標籤嗎?

你是標籤效應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呢?

今天有書君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效應——標籤效應。

其實,標籤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那麼它對我們的人際交往有哪些啟示呢?

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

今天的【心理】專欄就跟著有書君走進「標籤效應」一探究竟吧~


要問最近超火爆的綜藝節目是什麼?

 

你一定會脫口而出——《乘風破浪的姐姐》。

 

看著30+的姐姐們,在臺上大放光彩,網友紛紛表示,再也不懼怕30歲了。我想這是這個節目最大的價值所在。

 

在傳統的認知中,女人30歲仿佛是年輕與非年輕的分界線。

 

 

總之,30歲的女人身上,有著這個社會給她貼的諸多標籤。

 

而生活中,類似的標籤還有很多:

 

我們的身上被貼了形形色色的標籤,而這些標籤又會反過來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心理學的「標籤效應」,一探究竟。

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新士兵,要求士兵每月向家裡寫一封信,大意是說自己在戰場上如何奮勇殺敵以及聽從紀律服從指揮的。

 

雖然信中說的都是莫須有的事,但是半年過後,這些士兵真的像信上所說的那樣去改變了。

 

這就是標籤效應的神奇之處。

 

標籤效應是指人一旦被下了某種結論,就會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一樣,會自覺按照這個結論做事。

 

心理學家發現, 「標籤」具有一定程度的導向作用,無論這個標籤是好還是壞,它都會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影響。

 

裡約奧運會拿到奧運季軍後,傅園慧成了「洪荒少女」,全網爆紅,而關於她的原生家庭也被津津樂道。

 

傅園慧剛進省隊,就跟同隊的姐姐們說,自己是個天才。

 

爸爸送傅園慧去鍛鍊,有人跑過來跟傅爸說,「你們家傅園慧在遊泳隊裡說自己是天才!」

話語裡,滿是譏諷與嘲笑。

 

一般的父母這時候很可能會說「哪有哪有,別聽她胡說」,回頭還會批評孩子幾句:「你要謙虛一點,別到處張揚。」

 

但傅爸卻在女兒面前,對那個孩子說:「是的,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他的語氣裡,是不容辯駁的篤信與堅定。

 

傅園慧說,從小到大,父母一直鼓勵她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不斷告訴她,她是最棒的。而父母給她貼上的標籤,成了她篤定的信仰。

 

每次比賽,傅園慧都會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最好的,是個天才。」

 

雖然看起來有點傻,但是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挫折與攻擊的時候,這三句話就可能成為你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在父母的教育下,傅園慧成長為一個敢於挑戰,願意愛自己、相信自己的陽光姑娘。

 

當然,這是標籤效應的正面作用,生活中還是充斥著很多標籤效應的負面作用。

 

「我教了你幾遍了還不會?你怎麼那麼笨!」

「別人都考90、100分,你就考70分?你怎麼那麼不爭氣?」

 

不斷接收這樣的信號,久而久之,孩子的信心大受打擊,慢慢也就默認了自己的不優秀,然後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是真的不爭氣。

貼標籤的行為,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我們在與世界不斷溝通的過程中都主動或被動的成為了"標籤人"。

 

人們為什麼那麼愛貼標籤?

 

因為我們的大腦愛偷懶,怎麼樣簡單省力,怎麼樣來。

 

所以,人們喜歡把女人分為30歲結了婚的和30歲沒結婚的。

 

因為這樣分類最簡單,無需考慮到每個人的獨特性和特殊性,其實這是大腦偷懶的方式。

 

這一點心理學家稱為「自發類別化」,即通過把客體歸入不同的類別來組織世界。

 

而標籤又為什麼會對我們起作用呢?

 

因為心理的暗示作用。

 

標籤會內化為我們的自我認知,當我們被貼上「我是最棒的」標籤,我們的積極性會提高,潛力會被激發出來,我們就會越來越符合標籤的設定。

 

而如果被貼上的是「我不行」的標籤,那我們會不斷自我暗示,去證明我真的不行。

 

被貼標籤時間長了,角色就進行了內化,人們的所作所為就為了來維持這個角色設定。

 

朋友跟我說起來她的經歷。

 

她來自農村,小時候父親總跟她說,她不是讀書的料,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希望她能早點打工賺錢。

 

後來學習上遇到困難,她就發現自己真不是學習的料,對學習產生了恐懼。

 

最後書也沒讀幾年就出來工作了。

 

再後來她遇到了現在的老公,老公一直鼓勵她自學讀完大學。

 

她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她問老公:「我能行嗎?」

 

老公非常堅定地告訴她:「行!你一定行!」

 

幾年的時間,她竟然真的自學讀完了本科,如今自己的事業也做的有聲有色。

多年後,談起自己的改變,她無不感慨地說道:遇到一個好先生,相當於重生了一次。

 

很多父母不知道,一句「不行」,可能會葬送孩子的一生。

 

世界上沒有不行的孩子,只有缺乏鼓勵的家長;


世界上也沒有生來就糟糕的自己,只有愛打擊不斷拖後腿的伴侶。

不得不說,標籤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很明顯,那些負面標籤裡,有著很多偏見和不合理,也會束縛我們人生的腳步。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利用好標籤效應,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呢?給你三個心理學建議。

「這件事我一定行」

「我能夠處理這件事」

「這對我來說沒什麼難的」

……

多用類似的積極正面的暗示語,每天起床後對著鏡子說幾遍;在自己遇到困難後,在心中對自己默念幾遍。

 

然後採取積極的行動,勇敢直面問題,直到取得成功,將積極的標籤效應發揮到最好。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稱讚的話,可以讓我活兩個月。」

肯定自己的每一次的進步,哪怕只有點滴。

 

最了解你的人是誰?是父母?老師?朋友?領導?同事?

 

不!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我們要想明白一件事情,任何別人的評價,都是主觀的,都是基於他們的認知做出的判斷。

這個判斷不會100%準確,因此我們也不必糾結於別人的評價中。

 

尤其是一些負面評價,我們要審慎地接受。

 

我們可以接受一些改進的建議,但是不接受負面的定性式評價。

因為人生是動態的,有無限可能。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負面標籤,而將自己禁錮在原地。

 

標籤效應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我們大多依仗外界的評價體系。

 

因為外界覺得30歲之前應該嫁人,所以到了30歲還沒結婚,我們會焦慮不堪。

 

而如果我們內心有一個堅定的價值判斷,我們就不會被外界的評價所擾。

因為我們知道,哪怕30歲我沒有結婚,也不會因為單身就價值損耗,我依然是一個內心豐盈、靈魂有趣的人。

 

為了避免我們被負面標籤捆綁,我們應該重建內部評價體系,活出「自主人格」的人生。

 

什麼是「自主人格」?

 

擁有自主人格意味著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我們既能深入理解世界,又能真實地看到自己。

 

為了增強自主人格,我們應該多多發掘自身優勢和潛力,將它們發揮到極致,這樣當我們遭遇外部的負面評價時,我們才不容易被影響。

 

有一則廣告,其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Labels and designs are only for cans ,not for people. "(翻譯:罐子才該有標籤和設計,人不該有)

最後要說的,就是不要輕易給別人、給自己貼「壞」的標籤,而是要貼「好」的、積極的、正向的標籤。

如果說你希望另一半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使勁誇他是什麼樣的人,試試看,會不會有效果?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使勁誇他是怎樣的小孩,試試看,會不會有效果?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下屬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朝那個方向去誇他,試試看,會不會有效果?

 

希望我們能做一個正面的人,也都能夠運用標籤效應,擁有幸福的人生。如果你覺得今天的【心理】專欄帶給了你一些收穫,就點亮「在看」告訴我們吧,下周三,我們不見不散。

不被他人的標籤左右

首先要有一個強大的心理

今天,有書君為你特別準備了

一份情緒檢測清單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查看你的情緒檢測報告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領取「海量英語學習資料」

相關焦點

  • 原來這就是「三明治效應」(深度好文)
    今天有書君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效應——三明治效應。如何利用三明治效應指導我們的生活呢?一起和有書君來看看吧。工作中,同事犯了錯誤,你好心提醒,對方非但不領情,嫌你多管閒事;生活中,朋友缺點明顯,你善意批評,對方半點不接受,友情多了隔閡;感情中,戀人的缺點讓你難以忍受,你出於為她好的立場,表明你的觀點,對方強烈回擊,引發激烈衝突。
  • 原來這就是「吸引力法則」(深度好文)
    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心理學效應——吸引力法則。它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規律,我們又該如何運用它,實現自己的願望呢?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今天的【心理】專欄希望帶給你不一樣的智慧啟迪。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 原來,這就是「黑羊效應」
    其實這種心理現象就是「黑羊效應」……「黑羊效應」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呢?一起和有書君來看看吧。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有書【心理】欄目,一直會在每周三清晨六點半,給你直達心靈深處的力量。這揭示了現實的殘酷,也揭露了人性更深的一面。 這兩天,一名不幸確診的成都女孩,成為輿論攻擊的靶子。 12月7日,她的爺爺奶奶確診。她不知道,頻繁出入夜店,美甲店,一晚上轉場好幾家酒吧。
  • 原來這就是「吊橋效應」(經典)
    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愛情方面的心理學效應——吊橋效應。希望大家聽完,能夠輕鬆識別對方是真的愛你,還是套路你,也能夠巧妙運用「吊橋效應」的原理,為自己的感情升溫!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今天的【心理】專欄希望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 拒絕「刻板效應」,家長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撕掉固有標籤
    文|迎迎編輯|迎迎讀書時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些老師講過諸如"你學習成績這麼差,以後也幹不了大事"的話,且不論身為一個老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有所缺失,就這句話而言,顯然是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也就是"刻板效應"。
  • 原來這就是「老鼠哲學」!(深度好文)
    這名男子,就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開國功臣李斯。李斯家在上蔡算不上什麼豪族巨室。那麼就是這樣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到底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秦國政壇的最高峰呢?他為秦的統一到底做了哪些貢獻,最後為什麼又被處以極刑?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哲學人生網音頻
  • 不爭(深度好文)
    >點擊關注聽晴聲,置頂公眾號(或設為星標)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插秧是一邊插,一邊後退的,無路可退之時,便是插好秧之時。倘若只顧眼前,只想一味爭取前進,最後卻一事無成。人生很多時候皆如此,看似不爭不奪地後退,曠日持久,便知曉其實是在前奔。名利徒有其表,人們卻常為名利所囚。古人言:「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 引發「眼球效應」的服裝營銷,看RFID標籤威力有多大?
    潮流時尚品牌的發展,一定要努力引導、培育和發展新的文化熱點,充分利用中國元素和文化IP,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品牌附加值。 因此,貼合品牌自身文化的「眼球效應」將成為服裝實體店鋪的終極營銷手段。店鋪如果在空間和視覺上通過自身品牌文化的設定為顧客製造新奇的美感,就很容易在同品類中突出自己,使其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 原來這叫:鴨子定律(深度好文)
    世上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換來的。記得以前看電影《霸王別姬》時,其中有一個橋段讓我記憶深刻。從小在戲班長大的小豆子,每天都要面對高難度的訓練。教他唱戲的老師極為嚴格,常常因為一句臺詞,就把學徒們打得鮮血直流。有一次,小豆子和同伴因難以忍受這樣的生活,偷偷跑了出來。
  • 原來這就是螃蟹效應!
    作者:水木然來源:水木然學社何為螃蟹效應?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竹簍中放了一隻螃蟹,必須要記得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爬出來,但是如果你多釣幾隻放進去後,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這時螃蟹再怎麼掙扎也是爬不出來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有兩隻以上的螃蟹在簍子裡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
  • 原來這就是「鴨子定律」(深度好文)
    如此嚴苛的要求,她不是沒喊過累,但哭過之後還是默默選擇了堅持,而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滴水成河、積羽沉舟,也正是因為這份自律,我們才有幸見到了這樣一個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充滿魅力的董卿。其實這也是她這一生都為藝術而存在,為了保持體形,不得不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記得有一次,有記者前去採訪楊麗萍,期間問到她的飲食:「你每天吃多少食物?」她打開餐盒,裡面只有一片牛肉、一個雞蛋和半個蘋果。要知道這還是在她訓練強度極高的情況下。
  • (深度好文)
    「窮則獨善其身」,所以,你人窮可以,但別佔人便宜,這是你獨善其身的教養。「達則兼濟天下」,人情通達禮尚往來,這是你為人處世的修養。其實,與人交往,行事作風,是一個人的隱形標籤。很多當時佔的小便宜,有可能成為日後的絆腳石。我一直認為,能用錢解決的事兒,就別用感情。錢是表達謝意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在很多小事上。
  • 原來,這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後臺!(深度好文!)
    原來,接到她的電話,媽媽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來看她,下車後顧不上休息就跑到農貿市場,挑選上乘的芝麻葉乾菜,又和面擀好麵條,等她下班回來。 「我就是擔心,怕過兩年右眼也看不見了,沒法給孩子做了,所以就多做幾套大些的。」母親小心地解釋。
  • 深度 | Gentle Monster火了七年,僅僅依靠明星效應嗎?
    從2011年創立開始,明星效應一直是Gentle Monster的關鍵標籤。它的明星策略十分清晰,那就是不請代言人,依靠街拍和電視劇打造爆款,以及通過當紅明星聯名系列建立品牌形象。 不過在眾多品牌護城河中,各品牌紛紛效仿的明星效應往往被視為最不可持續且門檻較低的競爭因素。 將Gentle Monster近10年的品牌歷程僅僅歸功於明星效應,可能是市場對它的誤解。
  • 心中有尺,口中有度(深度好文)
    心中有尺,口中有度(深度好文) 一句無心的話,
  • 人生的兩大奇蹟思維:槓桿效應+飛輪效應(深度)
    成功,就是由「一快」加「一慢」兩大要點組成的「道」: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生,就是這兩大效應的疊加!有的人,只學會了槓桿效應,成了人生賭徒;有的人,只學會了飛輪效應,就像蝸牛爬行。只有極少數人,能將這兩種效應完美的組合起來,今天我就來系統地聊一聊,如何發揮巧妙的利用好這兩大效應。我們先來看看宇宙的樣子吧,它就像一個大漩渦,可以看成一股正在旋轉的能量: 它蘊含著巨大的「勢能」,如果我們能跟順應著宇宙的能量一起運轉,這就是順勢而為,就可以「坐地日行八萬裡」。
  • 網絡輿情傳播的12大效應深度解析
    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下網絡輿情傳播中的12大效應,不論是與網絡心理息息相關的首因效應、從眾效應、逆反效應、陰謀論效應,還是與傳播規律有關的關聯效應、搭便車效應、站隊效應、標籤效應、標題效應、嫁接效應、網絡記憶效應、娛樂化效應等,都已成為網絡輿論生態的重要組成,本文帶您一一來看。
  • 100-1=0,這就是人性!(深度好文)
    高僧不緊不慢地抬起頭來,說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這道題是算錯了。可是前面我算對了三道題,為什麼沒有人誇獎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錯的一道呢!」其實做人也是這樣,你對他100次好,他不記得,一次不順心,就會抹殺所有。這就是100-1=0的人性道理!
  •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深度好文)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