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撫子是人名嗎?不是的……
大和撫子(やまとなでしこ),被用作性格文靜,溫柔穩重並且具有高尚美德的女性的代稱,也一度被日本政府作為宣揚父權社會意識形態遵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傳統日本女性的符號一般的存在,少數時候也被用來廣義地代指日本古代女性。當然現在日本的少女,很少很難見到溫柔賢淑的大和撫子了。
(小編心目裡的形象)
在日本男生是怎樣定義大和撫子呢?
- 頭髮要黑色(淺啡色也可),長度不限
- 黑面,高底鞋,不可
-不需要太美,常識範圍內就可以
- 身高不限
- 不可太多話,也不可太靜
- 有些個性(但不要太跟潮流走)
- 希望一日有六成時間掛笑臉
- 能夠說普通人說的日本語(像對老師說話那樣,滿口隱語就最差)
- 不口出惡言,不太講粗俗說話
- 沒有和服也可以
比較通俗的理解
「撫子」是日本文學中「秋之七草」之一,秋之七草的說法首見於《萬葉集》中山上憶良的《秋之七草歌》,分別指葛花,瞿麥, 蘭草,牽牛花等。在《萬葉集》中,撫子多稱為石竹或瞿麥,其形態纖弱,實際上並不嬌氣,能在多種環境中生長,有悠遠的甜香,能使人感到舒適和放鬆,「撫子」總讓人覺得是溫柔,親切,純淨,嬌弱的被父母愛憐的孩子形象。日本人常把具備傳統美德的女子稱為大和撫子,其特徵是在柔弱順從的外表下有著不隨俗流的旗幟。歷史上第一位有著大和撫子之稱的女性是曾於傳說名將有著難忘情緣的--靜御前。靜御前(しずかごぜん;1168年-1189年)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鎌倉初期)的人物,磯禪師之女,源義經之愛妾,擅長跳舞。
不僅以悲劇式的武將源義經的愛妾和美貌的舞女而留名於日本歷史書上,而且她還是自古以來為日本人所喜愛的歷史人物之一,也是歷史上第一位有著大和撫子之稱的女性。「靜」是她的名字,「御前」是日本古代對貴族婦女的稱呼。
她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時間是平家滅亡到向鎌倉幕府過渡的短短數年裡。那個時候,在都城裡有一群叫「白拍子」的舞女,「白拍子」就是穿上平安王朝時期年輕貴族的白色禮服,戴上金色 的立烏帽跳舞。舞女們甩動白色的袖子,一面唱「今樣歌」,一面翩翩起舞,十分優雅而颯爽,博得人們的喜歡。她們最初好像是神殿裡獻舞的巫女,但是這些美麗的女扮男裝的舞女們可能迎合了時尚,逐漸被邀請到貴族或武士家去舞蹈。平家時代有名的「白拍子」有被平清盛所鍾愛的祗王,祗女,佛御前等。
靜御前的出身並不高貴。靜御前的母親是叫磯禪師的白拍子,靜御前從小跟母親學舞。她天資聰慧,不僅舞姿優美,而且舞技超群。14歲左右時她在神泉苑為祈雨而舞,也許是她的完美舞姿感動了上天,大雨傾盆而降,從此;她以絕世舞女而聞名。
15歲時她與在壇之浦消滅了平家凱旋的源賴朝的弟弟源義經偶然相遇。就在她成為源義經的愛妾後不久,源義經因謀反嫌疑而受到哥哥源賴朝追捕。她也跟隨義經逃亡來到吉野山,吉野山是禁止女人出入的,她和義經揮淚分手後,被賴朝的兵抓獲。
靜出現於《源平盛衰記》是壇浦之戰勝利後凱旋迴京都的時候(1185年4月24日),此時義經和靜正過著甜密幸福的戀愛生活。同年11月3日義經逃出京都時靜也在一起。大物浦遇風遭難以後,靜和義經等一起在天王寺過夜。其後京都發布搜索義經的院宣(院政的命令),他們便逃人白雪茫茫的吉野山。後來義經感到帶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險,就決定讓她到其母礬禪尼的地方,給了她許多金銀,派僕人護送出山。不料下山途中錢財被僕人搶去,靜只得單身回到北白川的母親身邊。
不久靜被當局(六波羅)傳呼訊問,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兩人被送到鎌倉,受到嚴酷審訊,但她決不供出義經的去向,幕府無法獲得線索。賴朝對此大為不滿,但也無可奈何。不久,鎌倉八幡宮舉行祭祀典禮,賴朝之妻北條政子及其長女大姬要她表演。靜再三固辭無效,最後於4月8日在鶴岡八幅宮的若官堂獻舞。她穿上「白拍子」的服裝,在以賴朝為首的丈夫的敵人面前無所畏懼的起舞。當時她邊舞邊唱的歌詞十分有名。她唱的歌是對義經--她所愛的人的悲側思戀之情。
那些現代日劇裡經典的大和撫子的印象:
三十年前,日本流行的電視劇《阿信》,呈現了一個真正的「大和撫子」形象:溫柔、堅韌、美麗、低調、有底線,無論在怎樣的境地中,都保持著一份堅守。
然而,最近紅遍日本的新劇《大和撫子》,卻透露出一股與本義截然不同的反諷:松島菜菜子飾演的神野櫻子是個十足的拜金主義者,為了嫁入豪門而當了空姐,不僅主動向留學生小開發起猛攻,還翻臉不認將自己辛苦撫養大的父親……
從阿信到櫻子,「大和撫子」一詞得到了徹底的顛覆。而本書要書寫的,正是這種這種頗令人瞠目結舌的顛覆。
1、《追捕》美麗的農場主女兒真由美
提起《追捕》,至今很多觀眾還無法忘記真由美與杜丘在原野上縱馬馳騁的鏡頭,而影片音樂\"啦啊啦\"更是讓人耳熟能詳,英姿颯爽的\"真由美\"與正直冷峻的\"杜丘\"確實是影響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在精神世界比較貧乏的80年代,帶給中國觀眾不小的快樂和期待。
2、《東京愛情故事》渴望愛情的赤名莉香
無可否認,至今仍無一部日劇能撼動13年前誕生的這部經典之作的教父級地位。在從多Fans心中,「東京愛情故事」是最經典的愛情,赤名莉香在追求愛情道路上綻放的燦爛純淨笑靨、自由奔放個性足足影響了一代人。鈴木保奈美以飽滿充實的情緒精準的表現出了莉香渴望愛情和這一過程中時苦時甜、時悲時喜的情感。莉香擁有最堅強甜美的笑容,也有一轉身卻淚眼婆娑的傷感,她說:「我從來都沒有讓時間靜止下來,從來都沒有這麼想過,即使知道明天會有悲傷的事,我也高興的期待著明天的來臨。但是,想到要和完治說再見的時候,我就好害怕聽到時鐘在走的聲音。」「不論別人怎麼說,即使和全世界為敵,只要有愛就能克服。」莉香的愛太深太厚太濃太淳,象大海,澎湃奔流,平凡樸實的完治註定承載不了。莉香對愛貪心,但她最後還是成全了完治與裡美,因為她的純粹、激烈是不可能適應完治的細膩、優柔的。最後一幕剛毅堅強又絕美透頂的轉身,華麗得讓人心酸。歸去來,對莉香所能做的,只是道一聲珍重。
3、《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身患愛滋病的女高中生真生
愛情既是宏觀也是微觀,它以千姿百態的具象出現在每個人身上。「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中的愛情就發生在一個身患愛滋病少女和一位音樂家之間。新銳、大膽的題材兼觸及到日本社會敏感一面是它最大的特點,更引發當年日本社會不斷爭議。健康少女不惜賣身換錢以博取和心儀之人見面的機會,卻因此而感染愛滋病,這樣的行為是否值得全社會關注?但是還好,電視劇並不著重筆墨於沉重的社會道德倫理問題,而仍是把它定位在「愛是永恆」這樣的主旨上。少女用執著的情感、堅強的毅力和非凡的求生意志,折服了她身邊所有的人。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贏得了愛人、親人、朋友最深沉的敬佩和尊重。愛情最終淡化了社會倫理道德在某一方面喪失的遺憾,並使少女的靈魂獲得了最大程度的救贖,而這一切,只能歸功於愛情無窮的力量和其偉大的實質。
4、《情書》渡邊博子寄往天國的來信
電影講述了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且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真相大白之後前塵往事與今時愛戀纏繞出了一段痴情悽美的摯愛情深。
5、《魔女的條件》女教師廣瀨未知
又一備受爭議的話題:師生戀,自然而然吸引無數觀眾爭相睹之。講述女老師和高中男學生之間不被世人接受、四面楚歌、歷經磨難的愛情故事。「你知道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嗎?我所愛的人碰巧才17歲而已,就因為這樣,我就要被當成罪犯對待嗎?」如此勇敢的愛情宣言足以令許多人汗顏而自愧不如。正如勇敢的宣言一樣,全劇也始終以勇敢、不屈服的氣勢堅定的向前走,即使可以那麼明確的預知到兩人之間的險壁峭涯、萬丈深淵。但是他們只是相愛,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解釋最終團聚的幸福了。「魔女的條件」吸引人的不僅是愛情,更是男女主人公對待愛情的態度。
6、《一公升的眼淚》勇敢與病魔抗爭的美少女池內亞
15歲的池內亞也出生於一個平凡而幸福的家庭,一家六口每天的生活雖然平淡卻很幸福快樂。從小就是好學生乖寶寶的亞也考上了自己心儀的高中,原以為從此光輝燦爛快樂的人生正等著自己,沒想到卻患上了不治之症——脊髓小腦變性症。慢慢地,亞也的身體機能開始不受控制,走路無法保持平衡,經常跌倒,甚至不能好好寫字,看著這麼沒用的自己,亞也哭了一次又一次,當她哭著問醫生「為什麼病魔會選上我?」的時候,更是讓所有觀眾潸然淚下。在家人,以及喜歡的男生麻生遙鬥的支持下,亞也下定決心努力無悔地度過每一天,不給自己的青春留下一絲遺憾。
7、《14歲的媽媽》 未婚媽媽未希
年僅14歲的初中女生未希,本來就象所有同齡人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女孩。但她居然懷孕了,這遭到了周圍所有人的非難,她變成了孤獨一人。「我並不是孤獨一人。我還有一個夥伴,那就是這個孩子!」未希選擇把孩子生下來,一個14歲的小女孩居然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母親了,她即將面對難以想像的嚴苛現實,然而未希無論如何也不會被困難打倒。
8、《Mother》誘拐犯奈緒老師
本劇以奈緒老師誘拐受到生母及男友虐待的女童繼美(憐南)為主線講述了五位母親的故事。就像那張全是女人的全家福照片,它只會有一個名字叫母親。正在做母親的人和即將成為母親的人。那樣的笑容就是在說,不管這個故事浸泡了多少淚水,因為這個名字,幸福就不是虛無縹緲的事情,重逢,是可以被期待的。
9、《白夜行》命運悲慘的少女雪穗
年少時,他們有一場美麗的邂逅,可命運卻隨後扼住這對不幸男女的咽喉,讓他們背負著弒父殺母的罪惡在晝夜邊緣徘徊……
10、《晝顏》平凡主婦的出軌戀情
《晝顏》以家庭主婦出軌和婚外情為主線,探討家庭、婚姻和感情的話題。劇名「晝顏」二字,取自法國演員凱薩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主演的同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