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丨唐辛子·日本女事記:日本妹妹有力量

2021-02-16 新周刊

◎插圖/胡曉江

日本人內心深處的女性崇拜其實從未消失。例如二戰時,許多日本士兵在奉命出徵前,都會貼身攜帶母親或是姐妹、妻子等女性親人的頭髮,作為護身符以求一命平安。


唐辛子·日本女事記

《新周刊》第418期

有一次回國,國內正掀起抵制日貨的愛國熱潮。在上海和一幫朋友聚餐,席間有出版社老總過來敬酒,碰杯之後,對方趁著酒興道:抵制日貨,但不抵制日本妹妹。因為日本妹妹實在太「卡哇伊」,木有法子,無法抵制,而且不想抵制啊!釣魚島是我們的,日本妹妹也是我們的!這話聽得我當場就忍不住咧嘴獰笑:呵呵,日本妹妹的殺傷力,果然天下無敵啊。中文有個詞叫「魅力」,而在日本,比「魅力」更有傳奇色彩的是「妹力」。「妹力」,在日文中寫作「妹の力」,「妹」並不專指妹妹,而是泛指女性。1925年(大正十四年),日本民俗學始祖柳田國男在《婦人公論》發表了一篇名為「妹の力」的文章,「妹力」二字開始進入人們的思考範疇。

柳田國男記錄了他在日本東北地區的鄉下聽來的一件奇事:盛岡東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有一個大戶人家。家中六兄弟,除長兄外,其餘五人都患有某種奇怪的遺傳病,有時神志清醒,有時瘋癲發作。祖父在一次瘋癲發作時自縊於自家佛堂前,唯一精神健全的長兄,在悲觀絕望之餘,攜巨款到東京揮霍一空之後,患上憂鬱症投井自殺。家裡只剩下五個瘋兄弟和一個十三歲的小妹妹。「非常奇怪的是」,柳田國男寫道:「這幾個精神錯亂的男人全都一條心,十三歲的小妹妹則是他們的首腦。比如說對面若走過來一位旅行的人,妹妹說那人是鬼,幾兄弟眼裡看到的就只有鬼,妹妹若開口說『打死他!』,幾兄弟就會一擁而上,朝那旅人拳打腳踢……以至於嚇得再也沒人敢從他們家門前的河堤邊路過。」

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如何能讓五位精神失常的大男人規規矩矩地俯首聽命,還真是很難找到符合邏輯的解釋。但通過這些仍存在於民間的奇聞軼事,柳田國男認為日本自古代以來所擁有的對於女性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即使在日本步入近代之後也不曾被根除。古代日本人認為女人擁有男人所沒有的神靈之力。就連女性能生育一事,也被看成女人比男人更接近自然——亦即女人比男人更接近神靈。因此,那些奉祀神靈的女性,被當成神的妻子或是神的侍女而被神聖化。源於對自然與神靈的崇拜,而產生性崇拜,也因此連帶誕生了日本女性最為古老的職業——巫女。

說到巫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彌生時代後期(2世紀末左右)邪馬臺國的女王卑彌呼。卑彌呼因為擅於方術而平定了內亂,年僅17歲便成為邪馬臺國的女王。當時日本列島有大大小小三十多個國家,均由邪馬臺國間接或直接統治,宛如一個古日本版的國家聯盟,女王卑彌呼則是最高盟主。據《魏志·倭人傳》記載:為了保持神秘靈力,卑彌呼永遠隱藏於深宮之中,從不顯露真身。卑彌呼死後,立男性為王,結果眾人不服,邪馬臺國大亂,死者過千。於是不得不另立13歲的新女王臺與登基,終於平定了內亂。由此可見,古日本的女性崇拜思潮,實在稱得上是頑固。

但這種對女性神異靈力的崇拜,後來隨著大陸文化的傳入,以及中國儒家思想在日本各個階層的滲透,而逐漸淡化並幾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男主外、女主內這一夫唱婦隨模式的男權主義昌盛。儘管如此,如同民俗家柳田國男所驗證的那樣:日本人內心深處的女性崇拜其實從未消失。例如二戰時,許多日本士兵在奉命出徵前,都會貼身攜帶母親或是姐妹、妻子等女性親人的頭髮,作為護身符以求一命平安。

到了現代日本,日本人內心深處的女性崇拜,則派生新意義。用兩個詞來描述的話,一個是具有萌屬性的「治癒系」,另一個則是擁有柔韌品質的「大和撫子」。「治癒系」的典型,是十年前左右在日本開始風行的女僕咖啡店;而「大和撫子」的代表,則是在東日本大地震之後,獲得世界盃冠軍的「日本女足」——當時在「3·11」巨大的悲痛中,整個日本都變得無比沉悶,是「日本女足」為大災之後的日本帶來了第一絲光明。「大和撫子」們在最關鍵的時刻,以她們堅忍不拔的「妹力」,喚醒了日本人的勇氣與精神。

--

【關注我們】

微博@新周刊

微信:new-weekly

官方客戶端:在各應用市場下載


☆查看購買方式:回復「訂閱」

☆查看往期消息: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查看歷史消息】

☆分享文章: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or【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日本藝妓的教養
    去年中秋過後在日本全國公演的《舞妓はレディ》,是日本導演周防正行自1996年的《Shall we ダンス》(中譯:談談情跳跳舞)之後,時隔18年隆重推出的一部娛樂片
  • 【不夜燈推薦】丨日本人的色與戒
    神道沒有教義也沒有教主,信奉的是自然崇拜,相信一草一木世間萬物之中無不有「神」的存在,雖然真正信神道的日本人據說還不到5%,但這並不影響日本人「森羅萬象皆有神」的宗教心。這樣的宗教心令日本人對於自然與事物的心懷敬畏,這種敬畏之心潛意識中約束著日本人的言行。第二還源於日本人的生活習性。日本是個喜歡「分門別類」的民族。
  • 唐辛子:新海誠的中二病
    這部七月中旬在日本公演的動畫電影,目前在日本的票房成績已經突破100億日元,並且被日本電影製作者聯盟選定為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參賽作品。如果不久的未來《天氣之子》能獲得奧斯卡獎的話,估計票房成績還會繼續上升,直追三年前票房收入250億日元的《你的名字。》。 註:圖片來自網絡    新海城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說,他對於票房收入無所謂。
  • 影壇新力量丨日本小鮮肉的正確打開方式
    日本演藝圈推陳出新的速度相當驚人,各大事務所一直通過街頭星探(澀谷簡直未來之星搖籃)或雜誌甄選方式尋覓下一個潛力股。這些新生代男演員其實大都有著相當辛苦的龍套經歷,完全靠臉吃飯是撐不了太久的。下面就為大家網羅了近兩年人氣最旺的90後東瀛小鮮肉,其中有你的菜嗎? 92年出生的染谷將太有著超年齡的成熟,這可能和他出道早有關係。
  • 日本內衣到底有多少科技含量?
    你可能知道,胡歌和霍建華拍這張照片的地方是在日本北海道。但你可能不知道,就是這張照片拍攝的地方,有一款黑科技內衣,直接解決了冬季臃腫的問題。沒錯,就是這個來源於日本的黑科技產品:喚醒發熱內衣唐辛子(とんがらし)日文的意思是辣椒而唐辛子發熱技術是將辣椒素微膠囊化使內衣面料具有辣椒的熱感卻沒有辣椒的刺激感
  • 日本人喜歡欺負誰?
    也有人認為日本社會是個「認同強者通吃的社會」。因為「從接觸到的一些文藝作品包括動漫日劇小說看,自然法則對日本人影響很深,包括小孩子中對弱者欺凌常常發生。」關於「日本人崇拜強者」的說法,似乎已經成為國人對於日本人的一種定論。日本人的確是崇拜強者的。但日本人思維意識裡的「強者」,並不一定是有錢有車有房有頭有臉要什麼有什麼能夠呼風喚雨的「成功人士」。
  • 日本人究竟喜歡欺負誰?
    關於「日本人崇拜強者」的說法,似乎已經成為國人對於日本人的一種定論。日本人思維意識裡的「強者」,並不一定是能夠呼風喚雨的「成功人士」。只要你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你就很可能被奉為強者。而在日本有一類人會被排擠,但這些人不一定是與強者相對的「弱者」,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日本80後作家加藤嘉一,他絕不是弱者,但他曾經幾乎遭到日本媒體和前輩的群毆,因為那傢伙是個「不會閱讀空氣的傢伙」。這篇文章分析了「日本人究竟喜歡欺負誰」。
  • 日本《周刊文春》讓兩屆首相下臺,日本媒體界的霸主,名人的剋星
    每個國家都有一些主流的報社,對於社會各個方面的陰暗方面,敢於揭露一些不為人所知的一些事情,對於民眾來說,這些報社正是他們能夠清楚看清社會的重要來源,不同於其他國家的集團性,或者政治背景,日本的醜聞爆料大王反而是一家雜誌,名叫《周刊文春》,這家報社對於政治腐敗,不道德的醜聞的執著追求,已經讓幾任日本首相下臺。
  • 舊周刊丨日本人如何安慰自己:不放哭泣鏡頭,也沒有超級英雄
    「3·11」東日本大地震已經過去三年了。大地震後,活躍在Twitter上的日本漫畫家和藝人,以最快速度發出了精神應援的呼聲。3月11日,樂壇天后濱崎步連續14小時不停在Twitter發布了143條留言,鼓勵民眾不要焦慮和恐慌:「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就算我拼命地retweet這也只是渺小的力量。大家也認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吧,但是,我的一點力量跟大家的力量結合起來,會變成怎樣呢?
  • 世界周刊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突然辭職 究竟原因何在?
    隨後,安倍內閣打破了之前日本政壇一年換一屆政府的「走馬燈」局面,在創造長期執政記錄的同時,使日本政治經濟得以平穩進行。日本民眾:他正在努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他最近好像累壞了。我很擔心,很不幸!據日本富士電視臺報導,日本疫情暴發之後,安倍曾經連續工作超過140天,甚至還出現吐血的情況。今年8月4日,日本《Flash周刊》也引述政府內部人士的消息稱,安倍曾於7月6日在首相官邸辦公室「吐血」。政治人物面臨壓力時,出現健康惡化,從而影響決策,這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 如何才是一名優秀的日本藝妓?
    當然,也會遇到不懂得的客人。蔦清小松朝次,是東京柳橋的一位年滿百歲的現役藝妓,在她滿一百歲那年,曾出了一本關於自己藝妓生涯的回憶錄。然後藝妓們開始關燈,整個榻榻米和室變得一片漆黑之後,藝妓們集體喊完「1、2、3」,再將燈打開,問:「剛才露屁股了,您看到了嗎?」客人無話可說,於是哈哈大笑起來。
  • 唐辛子?日料中的這些「漢字」說的都是啥??
    它也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家常蔬菜:胡蘿蔔胡蘿蔔是傳統日料中常用的食材下次如果在菜單上見到它,千萬別搞錯哦~這可不是像玉石一樣的小蔥玉在日語裡指的是球狀物體所以「玉蔥」指的是一種球形蔬菜——洋蔥在西式料理(洋食)中經常會用到洋蔥如果不喜歡洋蔥的朋友可不要點錯了哦~「唐辛子
  • 日本為什麼遍地都是「直女癌」?
    今天中文語境裡所說的「直女癌」,跟日本社會的「田鱉女」有如孿生姐妹。「田鱉女」既被視為社會害蟲,同時也是靈魂被殖民地化了的「被殖民者」。文/唐辛子直女癌——這是我最近學到的一個新詞。我不由得笑了:這不就是多年前我在《日本新華僑報》專欄介紹過的「田鱉女」?「田鱉女」一詞出自大阪大學大學院副教授深尾葉子。她極為欣賞中國人說的「婦女能頂半邊天」,是男女平等主義的積極倡導者,也就是當下中文語境的「女權主義者」。這樣的葉子老師,自然對那些塑造出良好形象就為了嫁人、做主婦的日本女性恨鐵不成鋼。
  • 《周刊文春》曝光「石原裡美新戀情」!它就是日本娛樂圈最痛恨的一本雜誌···
    男(女)朋友不是你···昨天下午四點,石原裡美的新戀情曝光,男方是日本IT公司「SHOWROOM」的社長前田裕二,據爆料,兩人在4月22日共赴衝繩旅遊,並且如果你平時有關注日本娛樂圈的新(ba)聞(gua),那麼對於《周刊文春》肯定不會陌生,凡是重磅的娛樂圈新聞,肯定會有他們的出現。
  • 日本窮人的生活丨山本雅紀
    試想一下,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會有這樣的家庭?去除掉其中「違法」的內容,日本女生山本雅紀(Masaki Yamamoto)大方的展示了他們一家。光看照片都讓人覺得壓抑和侷促,但Masaki Yamamoto覺得這樣叫做:有煙火氣。十八年來,她一直這樣生活,且從來沒有厭倦過。有一類人呆著家裡久一點、看著黏黏糊糊柴米油鹽的日子就會覺得煩躁和發慌,有些人正相反:樂在其中。
  • 大阪人其實就是日本的中國人?
    圖/視覺中國說大阪人像中國人,主要是說大阪人與其他地方的日本人相比,不那麼死板,叛逆、有個性,而且直爽熱情。時間久了,你一定會喜歡上大阪的。文/唐辛子因為工作調動,我們一家從居住了十年的名古屋搬到了大阪。沒搬到大阪之前,就有朋友在電話裡對我說:「你怎麼會願意搬去大阪?大阪那個城市亂鬨鬨的,大阪人也是日本人中最不守規矩的。」
  • 在日本學校食堂做午餐,比米其林三星更難
    日本人大都迷信自己的產品:東西是made in japan的好。 不久之前,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上的一部短片還引起了日本媒體的關注。這部名為《日本學校午餐——不只是吃的》的9分鐘視頻在上傳一年多的時間內已經有了1200多萬的點擊量。 視頻所展現的正是日本一所普通小學中午就餐的情況。學校首先把對於食物的珍惜貫穿在了教育的各個方面。
  • 【嚶嚶速報】網友投票《周刊少年Sunday》歷代人氣作品Top10...
    文丨Husky 排版丨爍星 自從1959年創刊以來,《周刊少年Sunday》至今已經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人氣作品。 如今,就有日本網站就請網友們對該雜誌歷代的連載作品進行了一次人氣投票,在這次投票活動中,總計有2475名網友投票(不得不說日本是真的小),而根據投票結果來看,由高橋留美子所創作的經典作品——《犬夜叉》以11.2%的得票率排在了第一位,而從1994年一直連載至今的知名作品《名偵探柯南》,則以10.9%的得票率排在了第二位。
  • 【動漫】穿越盛行、廢萌當道,日本動畫的「血性」沒有了嗎?丨殺戮都市
    文丨Mingles  審核丨Canbuno排版丨青山影日本動畫作品的「暴力美學」沒落了嗎? 儘管我們很難下判斷,但如今的日本動畫,已經很少能見到這些帶有「血性」的作品了,最近的也只有《惡魔人cry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