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胡曉江
日本人內心深處的女性崇拜其實從未消失。例如二戰時,許多日本士兵在奉命出徵前,都會貼身攜帶母親或是姐妹、妻子等女性親人的頭髮,作為護身符以求一命平安。
唐辛子·日本女事記
《新周刊》第418期
有一次回國,國內正掀起抵制日貨的愛國熱潮。在上海和一幫朋友聚餐,席間有出版社老總過來敬酒,碰杯之後,對方趁著酒興道:抵制日貨,但不抵制日本妹妹。因為日本妹妹實在太「卡哇伊」,木有法子,無法抵制,而且不想抵制啊!釣魚島是我們的,日本妹妹也是我們的!這話聽得我當場就忍不住咧嘴獰笑:呵呵,日本妹妹的殺傷力,果然天下無敵啊。中文有個詞叫「魅力」,而在日本,比「魅力」更有傳奇色彩的是「妹力」。「妹力」,在日文中寫作「妹の力」,「妹」並不專指妹妹,而是泛指女性。1925年(大正十四年),日本民俗學始祖柳田國男在《婦人公論》發表了一篇名為「妹の力」的文章,「妹力」二字開始進入人們的思考範疇。
柳田國男記錄了他在日本東北地區的鄉下聽來的一件奇事:盛岡東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有一個大戶人家。家中六兄弟,除長兄外,其餘五人都患有某種奇怪的遺傳病,有時神志清醒,有時瘋癲發作。祖父在一次瘋癲發作時自縊於自家佛堂前,唯一精神健全的長兄,在悲觀絕望之餘,攜巨款到東京揮霍一空之後,患上憂鬱症投井自殺。家裡只剩下五個瘋兄弟和一個十三歲的小妹妹。「非常奇怪的是」,柳田國男寫道:「這幾個精神錯亂的男人全都一條心,十三歲的小妹妹則是他們的首腦。比如說對面若走過來一位旅行的人,妹妹說那人是鬼,幾兄弟眼裡看到的就只有鬼,妹妹若開口說『打死他!』,幾兄弟就會一擁而上,朝那旅人拳打腳踢……以至於嚇得再也沒人敢從他們家門前的河堤邊路過。」
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如何能讓五位精神失常的大男人規規矩矩地俯首聽命,還真是很難找到符合邏輯的解釋。但通過這些仍存在於民間的奇聞軼事,柳田國男認為日本自古代以來所擁有的對於女性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即使在日本步入近代之後也不曾被根除。古代日本人認為女人擁有男人所沒有的神靈之力。就連女性能生育一事,也被看成女人比男人更接近自然——亦即女人比男人更接近神靈。因此,那些奉祀神靈的女性,被當成神的妻子或是神的侍女而被神聖化。源於對自然與神靈的崇拜,而產生性崇拜,也因此連帶誕生了日本女性最為古老的職業——巫女。
說到巫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彌生時代後期(2世紀末左右)邪馬臺國的女王卑彌呼。卑彌呼因為擅於方術而平定了內亂,年僅17歲便成為邪馬臺國的女王。當時日本列島有大大小小三十多個國家,均由邪馬臺國間接或直接統治,宛如一個古日本版的國家聯盟,女王卑彌呼則是最高盟主。據《魏志·倭人傳》記載:為了保持神秘靈力,卑彌呼永遠隱藏於深宮之中,從不顯露真身。卑彌呼死後,立男性為王,結果眾人不服,邪馬臺國大亂,死者過千。於是不得不另立13歲的新女王臺與登基,終於平定了內亂。由此可見,古日本的女性崇拜思潮,實在稱得上是頑固。
但這種對女性神異靈力的崇拜,後來隨著大陸文化的傳入,以及中國儒家思想在日本各個階層的滲透,而逐漸淡化並幾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男主外、女主內這一夫唱婦隨模式的男權主義昌盛。儘管如此,如同民俗家柳田國男所驗證的那樣:日本人內心深處的女性崇拜其實從未消失。例如二戰時,許多日本士兵在奉命出徵前,都會貼身攜帶母親或是姐妹、妻子等女性親人的頭髮,作為護身符以求一命平安。
到了現代日本,日本人內心深處的女性崇拜,則派生新意義。用兩個詞來描述的話,一個是具有萌屬性的「治癒系」,另一個則是擁有柔韌品質的「大和撫子」。「治癒系」的典型,是十年前左右在日本開始風行的女僕咖啡店;而「大和撫子」的代表,則是在東日本大地震之後,獲得世界盃冠軍的「日本女足」——當時在「3·11」巨大的悲痛中,整個日本都變得無比沉悶,是「日本女足」為大災之後的日本帶來了第一絲光明。「大和撫子」們在最關鍵的時刻,以她們堅忍不拔的「妹力」,喚醒了日本人的勇氣與精神。
--
【關注我們】
微博:@新周刊
微信:new-weekly
官方客戶端:在各應用市場下載
☆查看購買方式:回復「訂閱」
☆查看往期消息: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查看歷史消息】
☆分享文章: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or【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