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我聽的第一首中文流行歌就是童安格的《耶利亞女郎》,因為家父是童安格的歌迷,當年幾乎是一張不落買齊了童安格的每一盒磁帶,並且保存的非常完好。照這樣說,童安格的歌應該算是我對臺灣流行音樂的啟蒙。而這種「啟蒙」,似乎也冥冥之中預示了我後來的「寶麗金情結」。
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童安格的正式專輯有15張。從作品年表來看,始於1984年的《想你》,止於2003的《青春手卷》。相比寶麗金其他歌手,在那個唱片好賣的年代他不算多產,但都算是可圈可點的作品。我最喜歡童安格的專輯是被收入百佳的《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以及收錄我對流行音樂的啟蒙《夢開始的地方》。
熟悉上世紀臺灣地區流行音樂的朋友都知道,當時歌手的專輯文案都做的非常出色,尤其是像寶麗金、飛碟、滾石這種大公司。當時在臺灣走紅的歌手,往往都會有一個陪伴自己很久的標籤,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設」。童安格的「人設」不僅僅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體現,甚至在草蜢的歌裡都出現過:標準情人模範丈夫是童安格,心底有大中國。除了流行音樂裡面永恆的愛情和理想主題之外,童安格也有臺灣人文歌手的家國情懷。
雖然和「演唱會影碟出品專業戶」香港寶麗金走得非常近,但童安格並沒有在全省時期出版過屬於自己的演唱會實況,就連現場版的錄音、錄像也少,實在可惜。我第一次看到童安格的現場,是香港寶麗金20周年演唱會,童安格是當晚唯一一個來自臺灣地區的歌手,唱了我熟悉的《耶利亞女郎》、和關淑怡對唱了《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還說了幾句粵語引出了接下來出場的某雙人組合……如果你是寶麗金迷,你對上述這些「名場面」一定不陌生。
童安格和好朋友周治平一樣,都是屬於寫而優則唱的歌手。正因如此,童安格的許多名曲並非是自己首唱,而是最先寫給其他歌手演繹的,除了前文提到寫給劉文正的《耶利亞女郎》,還有姜育恆首唱的《一世情緣》、王芷蕾首唱的《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裘海正首唱的《其實你不懂我的心》……1991年的《一世情緣》專輯就是童安格的一次「資源回收作品集」。
童安格作為臺灣寶麗金的一員,也和許多香港寶麗金的歌手有過交集。香港寶麗金的歌手也喜歡翻唱童安格作品的粵語版,譚詠麟《愛多一次痛多一次》、黃凱芹《若生命等候》、徐小鳳《一張傾心的臉》等等,都是改編自童安格的國語原曲。我的朋友鉛筆小丁曾經整理過童安格的粵語改編作品列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搜。在我印象中,童安格還有幾首專門為香港歌手原創的作品:黃凱芹《給您留念》、周影《沒有了你》,以及和倫永亮合作給梅豔芳的《我最愛自己》,這幾首歌都是作曲署名為童安格,但目前沒有找到有國語版的粵語歌。
童安格在寶麗金的最後幾張專輯,開始重視其他音樂人的作品(此前幾乎是全碟包辦),這一時期童安格唱了一些並非自己創作的名曲,比如張宇創作的《陪你到天亮》、郭子為他寫的《現在以後》。有趣的是,看似和譚詠麟交集更多的童安格,還特別把張國榮的《風再起時》翻唱了國語版,叫《風再吹起》。
1995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童安格離開寶麗金,去了點將唱片。他在點將唱片的時期,總共推出了兩張專輯《看未來有什麼不一樣》(1995)、《收留》(1996)。《看未來有什麼不一樣》的標題曲是Windows95系統的中文版主題歌。這一張專輯裡,點將唱片還是充分給了童安格在音樂理念上的自由,雖然沒有代表性的名曲誕生,不過依然是誠意滿滿的專輯。
而下一年的《收留》專輯就給人感覺明顯是在迎合市場的專輯,同名主打歌並非童安格自己的作品,由他的老朋友殷文琦創作(殷文琦是《夢開始的地方》專輯製作人,也包攬了專輯中的大部分編曲)。此外專輯中還有林秋離、熊美玲夫婦的《從不為自己活》、戚小戀的《為難》等等,有意思的是多年以後,伍思凱寫的《平凡》卻成為了專輯中很受矚目的一首歌曲。點將唱片也沒有「收留」童安格太久,在推出《收留》專輯之後,童安格移民加拿大暫別樂壇。也幾乎是前後腳的事情,點將唱片被EMI收購。
童安格作為一個具有時代感的聲音,也在不知不覺中,見證了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的重要節點。比如他親歷了寶麗金和EMI在臺灣地區的併購過程,在臺灣寶麗金正式掛牌的時候走紅,在點將被EMI收購的時候隱退。似乎這一切,也是早有定數。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童安格的音樂無法融入早已「國際化」的華語樂壇,但你不可否認,童安格儒雅、書卷氣的外表下,蘊藏著來自他骨子裡的文人氣節。他的特殊正在於此。
當人們再次聽到童安格的新作品,已經是7年之後了。2003年,是童安格離別歌壇的《第七年》,他帶著全新專輯《青春手卷》回歸歌壇,算是對這七年的《缺席》有了一個交代。。這一次,李宗盛為他擔任了全碟的音樂總監,並包攬了過半歌曲的填詞。除此之外,童安格的合作夥伴裡,也出現了方文山的名字。離開的那七年(1996~2003),華語流行樂壇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臺灣歌壇的熱門歌手換了人、大陸流行音樂也愈發成熟,許多老一輩的歌手逐漸淡出歌壇。童安格在這種大環境下復出、與新晉音樂人合作,並且交出了一份令樂迷和業界滿意的答卷,實在是一件難得的事情。
2006年,童安格和他在寶麗金時期的老同事周治平,一起合開了「童周共聚」演唱會。這場演唱會上,童安格首唱了他截至目前公開發行的最後的一首新歌、與周治平合唱的《記得那首歌》。據「童周共聚」演唱會的貝斯手韓賢光老師透露,「童周共聚」的吉他手羅希老師,去年9月在新加坡病逝。如今再看童周共聚演唱會的視頻,又多了一絲唏噓。如今我也有幸結識了好幾位與童安格合作過的前輩,並向他們詢問過童安格的近況。然而童安格真的和耶利亞女郎一樣,成為了「傳說中」的人物……不過這樣也好,記得那首歌、那張臉和它們曾帶給你的感動,就足夠了。
今天是童安格的61歲生日,要祝童安格生日快樂,也謝謝他那些動人金曲的陪伴。作為一名「生不逢時」的後浪,在此拙筆與其他童友「童樂」,大家可以私信交流一下在你的記憶中,有哪些關於童安格「忘不了」的故事。